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末之雄霸天下》主要人物介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王正清,同兴公镖局为王正清所立,王正清,字松庵,号“面王”,平遥南良庄人。生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幼时读过2年私塾,但家境贫寒,16岁背井离乡,到北京一家面馆当学徒,当时还没有轧面机,王正清必须用手肘揉面,由此练就惊人臂力。王正清后拜武术大师刘留为师,学武3年,进步很快。之后他拜刘留师兄贾殿魁为师,贾殿魁曾教道光皇帝习武。贾很喜欢王正清,便资助他生活费,要他专心习武。王从师贾殿魁,由此学到少林散手108势等多套武艺。同时,他与内家高手常义时常切磋武艺,3年后,王正清已贯通内、外二家。王正清30岁那年,成为江西道台朱文的武术教习。36岁,他跟随朱文赴河南上任,前后9年,制服响马大盗无数,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了治安难题。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47岁的王正清告别江湖,返回平遥,次年开办“同兴公”镖局。王正清与祁县戴龙邦、文水李毓秀一起,并称“华北三杰”。三人都有镖局生意,时常互通有无,有时手下人还会在一起走镖。河南嵩山少林寺曾为王正清凿碑刻,载入武林史。

二:晏仲武,岳阳县麻塘镇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天性刚直,善交际,由于生活所迫,不甘务农,年少时,漂泊在外,结识不少江湖人士。1848年得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在广西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农民起义反清后,便成为岳阳加入“拜上帝会”第一人。

同年,加入“拜上帝会”回乡后,晏仲武活动于新墙一带,发动会众,密谋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占长沙,晏仲武组织会众奉迎太平军速进岳州,是日,太平军驻岳州后,巴陵绅士吴士迈受湖北巡抚常大淳之托,招募余勇1000多人的抵抗队伍战败于洞庭湖口。当年10月,太平军政下岳州,晏仲武率义军堵截新墙河北岸,后来又会同太平军围剿清兵,英勇杀敌,同时占据新墙梁夫观、隆奉奄、黄福淮等地,得清军饷银共3万两,并在当地举行义举,把所得银两,分发给当地贫苦百姓。

1852年10月,湖广总督率清兵2000余名,前来镇压太平军,晏仲武因此受挫,遭清军追杀,屋舍皆被焚毁一空。1853年1月,岳州知府覃亨晋、巴陵知县及团绅一起议事,忽传晏仲武率义兵杀到,覃知府闻风丧胆,仓皇而逃,清兵与太平军激战一团,可惜后路被袭,义军失败,晏仲武战死。

《岳阳县志·概述》

三:蔡元隆,又名元吉、仲清,系华容县胜峰乡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参加太平军,因魁梧高大、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对其颇为器重,并招为乘龙快婿,将爱女许为其妻。

1860年,蔡元隆已是太平天国有头有脸的重要人物了,受命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帐下,随其攻克江苏丹阴、常州、松江、无锡等地,直逼上海,转援浙江,后因随军大破杭州等地,功勋卓著,升为太平军主将,1862年,参与攻占江苏、浙江嘉定等地,极力同英、法、美侵略者作斗争,直至赴苏州解天京之围,加封太平天国会王。同年2月,蔡元隆率太平军于太仓击败“常胜军”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并通过运筹帷幄,开城诈降,击伤淮军首领李鸿章,其逼人气势,湘淮两军闻风丧胆。

湘阴人左宗棠因1863年5月,在浙江镇压太平军,占领金华、衢州等地,升闽浙总督,次年3月,攻克杭州,清廷赏加太子少保衔,赏穿黄马褂。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国力空虚,导致天京陷落,各王俱散。左宗棠奉命攻灭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余部,被赏戴双眼花翎,蔡元隆自此消极态度,随机应变,便以浙江海宁献城给清,所属部下为浙江布政使蒋盖澧收编,后更名蔡元吉。

蔡元隆投降清军后,通过岳州湘阴籍太子太保左宗棠保奏,清廷以其反戈太平军有攻,初赏五品顶戴,随左宗棠军攻克嘉兴府城,保举为通判,后授同知。因攻德清、武康有功,实援五品知府,赏加三品道员衔,诰封二品资政大夫及“猛勇巴图鲁”名号。是年6月,蔡元隆因率部下进攻湖州失败,被围后只身逃出,便乞假告归华容老家。

四:戈登,出生在伦敦的伍尔维奇,在陶顿学校受教育,后来在1848年进入皇家军事学院。1852年,他被授与皇家工兵军团少尉的职务,他在查塔姆的皇家工兵军团学校继续完成他的训练,并在1854年晋升到中尉。

1859年晋升为上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他被指派到了中国,并在9月抵达天津。他没赶上对大沽炮台的攻击,不过赶上的占领北京和颐和园的行动。1862年9月,洋枪队华尔在对慈溪的攻击时阵亡,他的后继者不被中国皇帝所喜欢。当时的江苏巡抚李鸿章,要求斯特维利另指派英国军官来指挥洋枪队。斯特维利选择了戈登,这时的戈登已经是一个少校了。1863年3月,戈登在松江接任了指挥,得到常胜军的称号,1864年5月,太平军在天京(今南京)外围最后一个堡垒常州失陷,常胜军的声望也达到最高峰。但他因为反对杀降而和李鸿章大吵一架。战争结束後,中国皇帝同治授与戈登中国军队最高的军阶——提督的称号;另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

五,刘铭传: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省首任巡抚。早年曾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后来督办台湾军务,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且编练新军,从事建设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被誉为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于光绪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在六安刘新圩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按情节推进更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