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非洲穿越》第六节 奇点来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有人问,未来是什么。未来是即将到来的现实。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是站在现实的一个点向未知的一个点走去,当到达这个点时,现实的点成为过去,到达的点成为现实。循环往复,直到永远。不过,这是线性的未来。它可以用平面几何的原理解释:两点成一线,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交叉,交叉的线,相交处一定生出四个角度;非平行的线条,多线相交,点点相连,可以构成多种图形,每一个图形之内的角度,总和不会超过360度。两千多年前希腊哲人欧几里得为我们找到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称为欧几里得几何定理。它的最大用途,是让人们可以用来定位、测量,测量物体在一个直观、平面的空间的大小和所处位置。由此得来空间的概念。线,一维空间;点线相连生面,面有长宽高,是为二维空间。而后,人类智慧的大脑开始由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进发。这是一门专门解析以三角型图形为代表有关角度函数的学问。你们的外祖父在20世纪70年代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炮兵计算兵时即是用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来为火炮准备射击诸元。拾级而上,平面几何继续往数学殿堂的高处走去,人们来到了线性代数的厅堂。确实,科学无止境。之后,人们又向着非线性代数的未知走去。而在此之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无不出于欧几里得几何,无不是以一种线性的思维为之。在空间定位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地球的中心在哪里呢?在确定地球的中心问题上,人们不由自主地超出了物理定位的意义,变成了文明发祥地之争。西方是世界的中心,众多圣贤如是说;但东方帝王从不承认,认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不然中国怎么会叫中国呢,中国,中央帝国之谓也。问题恰在东方帝王固步自封,以线性思维看世界的时候,西方世界在以古希腊文明成果包括欧几里得几何为养料的一场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思想革命之后,诞生了全新的思想认知,宇宙的中心不在地球。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小兄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认知的颠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世间万物,论及定位、测量、计算、推导,都不能没有时间。由平面几何而来的三维空间不能不加入时间一维,三维加一维,四维空间由此而来。有了四维空间的认知,连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也成为疑问。人类智慧的大脑开始思考,时间作为空间的一维,时间的起源在哪里?这时候,人类纪元的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霍金的当代物理学大师推定,时间起源于宇宙诞生的同一时刻,时间因宇宙诞生而诞生,宇宙因时间之所生而生。时间是一个点,是的,就是一个点。这个点叫奇点。它才是宇宙的中心,是中心的中心,核心的核心。定位既已完成,就必须赋予它一个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定义上的奇点是宇宙之母。它有无可记量的密度,即质量无限,它的质量有多大,大到尘埃般的一粒微尘,其重量也超过太阳的重量。不知为什么,有一天,它轰然爆炸,只一刹那,宇宙诞生了。这一天距今139亿光年。这就是宇宙大爆炸学说的由来。正是那个宇宙之母的奇点,它爆炸的瞬间向外抛出的物质造就了宇宙,而且这些物质至今还在继续飞扬。其间一些物质因为引力的关系拢到了一块,形成各种星系、星球。但更多的物质仍旧不停歇地继续飞翔,向无限奔去。实证的观察证实,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还在膨胀。气球为什么膨胀,是因为向里头吹气,气体在外力鼓动下注入气球使之膨胀。宇宙为什么会膨胀,道理一样,是因为前文说到的暗物质等诸如此类的物质,它们被某种动能,如前文说到的暗能量所推动,进而鼓荡宇宙向弗远无界的方向膨胀。不然怎么可能让人类发现引力波的存在呢。雁过留痕,引力波不正是黑洞爆炸各类物质包括暗物质、暗能量在宇宙涌动留下的波痕吗。从发现引力波存在的那一天起,人类的认知从地球、太阳系时代正式进入了全宇宙时代。它仿佛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非线性思维的奥妙。因为非线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诚如数学家解析一道非线性代数题那样,解析到最后,不是不可解,是解到最后,来到的地方,是一个“奇点”。这个“奇点”有无限多的不确定性,而一个没有确定值的数值是无法定义的。这个“奇点”也是线性代数和非线性代数的分野之处,你的终点恰是我的起点。从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到线性代数到非线性代数,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霍金的“奇点”理论,科学实证证实的越多,这些惊世骇俗的理论由以成立的、带有浓厚非线性思维色彩的思维方式,越是受到人们的推崇。而今,看世界的思维方式不再只有线性一途,越是复杂的事物,越是不可理喻的情势,不妨也用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去看看,这已成为21世纪人类思维流行的潮流。。

在宇宙学、物理学中寻找“奇点”,在数学里寻找“奇点”,在人文历史中寻找“奇点”,在日常生活中包括个人命运中寻找“奇点”。事实是,科学定义上的“奇点”因其数学上的微(分)不可分和无限多的不确定性而成为玄论的一种。放在物理学以及人文科学的场景亦如此。与其找到“奇点”,来到“奇点”,触及“奇点”,不如迫近“奇点”来得真切。因为无论按现在人类认知的能力还是事物发展的规律,都只能无限迫近“奇点”。倘若真的触达“奇点”,真理将变成谬误,或者,诚如宇宙物理学“奇点”意涵,进入这个“奇点”可能意味着你去到了另一个宇宙。因此,非线性思维应用的场景,只能在迫近“奇点”和无限迫近“奇点”之间。

不妨看看典型的“非线性思维”是怎样看待未来的。当未来在可见不可知之间或既不可见也不可知的时候,所有的预测、预见都只能称之为假设。量化、不确定性、奇点,这些个物理学、数学的术语,被大量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说明非线性思维的广泛运用。比如,量化这个词原意就是计量,语义带有使之可以计量的意思。凡事都可以计量。但不同的学科赋予了它不同的定义,比如对物理世界最小的原子——粒子的计量,这个计量不是简单数目、大小上的计量,而专指能量的测算计量。一个能测定其能量数值的粒子是为量子。然而诡异的是,量子四大特性之外还有一个附着的特性,它是测不准的,因此有了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你不能同时既测定到粒子的位置又测定到它的角动量(能量之一种)。这就让所有人犯难了。既然测不准何以计量。量子科学家为此也很挠头,这回要触及到量子学说的数学本质了。量子科学家最终用一个数学公式做出完美的阐释。这是一道名叫波函数的数学题,它要计算的是“波”所覆盖的空间里某一个点的位置,理论上说,这个点可以在任何位置,因此计算的结果只能是确定这个点出现在这个位置或那个位置的概率。概率就是大概齐吧,大概齐的概率怎么表述,当然需要一个函数而且是一个函数套函数的复合函数来表达,于是有了一个数学新术语——概率幅(慨率波幅度)。没有一定,只有不确定。凡事都可以计量,但在非线性系统和量子力学领域,未为一定。由此,还催生出一门大学问,混沌理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