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张超传》第五十六章 缩手缩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坚死讯传到豫州,信中说起当晚大战的经过。孙坚死后,孙策带麾下众将,奋不顾身,抢回孙坚躯体,死伤惨重。张勋在襄阳城北被苏飞突袭,仓皇逃回北岸,幸好早就做好撤退准备,损失很小。却导致孙策等人反而有被荆州军包围的危险,好在天不灭,自可活。孙策等人且战且退,居然寻找到黄祖藏在芦苇荡中的小船,这才逃回对岸。孙坚头颅被黄祖趁夜带入襄阳城中,肢体不全无法成殓。孙坚从事桓阶冒死入襄阳城中索求刘表。刘表感桓阶孤身入城为主求情的壮举,亦敬佩孙坚盖世英雄,遂归还首级。

多说一点,大军返回宛城,袁术看到孙坚已死,剩下的人便不放在心上。孙策与众将合计之后,由孙氏兄弟带孙坚的遗体返回扬州老家安葬,余下众将暂在袁术麾下效力。

黄盖等都哭道:“公子只管安心回扬州,我等必不负君。”

孙策点点头,带着堂哥孙贲向袁术辞行,袁术见孙策只是个小孩,没什么利用价值,准了。孙坚剩下的一千多人就丢在张勋麾下效力。桓阶报了孙氏大恩,返回长沙不提。

孙策和孙贲带着几十号人返回吴郡老家守丧。孙策让孙贲安顿好后,去找舅舅吴景,吴景在扬州任骑都尉,让孙贲先去他那里效力,孙策自己要守丧至少三年,以后见机行事。

豫州众将知孙坚已死,纷纷请战,要把纪灵撵出颍川。连鲁国相王休都来信称要配合张超出兵。只有袁涣有不同意见,说道:“今国之巨贼乃董卓,非袁术耳。且夫其现为颍川太守,名正言顺,主公将以何名义攻伐?师出无名,胜负难料。”

满宠怒道:“袁术等视国家法纪如无物,与董卓不相上下,何谓师出无名?”

和洽劝道:“将军初领豫州,仓虚谷空,积粮不过一夏。尚有黎民嗷嗷待哺,岂能妄动干戈?”

毛玠道:“阳士兄言之有理。大战若起,非一朝一夕可就。粮草消耗凭空激增数倍,难以负担,望主公三思!”

张超点点头,知道两人说得是实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就是小孩都知道。汉代生产力低下,往往是寅吃卯粮,一遇到灾荒就饿殍遍地。去年孔伷又将豫州唯一的一点家底都丢在了颍川。现在看起来若大的地盘,其实处处是漏洞要填补,大量的百姓需要安置,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打仗?

更关键的是,一旦和袁术开战,岂不是正中了某些人的下怀,例如他心中最忌惮的那位?襄阳一战,袁军虽然被赶回宛城,但南阳失地尽复,除了孙坚战死,损失并不大。带甲仍有近十万人。反倒是刘表这个临时盟友损失惨重,至少没了三万部众,暂时失去再战的能力。袁术若是倾全力进攻汝南,兵力犹在张超之上。

张超虽是豫州刺史,但其实也只是比王休等人略高了半级。本来刺史和太守分属不同系统,汉武帝初期,刺史秩比八百石,不如太守甚远,只是后来几经变革,刺史的职权逐渐变重。到了灵帝时期,又一次改刺史为州牧制,刺史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各郡太守的长官。时间不长,再加上张超年轻,根本指挥不动王休等人。有什么事还要和那几个老家伙商量着干,别提有多不爽了。张超似乎从汝南跳出来之后,好像到处都是敌人,有种缩手缩脚的感觉。这次王休主动提出和袁术开战,动机不单纯。一旦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只怕会很麻烦。沛国相袁忠倒是老老实实的,没有什么可疑的举动。审配麾下的一万人兵不卸甲,密切监视着相县方面的一举一动。

要是有什么好办法能削弱先袁术的实力,要是让袁术和曹操先打起来,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怜张超只看过三国演义,根本不知道袁术是怎么从荆州南阳一下子跳到淮南去了。在时间点上,完全被罗大作者给弄糊涂了。要说是被刘备击败,书上也没交代呀。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最后,他决定还是静观其变。如果袁术执意要打,那只有奉陪了。

好在袁术这番在荆州找回了面子,正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再加上风大雪大,不利于作战,暂时也没有继续再打下去的意思,于是双方都偃旗息鼓,各自收兵。

“妙才,即使孟德相招,你只管放心前去。我在这里有应邵贤侄照应,必无碍。”

董卓火烧洛阳前,曹操之父曹嵩带着幼子曹德并妻妾乔装逃出河南。本打算返回豫州老家,老爷子年纪一把,好学的脾气不改,路上读到应邵的《律略》,非常欣赏作者才华,打算去会一会这位故人之子。于是带着一家老小来到泰山郡,见过应邵。曹嵩曾位列三公,当世名臣,虽然已经致仕在家,应邵仍然不敢怠慢,依礼相待。况且正好有很多事情要向曹嵩这样的元老请教,于是两人日夜研究,曹嵩举出应邵之父应奉所书《风俗通义》中的典故,让应邵豁然开朗,对曹嵩佩服不已。

曹嵩毕竟年纪大了,熬不了夜,于是在泰山郡内华县寻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了下来。等应邵手书完成,再拿给曹嵩阅览。

夏侯渊到华县,上门拜访曹嵩,带来曹操的书信。

曹嵩说道:“阿瞒自幼顽皮,有今日成就,得来不易,你等要多多扶持才是。我已老迈,不愿四处奔波,叫他休要挂念,安心报效国家,勿以家人为念。”

夏侯渊满口答应,将曹嵩托付给应邵。

应邵道:“我与曹公一见如故,这次又得将军之助才得以击退黄巾,曹公之事就是邵之事。将军旦去无妨。”夏侯渊在华县,一度帮应邵击破黄巾万余,解了南城之围。

于是夏侯渊向两人告辞,率本部兵马一路西行,消失在泰山境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