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戏精女知青又美又狠》第 2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68年12月29日上午,安山县。

“全国的公民同胞及海外同胞,今天是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全面建成通车。大桥铁路全长6700多米,。。。”一段过时且伴有浓重地方口音的新闻广播,伴随着沙沙的噪音从劣质高音喇叭传遍安山县城街道中心的每个角落。

六十年代的安山县城像一张没有色彩的照片,灰蒙蒙的天空,泥泞不堪的马路,两旁低矮的房墙上到处都是大字号的红色标语。

铺天盖地的革命宣传画和满街乱撒的油印传单。街上男女老少几乎清一色穿得都是补丁打补丁的素色衣服,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解放鞋。。。

街上三三两两几伙人穿着劳动布的工作服,手里提着油漆桶,还有喷雾器之类的物件,用已经剪好的纸样往各家各户的门窗玻璃上贴去,再用喷雾器喷几下,不一会玻璃上就出现了一个大大的“衷”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顾盼站在县城西街十字西南角的一家国营的饭馆前,茫然得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尽管已经穿来有些天了,她仍然无法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世上真有穿越这回事,并且倒霉得让她穿到这个动荡的年代—1968年。

哪怕她历史不好也知道六十年代末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个时期三年大/饥/荒刚刚过去,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拉开了序幕,红色的中国一片沸腾。

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极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城镇也不许开荒种地、养鸡养鸭。要求人们三忠于、四无限,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

这样疯狂的年代,作为生长在21世纪文明社会的顾盼来说怎能不怕?她前世(姑且叫前世吧)活到30岁,虽是孤儿没父母的资助和庇护,但大学毕业几年后靠着自己那点小聪明也混到了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岗位,也算小有事业,偶尔也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独自一人活得潇洒而精彩。

她自由散漫了三十年,突然穿到这个动辄□□、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的疯狂年代,她怎能不怕?

只是终究是要面对的,她已经缩在龟壳里十几天了,既然已经穿过来了,既然舍不得放弃生命,也只能咬牙小心谨慎得在这个年代活下去。

“不要害怕,会慢慢习惯的;不要害怕,自己总比别人知道点先知,总能活下去的。”默默得给自己做了番心理建设后,顾盼抬脚加入了合作社门口长长的队伍里排队买东西。

六十年代末,安山县的大副食商城全县只有1、2个,主要经营副食品、鱼、肉、蔬菜等商品。不过,平日里百姓购买日常食品、用品,去的最多的还是自己居民区的小商店即合作社。

一是因为方便,二是因为计划经济时期,主要食品、用品都是定量供应,每个居民区都有一个负责供应本区居民基本食品和用品的合作社和粮店。

“奶奶,那个姐姐的脸怎么比馒头还要白?”队伍前面一个梳着揪揪头的小女孩扭头指着顾盼问她身旁的老太太。老太太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队伍最前面的突兀声吸引了注意。

原来是排在最前面的一对母子发出的叫骂声,那年轻的妇人刚刚买了几个肉馒头,才把馒头递到小男孩的手上,就被一个穿着破衣烂袄脸上脏得只能看到眼睛的人抢去。

此人并不抢了就跑,而是急速的向馒头上吐吐沫才扬长而去,气的年轻的妇人破口大骂。

“婶子,刚刚那人是贺老头吧?”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扎着辫子的姑娘问老太太,“谁说不是,听说疯了,也是可怜,哎,这年头。。”头字没说完马上咯噔反应过来,连忙四周瞧瞧不敢再多说了,其他人见状也是纷纷绕开了话题。

不怪大家这么小心谨慎,这贺老头原是矿上的老师傅,仅仅因为是满族人,在红卫兵眼里,那就是旧社会皇亲贵族,是比地主富农成分还要坏的□□对象。

不但让他在胸前挂着“黑帮派”,头上戴着白纸糊成的高帽子游街,而且还让他穿着一双妇女的绣花鞋扫大街,那贺老头终是在这非人的折磨和侮辱下疯了。在这些背靠最高权力的红卫兵面前,谁又敢多说什么呢?

队伍慢慢地向前挪动,轮到顾盼前一位的老大爷时,售货员问他:“‘为人民服务’,你买什么?”

老大爷说:“‘愚公移山’,我买白菜。”说着他就在大筐里挑起白菜来。

售货员见他挑来拣去,很不耐烦,就在一边说:“‘要斗私批修’!”

老大爷头也不抬,继续挑着,口里念叨着:“‘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六十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个时期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先念一句语录。背“红/宝/书”中的毛/主/席/语录,不仅是赶时髦,而且也是生活需要。

理发买菜,辩论吵架,都用得上,谁背得熟、背得多,理就在谁这边,着实一书在手,天下我有。顾盼穿来的这些天,除了基本的吃喝,有事没事就拿出语录来背两句。

终于轮到顾盼的时候,她已经把这几十平方的合作社来回看了几圈,除粮店是单独的外,合作社有糕点柜台、副食柜台、果蔬柜台、鱼肉柜台,每个柜台不过三五米长。

出售的东西却很全,糕点柜台不仅包括糕点,也卖糖果和烟酒,副食台呢则是油盐酱醋、各类调料、鸡蛋、粉色挂面等应有尽有。

顾盼买了些鸡蛋和挂面,另外买了支“中华牌”的牙膏和“灯塔牌”的肥皂、“牡丹牌”的擦脸油。看着手里剩下的钱和各类票,她还是止不住得感到新奇,这是作为80后的她没有看过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啊。

在这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穿衣要布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至于购买工业品,还要工业卷。

而这些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通2种,出门必带介绍信,经商是投机倒把,找工作要凭城镇户口。而这个的时期的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农村人不可以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邮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

啧,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