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第章)

作者:房权福

诗悦双临带凤飞,韶华易逝骥难追。

一昔冰冷随秋夜,百样繁荣化素灰。

良野喋红淹地透,扁舟泛浪驾云归。

贼兵相贺皆弹冠,不料欺君乐化悲。

醒尘与马恩花之间这曲曲折折之事,终于被太平寺住持悟通所觉察。有一天,悟通托人把醒尘与马恩花一起叫到客房,说:你们之间这痛心疾首之事,我早有所闻,也分同情你们前世今生之难,既然相见,那就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弥补前生过往之灾。醒尘虽为出家之人,但我早告之,不必刻求尊守戒律清规,你们在寺也好,去百盛园也罢,我定会守口如瓶,永远祝福圣上、太后幸福。无伦何时何地,太平寺就是你们另外一个家,来往无拒,出入自由。我如果能保全二位幸福,胜造七级浮屠!我俩非常感激,再三谢过师傅,告辞回老屋。

路上,小马对醒尘说:醒尘大哥,知道你心里苦闷,有冤难诉,憋屈无比。可是,谁没有呢?我在前世把命也搭进去了,丢命丧子,我们也不能总是生活在痛苦之中,以泪洗面吧。人总是要拿出点精神来抖擞振作。一个人只有面向阳光,眼前才会永远是光明,不会被黑暗所困绕。生活好坏,幸福如何,全凭自己去感觉,要么是甜蜜,要么是酸苦,但决不是索然无味!目前既然复国无望,那就暂时忘记这个烦心之事,束之高阁,何必去无穷纠结,自寻痛苦呢?活在当下,乐在其中,不失为一种明智而又聪明之举。

醒尘说:小马如此之说,打开我心门之锁,我也想过此事,可就是放不下。如同钻进死胡同一样,左走走,右走走,就是不恳回头寻找出路,也许是我求成心切,操之过急了吧。从此后,我要把复国之念,尘封心底,用阳光快乐之心,寻找幸福生活。

二人有说有笑,回到老屋,像是换个人似的。郑洽、程济看到,皆高兴不已,是呀,圣上高兴了,臣子们能不欢心鼓舞吗?

转眼间,又到了冬至时节,一大早,郑洽去到屋外菜园中掘葱选菜,打算中午包饺子。整个菜园表面死气沉沉,其实暗藏着无数生机,香葱经过暴雪摧蹂,显得更加老成,虽叶黄如枯,但根白茎饱,肥如秋蚕。颗颗白菜,大如脸盆,皮叶干枯,但内心实如臼捣,似乎上面坐个孩子也不会倒下来。特别是红萝卜,地面上一支绿茎也没有,一镐下地,竟然刨出红红根茎来,和躺地在地上片片枯叶败枝相比,显得扎眼无比,让人精神振奋。

回到老屋,程济正好也从老街买回二斤猪肉来,摊开家什,四人就叮叮当当忙起来,一会功夫,馅也盘好了,面也和好了。马恩花是擀面巧手,操起擀面杖“怕怕”作响,一个个圆圆饺子皮如同一个个精灵,从手下飞出来,落到圆桌上,三个“爷们儿”,手忙脚乱,也抵不上马恩花擀面速度。

四人忙一个时辰,算是吃上冬至饺子,甚是满足。

饭后无聊闲坐,这时高德去乾坤书院,正好绕道经过老屋,也进屋寒暄几句。到门口,说:今日冬至,何不贴个对联?醒尘说:流浪之人,也没什么讲究。高德进屋,发现有另外三人,醒尘马上请高德坐下,然后一一介绍。高德说:我正好带有笔墨,现场书一幅对联给这老屋贴上,增加点节日气氛。于是摊开红宣纸,挥毫落墨,一气呵成。上下联分别是:老屋破败,不失往日风骨;新主窘迫,仍存凌云壮志,横批:春盈乾坤。程济忙着,贴上联子,整个老屋也显得倍有新意。朗朗笑声回荡四周。

送走高德之后,四人迎着冬日骄阳,来到老屋后山上。地面仍是一片潮湿,偶尔还有泥泞粘鞋,沿着蜿蜒小道,登临山巅,远眺蓝天白云,尽收眼底,刚经过暴雪洗礼,长空也显得格外湛蓝。望着山脚下古村古落,情怀舒畅许多。炊烟夹杂着爆竹之尘,扭转盘升。年味是如此之浓,不免勾起游子思乡之情。醒尘边走边吟起诗句来。

登百盛园东山有感

登临东岭上,远眺水流磅。书院传文秀,林禅起淡香。

冬节正朔近,游子客愁长。眷念归京邑,天涯共异乡。

程济也接着吟起来。

登百盛园东山有感

拾径蜿蜒上,残琼卧叶黄。仰观云碧荡,俯览水青淌。

冬至愁宾客,新元近梓桑,游人融画景,异域比家乡。

郑洽说:这么有心情,马恩花也吟一首。马恩花说:和你们在一起,我什么也不吟,因为吟诗抒情这是你们男人之事。四人一起到达山巅,空待半日,说一些无关之言,太阳落山,方一同归来。

转眼新元节到了,百盛园老街乡亲们,沉浸在热闹之中,家家户户鞭炮声声,此起彼伏,高调夸张地预告着新春即将来临。小猪、小狗听到爆竹响声,吓得夹着尾巴,叽叽乱窜,藏在桌下,门后,旮旯里,瑟瑟发抖,宛若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空气中弥漫着过年火药味,一片浑浊,刺鼻而又浓烈。醒尘四人虽然没有燃放爆竹,但也没有闲着,屋内生了一堆旺火,几人围坐火堆旁,谈论着往昔年月。屋外寒风夹杂着冷寒,阵阵扑门,屋内干柴焰火悠悠,摆动着轻姿慢舞缓缓盘旋上升,消失在半空中。偶尔也有寒风从左间破.处拐进屋内,吹得柴焰横倾,发出“扑扑”之响。

醒尘看着火焰,满脸映成红色,不觉就打开吟诗之境。

除夕

爆竹声响岁阳添,枉入红尘若许年。

冬尽藏寒轻冷淡,春新降瑞暖凡间。

破蓬简陋伏龙潜,宫殿堂皇逆燕观。

想必秦淮烟火盛,再无经往少男翩。

醒尘这一吟,不当紧,郑洽也接着吟起来。

除夕

竹声阵阵烈八荒,邻里囡囡捂耳藏。

年兽闻声逃踪去,浦江降瑞伴春昌。

客居异野思乡域,亲坐青灯叙夜长。

款款白鳞溪水漾,却无往日少年趟。

程济也跟着吟一首。

除夕

万家乐乐爆竹燃,此起彼伏绽夜斓。

游客归心如箭去,居人沸腹似汤煎。

青灯袅袅烧年味,香辣腾腾冒雾岚。

莫道秋波空等盼,春思假借雁归还。

这时候,郑洽对马恩花说,除夕之时,你也吟上一首吧。她没有再说啥,思虑片刻,便也吟了一首。

除夕

妃村旧夜闪银烟,灯火阑珊庆正元。

篝火熊熊驱怪远,亲人切切盼娇还。

胆怯梦忆言尊长,最是伤感庆乐圆。

莫道愁忧多少泪?江波滚滚满心间。

马恩花诗文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无比怀念,让他们三个大人很过意不去,必竟马恩花年纪太小容易恋家念亲。醒尘说:新元节后,天气暖和了,我去太平寺遣一小沙弥,去妃村给二老双亲送些银两家用,聊表心意。同时,也表达我对他们二老的一片孝心。

转眼间到了春二月,草长莺飞,杨絮满天。一切欣欣然睁开了眼,山绿起来,蛙叫起来,江水涨起来,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醒尘去太平寺,经悟通住持同意,找个二岁出头小沙弥,领回老屋,说明事由,并遣其记下马恩花爹妈尊名,存于内里,以便找寻。给其备足银两,缝入衣角之中。之后,他便沿女贤河岸,逆流徒步而上,前往妃村,把这些银两送予马恩花爹妈。临别时,再三叮嘱小沙弥,如果有人问行踪来路,一定要隐藏不言,只需说,是马恩花远门亲戚。简单收拾后就上路了,如果顺利,来往约需二个月光景。

乘着这美好时光,他们把菜园深耕细做,把土地翻得松软,种植了常见蔬菜。有白菜、萝卜、西红柿、辣椒、茄子、韭菜、土豆、豆角、黄瓜、蒜苗、地瓜等。不仅供给日常生活之需,也陶冶情操,锻炼了身体。风调雨顺季节,菜类疯长,吃不完,就送于高德,太平寺,老街附近乡亲们。慢慢的,完全容入了百盛园乡亲们日常生活中。严然成为一地道乡民。

常常,几人在田间吟诗畅怀,消磨时光。

菜园

白菜青青,茄果红红。土豆圆圆,韭叶丛丛。

蓝天朗朗,白云轻轻,四野空旷,一片谧静。

微风徐徐,水波不兴。虫响暗地,鸟翔长空。

心情舒畅,忘却阴影,享乐桃园,与世无争。

这种惬意生活,一过就是两载,人在自由无压力环境中,时光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建文二一年(己亥年)深秋。

话说小沙弥给马恩花爹妈送家用银两,已两年有余了,仍未见到小沙弥回来,杳无音讯。这可愁坏了醒尘,怕在途是节外生枝,发生不测。于是让程济算上一卦,有无意外险境发生。程济说:这皆是个人小事,无法观测四时银汉天象。但按小沙弥丁酉年春二月出发时间推算,已两年有余了,道中一定有不顺境遇发生。从其年纪尚小,不谙世道来推测,迷路可能性比较大,找错村子也有可能。皇上不要着急,再等些时日。

又过半月光景,一天傍晚时分,小沙弥风尘仆仆,衣衫褴褛,历时两载有余,终于回来了。人也瘦了大半,胡长发乱,不细辨,已认不出当初模样,似时吃尽了人间凄苦。百盛园老街乡亲们亲眼看到,他朝太平寺走去,醒尘得到这个消息,本打算连夜去探问情况,被郑洽叫停。郑洽说:小沙弥刚刚回来,一路辛苦,他先回太平寺给住持僧师报个平安,也是常情。然后再美美睡上一晚,消除疲劳,明天再去打探也不迟。郑洽言之有理,照办了。

晚上子时过半,突然听到百盛园老街上鸡鸣狗叫,甚是疯狂。侧耳细听,似是有一队人马通过,步声嘈杂。醒尘、郑洽、程济警觉起来,立马披衣下床,蹑手蹑脚躲在老屋破烂一间墙根下,朝外观望。借着微弱月光,看到一队官兵,朝太平寺方向急急而去,一会就不见人影了。

程济这时轻轻说:一定是小沙弥沿途或到达妃村后,被官兵发现,寻踪而来,此地已不可久留。

醒尘叫醒马恩花,四人正商量下一步策略。这时,听到太平寺方向传来杀声一片,马鸣人喊,惊心动魄。

一会功夫,突然听到外面有蹜蹜脚步声,一前一后,由远及近,一会就到了老屋跟前。只听到那衣衫褴褛之人说:就是这地方。从这熟悉声音中,听出是小沙弥,但他身边跟一四多岁中年人,官人模样,威威赫赫。

醒尘他们四人,这时心全凉了,一定是小沙弥出卖了他们,并把逆贼带到屋前。跑已没有可能,只能巧妙周旋,智谋脱身。幸运的是,只有他们二人,后面并没有大队人马出现。

郑洽、程济在黑暗中摸到几根柴棒,四人各分一根,打算鱼死网破,杀身成仁!这个时候,什么也顾不上了,曾想像过千万种被逆贼抓到的悲壮场面,不曾想到竟然于今夜不期而至了。脑袋是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曾再想,想什么也不曾有用,就这样,愣愣站着,目不转睛盯着,柴棒紧紧攥着。寒冷深冬,竟然攥出手汗来,听任下一步结果自动出现。醒尘在暗中看看马恩花,马恩花也看看醒尘,彼此心有灵犀,互致恩情,虽然看不清脸面,但知道对方再看自已。想说句话,可言语在嘴边打旋,还是咽回去了,仍旧稳若塔人,纹丝不动。

这时候,听到外面轻轻敲门声。这官人挺有礼貌,想采用先礼后兵之计,抓捕邀功。连敲几番,四人均无应答。这时,官人把嘴对着门缝,轻声说:文帝,我是臣工胡濙,您把我忘记了?我建文二年中进士,授兵科,今天来看您了,有话对君说,请开门吧。

这番话,让醒尘四人心中稍稍放松。郑洽压低声音,用气声说:既然有话说,那就开门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取义成仁,就看今晚了,他给醒尘一个暗示。

程济在醒尘示意下,轻声打开屋门,发出吱吱呀呀声。二人带着夜半严寒急急躲进屋内,让人想不到的是,胡濙转身又把屋门关死。

四人正在纳闷之时,胡濙便开了口,说:罪臣受永乐帝之命,满天下寻找建文帝。天下人流传我在永乐五年奉命开始寻找文帝下落,其实我在永乐二年就开始了,刚刚开始之时,仅是动静小点罢了。这次找到建文帝,是手下兵勇沿着小沙弥足迹,追到寺院,我又跟踪小沙弥之影,来到这老屋。整整七年了,文帝您天下流浪,四海为家,吃尽苦头,实在是太难了。我怎么能抓捕一位为人仁厚,善治天下,爱民如子之旧皇?于心何忍,于天何良?

胡濙接着又说:自从金川门启,新君接政,内心与良心皆不得安宁。新君自辅助太祖打天下至即位皇尊,弑杀人口逾百万之多,自知杀戮太重,阴罪深负,常常夜不能寐,恶梦连连。为减轻内心痛苦挣扎,皇上已两次下诏扩修京都大报恩寺及周边寺院,慈立浮屠,以求心安,博得天地众神原谅。目前大报恩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远超昔日。永乐五年,仁孝徐皇后病故,在弥留之际,梦见阴人来袭,诅咒皇上。于是,按仁孝徐皇后之意,不仅重修支提寺庙,更名为“华藏寺”,同时,赐铁铸天冠像千尊,由郑和大人亲自监督送达,这难道不是皇上的忏悔之举吗?皇上最常梦见之人,就是太祖了,每次太祖皆是怒目而视,斥斥不休,让皇上胆战心寒,数日不悦。京都应天,是皇上梦启之地,也是恶梦之域,有什么事情,比这更煎熬人呢?又有何人,能够理解永乐帝这片峥嵘之心?永乐帝为了忘记过往,励精图治,展望未来,永乐七年,开始修建昌平长陵,永乐八年,下令开会通河,永乐四年,开始在北京兴建紫禁城,按愚臣所料,未来几载,定会迁都北京。

胡濙继续说:自从罪臣接受追寻文帝命令以来,整整五载了。每次皆与建文帝您失之交臂,难道有这么多巧合吗?罪臣发自内心,真不愿与您谋面,因为谋面,我无法面对旧皇,更无法面对新君,处于左右为难尴尬之地。多么希望,我永远也找不到您,永远在找寻您的征途之中,一生一世,无功无过,就这样找寻一生,奔波一生,最后再终老于此事之中。今日之事,因有永乐帝特派监寻之臣王大人督办,实无他法,他已将兵包围太平寺了。我多么希望新旧君王,能放下恩怨,握手言和,化戈为帛,铸剑为犁!同宗同族,何必非争个你死我活,方可罢休?秦皇汉武,雄才大略,而今安在?唐宗宋祖,仁治天下,何处可寻?

郑洽接话说:今晚之事,胡大人有什么万全之策,锦囊妙计?

胡濙问清了几人的身份角色后,说:今晚之事,时已不多,文帝您由郑大人、程大人护送,赶紧简单拾收一下,出门东翻山岭,径直东去。从此以后,文帝您要销声匿迹,人间蒸发。小沙弥请换上文帝身衣,假扮皇上,跟我到太平寺后,不要说话,也不要回答任何人之问,等手下过目之后,我会让你安全脱身,平安归来。胡濙又对皇后说:皇后你也跟着去太平寺,确认小沙弥为文帝后,你要大哭不止,给众兵勇造成建文帝被逮假象,咱们众力合用,救文帝于水火。

醒尘甚是感激,掏出些许银两,送于小沙弥,并脱下身衣,让小沙弥穿上。又对马恩花说:辛苦你了!后会有期。马恩花说:你们收拾收拾,快点上路吧。

看着他们三人出门东去,消失在朦胧月夜里。胡濙带着小沙弥,马恩花二人,踏着霜迹,匆匆向太平寺方向而去。

三人来到寺门口时,在监寻大臣王大人带领下,兵勇已将所有僧人轰出寺院,前后夹促向西北山而去。由于天昏路窄,行动迟缓,刚刚走上浮桥不远。见此情况,胡濙大声说:建文在此呢,刚从寺院出来。大家听到喊声,皆回头探望。监寻王大人马上勾头跑回来,就近看一看小沙弥身上衣着,便说:你就是建文?小沙弥看他一眼,一句话也未说。于是就被王大人手下一起带走了。

这时候,马恩花开始放声哭起来,死死抱住小沙弥双腿,不恳撒手。监寻大臣问:你是何人?竟敢如此大胆,防碍公差?马恩花说:我是建文皇后。监寻又问:当年金川门破,皇后早自焚而死,何人敢如此糊弄本官?马恩花说:当年皇后自焚而亡不假,可是由于我阳德深厚,第二年阎王爷便让我就转世投胎,来生又遇建文帝,阴缘圆满,有何不可?

言语至此,监寻王大人内心有几分害怕,莫非是遇到阳间阴人了?望望天,月亮昏黄无光,并且在月亮周边围一个大大白圆圈,按民间说法,月亮圈圈,必有异相出现,定为多事之兆。由于月光昏暗,令暗夜更加猖狂,侧耳四周,寒风厉嚎,不觉让人瑟瑟发抖,寒颤连身,不敢再追问下去。仅是令手下兵勇强行拉开马恩花双手,乘机拉走建文帝。

胡濙与监寻大臣王大人一前一后,押着这帮僧人,朝西北而去。

监寻王大人心思:好事皆让胡濙你碰上了,我把太平寺围得水泄不通,竟然没有抓到建文帝,你却不知从何处把其揪出来,领了头功。我惹再不动手杀之,这功劳与我王某人可是没半毛关系了,暗暗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抢得功劳,一定要亲手……

所有僧人在官兵前后夹送中,到达西北山半山腰,喝令全部驻足。此时一片宁静,如同所有人不存在一样,唯有夜半寒风厉厉悲鸣。

大家刚刚站定,正要候听胡濙吩咐。此时谁也没有料到,监寻王大人突然“死啦”一声抽出宝刀,手起刀落,小沙弥已身首异地。迎着弱弱月亮,仍能看到两股血柱喷涌起来,反落在监寻王大人身上,看呆了周边所有人。

看到这个场面,胡濙欲言又止,没有再说啥,他还能说啥呢?只是缓一缓,说:寻找建文之事,终可告一段落,也可以向皇上有一个圆满交待。

监寻大臣弯腰,在小沙弥长衣里兜里,摸出一枚玉玺,借着微弱月光,仍能看出锃锃亮光。这更加确认,死者为建文帝,方自言自语说:皇上您终于可以睡安稳了!

接下来,监寻大臣下令,捕杀所有僧人,连夜挖坑掩埋,皆殉葬建文帝而去。

在监寻大臣监督下,兵勇把所有尸首深挖深埋,处理完毕,已丑寅交接之时。正要收兵,打道回府庆功,抬头向太平寺一望,竟然火光冲天,太平寺已烧起来了。老寺枯木,干柴烈火,噼噼啪啪作响,足听三里之远,一会功夫,太平寺便被大火吞食。冲天火焰,足有百丈之高。热浪阵阵,足射千尺之远。整个百盛园,被照得亮如白昼,酷如仲夏,寒冬天气,竟然人人冒出热汗来。

大火足足烧一个时辰,方渐渐熄去。最后是浓烟滚滚,沿地面扑来,整个百盛园如同被大雾笼罩一样,让人窒息。此时,正好是东方鱼肚白。所有人皆看得清楚,一叶扁舟出现在水天相接之域,很快就飞起来,穿过高山,越过白云,轻轻荡荡,宛若飘叶,隐约可见,舟上有一人影,长发及腰,时而下垂,时而飘荡,一会功夫,消失在东南天际。

监寻大臣王大人见到此像,心里暗暗有一种不详之罩。心想,真龙天子被我诛杀,难道犯下大罪不成?但他能告诉谁呢?只是慌忙跪下来,朝扁舟逝去方向,伏首在地,久久不恳抬起头来。

话说这帮人马在胡濙及监寻大臣带领下,离开百盛园之后,他们在一偏辟之地,招开一场会议。胡濙在会上说:大家出寻重要任务已经完成,各位臣工功劳皆会登记在薄,到京都后,等候分赏。我们目前还不能回京,要继续去民间安抚民生及体恤民情,传播皇上圣恩。所以,大家一定要稍安勿躁,紧紧跟我及王大人继续寻游民间。

于是,他们又一路向西,一路上可谓是看山玩水,享尽欢乐,遇到寺院、园林,非住个把月才走。拿着国家俸禄,吃喝不愁,同时因为有功在身,玩起来也格外有胆量。他们模仿谢灵运,把黄山、泰山、五台山、嵩山、峨眉山,皆看个遍。把全国著名寺院也看个遍,足迹踏遍大半神州大地。真正到达北京时,已是建文二五年(癸卯年)(永乐二一年)夏秋之交。

到达北京时,永乐皇上正好在第三次亲征北夷途中。胡濙一行马不停蹄,沿皇上亲征方向而去,追上皇上队伍,已是第二天夜半丑时。

由于这么多年民间寻察,有许多重要消息要汇报给皇上,胡濙不敢等到天亮,半夜就去到皇上寝宫,让守卫禀报皇上。

永乐皇听说胡濙半夜求见,想必有非同寻常消息报告,于是折身起床,迅速让胡濙入内觐见。

胡濙见到皇上,立马跪地请安,皇上请起入坐后,胡濙开门见山说:这么多年,臣下遍寻华夏,终于在永乐七年于百盛园腹地寻到建文。他这么多年流浪民间,风餐露宿,食尽人间疾苦,显得沧桑衰老,活脱脱一乡间老夫。身边只有郑洽、程济两位大臣护着,显得落魄无比。观其气质,闻其言语,已无当年果敢英勇,手下更无良将谋臣,并且一心向佛,脱离尘凡,对皇上绝对构不成任何威胁。因此思虑,本打算押其回京,听候皇上处置。不料想监寻王大人却乘夜黑之势,突然手起刀落,劈建文于瞬间。事后,我不敢忘计皇上嘱托,又在民间体察民情多年,传皇上隆恩于乡间村野,完成皇上交付任务后,方回京见皇上。

胡濙又接着说:王大人如此处置建文,倒是给皇上出个难题。永乐皇上问:难在哪里?胡濙说:回皇上,建文为人仁慈,在乡间野里很有基础,这么多年如此难寻,就是由于其在民间基础深厚,处处有凡夫俗子护着他。就算是打探乡间野里,也无从得到口实,反倒徒增找寻难度。再加上建文在民间躲藏深耕多年,有许多人对其抱有同情之心,心中无形会增加对皇上误解。建文本已落魄至此,不对皇上构成任何威胁,王大人却如此处置,并广宣民间乡里,显然是置皇上名声于不仁不义。寻找建文之事,本该暗暗进行,不可明示天下,不可议于廷堂,更不可传于民间野里。故事后多年,我没有回京见圣上,而是又走访许多地方,安抚民情,传颂圣恩,征取民间仁德。永乐皇上问:臣下如何处置这件事?胡濙说:回皇上,愚臣认为最恰当处理方法,便是建文崩于洪武三五年奉天殿大火,这事庙堂乡野人人尽知,岂可轻易改口?次优处理方法,便是假托建文死于自然,在吴县普洛寺内出家多年,一心向佛,因病于永乐二一年春崩于穹窿山,终年四六岁。这样,一是给建文找个理想归宿,二是保全皇上仁义宽厚之德,标傍后人。永乐皇又问:监寻大臣如何处置?胡濙说:回皇上话,这就看皇上心情了,愚臣不敢有所建议,还是请皇上自已定夺吧。

胡濙面皇上近二个时辰,于寅时方走出皇上行宫。此时,天已蒙蒙亮。

翌日,皇上按时上朝,各位大臣也登朝进谏,监寻王大人也在其中,胡濙跟随在众大臣之后。王大人见到皇上,立马跪地请安。皇上问:这么多年在乡间野里奔波,辛苦你们了,有什么收获所得?王大人正想请功邀赏,但乘机说:回皇上,我们于永乐七年在百盛园腹地遇到建文,并立马行事,就地处决,铲除皇上多年心腹之患,这全凭手下各位兵勇忠耿表现,智勇超群,还有待皇上赏赐他们呢!

永乐皇上听到这句话,立马拍案而起,吓的文武朝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皆埋头跪下,不敢起视。永乐皇面所有大臣接着说:建文于洪武三五年崩于奉天殿大火。厚葬于孝陵,国不可一日无主,吾在大臣围跪簇拥下,登基大明至尊。皇上什么时候,让你们去追杀他了?如此浅显谎言,竟敢拿来糊弄皇上,犯欺君之罪,还想邀功请赏?朕定会查明真相,依法处置。

这时候,监寻大臣王大人已吓得不知东西南北,双腿哆嗦,牙齿打颤“咯咯”只响,周围大臣也听到了。他知道永乐帝杀人不眨眼,稍有不周,就会株连九族。但为了洗清自已,摆脱危险,仍壮胆接着说:皇上,这还有建文玉玺呢!臣下所言,千真万确,请皇上过目。

永乐皇再次拍案而起,说:北征讨贼之时,哪有时间听候处理这些谷皮之事,来人——把监寻及其下属,给我押进大牢,等候发落!

左右护卫,立马架起王大人及其下属,脱出朝帐,因脱得仓促,王大人鞋子也掉了,狼狈相尽出。

后来,永乐皇以王大人及其属下犯欺君之罪之名,皆被诛杀,后代夺其封爵,发落边关,永世不得回京。

建文之事,终告一段落,大家皆相信他是死于奉天殿大火,厚葬于应天孝陵,在永乐朝中,再无人敢提及此事,直到永乐帝驾崩。

这皆是后话,在此不予详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