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洪武双侠》第一章 苍峰寓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钟山毓秀似蟠龙

凿岭埋金又如何

紫金王气生六朝

逸仙更在陵中卧

京师以南将军山,水中杉接连天际,阴翳蔽日,乘微风簌簌而响,贴水而建的蜿蜒杉木小桥,直连山顶,雨后山尖薄雾缭绕,宛如水墨仙境,实为金陵第一美景。

其时正值秋日,一夜连绵阴雨止歇,红日微张,阳光透过雾气洒落一地,雨滴打湿泥土,散发阵阵清香。卯时刚过,山民忙于晨耕,山路人迹寥寥,分外清幽。

山路上,一众二十余人拾阶而上,虽服色各不相同,但人群趋分前后,显是身份有别。

当先一人四十余岁,锦衣玉带,面如刀削,修长黝黑,不甚俊美。但眉目刚毅,显是久经风霜磨炼,果敢坚韧,不怒自威。

他双手附于身后,悠然踱步林间,举目眺望,似是被山间美景深深吸引,悠然道:“此间湖光山色甚是美丽,更兼雨后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善长,此地因何名为将军山?”

身后一名须发皆白长袍老者趋步向前,深施一礼,答道:“回禀圣上,将军山古称云霄山,相传宋朝“靖康之难”后,徽宗第九子赵构逃过一劫,率残部南下应天称帝,改元建炎。金太宗趁宋朝立足未稳,遣金兀术率十万大军渡江南侵,建康留守杜充闻讯率军连夜潜逃,知府陈邦光未待攻城便书表请降,将建康府拱送金兵,金兵连战连捷,竟迫得高宗入海逃遁,其时可谓海内齐喑,眼看大好中华便要为异族所占。唯有大将军岳飞常怀忠君爱国之心,与韩世忠一齐整顿残军,于牛首山设营置垒,趁金兵北撤之机,率三百骑兵、两千步兵伏击金兀术,大破之,乘势光复建康,为中华保留一丝血脉。此山便是当年“牛首山大捷”战场之一,周围百姓为纪念岳将军功绩,遂将此山改名将军山,并在山上建了岳飞祠和将军塔,籍此缅怀忠君将士。”

原来,长面之人便是当今明帝朱元璋,长袍老者乃是左丞相李善长,一众均是当朝显官。

朱元璋抬头仰望天空沉吟不语,众官见状更不敢言语,皆垂首侍于身前。

片晌无语,朱元璋低声问道:“前方何处?”

李善长弓身答道:“沿路往上,乃是云修台,此名是宋时书画名家米芾登临将军山时所题,上能观秀云群山莽状,下可览五湖七岩全景,远吞湖光,近揽山色,实乃观景之风水吉地。”

“好,即是如此美景,我们便上去看看。”言罢,带领诸人沿山路盘桓而上。

朱元璋正值壮年,且是行伍出身,不到半个时辰,便登上云修台,周遭文武官员除了几个留朝武将能跟得上他的脚步,其余年迈文官只陆续登峰,累得呼哧气喘。

此时,旭日初升,阳光耀眼且不炽烈,一片阳光穿过山间浓雾,飘洒在云修台,映得一片火红。放眼望去,台下一片云海,隐隐浮动,荡于脚间,登于台上,仿佛置身云间仙境。

朱元璋眺望盛景,心情大好,昂首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如今在此云修台上,虽未能观得沧海,但云海辽阔,也宛若登仙。想我中华大地,沦于蒙鞑之手近百年,汉民被屠戮大半,命如犬彘。后来各地纷纷举旗抗元,也是群阀割据,战火连年,搞得饥民相食,民不聊生。此时河山已定,天下太平,我等方能有此闲暇登山观景,一览风景。”

李善长带领众人高呼万岁,伏地拜道:“圣上英明神武,荡平外夷,实乃天下之幸,万民之幸。”

朱元璋拂袖转身,微一抬手,示意诸人起身。眼含深意,向李善长身旁一位十七八岁的素袍清瘦少年问道:“标儿,你可知安天下以兵马为先,治天下当以何为先?”

这少年眉清目朗,虽无朱元璋的灼灼霸气,但自有一身文士的淡雅之情,正是大明朝太子朱标。朱标闻言,施礼答道:“父皇,儿臣才疏学浅,不敢妄议天下大势。”

朱元璋显是心情极佳,笑道:“我着伯温授你学业,就是要你掌握治世之术,将来为朕分忧,今日闲暇游山,正要考较你的学识,勿要顾念君臣父子礼仪,但说无妨。”

朱标知意,先向诸大臣拱手道:“我学识尚浅,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诸位大人斧正。”诸大臣忙摇手道:“怎敢、怎敢。”

朱标便对朱元璋道:“儿臣以为,治世当以民心为先,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失民心者不能守江山,昔年蒙元依仗骑兵之利,纵横宇内,灭国数十,而得天下。但不思德政安民,反而将人分为四等,广大汉民形同牲畜,怨声载道。我大明亦是在蒙元民声鼎沸之时,举义纵横,扫平天下,立国定邦。如今大乱之后,人心思定,天下之民无不愿免于纷争,休养生息。故我朝应外御强敌,内施德政,与民修养,才得万民归心,成就万世千秋之基业。”

众臣见朱标如此年纪便对治世之道深思若此,兼有仁义之心,均面有赞誉之色,频频点头称道,暗道大明有此储君真乃万民之幸。

朱元璋也微微颔首,道:“刘基授你学业已有十载,如今看来,已见成效。今日,伯温已回乡归隐,你当谦虚谨行,师从群臣,广历磨炼,翌日方可成为国之栋梁。”

朱标施礼道:“儿臣谨遵父皇教导。”

朱元璋似有所感,双手负后,转身仰观云海,举目远眺,叹道:“我本淮右布衣,深知兵乱战祸,百姓流离失所,无不想天下太平。如今纵横沙场数十载,终成我朝大业。但深知得天下易,守天下难,故每日处理天下政务,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有负天下民愿。我尝夜不能寐,反复思量,如何治理国家,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泰,终于悟得一理。”

言罢,转身目视众人,肃然道:“那便治人。”

诸人见朱元璋神色肃然,不敢有半分言语。

朱元璋续道:“所谓施仁政,关键在人,宋之败亡非因蒙古铁骑,实乃赵构有韩世忠、岳飞等股肱之臣而不能用,却任由奸臣当道,屠害百姓。如元相托托欲征发民役治理水患,本也是好事,奈何各级官吏以此为据,层层盘剥,既征民役,亦收徭饷,使得民间十室九空,民夫死者十有八九,天下民怨沸腾,如此各地才揭竿而起,纵然元有百万铁骑也不能治。故,治理天下,重在治人,治人首当治官,官治则仁行,官微则民旺,只有历行峻法,才能使百官畏惧而体恤民情。你等皆是我朝重臣,该学岳飞一般忠君爱国,严于律己,切不可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否则朕一律严惩不贷!”

众臣见朱元璋语气愈厉,越说越是杀气蒸腾,不由得汗流浃背,只觉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要人头落地,哪敢抬头仰视,只得口中连连称是。

朱元璋环顾众臣,沉默半晌,不再言语,转身便要趋步下山。

此时山脚下一阵喧闹,竟是百十个身着粗布衣衫的百姓,三五为伴、扶老携幼拾级登山而来。

朱元璋大惑,自古农耕讲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时当时农忙时节,百姓虽偶有闲情游玩山水,怎会突然有百余人一齐去往山中,岂不误了农时。遂问众臣:“众卿可知为何有如此多的百姓来到这将军山上。”

众臣左右相顾,议论纷纷,也是分外诧异,礼部右侍郎陈式快步步出人群,施礼道:“圣上,微臣晓得一二。”

朱元璋看了一眼陈式,道:“正言,但说无妨。”

陈式作为三品文官,只能在朝堂之上瞻仰圣颜,今日能随众臣与朱元璋出游,实是大出意外,何曾有此机会当面回复朱元璋的问题,不由喜从心出,忙道:“前些日,有江湖游士袁珙云游至将军山,在山顶留仙祠驻足,传言此人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可卜五百载世事,又能医治百病,人皆颂为仙人。京城附近的达官显贵、庶民百姓听闻此信,皆蜂拥而至,所卜之事尽皆应验,所治之人尽皆康复,但这袁珙每日只见一十八名有缘人,有人携金万两而不能见,有人彻夜等待也未能蒙面,实是当世奇人啊。”

朱元璋听闻,眉头一皱,面有不悦之色,问道:“正言,你是礼部右侍郎,可曾找这袁珙求卜过?”

陈式说得闭目摇首,一副自得之色,竟未发现朱元璋面色有异,又接口道:“微臣闻讯,自是去拜访一番,奈何缘分未至,三度拜会亦未曾得见,实是心中憾事,臣近日正待要秉明圣上,带着仙士前来晋见,以圣上英武之气,定是那世间少有的有缘之人,这袁珙定能算出我大明万年鸿运,保圣上万寿无疆。”

朱元璋本是草民出身,见惯了元朝统治之下贫苦百姓无钱求医问药,只能求神问卜,以求消灾去病,最后只落得丧命西归,自是恨透了这些作为方外仙士。今日登得大宝,又岂能容忍此等人在眼下荼毒百姓。

他脸色阴沉到极点,眼神如利刃一般盯着陈式,厉声喝道:“陈式!你乃朝廷三品大员,不思为民勤政,竟向此等妖人卜问前程,可耻!可恨!”

陈式怎料到朱元璋龙颜大怒,吓得通体是汗,抖如筛糠,险些滚出屎尿,伏地叩首如啄米一般,求饶道:“圣上恕罪,圣上息怒,微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朱元璋登基以来,严肃吏治,隐隐已有杀伐贪腐之意,近两年来,已有数名当朝大员因贪腐成性被枭首示众,朝中官员人人自危,此时如何敢捻其龙须,一个个跪地施礼,不敢多言半句。

朱元璋向众臣怒道:“天子脚下,京城周边,竟有如此妖人在此妖言惑众,你等朝中众臣竟不知不闻不治,实是为官不为。”

众臣连忙叩首谢罪,口中唯唯称是。

朱元璋余怒未消,冷笑道:“哼哼,何处妖人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兴风作浪,朕倒要见识一番,戳破他的谎话,让天下人看看此等妖人的豺狼面目。”

言罢,冷哼一声,也不招呼群臣,径直朝将军山上走去,众臣一一起身,紧跟朱元璋身后,拾级上山,只有陈式爬伏原地不停叩首,见朱元璋走得远了,方才停止,只吓得浑身抖如筛糠,半天不能起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