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兰陵王妃之三生三世情》第十章 高澄吞并两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朝』

太子萧洐在玄圃亲自讲读《老子》、《庄子》。

何敬容对学士吴孜说“昔日,西晋始祖崇尚玄妙、虚无之说,结果使中原沦丧在胡人、羯人手中。现在东宫太子又这样做,江南恐怕也将成为胡人的天下了吧。”

正月二十二日,侯景派遣仪同三司于子悦飞马返回建康,把自己战败的事启奏朝廷,并且自己请求革职贬官,梁武帝下诏没有答应。

侯景又请求为他补充财物和给养,梁武帝因为侯景的军队刚刚被打败,没有忍心把他调动。

正月二十三日,梁武帝任命侯景担任南豫州州牧,他原来的官职依然保持不变。

光?大夫萧介(萧思话的孙子)上表进谏道“我私下听说侯景在涡阳打了败仗,单枪匹马前来归顺,陛下您不追悔他从前造成的灾难,又赦免并容纳了他,我听说恶人的秉性不会改变,天下的恶人都是一样的。昔日吕布杀死了丁原,来侍奉董卓,而最终又杀死了董卓,成为叛贼。刘牢反叛王恭,归附晋朝,但后来又背弃了晋朝,制造邪恶事端,您可知这是为什么呢?”

梁武帝闻言摇了摇头“朕不知。”

萧介继续道“因为狼子野心,最终也不会有驯服、顺从的秉性,以喂养老虎为例,一定会出现被饥饿的老虎吃掉的祸患。侯景凭借着他凶狠与狡猾的才能,受高欢的豢养和保护,身居高位独据一方,然而高欢死后坟土还未干,他就反叛高氏。然而因为叛逆的力量还不足,他才又逃奔到了关西,宇文泰没有收容他,所以他才投靠了我们。陛下您以往之所以不拒细流,接纳了侯景,正是为了像汉代的边境上设置属国安投降的胡人来对付匈奴那样,欲让侯景来对付东魏,希望他同东魏打一仗;而现在侯景既然亡师亡地,吃了败仗,那么他便只是边境之上的一个平常之人,陛下您舍不得区区一个侯景,却失去了与友好国家的和睦,如果国家还等待他自醒之时,晚年效力,我私下认为侯景必定不是晚年效力的臣子,他抛弃国家就像脱掉鞋子一样轻率,背弃国君、亲人像丢弃草芥一样容易,他怎么会懂得远慕圣德而来,做我们梁朝纯贞的臣子呢!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很明显了,没有人会感到迷惑不解。我已经老了,又受疾病的侵扰,本不应该干预朝廷政事,但是楚国令尹子囊在临死时,还叮嘱子庚修筑郢都的城墙,不忘保护社稷。卫国的史鱼将死之时,尚有让儿子置尸窗下进谏卫灵公之举。我身为皇族遗老,怎么敢忘记刘向的一片忠心!”

梁武帝很赞赏萧介的一片忠心,但是却不听从他的忠告。

『东魏』

二月一日,东魏杀掉了南兖州刺史石长宣,这其实是在讨伐侯景的同党,其余被侯景所威胁,迫不得已随从他反叛的人都被朝廷赦免了。

东魏得到了悬瓠城、项城后,完全恢复了所拥有的疆土区域,大将军高澄多次派人送交国书,再次请求与梁朝通和、友好,朝廷没有允许,

于是高澄来到贞阳侯萧渊明处,对他说道“先王与梁主和睦相处,已经有十多年了。我听说他拜佛的文字中写着为魏国国主奉佛,同时也提到了先王。这是梁主的真情厚意,没想到一朝失信,竟导致如此纷乱。我知道这并不是梁主的本意,一定是侯景故意煽动的。我们应该派遣使者去商讨一下,如果梁主没有忘记旧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我也不敢违背先王的意愿与梁朝为敌。我会立即遣返留在北方的人,侯景的家属也会同时得到遣返。”

『梁朝』

萧渊明于是派遣省事夏侯僧辩向梁武帝呈递了奏书,声称“渤海王高澄是个宽宏大量,十分厚道的人,如果我国再次与东魏关系友好的话,高澄会允许我回到梁朝的,”

梁武帝看完萧渊明的启奏后,流下了眼泪,便与朝中大臣们共同商议此事。

右卫将军朱异、御史中丞张绾等人都说“平息敌寇,安息百姓,讲和对于我们来说确实很好。”

只有司农卿傅岐认为“高澄为什么要和我们讲和?这一定是他设下的离间计,之所以贞阳侯萧渊明派来使者,目的是想让侯景自己产生猜疑。侯景的心神不定,心里不安宁,就一定会图谋叛乱从而引起灾祸。如果您答应与东魏友好往来,就正好堕入了高澄的圈套,中了他的奸计。”

朱异等人固执地主张应该与东魏和好,梁武帝正好也厌倦了战争,于是便同意了朱异的意见,赐给萧渊明一封信,信上写道“知道高大将军待你不错,我看了你的奏折,心里感到很宽慰,自当另派遣使者到魏国,以便重新建立两国之间和睦友好的关系。”

夏侯僧辩启程返回东魏,路过寿阳城,侯景私下查访知道了这件事,便拘捕了他,向他询问情况,夏侯僧辩把一切都告诉了侯景。

『寿阳城』

侯景写了一封回复萧渊明的书信向梁武帝启奏“高氏的内心像毒酒一样狠毒,北方人民对此已经怨恨至极。天从人愿,高欢终于死去了。他的儿子高澄继承了他父亲的恶毒。灭亡的时间已经不短了。高澄侥幸打胜了涡阳战役的原因,大概是上天要动荡其心。好让他恶贯满盈吧。高澄的行为如果合乎上天的意愿,心腹要害如果没有毛病,又为什么要急急忙忙捧璧求和呢?还不是因为关中的军队卡住了他的咽喉,柔然的军队在他的背后步步紧逼的缘故,所以他才用甜言蜜语,丰厚的钱财,来换取同我朝之间关系的安定。我听说一天放纵敌人,就会成为几代人的祸患,您何必要怜悯高澄这小子,而背弃亿万人民的心愿呢?我私下认为北魏安定强大的时期,莫过于天监初年。但钟离战役,北魏却片甲未回。当其强大之时,陛下尚且讨伐并战胜了他,现在东魏力量薄弱了,您反而顾虑重重与他讲和。舍弃已经成就的功业,去放纵东魏这个濒临死亡的人,使他能托命强梁,把祸患留给后世。这不仅让我扼腕叹息,也让有志之士感到痛心啊。以前,楚国的伍子胥投奔了吴国,楚国终于被吴国灭掉;陈平离开项羽,刘邦任用了他从而使国家兴盛起来,我虽然和古人比起来才疏学浅,但是我的忠心却和他们一样。我知道高澄是忌恨我投奔梁朝,就像忌恨贾季投翟,随会投奔秦一样。他请求讲和结成盟国,只是希望除掉他的心腹之患。如果我死了能对国家有益,我万死不辞。只恐怕千百年后,在史册上留下的是陛下的污点”

侯景又写信给朱异。并赠给朱异三百两黄金,朱异收下了侯景的钱财却没有把侯景的奏折向梁武帝呈递。

『东魏』

二月十七日,梁武帝派遣使者去慰问高澄,吊唁高欢。

“感谢贵国使者前来吊唁”高澄对使者说道,

“这是我应该做的”使者回答说,

『梁朝』

侯景向梁武帝启奏道“我与高氏父子之间的嫌隙和仇恨已经很深,我仰仗您的威灵,期待着报仇雪耻。现在陛下又与高氏修好讲和,让我何处安身呢?请求您让我再次与高澄交战,来显示梁朝的皇威!”

梁武帝写信回答侯景道“朕与你之间君臣大义已定,怎会有你打了胜仗就接纳你,打了败仗就抛弃你的道理呢?现在,高澄派遣使者来求和,我也想停止干戈,应该进还是应该退,国家有正常的制度,你只管清静自居就行了,无需费心去考虑这些!”

侯景再次向梁武帝启奏道“我现在已经贮备了粮草,聚集了士兵,喂了战马,藏好了武器,不日便可收复北方,我不能出师无名,所以希望陛下您能为我做主,现在陛下把我排除在外,南北双方又开始互相沟通,只怕微臣的性命,将难免死在高澄的手中。”

梁武帝又写信给侯景道“我是大国之君,怎么可能失信于人呢!我想你深深知道我的这番心意,你不必再启奏了。”

『寿阳城』

侯景伪造了一封来自东魏都城邺城的书信,信中写道“用贞阳侯萧渊明交换侯景”

梁武帝打算答应这一请求。

舍人傅岐道“侯景归顺是山穷水尽的时候,才投奔我们梁朝。舍弃了他是不吉利的。况且侯景也身经百战,他怎么束手就擒呢?”

谢举、朱异说道“侯景是败军之将,用一个使者就会把他召回来。”

梁武帝听从了谢举、朱异的话,给邺城回信说“你早上送还贞阳侯,侯景晚上会押送回去,”

『寿阳城』

侯景对左右的人说“我就知道这个老家伙是个薄情寡义之人。”

王伟对侯景劝说道“现在我们等着听候梁国安排也是死,图谋大业也不过一死。希望大王您考虑一下这件事。”

于是侯景开始准备反叛,将寿阳城内的所有居民,都招募为军队的士兵,立即停止了收取市场税及田租。百姓之女全部飞派给了将士们以收买人心。

『东魏』

三月一日,东魏任命太尉襄城王元旭为大司马,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

三月二十二日,大将军高澄南巡到了黎阳,从虎牢渡过黄河到达洛阳,西魏的同轨防长史裴宽与东魏彭乐等人交战,被彭乐抓获,高澄对他以礼相待,裴宽找了个机会逃回了西魏,

高澄由太行出发,返回了晋阳。

四月十三日,东魏派遣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生等人率领十万步兵和骑兵到颍川攻打西魏王思政的军队。王思政得知后便命令部队把战鼓和军旗都放倒在地,好像没有没有人一样。

高岳自恃人马众多,从四个方向攻打颍川城。王思政挑选了一些骁勇善战的将士打开城门出去应战,高岳的军队被打败逃走了。

『梁朝』

五月三日,梁武帝派遣建康令谢挺、散骑常侍等人到东魏去聘问,恢复从前的友好关系。

『东魏』

六月一日,高澄来到北部的边境地区巡视。

七月一日,天空出现了日食这一现象。

『寿阳城』

公元548年八月一日,侯景在寿阳城以杀掉中领军朱异为借口,起兵反叛梁朝。如入无人之境的渡过了长江,在十一月的时候抵达建康,攻城百道。

『建康城』

梁朝各路勤王军队,云集在城外,每天都与美人们饮酒欢宴,不敢去作战。梁朝太子萧洐把皇帝的诏令绑在了风筝的上面,命令他们进攻解围,可是却没有人听他的命令。

『东魏』

在梁朝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高澄一直密切关注着梁朝的局势,并且派尚书辛术前往了两淮之地,趁火打劫,侵吞了大片梁国的土地,两淮之地的多处州郡因为不堪忍受侯景军队的袭扰,纷纷转投东魏。

不到一年的时间,东魏借着侯景之乱从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共得了二十三个州郡,并攻陷了淮南的重镇寿阳城,将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沿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