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溅京都》五十二回 扫北众将中毒箭 大将罗燕入陷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景泰帝欲把镇国之宝八楞紫金锤赐给杨俊,并说了锤的重量,杨俊见说,马上答道:“谢主龙恩,臣愿用此锤,为万岁杀敌立功。”

遂躬身一拜,皇帝一见大喜,吩咐御林军主将罗守信把镇国之宝取到八宝金殿上来,当文武百官,赐给杨俊。

少顷,四个御林军校尉,分抬双锤,到了八宝金殿下,景泰帝见镇国之宝取来,目视杨俊含笑说道:“这两柄八楞紫金锤,各重百斤,满朝之中,无人使得,故久放国库之中,成了镇国之宝。汝今日于殿下,当众文武,若能使用双锤,操演一番,朕将双锤赏赐予汝,并当即加封官职。”

杨俊一听,急忙跪倒在地,叩头谢恩。

谢恩已毕,站起身来,走至锤边,将衣袍脱下,蹲下身去,将双锤握在手中,拉开了架势。少时,杨俊在殿下,将双锤抡动如飞,但见红光闪闪,霞光千条不见人影。

殿下文武百官齐声喝彩,殿上景泰帝朱祁钰,乐得手舞足蹈,望着于公连连说道:“今日一见,杨俊使百斤大锤,抡动如飞,他神力非凡,勇冠三军,力敌万人,天下第一,名副其实,是一员无敌虎将,若非于爱卿数次上本保奏杨俊,险些伤了他性命,今日留下这员盖世虎将,为国立功,皆于爱卿有识人之明,举贤之功也。”

于公笑答道:“微臣过去少有耳闻,杨俊十分悍勇,力大过人,不知端底,今日一见,果然十分骁勇,武功不凡,是我朝中少有良将,乞陛下应加封赏。”

景泰帝听了于公之言,满面春风,说道:“爱卿之言有理,朕欲封他为侯爵,爱卿意下如何?”

于公面带微笑道:“万岁言过,凡擒喜宁老贼者加封五级,今封杨俊为侯,已是加封六级了。”

景泰帝闻言大笑道:“三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今日在殿上,得此国家栋梁之将,朕心大快,理应厚加封赏,叫天下有志之士尽知朕当朝以来,举贤任能,不误人材,天下归心,社稷永安。”于公一听景泰帝之言,大加赞佩。

这时杨俊在殿下,已使完了三十六招锤法。不仅景泰帝龙心大悦,而且文武百官,各个称奇,人人信服,是天下第一勇将也。

杨俊在一片赞佩声中将双锤放归原处,众文武一看,杨俊抡动百斤重大锤之后面不改色,气不长出,更是敬佩。景泰帝朱祁钰见了喜不自胜,霍地起身,当着满朝文武,封道:“宣府杨俊听封。”

杨俊闻听皇帝呼叫,急忙跪倒在八宝金殿之下。

景泰帝封道:“朕封杨俊为镇国侯双锤无敌大将,在兵马大元帅帐下听调。”

杨俊听封后,在金殿之下,八拜九叩,谢主龙恩,然后起身,殿堂官引入朝班品级台上。

杨俊归班后,景泰帝目视于公道:“为擒国贼喜宁,朕曾当满朝文武百官有言:“若得良计,擒住国贼喜宁者,连升五级,加食五俸。今日杨俊,依计而行,擒了喜宁,但此计乃爱卿所设,按计将喜宁擒入京师,已经正法,联要兑现前言,方不失信于天下。朕加升于爱卿平辽王、太师、太保,加食五俸,入朝之时,免参圣驾。”

于公听罢,急忙离座,伏在龙墩之前,固辞道:“启奏万岁,臣为江山、社稷少有微功,万岁升赏太过,即为少保、太师,太保加食五俸和平辽王,臣万死不敢受此大恩。”

景泰帝见于公辞封,眼望殿下,对群臣问道:“前日朕当百官,于金殿之上,声言有设计擒获喜宁者,升五级,加食五俸,此计应在于爱卿身上,但于大元戎固辞不受,如之奈何?”

众官见问,在金殿下一扼而起,齐道:“于大人理应受封,不辜负圣心。”

于公起身,在金阙之上,连连挥手,众官才停止了呼喊。

众官又归班回位,于公站在殿上,缓缓地说道:“下官于谦,虽有功与陛下,但已是位极人臣矣!俸已超过百官。目今国隹当头,军伍用饷粮且不足,身为朝廷重臣,兵马大元帅,索取无厌之财,而废国家大计,是臣之辱也。庙堂之臣,少有微功,今日吾受重赏,明日他受赏赐,国库薄矣!此事万不可行。”

众文武一听于公之言,无可言语,默不作声。景泰帝朱祁钰一见于公虑事宏远,一心为国,毫不徇私,忠心可嘉可敬,只好做罢。

朝班已毕,于公引领杨俊,回到了兵部大堂。于公令亲兵给杨俊安排了居所,找了座位,一切停当。杨俊在亲兵陪伴下,回到了大堂。见于公独自端坐,便急步走到于公堂前,双膝跪倒,感慨万分,满面泪痕,说道:“启禀于爷,若非于爷相救,小子杨俊,哪有今日此一身荣华富贵,锦绣前程,皆爷爷所賜,俊毕生愿以死相报。”

于公听了,将他扶起,微笑道:“大丈夫不可儿女情长,不必伤感,本帅又何图报也?”

杨俊落座后,感慨万分,又言道:“昔日在边廷,只闻爷爷清廉之名,不想今日于朝班之中,见爷爷固辞封赏,所述论理,大出杨俊意外,爷爷非但是清廉之重臣,乃是世之伟人,古今少有之英雄奇才也。”

于公一听,不由哈哈一阵大笑,说道:“本帅,只道贤侄是员虎将,今日方知文武兼备,粗中有细,难得、难得。但贤侄对老夫过奖了,汝有所不知,吾今在朝中,身居宰相之位,宰相乃人臣之表,吾若贪婪无厌,追名图利,不仅有害今人,也贻误后人也。”

于公同杨俊正在谈论,忽然亲兵来报:“居庸关主帅罗将军派人求见。”

于公一听罗通派人来见,不由心中一震,暗自盘算:扫北元帅范广没有派人回京,而罗通派人来了,范广必兵败无疑了。遂急令相见。

少时,一将步入大堂,见了于公,拜道:“末将乃居庸关指挥张可,奉主帅罗将军之令,前来送密书一封。”

于公令他起身落座,张可起身后,将书奉上,于公接了密书,展开一看。

兵马大元帅看了书信,大吃一惊。原来扫北元帅北伐,过了居庸关,降服兴和,进兵察罕诺尔,一路所向披靡,但兵至骆驼山,遇上了阿剌知院大队人马,开兵见阵,前几日互有胜负,第四曰范广又率兵开兵见阵,不期番营里,出来了一个胖大和尚,口称铜熊、铁豹的老师,欲为两个徒弟报仇,要元帅范广亲自出马,先锋孙镗临敌,打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和尚趁孙镗勒马之际,将手中一扬,手中一物,又急又快,打到孙镗身上,顿时孙镗周身发麻,勒马败走。

和尚骑一头骆驼,手使大铲追赶不放,左哨先锋雷通,迎上前去,战了三十佘合,也被和尚打伤。右哨先锋张仪大怒,将雷通放过,同和尚大战五十余合,也被和尚所害。

元帅范广一见和尚连伤三将,亲自出马临敌,也被和尚所伤。罗燕救回范广,两军混杀一阵,明军势气大减,罗燕下令收军。明军损失严重,元帅和三位先锋不醒人事,罗燕率兵退回了居庸关。

明军退兵居庸关,阿剌知院王率十万番兵趁胜追到了城下。前三日城上用滚木、揮石、火箭、火筒,打退了阿剌知院王的番将番兵。

四日后,守城器物,全部用光,番兵攻城甚急,守将罗通令万名军卒,每日向城外墙上泼水,城上结冰,番卒无法登上,现在正相持不下,信中最后讲,范元帅与三位先锋,已受伤五日了,若半月内无解药,全身溃烂而死,解药只有恶和尚身上有,无法取得,请于大帅火速前往居庸关定夺。”

于公看完了居庸关主将罗通的书信,心中焦急万分,想道:朝臣武将中,除新封的杨俊之外,惟此四人堪称虎将了,今日同时在北国身受重伤,命在垂危之中,如何是好?”

想罢,谓居庸关偏将张可道:“将军可速返居庸,知会罗通、罗燕二将,要紧守关隘,不得失守,本帅三日后,抵达居庸。”

张可遵令,走出了兵部大堂,于公急令王伟,点五千铁甲兵,少顷,王伟来报,五千铁骑,分拨已毕,前来交令。

于公下令道:“扫北第一路先锋三员大将,俱已受伤,杨俊、王伟为二路先锋,本帅亲自随军,发往居庸关,不得有误。”二将齐道:“遵令。”

二将走出兵部大堂,于公也披挂整齐,随同二将出了兵部,亲兵已备好马匹,于公飞身上马,同杨俊、王伟统领五千铁骑,向居庸关投奔。

三日后傍晚,到了居庸关,小校飞报城中,守将罗通、罗燕率领属下各官,列队迎接,于公被接入城中。到了帅府,罗通引路,直奔明将扫北受伤大将范广、孙镗、张仪、雷通宿处。

于公到了帅府西厢房,走进室中,见四人均躺在卧床上,已不省人事,顿时泪下如雨。

于公满含热泪,依次看了四将周身,只见满身红肿,面目铁青,知被毒物所伤。

于公回首问罗燕道:“罗燕将军,不知四将是何物所伤?暗器可留存否?”

罗燕见问,也没言语,从范广元帅床下取出一物,交给了于公。

大元帅于谦,接过了暗器,仔细一看,是一个乌黑长针,针长二寸,针后有一个铜钱大小的金球,闪闪发光。

于公看了半晌,说道:“此物乃名曰五毒夺命针,专伤敌将上身,百发百中。”

王伟惊问道:“为何百发百中?”

于公道:“此物前面黑色,后面圆球发光,若打对方来将,敌将只顾躲闪金光,不想毒针早已射至身上,故四将遭了暗算。”

王伟、罗通、罗燕三将问暗器之出处,于公一一回答。

原来这使用五毒夺命针的暗器者,乃是骆驼山喇嘛寺中的喇嘛,名叫神针居士,素与铁豹、铜熊交往甚密,两个番将毎逢年节,必来看望和尚,平日也着番兵送些礼品,一年多了,和尚不见铁豹、铜熊前来寺中,一打探番兵,方知两员番将,双双被杀中原,心甚怜之。

这日正在寺中,忽然小和尚来报,明军打到了骆驼山,妖僧便自告奋勇,到了番营,进入中军帐,瓦剌知院王问了始末,一听恶僧前来助阵,心中大悦,便令大小番将,热情款待,恶僧次日出战,连伤明军四员上将,明军被迫退居庸关。

阿剌知院王一看,心中大快,将恶僧敬之如神,恭敬起来,对凶僧之言,无不听从,老道一见,口出狂言,欲助瓦剌大军,重整旗鼓,再图中原。因此瓦剌王阿剌知院王便趁胜追杀明军,直逼居庸关。

于公讲了五毒夺命针的出处,又反复看了四人病情,心中万分忧虑,半晌,传令罗燕、罗通召集各营都督、指挥、参将,到中军筹划营救范广四将和退兵之计。

少时众将到齐,依次落座,兵部侍郎王伟进言道:“如大帅之言,解药系骆驼山喇嘛寺中之物,此去路程遥遥往返需八日,八日取回尚可,如果此药在恶僧身边,随身携带,恶僧甚是厉害,怎生取来。”

后军大将罗燕稍有所思说道:“在两军阵上,麾下已看得明白,解药在恶僧身边一个葫芦里,末将专候于爷前来居庸禀明之后,便前住敌营盗取解药,乞元帅恩准。”于公听了连连摇头,少时说道:“妖僧一身武艺,又在番营之中,必有番将保护,将军进身不得,万难取药,不可涉险,还是另寻计谋为上。”

“启禀于爷,麾下在番营多年,知晓番语,深知番营底理扮一番官,前去盗药,见机而行,先在城下番营中查找恶僧下落,一旦敌营中没有恶僧,再去骆驼山寺,遇有良机,定将药取回,于爷勿虑。”

听了罗燕之言,于公道:“罗将军,此番前来扫北,军中五员上将,现在已有四人受伤,生命在垂危之中,本帅再将罗将军派至敌营,一旦有了闪失,于某之罪大焉,故本帅主意已定,不允将军前去敌营走险,此事将军不必提了。”罗燕见于公执意不应,也就不再言语了。

于公同众将计议半晌,并无良策,于公说道:“众将不必焦急,本帅想了良久,阿剌知院王因恶僧连连伤了我大将,我军兵退居庸后,彼敌已趁胜追来,恶僧数日内,到了居庸关下时,再设计取药不迟也。”

众将无计,于公只好下令散去。罗燕回到了后营,心中焦急,如不将药及时取回居庸,四将性命休矣,于大元帅不叫自己前去番营,惟恐自己身陷番营,身遭杀伤,罗燕左思右想,天到一鼓,尚不能眠,于二更时分,换了一件番衣,找了一暗处,跳到了高大的居庸关城下,直奔番营。

次日傍晚,只见番营灯火已熄,瓦剌营散地连天,一望无际,罗燕暗暗盘算,诺大的一个番营,到哪里去找中军大帐,恶僧若来到了中军,又睡在何处?

罗燕心中打点主意,已到了番营帐外,一片林中,正在林中潜行,只见前面有了脚步声,接着有人提灯,迎面而来,罗燕不敢大意,急忙一纵身形,攀到了树上。

少时,只见两个黑影一前一后,走到了树下,罗燕在树上,借着灯光一看,是两名番兵,不由心喜。

前面番兵刚一过去,罗燕飞身而下,一剑将后面提灯番卒砍倒,前面番兵听到了声音,刚一回身,罗燕手持宝剑,已冲到面前,用番语逼问道:“尔不可声张,但要喊叫,要尔狗命,吾来问汝,今日番营口令。”

小番颤栗地说道:“口令是杀羊。”

“营中中军在何处?和尚是否来到番兵营中了?”

小番抬头,指着一片灯火通明处,“有灯光处便是中军。”

“老和尚神针居士,来到营中否?”

“今日来到了军中了。”

罗燕一听,心中大悦,又问道:“汝二人是干什么的?”

“被爷爷砍倒之人,是寻哨都督可脱不花,小人是他亲兵,来此处寻营来了。”

罗燕听了,不由大喜过望,说道:“既然神针居士和尚今日已来营中,尔马上带我到番营中,找到他的住所,便放尔一条活命,若到番营之中,少有泄漏,吾在尔身后一剑,将尔身首异处。”那小番听了,诺诺遵命。

小番在前引路,过了一座又一座番兵大营,天至三更,才到了阿剌知院王中军,离中军两箭之地,在树丛中,只见中军大帐前灯火明亮。帐前有四五十人守把,小番回头道:“爷爷前边就是中军大帐了。”

小番话音未落,罗燕一剑挥去,小番已身首异处了。罗燕飞步上前,将灯取到手中,急往前行,到了中军大帐,番将问了口令,罗燕一一回答。众番官番兵,一看是自家人,前去寻哨,也未细问。

罗燕刚要转身,离开大帐,只见大帐里,众番将一齐拥出帐棚,罗燕也掺在人流之中。

少时,只见一家番王,扶着一个胖大喇嘛,也走出中军,那番王将和尚送出帐外,说道圣僧,今日一路上辛苦了,天已不早,小王送居士,回寝榻歇息。”

那胖大和尚一听说道:“千岁不必多礼,连日来攻城夺寨,甚是劳顿,老衲自己归去,不必远送,请回帐中吧。”

番王听了一揖,两人分手,罗燕大喜,跟定老和尚身后。老和尚在前走至山下一个寝帐,和尚进寝后,罗燕一看帐外有四个番兵站岗,便掩在帐外一棵大树后,心中焦急万分。暗想:老和尚帐前有四人,怎么入帐呢?罗燕正自焦急十分无法下手,忽然听老和尚说道:“徒儿,老身见外面有四个护卫,他们已十分疲倦了,你可告诉他们各自归帐歌息去吧,老身有一身武艺,不必叫人护卫。”

罗燕听到这里,只见那小徒儿走出帐外和守帐四人说了几句,四个番卒便纷纷离去。

那小徒弟一见四人走后,入帐里问道:“师父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恶僧道:“番王一听明廷兵马大元戎要亲临居庸关,才将咱师徒请来,于谦诡计万端,不可不防,为师同番王们在中军大帐中,计议应付明军统帅于谦之策。”

老和尚说完,便听帐中行军床上响动,过了一阵,又听恶僧说道:“徒儿,你可将吾衣服好生看管起来,衣服兜中有几粒解药,明军中能人甚多,当心他们钻入帐中,将解药盗走了。”帐内小和尚一听笑道:“师父,明军虽有能人,怎敢来到咱的帐中,现在明军已吓破胆了,哪个不知师父的神针厉害。”

“徒儿有所不知,明军四员上将被吾用神针打伤了,于谦来到了居庸关,一看四将受了重伤,无有不救之理,要救四将,必来吾营中盗取解药,徒儿,不可大意。”

小和尚听了老僧之言说道:“今夜徒儿将老师衣服与宝葫芦,挂在西侧帐上,徒儿一宿不合眼,看守到天明,决不敢有误。”

“儿若一宿不眠,看守此物,就万无一失了。”恶僧笑道。

明将罗燕在帐外听得真切,到了四更,听到帐里鼾声大做,他轻手轻脚,用宝剑将帐门打开,向里一望,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下,坐着一个小和尚,正打瞌睡。罗燕一见西侧营帐上果然挂着一件僧袍,喜出望外,他嗖地钻进帐中,刚要去夺营帐墙上的僧袍,只觉脚下一沉,罗燕说声不好,已掉进一个大坑之中了。

要知罗燕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