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溅京都》五十五回 王翱击退十万兵 瓦剌兵败骆驼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将杨俊,见王铁只打了一个照面,便勒马而走,杨俊哪里肯舍,率兵疾驰,赶杀番将番兵,明将赵伍,见王铁离自己只有一箭之地,便抬弓搭箭,一箭射去,只听铮地一声,正射在王铁的护心镜上,护心镜被射得粉碎,银光四散,赵伍还要再射,杨俊催马,业已赶上了王铁。他提起八楞宝锤,当头打下,王铁一见急忙用锤招架,哪里招架得住,只见王铁大锤,脱手而出,砸到了铁自己战马后胯上,战马被砸得痛楚难忍,连连嘶叫叫,如飞般向林中窜去。

少时,杨俊催马,追到了山顶,番官王铁不见踪影,明军正在追杀番兵。

杨俊向山下一望,只见山下一里左右,番营铺地盖天,看番兵势大,下令收兵,遂同赵伍退回到山下大营。

回到帐中,杨俊同赵伍商议道:“适才战败了王铁三千人马,又杀了他一个先锋大将,到了山顶一看山下番兵势大,兵马漫天盖地,倘若一时穷追山下,寡不敌众,故下令收兵了,乞老将军,为末将赐教一策。”

明将赵伍一听杨俊十分谦和,心中大悦,含笑道:“侯爷听禀,昔日晋之谢玄,率五万人马,战败了符坚数十万雄兵;今于大元帅,以十万老少残兵,据守京畿,在皇城下击溃了六国三川百万之众。此一代伟人,皆善用兵者,故可以寡胜众,将军智勇双全,乃当今天下,无敌勇将,有何惧哉?将军亲临辽宁助战,必大败番王无疑。”

明将杨俊听了赵伍之言,心中大悦,遂传令三军,要旗幡严整,刀剑出鞘,壕堑挖齐,紧守营寨,严防番兵夜里劫营,杨俊所率五千铁骑,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天将黄昏时分,不见番兵前来,赵伍进言道:“吾从山上小路,绕道赶回王元帅大营,报个信息,在今日夜里,三更时分,劫他大寨,将军可在此处阻劫番兵番将,如此前后攻打,决无不胜之理。”

杨俊听了心中甚喜,遂依从了赵伍之言,赵伍别了杨俊,回转王翱营中去了。

再说女真王与阿剌知院王,率中军人马,到了阵前,不见了两个先锋,只见明军正赶杀番兵番将,女真王大怒,挥动大旗,指挥八万番兵向明军大队人员杀来。

两军混战,两个时辰,明军力不能支,纷纷后退,王翱节制不住,急令收兵。

番王因失了两个先锋,也鸣号收军了。双方各回本营了,王翱回寨中,点视军中将校,重刀伤、箭伤、着枪伤者五千多人,遂令士卒坚守寨门,严防番兵劫营。

傍晚时,王翱坐在中军里,闷闷不乐,无计退敌,王翱叹息道:“今日一战,先锋大将,赵魁阵亡,副先锋赵伍,又不知去向,兵卒死伤六千多人,番将张龙、王铁二人力大无穷,无人可敌,明日番王、率兵叫阵,如之奈何?”

众将听了,默默无语,中军帐里,一片寂静。—直天交一更,也没想出良策,正在这时,副先锋赵伍,风尘仆仆,闯进了中军大帐,王翱一见,急忙让座,众将一见赵伍入座后,一齐围拢上来,赵伍将巧遇杨俊,杀了张龙,打败王铁之事说了一回。

明将王翱一听赵伍之言,转忧为喜,以手加额,笑道:“亏得于大元戎想得周细,派了天下第一条好汉,双锤无敌大将,来辽东助战,辽东无忧也。”

赵伍一见,问道:“王元帅,不知明日,用何计破敌?”

王翱一听,紧锁双眉,回答道:“番兵人多势大,将军若不归来,本帅心如油煎,其乱如麻,适才一听将军,言讲无敌大将杨俊,打杀了番军勇将张龙,一锤打败了王铁,心中方安,但并未想什么计谋退敌,请先锋为吾画一良计方善。”

赵伍一听,元帅要献计退敌,说道:“元帅吩咐,末将不才先占了。今日番兵虽然折了张龙,但士气很盛,在混战中,彼众我寡,彼敌获胜,今日必无防备,我军今夜四更,去劫番营,可兵分八路,加上杨俊两路人马,共十路大军,这十路大军五万多人马,人人手持刀枪、火箭、火筒,四更天杀入熟睡中番营,必获全胜。”

少有停顿,赵伍言道:“此计与双锤无敌大将杨俊,已商议停妥,彼敌在山畔下安营,我军人马一到营外,先用火箭、火筒猛击敌营,敌营火起,不战自乱,然后击之。”王翱依计而行,当下传令,三更一过,便杀入番营。

番营女真和阿剌知院两家番王,率领大军,打败了明军,因救王铁和张龙心切,也不追杀明兵,便收军了。

两个番王收军后,率领一万人马,向西南寻找二番将,刚走出四里左右,见王铁率领败卒,迎面而来。

王铁见了两个番王后,备言张龙已死,女真王一闻,心如刀割,火冒三丈,当即要发兵,去攻打杨俊,为张龙报仇。

王铁劝道:“启禀王爷千岁,彼人有多少人马不清,营中端底不明,更有那明廷封的双锤无敌大将,镇国侯杨俊,力大绝伦,末将被他打了一锤,虎口震裂,大锤出手,几丧他手,乞千岁不可妄动,更不可因一时之忿,而废大计,为今之举,夜里可派夜不收,探得明白,再挥动人马,为先锋复仇才是。”

阿剌知院王,也苦劝一回,女真王只好压下心头驽火,夜里派了十名探子,打探杨俊大营去了。

番王女真,一心为他先锋张龙复仇,只在中军里等候消息。

明将王翱,引着赵伍等十几名都督、指挥,兵分八路,三更时分,摸到了女真王营外。

忽听一声炮响,明军五万多人,一齐向睡梦中的番营兵卒,发射火箭、火筒,顿时营中大帐烧着,火光冲天而起。

番兵番将,见火势大发,向营外逃奔,番营已乱,四处溃逃,突然间连连三声大炮作响,八路军马,呐喊一声,向番兵杀来。

女真王,坐在中军帐里,已经昏昏欲睡,忽听炮声大作,被震惊醒,急忙呼唤亲兵,但无人回答。

他慌忙取过兵器,跑出大帐,见营盘已乱,飞身上马,随同溃败的番兵,逃出了大营。

刚出大营,一箭之地,只见迎面来了一大队明军,为首之人,乃辽东主帅王翱,舞动大刀纵马杀来,两人战在一起,斗无数合,王翱求胜心切,放开大刀,一勒马头,抢入女真王怀内,一把将女真主胸前衣襟抓住,两人在马上扭做一团,因王翱力大,将女真王生擒活捉于马下,王翱亲兵一拥而上,将女真王捆绑了。

番将先锋王铁,正同数百番将,护着阿剌知院王,向营外冲杀,正遇辽东王翱率兵杀来。阿剌知院王,在乱军中,偷眼一看,女真王被明军生擒活捉,绑在了马上,阿剌知院王大叫道:“王先锋,王先锋,快快留步,将女真王千岁救下,再走不迟。”

王铁一听急忙停止冲杀,勒转马头,向押着女真王的明兵杀去,王翱一见,勒转战马,回身敌住了王铁。

番王阿剌知院一见,下令身边二十几员牙将,一齐去夺女真王,少时众番将,杀散了明军,将女真王救走。

王翱正同番将王铁大战,一见番王被抢走,丢下王铁,奋力追赶番王。但番将王铁苦战王翱不放,王铁力大,王翱敌持不住,只好听认王铁与众番将护着两个番王,冲出乱军,逃遁了。

番将先锋王铁,杀出重围,护着番王,向西南山下败走,走到六里远近,不见明军人马追杀,才停住军马。

两个番王,回头一看,身后残兵,已不足万人了,二人在马上,连连唉声叹气,番将先锋王铁,一见急道:“二位王爷,快快逃走,此时,非痛恸之时。”

王铁催促两个番王疾驰,突然一彪明军由山背后,呐喊而来,为首一将手使八楞紫金锤,勇不可挡,当先杀来。番将王铁知道来人乃双锤无敌大将,厉害非常,下令十几员番将,一齐出马,挡住明将杨俊厮杀。自己护着阿剌知院王、女真王向斜刺林中遁去。

杨俊被众番将和一万多残兵所阻,心中大怒,率引五千铁骑,奋力赶杀番将番兵,直杀到四更天,一万多番兵,皆被杀散,杀死番将三十多人,两个番王趁机逃生了。

天将黎明,辽东主帅见番王十万人马全部溃散了,便下令明军,清理番营,鸣金收军。

番营中尽是番卒尸骇,死于火箭、火筒之下和乱军中有两万多番兵,生擒活捉番兵番将一万五千多人,中伤者一万多人,其余番兵,四散奔逃了。王翱闻报,心中大悦。

王翱正听各路军马,禀报大战捷音,小校来报:“宣府镇国侯,双锤无敌大将杨俊,率引人马,将至营前,乞元帅定夺。”

王翱一听,双锤无敌大将杨俊,率众来营,不敢怠慢,急忙率领众将,向杨俊迎去。走有一箭之地,方才相遇。王翱催马,迎上前去,一揖道:“镇国侯辛苦,亏得侯爷前来相助,方成此大功,将十万番兵,一举击溃,本帅有礼了。”

杨俊早已下了坐骑,抢前一步,用手相搀,微笑道:“王老元戎,乃是父辈,小侄理应大礼参拜,但盔甲在身,不便全礼,已是多有不恭了,怎敢受老元戎大礼。”

说完后要叩拜,王翱一把扶住,拉着杨俊的手,走进了王翱行营中。众人依次入座,宾主共议辽东大战之事。

当日王翱在行营中,大摆宴席,款待杨俊,席间王翱、赵伍等人,赞佩杨俊不休,扬俊十分谦恭道:“于大元戎,洞悉军情,知阿剌知院王先锋王铁,女真王先锋张龙皆万人敌也。故差小侄,随番兵之后,星夜赶来军前助阵,不料侥幸成功。此乃于爷善于用兵和老元戎赤心为国,奋力杀敌,以及赵老将军献计之故,非小侄之功也。”

老将王翱闻听,手拈胡须,哈哈大笑道:“贤侄不独武功盖世,力压群英,品德如此高尚,实在令人可亲可敬。”杨俊听了,又谦恭了一番。

酒宴已毕,杨俊欲行,王翱苦苦挽留,杨俊辞道:“侄儿本应从命,在辽东多住几日,但于大元戎,临行前有言,辽东事定之后,即火速返回居庸关听调,小侄故难从命,请先辈见谅。”

王翱一听,不好相强,遂列摆军队,将双锤无敌大将送走。

且说女真王,阿剌知院王两人,兵败之后,率领不足一万残兵,星夜飞驰,马不停蹄,退回建州。

回到了建州后,惟恐辽东王翱,率兵攻城,下令紧闭四门,坚守城池,女真王城中只有残兵两万多人,每日坐卧不安。

这日女真王,正会集番军平章、都督、酋长们计议道:“六国三川人马,在也先太师统领下,入侵中原,屡屡败北,昨日我军在辽东大败,城中只有三万老弱残兵了,建州乃弹丸之地,,倘若辽东总兵官王翱,不日兵临城下,如之奈何?”

众番将听了,议论纷纭,其说不一,有的要投明廷,也有的要离幵建州,投奔瓦剌也先太师。

番王阿剌知院也在建州,听了女真王驾下众将议论不休,主张不一,进言道:“启禀女真王兄,依劣弟之见,一旦明廷军马杀到建州,可立即丢下此城,去应昌联合也先太师,重整旗鼓,这样一来,可免去年年向明廷进贡牛马,贡献珍珠奇宝之苦,只要六国三川人马,连合一气,虽不能夺下大明江山,但各守自己部落,各自守住疆土,明廷虽有于谦,也奈何我们不得,反之一旦兵力分散,必有亡国之祸。”

女真王军师伊里布一听阿剌知院王之言,心中不快,遂高声说道:“是归顺明廷,还是降奔也先太师,乃国家存亡之大事,须女真王家千岁,自做主张,微臣不敢擅自出谋,他人休管此事。”

女真王军师伊里布,言语迟缓,少时,复进言道:“前番六国三川人马,联成一气,也有榜样,虽说在京城下大败,非瓦剌也先太师一人之过,但是兵败后,他挟持南朝天子朱祁镇,在中原各地大掠金帛,珠宝无数。这些所获,理应多少分给高原各部一分,吾女真王千岁,并没得分文,今后再若合兵一处,不过尔尔,无什好处,微臣之见,不可听外人之言,可写一分降书,答应与明廷和好,坐山观虎,守在建州,方为上策。”

阿剌知院王一听,面红耳赤,言语不得,他的先锋王铁,一见大叫道:“军师之言差唉!现在六国三川人马,已联成一气了,并攻打了明廷各关和杀到过明廷京畿,此时此刻,一旦分道扬镳,各行其事,明廷岂肯善罢甘休,必分兵击之,各个击破,那时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了。”

王铁声音未落,伊里布一拍桌案,喝问道:“请王先锋,勿要多言,此乃吾女真国之事,岂容外人干预!”

番将王铁一听,怒气不息,恨恨不已,因身在彼国之中,正在被难之时,强压住了心头怒火,微微地说道:“军师不必动怒,塞外髙原各部,六国三川诸国,乃唇齿之邦,唇亡齿寒,兴亡共之。今吾君臣,虽身在贵国,怎肯坐视。”

女真王军师伊里布,尚要分辩,被女真王劝阻,王铁也被阿剌知院王喝住。

女真王的银安殿上下,正议论纷纷,各述己见,突然殿堂官来报:“启禀王爷,瓦剌也先太师,派使求见,现在银安殿外侯旨。”

“快快令他进见。”女真王下令道。

少时,也先太师使臣脱脱哈,进了大殿,叩拜了女真王,番王赐座。

脱脱哈入座后,将书信奉上。

女真王打开书信,看后大吃一惊。遂将信件,递给了阿剌知院王。

阿剌知院王,一看书信,知明廷扫北大兵,已过了六国三川大本营兴和,夺下了察罕诺尔,到了骆驼山,共夺下了塞北高原各部大小十余城。

番王阿剌知院王看完了书信,怏怏地说道:“王兄,应昌危机了,瓦剌也先太师有难,虽言他有过失,但过去合兵一回,不能见死不救,吾虽只有五千人马,但不忍坐视,今日起兵,离开建州,前赴应昌。”

女真王见说,沉思良久,才说道:“王兄所言甚是,理应前住应昌,拔刀相助,只是吾建州军卒不足两万,一旦分兵去应昌,辽东明将王翱,趁虚而人,打下建州,失去老巢,如何是好?劣弟为此烦恼。”

番王阿剌知院,听了女真王之言,沉默片刻,说道:“王兄,不必烦恼,可着副先锋王虎,带领五千人马,随同劣弟,前往应昌,应援瓦剌王兄,有何不可?”

女真王一听甚喜,遂令王虎点查了五千人马,同瓦剌知院王合兵一处,奔应昌而去。

再说瓦剌也先太师,在宣府城下,听了军师伯顔帖木儿之言,没有加害上皇朱祁镇。有上皇车驾在前,瓦剌王也先率领一万多残兵,顺利回到了兴和老营。

在兴和屯兵一日,次日午时,明军扫北大兵,杀到了兴和,瓦剌也先太师,无力阻挡,只好引兵向北遁走。

瓦剌也先太师,兵退骆驼山,明军紧追不放。也先太师一见心中大惧,急忙将骆驼山左右人马,全部调到了骆驼山,阻挡明军。

瓦剌也先太师,急如丧家之犬,忙似漏网之鱼,逃回了应昌老巢,到了应昌,见到脱脱不花汗,哭诉丧师折将之事。

两家番王,坐在应昌银安殿上,束手无策,无计可施。这时,前赴中原的六国三川诸王,损兵折将,纷纷退回高原,消息如雪花一般,报入应昌。

这日中午,两家番王正坐银安殿上,商计迎敌之事,忽然探马来报:“塞北重镇,高原要塞,骆驼山失守,请六国三川统帅,瓦剌也先王定夺。”

也先太师闻报,手足失措,问计于聚下群臣道:“今明廷扫北大军,已过了骆驼山,不知众位爱卿,有何良策,阻挡明军北上。”朝臣听了鸦雀无声,也先太师,万般无奈,只好散了朝班。

次日早朝,京中官员来报:“启禀太师千岁,应昌城内,动乱不宁,一夜之间逃往大漠的军卒数千人,百姓惊恐惶惶,四处搬迁,搬往大漠的有三万多人,乞千岁爷,火速定夺才是。”

瓦剌也先太师闻报,心中惊惧,下令节制城中百姓搬迁。下令之后,百姓不从,连夜偷度城头,番兵私通百姓,一宿间,百姓逃走数万,军卒惊惧,四门守城军校,也随百姓,逃之夭夭了。

次日早,瓦剌也先见报,急忙找脱脱不花、军师伯颜帖木儿计议,军师伯颜帖木儿,听了缓缓进言道:“启禀太师千岁,微臣屡次进言,送天可汗归国,被喜宁从中阻拦,坏了两家和好,今日天朝扫北大兵,已夺下了塞外十余重镇,大军到了骆驼山,若不及早送天可汗归国,扫北大军,不日杀到应昌,悔之晚矣。”

瓦剌也先,听了军师伯颜帖木儿之言,目视脱脱不花汗,脱脱不花汗连忙说道:“也先太师千岁,军师之言甚善,此时,已无别路可寻了,惟有马上派使臣去京中,言说送还天可汗归京,然后议和,乃上策也。”

要知明廷能否答应瓦剌也先议和,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