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紫月青岚》第八章 初九巡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差不多,陈桂准备着中午饭,捞饭,这样既有干饭又有稀饭汤。正捞着,陈桂阿姆苏丽坤回来了,还没进大门,声音就已传来,“臭小子又买什么了,到处乱花。”家里又有了电视这件事,在村口就已经传到苏丽坤耳朵里了。这年头,每天早上谁家杀了只鸡,中午就已经全村知道了,而新买电视这种事情,不亚于杀了一头牛。

听老婆数落着儿子,陈更默不作声,到后来悄悄关了收音机,收回房中,背着双手走出门去。已经习惯了的陈桂,应和着阿姆,然后待阿姆说话停歇的时候问,“看一下电视要放哪个位置,下午我好拉电线。放好就不好经常搬动,电视要是掉地上砸了是会炸的。”苏丽坤听了后,说了句看别人每天搬进搬出也没炸,从厨房离开,转身回大厅和房间,比划着位置,站来站去,琢磨着电视该放哪。

人多的家庭,又不是传统的富贵人家,吃起饭来没什么讲究,煮熟以后,自己到厨房装了饭和菜,端着到处吃,没有提前说回来的和回来晚的都是可能吃不饱或者吃不上。陈桂端着搪瓷大盆子,照惯例蹲在大厅前的天井边上吃。苏棉心搬来凳子,坐在后侧靠墙的位置。其他人也有在厨房坐着吃,也有端回房间,陈更还是老位置,大厅边上的长条凳。

“你阿姆有说电视放哪里吗?”陈更用着不大的声音问着儿子,陈桂咽下饭菜,转头说,“就放厅里放收音机的桌上,再钉木板锁起来,下午就弄。”陈更听了没有说话,继续吃饭。

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下。陈桂找出一个旧木箱,量了一下,尺寸差不多,比电视稍微大一些,撬掉一块横板,这样电视天线就可以拔出来调,箱盖朝着侧面,然后整个箱子钉在桌子上。陈更在一旁看着,看着弄得差不多,“要不把这块横板也装上,天线收起来可以锁上。”陈桂看了看,找了一下,还有以前从其他地方拆下来的蝴蝶,修了一下横板,也装了上去。

弄完木箱,陈桂又自己把电线接好,插上电视,打开来,调一调,可以看了。陈更挪了挪藤椅,半躺着看了看,挺满意。看到电视开始放映,原本围着转的几个小孩又开始去呼朋唤友来捧更叔的场。不一会儿,十来个小孩站得大厅天井到处是了,也有些邻居空闲的大人跟着过来。陈秋老婆抱着小孩跟苏棉心说着,“阿爸现在这样比大队长都威风。”“是啊。”

下午家里的妇女们准备着明天初九用的,初九既是玉帝诞,也是本村守护神巡境的日子。这一天,新婚、新工作和添丁的男人,是要被安排抬神轿的,而其他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希望得到好工作、来年娶妻生子、添丁增财还有各种美好愿望的也可以参与,轮流抬,因为全程抬下来是不太可能的,光靠新婚、新工作和添丁的男人也不够。

神轿两顶,一顶需要四人,没有称重过,据抬过的人估计有三百斤左右,巡境相当于是村民集体大游行,路线是从村中间上下宫开始,走到村头再绕过村尾,回到村中间,还要从家家户户门口,基本圈绕整个村子,除了属于村子的山头没去。这样下来,快的话也要三四小时,而且很多路是要爬上爬下,走山坡过田埂。

除了神轿之外,还有横幅,龙旗,灯,还有平均到每家一支的幡旗。还有一队唱戏表演的是外请,除了唱戏自带的敲锣打鼓,另外由本村的老年人组成一支敲锣打鼓队。每次巡境的前一个佛诞日都会抽签,抽出做头的人家,这些人家负责筹备整体事宜,以及分配人力,大部分做头的人家还会**炮手,全程放大炮和鞭炮。领到幡旗后,就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竹竿撑起幡旗,靠在墙上。

大炮是一种乡间自制大鞭炮,也叫大枪。一根杆,上端是一个跟茶杯一样粗细的,十来公分高的金属筒,现场装填鞭炮硝和黑**,在筒底有***,点燃后朝天伸着杆,几秒钟后,嘣的一大声响,和放炮差不多,也是增添喜庆气息,告知十里八乡。

抬神轿如果去不了的,就一定得找到人代替。而幡旗可以花钱请人代扛,也可以向神明祷告说明因何原因,同时也祈求来年家庭和顺,身强体壮可以扛旗。

陈桂自然是可以抬轿,而且从十五六岁起就开始参与轮流抬,但是孩子众多,就不能随大队游行,只能在家门口迎接着,和在周围看着。

晚上早早睡了,初九早上,天还没亮,村中上下宫就传来锣鼓声和大炮声,道士和做头的人家已经到位,开始做着准备工作。陈桂喝了开水,吃了一些粿就出发了。指定抬神轿的人,是需要从祖屋把神轿抬出来,组装好,然后再分路去上下宫,请出神像,在轿上固定好,再经过道士的仪式后,巡境才会开始。

这一段时间里,唱戏的队伍,敲锣打鼓的队伍,扛横幅灯笼龙旗这些先到位,陆陆续续地扛幡旗的也来着,道士做完仪式后,吹响号角,示意开始,做头的人放响鞭炮,锣鼓齐鸣,大炮响起,巡境正式开始。

队伍最前是四个龙旗,然后是横幅,两侧是灯笼,接着是唱戏和敲锣打鼓的队伍,抬神轿的队伍,然后是扛幡旗的队伍,再后面是跟随的村民和小孩,村民有点着香的,也有自带鞭炮一路放着的,而小孩则用点着的香放着路边未全响的散炮,也有拆了自家整串鞭炮来一个个放的,热闹非凡。

走着走着,村民队伍和幡旗队伍会混合在一起,而抬神轿的队伍因为换人或者根据鼓点鸣锣节奏摇晃神轿,就渐渐地在队伍中间。待得镇符点,才又赶上前去,在道士做仪式的位置,站好后,就跟着鼓点鸣锣的节奏左右来回摇晃神轿。这个时候,也会有好玩的青年把鞭炮整串往轿底地上扔,以增添热闹气氛,不过如果有手法较差扔到抬轿人脚上的,则会被长辈责怪,不过鞭炮较小,没有太多危险,年轻人一般不会计较,和和气气才热闹。

沿路家家户户都打开门来迎,门口的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待队伍到来,神轿经过,就开始点燃鞭炮金纸,祷告祈福。一个多小时后,队伍绕到陈桂家,一家老小都站在门前,妇女们各自点燃供香,念念有词,男人们大多数负责点燃鞭炮,小孩有的拿着香,也有帮忙放鞭炮的。

陈青萍就半蹲着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着香去点地上的鞭炮,点着之后迅速缩手起身往回跑,看起来动作熟练。苏棉心点燃金纸后,又回屋抱出小青峰,对着远去的神轿祈祷着。陈青莹一直在妈妈背上,这时候也跟着小声念着。陈秋老婆也抱着小孩出来,刚才她自己在房间里看着两个小孩。

由于近距离听,大炮响声还是比较大,所以大人们都会给小孩用卫生纸或者棉花塞耳朵,而大人们有的塞有的不塞,没有塞耳朵的,在巡境结束后的大半天说话声都会比较大,因为近距离听鞭炮和大炮多了,耳朵短暂性地聋,而塞了耳朵的人,听这些人说话就格外大声。对于一整年最热闹的一天来说,这些都是小事。

队伍继续去往天边河边,村头村尾,去到全村最远的地方,曲折回绕走遍村里每一条公共的路,去过每一户的门口,因为村子不大,上午就能完成。隔壁有大的村子,往往要持续一整天,而有的在四点开始,直到天快黑才结束,有的则需要两三天。不过单次时间长的渐渐地改为几年一次,至于多少年一次,则需要卜卦决定。

陈家村也试过卜卦想要改制,说几年一次可以做得更热闹些,不过都没有通过,老人们则说,年轻人不要太偷懒,半天也要省,卜卦几次之后就很少人再提改制。

快要结束的时候,妇女们还会用担子挑着供品,再去到神轿停放在村中的位置,进行最后的仪式。这时候神轿前摆放着一排排的供桌,足够堆叠全村的供品,然后集中一个位置点燃金纸,在旁边燃放完剩下的所有鞭炮,回收锣鼓横幅龙旗灯笼幡旗等,而幡旗所用竹竿大多数自行带回以作他用或者留待下一年。

仪式结束后,还由指定的人或者自告奋勇的青年抬着神轿送神像回宫,再将神轿抬至祖屋,拆解存放。

热闹的巡境到此才算结束,回家吃过午饭,再烹煮一些菜肴,在下午三点过后,家门口摆上桌子放着饭菜,点燃香烛金纸,犒劳将士,简称犒将。这时候村中的戏台就会开始演出“犒将戏”,做头的人家要挑饭菜等供品在戏台下“犒将”。

“犒将戏”演的都是折子戏。然后在晚饭过后,戏台上会演出大戏,最少一场。至于是否演第二场或者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接着演出大戏,具体要看村民还愿或者集体筹款的多寡。一般整体经济状况较好,都会加场,越加场越热闹,来年就越多福财。

在没有多少家庭有电视的时代,大戏还是很吸引人的,而犒将戏有时候作为大戏的引子,也吸引着老人小孩前来围观,看完匆匆赶回家,吃过晚饭,又抬着条凳过来等着看大戏。

犒将戏一般少于半小时,站着看完也不累,而大戏最少也在两个半小时,是需要坐着慢慢欣赏。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大人们帮小孩加衣穿戴,由家中老人带领着先赶去戏台占位,然后主妇们收拾好后再结伴出发。陈青萍自己背着小竹凳跟在****身后,****各自扛着条凳,小竹凳是陈桂的战友陈灿送的,轻便舒服,小孩双手穿过椅背背着不累,惹得其他拿着小木凳的小孩羡慕不已。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