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江湖往事录之逆灵诀》一、说书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致使义军四起,天下大乱。

众多起义军中尤以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刘福通建立的红巾军最为兴盛,一时间天下以红巾军为旗号的军队多如牛毛。这其中,濠州郭子兴部有一个当地的放牛娃名叫朱重八,加入红巾军之后改名朱元璋。参军后,朱元璋屡立战功,连取定远、滁州、和阳、溧水等地,期间他招兵买马,势力一天天壮大。之后,朱元璋先后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统一南方之后又北上讨伐元朝残部,于元至正二十八年攻入元大都,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改元洪武。

大明自朱元璋立朝以来,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到正统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时,国力强盛、物阜民丰。当时的都城北京更是车水马龙,繁花似锦,四衢八街,店铺林立。

却说这一日,北京前门外前门大街如往常一般热闹非凡,行人摩肩接踵,各家店铺门庭若市。在前门大街的路西边有一座酒楼,这时候正是饭点,酒楼里楼上楼下鲜有空座,店小二也忙得热火朝天。

楼上客人正在吃饭,这时忽听着“噔噔噔”脚步声音,顺着楼梯走上一个人。这个人边上楼,边在嘴里朗声念道:“正所谓:

十年江海满烟尘,

远近迷蒙假亦真。

一夜风云还乍起,

解铃还需系铃人。”

说罢,这人已经上得楼来,立在众人面前。众人都扭头看去,只见上来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这老头中等身材,鬓边多有白发,下颚留着长胡须直到胸前,脸上皱纹堆垒,皮肤粗糙,一看就是常年行走江湖的模样。这老人虽然年纪不小,脸上也有些风尘之色,但是精神矍铄,两眼放光。他身穿青布衫,左肩扛着褡裢布兜,右手扶着一个一人来高的幡,幌子上写着:“上下无长物,唇齿数乾坤”。

原来是个说书人。

这说书人眼见大家注意力都被他吸引过来,便接着说道:“那位看官说了:‘说话的,你念的什么歪诗,前言不搭后语。’这话有道理也没道理,今天在座的,依学徒我看,其中还真有几位高人,不是胸藏锦绣的骚客,就是武艺绝伦的侠客,都比老学徒我高得多。”

说着,他又往里走,朝窗边挪了几步说道:“可是,多么见多识广、学富五车,天下之大,也总有犄角旮旯、街谈巷议您照顾不到的地方。老学徒我呢,就给各位大爷说一段,您嘴里吃着喝着,受累把耳朵给我,我给您说说近来的新鲜事,给各位解解闷,权当下酒菜。前言搭不搭后语,您得往后听。”

说着他又指了指手上的幡,笑着说道:“各位大爷您也都看见了,‘头脚无长物,唇齿有乾坤’,实不相瞒,下半句老学徒是夸口了,可上半句是千真万确。一会儿您要是爱听,您受累赏老学徒几个铜板,有了钱我先把昨天夜里春满楼的帐结了,学徒我五十多岁才知道,这天底下欠谁的债都行,就是不能欠女人的债啊!”说着还做个鬼脸。众食客听了也哈哈大笑。

说书人煞有介事地清清嗓子,说道:“各位看官听真,话说这人的命天注定,老话常说八十老翁门前站,三岁孩童染黄泉,这话真是不假。就拿老学徒我来说吧,我今年虚度五十二载,您各位看咱这身体……”

说着,他猛锤了一下胸口,又佯痴假癫地蹲下咳嗽起来,惹得众人哄笑。咳了一阵,他面红耳赤地站起身来说道:“这几天是累着了,要不能欠春满楼的帐吗!”

说的众人又是一阵大笑。欢笑中,说书人向邻桌客人讨了杯酒喝了。

一杯酒喝罢,说书人继续说道:“怎么说人命天定呢?您看学徒我不管好赖总还喘着口气,五十多岁总还是能在江湖上混口饭吃。我们老家那个村子里有个人叫套狗张,整日里偷鸡摸狗不干好事,结果报应来了,连生两个孩子全都夭折了,这自然是他恶因结恶果,就是可怜那两个无辜的娃娃,刚到人世间还没来得及睁眼看看,就被阎王爷叫了回去。和这两个娃娃一比,老学徒到今天还能活着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不过要我说,老天爷对这套狗的小子还算不薄,”说书人接着说道,“那位看官说了,孩子都死了还算不薄?您得这么想,孩子死了,便也断了念想。最怕的就是孩子丢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永远有人用绳子提着你的心尖,这感觉才叫难受,这才叫天下最苦命之人。”

一番话说完,在场众人喟然称是。

“说起这最苦命之人,大家肯定会想起一个人,说起他,江湖上大名鼎鼎,无人不晓。他就是杭州镜湖山庄庄主,人称酒神的万展通。”说书人叹口气,接着说道,“那万庄主本是孤儿,自小在少林寺长大,习得一身武艺,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但这个人却生性嗜酒,屡次趁着下山办事在外面豪饮,终于被逐出少林。还俗下山之后,万展通云游四方,广交天下客,喝遍天下名酒,还常常爱与人斗酒,无一败绩,人们都叫他万盏空,久而久之他就给自己起个名字,叫个谐音万展通。后来他云游到镜湖,尝到镜湖的水似有所悟,便在镜湖边上自酿自饮三十六天,终于创出了太白仙。说起这太白仙,真乃天下第一名酒,人见人爱。万展通也建立了镜湖山庄,名满天下。可是好景不长,三十三年前,他刚刚两岁的小儿子竟然离奇失踪,至今杳无音信。从此万庄主性格大变,深居简出,有客人来访他一律闭门谢客,还在庄外大门上贴了告示,上写:‘见吾者有二,还吾子者,胜吾酒者’。三十年了,他的孩子还没有找回来。看官您说,这是不是天下最苦命之人?”

众食客中有人议论道:“我看万庄主孩子失踪,肯定是江湖人所为。”“我看也是,那镜湖山庄是什么地方,一般人谁能进得去,还能把庄主的孩子偷出来。”“当时这件事可是轰动了整个武林呐。”“只是这江湖上的事谁说的准呐。”

这时,就听食客中有一人叫道:“说话的,你刚才不是说要说点新鲜事吗?怎么说来说去都是几十年前的烂谷子啦,有没有点新鲜的?说点新鲜的爷我有赏,要是没有,爷我就把你从楼上扔下去!”

这人声音如洪钟一般,直震得楼上这些人耳朵里嗡嗡作响,引得在座众人都向他看去。

这个人相貌四十多岁,身材矮胖,鼻阔嘴大,头发蓬乱,脏兮兮的不修边幅,脸上肥腻腻直要滋出油来,身上穿着一件土黄色的褂子,桌子旁边立着一柄钢叉。这个人身上散发着一阵阵汗臭,周围人们都不愿挨着他。

说书人赶紧接道:“这位看官莫急,新鲜事来也。此事不光新鲜,而且离奇。这件事就发生在五天前深夜,武林中出了一桩人命案。那位看官说了,江湖中人免不了打打杀杀,死个人有什么新鲜。看官有所不知,这回死的可不一样,死的是个江湖中的一流高手,还是一派掌门,江湖中能胜此人者凤毛麟角。”

众人听了这话都屏气凝神地望着这位说书人,一旁角落里有个人更是死死地盯着他。

那个胖子又叫道:“说话的你别卖关子,赶紧说,说慢了我也把你扔下去!”

“好好好,各位看官那我就不卖关子了,省的这位爷不耐烦真给我这老骨头扔下去。”说书人突然正色道,“各位看官可知,就在五天前深夜,人称尘嚣一剑的华山派掌门魏尘拭,被人杀害于五台山梵音寺。”

此言一出,满座都吃了一惊。角落里那人更是倒吸一口凉气,心道不好,这个人怎么会知道这件事,这说书人究竟是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