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下西洋》第四章 从头再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太监的地方也有江湖。

小凳子还没来得及欣赏紫金山的美景就被人带到一个灰暗阴森的大殿之中。带他来的人还好心地教他跪下,并贴心地把他的头按得低一点,沈京就像一只青蛙似的趴在凉凉的地砖上,保持一个看上去比较完美的pose。

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此刻脑袋贴近地面,反而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安全感。这一刻,他领悟了鸵鸟的本能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据说鸵鸟这种巨大的鸟类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本能地把头埋进沙子里,大家都对鸵鸟的行为冷嘲热讽,却没想到鸵鸟的无奈。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沈京的右后方响起“来者何人呐?”。沈京侧过头这么一看,顿时把说话的老者吓了一跳。沈京的头上缠着布条,只微微露出两只眼睛。

“你的事我都听说了,”老太监转身走到沈京的前面,脚底下没有一丝的声音,仿佛练过轻功。“来这里的人,大都是可怜见的,只要在这里安心办差,就不会有那些个灾祸降临到头上,不过啊,这出人头地可就难喽。”停了一会儿,老太监又道听“你进宫前是个落榜的书生,想必也读过子曰诗云,账房缺一个杂役,你就去那里支应吧。”

意外从老太监那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沈京感到一丝丝的欣慰。他打算有机会跟老太监套套近乎,知己知彼,才能万事顺利,就先从知己做起吧。

上辈子的时候,沈京逛过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于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整个陵区原来都有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巍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其中的长陵,那是朱棣的陵寝。没错,就是现在金銮殿上的皇帝老儿将来住的地儿。

明代帝王的陵墓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其建筑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建筑从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那儿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寺庙,皇帝的墓室则在地底下,有断龙石封闭。寻常是进不去的。而外面的大殿,是用来祭祀的。这里除了规模小了些,其他都是一样的。

陪同沈京去账房的小太监看上去不过十七八岁,显得老成持重,这里的人都有一股子死气沉沉的感觉,仿佛他们也随着建文帝埋到了地底下。

看皇陵是个苦差事,一般只有失宠或者犯错的太监才被打发到这里。平时洒扫,四时祭祀,这些都是应有之意,此外,他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保卫皇陵。

皇帝下葬的时候,总有大量的金银陪葬,这就会引起盗墓贼的注意。很多艺高人胆大的盗墓贼都会打皇帝墓藏的主意。这方面,孙殿英是个模范,他炸开了慈禧太后的陵寝,把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同时获得了遗臭万年的名声。

建文帝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他是属于横死的,尸骨也未必能找到,但是念及血肉亲情,朱棣还是给他建了一座陵寝。当然了,这个陵寝工期特别紧,拨款又少之又少,那是能省就省。所以建得非常寒酸。陪葬的物品更是简单之至,只有建文生平用过的一些器物。但是,还是会有盗墓贼来碰运气的。

宗人府每月都会把钱粮补给按时送到这里,另外附近的几百亩田产也是属于皇陵的,每年可以收到一些租子。租种皇陵的田地最大好处是不用缴纳赋税,所以附近的村子就慢慢发展起来了,这些村子也有守护皇陵的职责。

账房离得不远,位于明楼的东面,走上一百来步,沈京便随着小太监进了账房。一个老态龙钟的太监正在伏案写着什么。

见有人进来,老太监抬起头来,看了沈京一眼。

“都看过些什么书啊?”老太监嘴上问着沈京,笔下却没有停。

读过什么书呢?语文、数学、英语、航海学……脑海中闪过长长的一串书单,可在这个时代,说这会被人认为是邪教的。还是保住小命要紧。

见沈京半天没有反应,老太监终于抬起头来。这不看不要紧,一看,顿时就口吐白沫。小太监似乎早有预感,上前两步扶住老太监,右手不停地替他抚摸后背。“你,你……”老太监指着脑袋被包成粽子的沈京,气得说不出话来。

转眼间,小凳子在这个活死人墓里已经呆了十天了。脑袋上的布已经拆掉了,沈京找了铜镜反复照过,只在脑门上留下淡淡的疤痕,看来这宫里的药都是货真价实的珍品,有奇效。他还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脸型跟上辈子没有任何区别,身高体重也相差无几。诶,这匹配,也太准确了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