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政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烙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凡被电话铃声从梦中惊醒。

他迷迷糊糊盯着屋顶茫然了一两秒钟,随即便听出这是他的大哥大铃声在响,赶紧一个翻身从床头柜抓起电话。

他的大哥大号码只有政府机关和少数相关人士才知道,能在这个时候把电话打到他这里,一定是发生了重要事情,他一点也不敢怠慢。

“我是张瑞光!”

电话中响起的是张瑞光的声音,听起来声音很压抑,不是他往常和风细雨般的海派口音,郭凡一个机灵,直察到问题可能很严重。

“张书记,我刚刚正在睡觉……”他试探着解释两句。

对方对他的解释毫不理会,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昨天袁可琴上台作报告了?听说大会是由她来主持的?发言稿为什么没有送到市委宣传部门进行审核,就这样对外宣讲了?你们高新区还讲不讲组织原则?难道你们高新区是独立王国?岂有此理!”

郭凡感到心中一阵发颤。

自从张瑞光来到益都,他从来没见对方发过这么大火!在电话中,他虽然极力保持着一贯的说话风格,但话语中的低气压即便是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得到。

更可怕的他连“独立王国”这样上纲上线的话,都说出了口,可见心中之愤怒。

他想要解释,但张了张口却什么也没说。

这个时候还解释什么?

把责任全推到袁可琴身上?虽然这是目前摆脱困境最好的方法,可他做不到!

袁可琴已经帮他把高新区的压力抗到了肩上,这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但在张瑞光怒火滔天的时候再推卸责任,是为不仁,是对同志的背叛。

他寻思了一阵,才说道:“张书记,这个事情我们是做错了,我现在马上去找小袁,把她发言稿给您送过来……”

“还送什么送!都上《人民日报》了,我不知道看报,还需要你放马后炮?”

张瑞光一句话,把郭凡震撼得从床上跳了起来,提高了音量大叫起来:“什么?怎么会上《人民日报》的?不可能,怎么会这样……”

电话对面张瑞光没有再继续发火。可能是对方听出他的震惊语出挚诚,感觉这次的事件确实与他无关,口气缓和了一些:“你自己去看吧,今天的《人民日报》人民来信,还加了编者按,另外还有连续两三个版面的深度分析,这明显是事先有计划、有预谋的突然袭击!难怪她不把发言稿送到市委来审查,这样的稿件,如果我看到,绝对不会允许对外发布!

郭凡啊郭凡,你啊……,唉!

你也只适合做些事务性的工作,作为一名技术官僚,你是称职的,可以说是优秀的。可是你的政治警惕性,太差了!”

咔!

对面挂上了电话。

郭凡还呆呆握着电话,赤脚站在地板上发愣。

事情大条了!

他这个时候已经明白过来,袁可琴在高新区所见所闻,绝对已经上达高层,成为国有经济派用以抗衡私有经济派的理论事实依据。

这不是什么突发事件!

绝绝对对是蓄谋已久、计划缜密的政策大反攻!是国有经济派为了重新夺回话语权,而做的一次战略大反攻!

双方之间的刺刀见红,就在顷刻!

他看了一下天色,外面还是一片寂静,天还没亮。他惶急地抄起衣裤,飞快穿好,拉开房门就冲了出去。在门口,他惊讶地看到父母穿着睡衣睡裤,就站在门口,一脸忧虑地看着他。

“爸,妈,你们怎么……”他话说了半截便住了口,他刚才那么大的动静,家里人怎么可能不被吵醒。大哥大的音量在静谧中,满屋都能听见,父母可能也听见了。

“有大事?”

石梅想说什么,被郭祥东拦住。作为一名中国人,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有一定的政治智慧。也许是昨晚袁可琴可怕的分析给了他某些预感,多年的风风雨雨更是锻炼了普通国人,他拉着石梅,默默给儿子让开路。

郭凡的嗓子眼感到一阵发堵,眼圈也有些湿润。

他没有再继续说什么,三步并作两步,穿过客厅,拉开房门。

“小凡!你不用管我和你妈,该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只要你行得端、立得正,堂堂正正做人,爸和你妈都支持你!大不了这个官咱们不做了,继续当我们的小老百姓!也千万不要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背后,响起郭祥东沉稳的声音。

郭凡紧紧咬住嘴唇,背对着身点点头,拉上门飞身冲下楼。

车急驶在通往高新区临时驻地的路上,郭凡紧抿着嘴唇,两眼平视前方。他现在急于看到《人民日报》的具体内容,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路边,一个早期的报摊正在整理报纸,从车窗外一闪而过。

郭凡通过后视镜看见后面没车,赶紧一个急刹车,在超过报摊三十米开外的路边停下。他拉下手刹,推开车门,跳下车,跑到报贩面前急促地问道:“有没有今天的《人民日报》,来一份!”

说着,就去掏钱。

报贩被他的动作给吓了一跳,下意识作势后退:“没有!我们不卖那个!”

郭凡不相信地在地面上铺开的一对报纸中扫了一眼,发现都是省市本地报纸,还有些娱乐八卦类报纸,真的没有《人民日报》。

想想也是,一般的报贩谁会去卖《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党报,它传出来的都是党的声音,宣讲的都是国家大政方针,只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才会订,一般的老百姓谁会去关心这些事情。而且多年政治斗争,为了规避风险,《人民日报》的内容充斥着标准模版似的报道内容,只在某些关键位置夹杂一丁点关键性词汇。体制内的人细心捉摸可以从中发现蛛丝马迹,体制外的人则看得云里雾里,看完了依然是什么也不知道,坊间将其戏称为“新八股文”。

即便是关心时政的老百姓,如果对此没有深入研究,依然无法从中看出道道来。

久而久之,除了机关政府部门,一心从政的官员会费心费力专心从《人民日报》上研究出未来的政策走向,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兴趣看这类文章。

郭凡一路上看到了好几个报摊,但下车一问,没有一家报摊卖《人民日报》。有一个想多赚点钱的报贩,还殷切地询问他是不是每天都要,是单位要还是个人要,数量要得多不多,说可以专门帮他从报刊发行窗口拿报,如果路不远,还可以帮他送过去,把他搞得啼笑皆非。

直到高新区临时驻地,郭凡也没买到他急于看到的《人民日报》。

此时天才蒙蒙亮,高新区政府临时所在地的大门还没有打开,守门大爷正手持竹叉扫帚在门外扫着地,看见郭凡过来,连忙拉开了铁栅门。

“郭区长,您这么早就来了啊,有要紧的公务么?”曲大爷殷勤地问道。

他每次单独看到郭凡的时候,都是称呼他为“郭区长”,只有在人前,才会按照现行职务称他为“郭科长”,内容自然含有讨好之意。

“曲大爷,《人民日报》送来了么?”郭凡勉强笑笑,在门卫室旁边停了下来,一眼看到门卫室打开的窗户里面桌上堆放的报纸,朝门卫曲大爷问道。

各个单位的门卫室,还担当着收发报纸的任务,因此很多单位门卫室就直接叫作“收发室”。

每天邮递员把报纸送到门卫室,由门卫签收,按部门分拣。等到各部门工作人员上班的时候,自己去门卫室领报纸。

郭凡等不及曲大爷回答,从车上下来,迈步进了门卫室。在靠窗的木桌上,堆了厚厚一叠的报纸,最上面一沓空白边缝处用铅笔写了一个“郭”字,他知道这就是该分到自己办公室下的报纸。在下面也是同样厚度一沓一沓的报纸,则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

“曲大爷,报纸我拿走了!”他拿起报纸,朝小跑赶进来的曲大爷说道。

“哎呀,怎么麻烦您自己来拿,应该我给您送过去的。”曲大爷搓着手不安地说道。一般部门都是自己来拿报纸,但领导班子几个成员每天是由他给送到办公室的。郭凡自己下车拿报纸,他感觉是抢了自己个工作,又觉得是不是郭凡对他不满,心中忐忑。

“今天有个重要新闻我急着要看,明天还是麻烦您给送上来。”郭凡虽然心中焦虑,还是出言略略安慰了两句。

“唉唉!”曲大爷很高兴,好奇地探头探脑想看看领导所说的重要新闻是什么,“是什么重要新闻啊?我刚才看了一下,没什么重要的啊?”

“只是一些信息,我比较关心。”郭凡口中随便应付着,快步走回车里,把车开到停车场。

就在停车场,他等不及回到办公室便把报纸打开。

《中国日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半月谈》……,这些是党建类,还有《足球》、《体坛周报》、《知音》……等等一些体育娱乐型报章杂志。本地的《西平日报》、《益都晚报》等党报,另外还有帮助本地邮政系统完成任务,订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报纸、杂志。

曲大爷分得很用心,《人民日报》放在最上面、下面是政府的《新华日报》,然后是《益都晚报》和《西平日报》。

再下来才是其他参考类报纸。

有趣的是他居然也知道把《益都晚报》放在《西平日报》前面,仿佛知道这是市党报,上面刊登的消息对领导而言会更重要,应该说人民群众的政治智慧确实不能小看。

郭凡急不可耐地展开《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一行红色的铅印“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给‘社会主义’下定义?”

一个巨大的问号。

郭凡心都凉了。

这不是简单的援引袁可琴的发言稿,而是把她的发言内容,上升到了政策原则问题的诠释,这个决定性的重点上去了,这就是要公开对“社会主义”这个词汇的重新再定义!

在报道前面还加了编者按:“**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社会形态,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现阶段,空谈**不但与国无利,反而有害。现阶段我们所提倡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西平省益都市高新区‘计划和改革办公室’主任袁可琴就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些初步探索,我们认为这对于我们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特将其全文刊发。”

郭凡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着连标点在内的一百八十三个字,在心中细细咀嚼。

他翻来复去看了很久,渐渐地,他的眉头慢慢地舒展开来。

他发觉这篇文章虽然起到了石破天惊的效果,但似乎并不是中央计划派和市场经济派彻底决裂的标志性文章。

――“在物质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现阶段,空谈**不但与国无利,反而有害”,这一句话,明明白白把刊发者的目的昭示于广大党员干部视线之中:报社不赞成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再次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

――“这对于我们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这说明刊发者是想要抓住对“社会主义”的定义权,在思想领域牢牢占据上风!并且,他们打算以这套理论为基础,来指导国家政权、经济建设!

――“西平省益都市高新区”这一行字,把实施这套理论的地点明确无误地点了出来,这是向全国党员干部公开表明:这里就是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试验田!如果谁动这块田,那就是我们过不去,咱们就拼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计划和改革办公室’”,这连标点带文字,短短的十个字中间实际上就包含了四层意思:

第一,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袁可琴,如果试验成功,她的功劳不可抹杀,这是明面上的;

第二,她所领导的部门是“计划和改革办公室”,也就是说是中央计委下面的一个地方执行部门,也可以看作她的意见,即代表了中央计委的意见,这是隐含的意思;

第三,在决定、执行国家经济政策过程中,计委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决定性地位,不管是以前的计划经济或是准备改革的市场经济,我们都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这是更深层次的隐含内容;

第四,在未来的经济改革中,绝对不允许进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应该在继续保持国有经济成分的基础上,实行有序的市场经济,这才是“计划和改革”并存的重大含义。这一层意思,郭凡是看了很久,才逐渐揣摩出来的一层隐藏含义,不清楚是否自己反应过度,还是这次事件的决策方,打的是左右逢源的主意。

由这一百八十三个字,郭凡判断“高新区来稿”事件背后的策划方,实际上并不是铁杆的“中央计划派”。或许应该被称为“国有经济派”更为恰当。

他们是现实主义者,承认就有经济体制模式的僵化,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恶果,但又激烈反对全盘西化。

他们是从中央计划派分出来的第三派,他们试图在坚持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执行第三条道路!

而且即便是经济上向右转,也是在保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体制内竞争,同时强化社会公平正义……

等等!

郭凡悚然而惊,一下子从驾驶坐椅背上直起了腰,满面的不可思议。

这,这,这套施政策略重心,不就是自己在搞的那一套吗?

难道说他们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开始关注自己,对自己的所作的一点一滴都进行了记录分析,然后将其采纳作为他们的施政纲领?

天!

外人会怎么看?谁都知道高新区是在他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篇文章一出来,不就等于坐实了他郭凡就是这一派的经济试验先锋人物了吗?哪怕他大声疾呼,这是别人从他的施政策略,总结出来的纲领性文件,也无可否认他替对方完善经济理论的事实性帮助。

他的身上,将明确无误地打上这一派的烙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