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的医生2》第62章 精致岂在规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进北京市第六医院

我国一直在推行医疗体系的三级制,目的是满足不同疾病的就医需要。病有轻重缓急,医有远近专长。实际上,在您打算找医生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适合”。

目前国内众多的二级医院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丰富的大城市中几乎被淹没、忽略了。而实际上诸多历史悠久的二级医院,内涵建设和专业创新一直没有停顿过。尤其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他们见多识广,临床经验相当丰富。在此,我们带您一起走进北京市第六医院,去认识一下那里的医生们……

王晓军:美容岂在一时

王晓军,北京市第六医院外科副主任,血管整形外科主任。199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从师烧伤整形专家黎鳌院士,取得博士研究生学位。2003年组建第六医院血管整形外科。

忠告整形美容崇尚者

王晓军有着数千例美容手术的经历,他对时下的整形美容崇尚者想说几点个人意见:

首先,爱美无可指责,但设计美却因人而宜。在你期望得到美丽之前先要对自身的形象条件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这就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准备好可能的条件。

其次,要到正规医院,不要到美容院。整形美容严格地说是综合性很强的医学专业,它需要麻醉科、检验科、显微外科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比如,对付面部黑痣,娴熟精湛的显微外科大夫,缝合时可以做到天造地设一般,甚至让激光手段望尘莫及。王晓军最多曾将一张脸上20多颗黑痣清除得片甲不留,痕迹全无。这就是美容院无可替代的优势。

再次,整形大夫对美的责任程度很重要,他的设计不仅要为你今天着想,还要为你40岁、50岁、甚至更长远的今后着想。预感性、远见性的设计才是人性化的设计。“做东西不能做过了”,王晓军主张留有余地。

提倡综合型医疗服务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越来越突显对疾病综合考虑、综合治疗的意义,临床上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技术被视为人性化服务的必须,并已经在发达国家成为潮流。

11月8日,王晓军为一位有37年糖尿病史的混合感染病人,成功地进行了大网膜游离皮瓣移植术。在这一个病例中,他先后运用了内科技术,对有氧菌、厌氧菌、霉菌的混合感染进行了药物治疗;运用了实验室技术,将干细胞进行分离并运用介入技术导入局部,改善了局部的供血;运用了普通外科技术,从患者腹部取出大网膜;运用了显微外科技术,对游离的网膜进行血管吻合……整台手术由于医生综合技术的运用,至发稿时病人创面良好。

多年从医特殊体验

他曾经遇到很多类似的病例,比较典型的是一名高中男生。小伙子原本长得很标致,但是自己说什么不能接纳自己。王晓军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事实上只是在他的鼻孔部稍稍收了一点,动作之微可以忽略不计。结果,男孩子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换了一个人。美容医生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心理修复的技巧。

许东平:比眼病更严重的“盲区”

许东平:北京市第六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

屈光改变——视力下降的“元凶”

目前,45岁以后的健康人群出现视力下降,许多人自认为视觉改变是白内障等眼疾造成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临床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改变是造成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从门诊情况观察,视力下降的人群中约有50%的人是由屈光状态改变引起。所以,中老年人一旦觉得视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做视光学检查,一般通过矫正,视力均可提高。

保护眼睛的“预警”理论

青光眼是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干预治疗非常重要。国际上对此病一直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攻势,并配有完备的检查体系。正是秉承国际的理念,六院开展青光眼早期排查项目。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百姓也要有自我配合意识,对于眼部出现的不适,应尽早就医,以此保证此类恶性眼疾在亚健康状态时能彻底切断病根。

当今,国内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上升,六院为此专门开设了“糖尿病眼病门诊”。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疾病很复杂,常见的有视网膜血管改变、眼睑肌肉麻痹及白内障等,因此帮助病人定期观察眼睛的变化十分重要。

及早地发现眼底病变,对于减少致盲率非常有效。在这一点上,许东平提醒广大患者,往往因为早期的大意最终导致的是不可救治的后果。

刘肆仁:克服思维狭隘性

刘肆仁,北京市第六医院内科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的研究生,特长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冠心病等。

严格把握“适应征”

刘肆仁从事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已有九年,最得意的是起搏器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近千例。

现今,国内心导管治疗技术遍地开花,对于如此强劲的风头,他没有随声附和,而是说最深刻的体会:如果患者有强烈适应征,必须做,砸锅卖铁也要做;模棱两可的,大可手下留情,可以先通过药物观察,不危及生命的根本不需要考虑。他特别谈到了“治疗的效价比”概念,并且把治疗效果分为“根治性的”和“姑息性的”。

他有一位患者,50多岁,平时好人一样,只是发生过多次摔倒、晕厥,各家医院各有说辞,甚至不排除癫痫可能。刘肆仁为其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心动过慢、过快综合征,这就是他所说的“强烈适应征”范围。他为其植入了永久起搏器,病人立时感觉就像从地狱逃脱回到人间。结果,长达两年多的疾病困扰从此一扫而光。时过三年了,彻底根绝。

“不怕诊断不到,就怕想不到”。

他曾经接手过一位深度昏迷、生命垂危的猝死型病人,当时的症状以心脏意外论处同样可以解释,因为肺栓塞的发病症状相当隐匿。如果心血管医生只考虑心血管病,就狭隘了。医生的认识局限,几秒钟之差就是一条性命。他说,“不怕诊断不到,就怕想不到”。

刘肆仁把根据心电图作为惟一诊断依据的心脏病称为“心电图性心脏病”。这也是思维狭隘的一种表现方式。在长期接诊的病人中,他认定,心电图提供的资料只能视为其一,更重要的是实体检测,综合考虑。其中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等都可能影响心率和t波,而温度、体位、年龄等也都能引起正常指标变异。他为此选择“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作为研究课题。

克服思维狭隘不是易事。医生的思维一般“宁左毋右”,也就是宁可想其害,不敢顺其利。因此执行起来需要很大的勇气。正因为他意识到“医生难当”,所以他对病人有特别的吸引力。

危天倪:呼吸道病高发是时代产物

危天倪,毕业于北京市第二医学院,主任医师,呼吸内科专家,北京市第六医院副院长。

呼吸道疾病呈现高发态势

危天倪认为,呼吸道疾病在北京市明显呈上升趋势,这与经济和环境的因素息息相关,自然环境污染,废气排放量增加,吸烟人群增多等等。她说,这是发展进程中的附带品。冬季,北京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0-30%之高,相当于英国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

呼吸道疾病的认识误区

危天倪指出,呼吸道疾病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学科,却往往因为常见不鲜,极易被患者忽略。此病也最容易让人自作主张,自行其是。很多人误以为用上抗生素就解决问题。其实,从目前临床病例分析,至少30%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非特异性感染所致。另外,因为环境刺激因素,近年出现了过敏性感冒,这是由于慢性污染导致呼吸器官过敏,长期处于高敏状态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因此,呼吸道疾病切忌随意用药。

咳嗽症状不可小视

六院呼吸科与众不同地成立了“咳嗽门诊”。危天倪说,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咳嗽不是大病,可以不治自愈。事实上,咳嗽的起因很复杂,而且不及时治疗,往往会迁延难愈。许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同样的症状。他们曾经遇到过因食道裂孔疝引起的顽固咳嗽症状,最终是采用手术方法彻底根治的。因此,一般呼吸道疾病用药三到五天不见好,应尽快看专科门诊。

综合国内外临床病例,危天倪提供了一个世界最新的引起咳嗽症状的疾病排序:第一位的疾病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气管炎。其排序依次为:变异性哮喘;鼻窦炎引起后鼻滴漏;食道返流;咽炎、气管炎及肿瘤等。气管炎被排在第四位。

预防治疗与用药技巧

危天倪很独特地把预防放在治疗的范围里。她认为,呼吸道疾病如果忽略了怎么保护,怎么提防,怎么说话,怎么用力等,就忽略了治疗的一半。只是单纯用药,往往事倍功半。这也是很多患者奇怪,一场感冒要想好利索为什么那么难。

另外,用药的学问也很大,如果缺乏技巧,药到病不除反而增加耐药性,如此只能给治疗加大难度。她强调,用药的形式也要因病而宜,除了常见的口服,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局部给药、吸入给药法等。

诸雪峻:送你第一张人生档案

诸雪峻,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任北京市第六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

1885年,美国人建起了第一所以妇婴医疗为主的专科医院,取名“道济”,这便是今天的六院前身。渊源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六院妇产科曾以满分的成绩获得北京市第一批“爱婴医院”称号。这里至今保留着良好的人文气息和规范操作的严格程序。

落地人间的第一份病历

诸雪峻,除了“温馨爱屋”这样非常柔美的专有名词之外,最具有文化背景的服务当数婴儿病历。所有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都拥有两份病历,一份是医疗记录,一份是护理记录;一份放在大夫的病历夹子里,一份贴在母亲的床头。那张提供给家长的病历记录着喂奶、洗澡、大小便等日常反应。看似琐碎,诸雪峻则认为,“相当重要”。婴儿的生理是瞬息万变,忽视就意味着关键时刻抓不住。

如此,每一位在六院出生的人无意中获得了最珍贵的礼物——属于你的第一份生命档案。

让婴儿徜徉水中

诸雪峻的第二绝招是“游泳中心”。在这里出生的婴儿会在第二天被放逐于精巧的水域中。没想到小家伙们短暂的惬意,让大人们从此不甘,很多家长出院时纷纷办理了长期客户合同。据说即使大风降温的天气,这些热衷的家长们也没放弃过。诸雪峻说,这是很必要的。游泳对于婴儿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的发育非常有利。而且对于皮肤的呵护也十分有效。同时排黄疸的时间会比一般婴儿要短些。

向小平:不让高血压病抬头

向小平,北京市第六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他的心脏重症监护室装备优良,拥有病床18张和一支训练有素的医护梯队。

“为急性心梗开启绿色通道”

向小平的创业史是主动出击“抓病人”。当年他与“120”合作,开展院前急救业务,背着临时起搏器、溶栓药,直接到病人家里。三到四年工夫,走了两三百家,有时一夜赶上两三个病人。他说“真累”。但是这段经历让他明白,心脏专科医生第一时间赶到发病现场,可以使“犯罪血管”支配的心肌缺血时间大大减短,最明显的效果: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恢复率高。他的“急性心梗院前溶栓及临时起搏器植入”论文证实,患者静脉溶栓时间早,开通率达80%。他的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脉介入技术,使外地心脏病人入院当天即可手术,24小时内便可回家。

“一握患者的手,永远是朋友”

向小平根植于“群病、群防、群治”。他引入商业服务模式,对无论门诊、住院病人建立“卡片”联系制度,成立心血管病“健康之家”,目前“家庭成员”达三千多人。他另一只手伸向社区医生,对基层医护进行规范化培训,以期提高他们的诊断治疗水平。他的手同时伸得很远,一直到河北境内的八个县级医院。一是用知识扶持基层;二是让基层群众求医有门。凭着多年心血管病治疗经验,他开始抓社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人群预防保健,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使基层心血管病患者有稳固的基层网。在此基础上,对东城区三十多万“三高”人群进行调研。常常为他们进行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新进展的知识讲座。

“一个不落,不让高血压抬头”

他的“东城区高血压普调普查”项目正在进行中,他认为高血压病是现代疾病的头号元凶。据资料显示:脑意外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3-4倍;45-55%的高血压病人患有冠心病;50%的可导致心衰;35%的可发生肾衰。因此,他的口号是:在东城区范围内,一个一个排查,一个一个解决,“不让高血压抬头。”

他的格言是:“英国人是看医生,不是看医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