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往后余生都是你》01人工智能技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师角色改变、学习模式变革、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实现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方法,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让每个教师可以从低附加值的简单重复工作中自我解放,从而更加专注于构建和谐稳固的师生关系和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让校园物理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充分融合,实现了从环境的数据化到数据的环境化、从教学的数据化到数据的教学化、从人格的数据化到数据的人格化转变。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深刻改变了学校育人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正如机器取代简单的重复体力劳动一样,人工智能将取代简单的重复脑力劳动,翻译、客服、快递员等都可能成为消失的职业,传统社会就业体系和职业形态也将因此发生深刻变化。为了适应和应对这种变化与趋势,教育必须回归人性本质,必须褪去工业社会的功利烙印。当人工智能成为人的记忆外存和思维助手时,学生简单地摄取和掌握知识以获取谋生技能的育人目标将不再重要。教育应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结构化思维、创造力、协作力、表现力等多方面能力,帮助学生在新的社会就业体系和人生价值坐标系中准确定位自己。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将加速推动培养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教育治理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

1现状分析

目前来看,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几乎所有学校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体系、空间建设和师资配比都存在严重不足,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已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大众的迫切需要。

?学生缺少探索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入口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新一轮的社会热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未来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青少年如何正确、有效、科学地认识人工智能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学校教育是以语数外、物理化等传统学科为主,缺乏对高新技术的正确科普,青少年获取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和科幻作品。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科幻作品更是存在大量夸张手法、脱离科学实际,这都使得青少年无法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水平、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等有正确的认识,不利于青少年为未来社会的变革做好准备。

?教师缺少满足ai教学刚性需求的能力和资源

在教育领域,伴随着人工智能所蓄积力量的释放,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问,教育本质会不会改变?学校是否会消失?教师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这些问题体现了人们面对人工智能的危机意识以及危机意识背后的焦虑。而危机意识的出现,往往会是引发变革的前奏。当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面镜子来审视教育时,我们会发现,关爱心灵,塑造品质,提升思维,促进成长,才是教育的本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更需要获取丰富的人工智能相关教学资源,同时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和逐步完善,才能成为学生认识人工智能的领路人,体现教育价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