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喻贵南文集》黑色七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者喻贵南

一张高考倒计时的字条,白纸黑字、端端正正,贴在酣睡中的孩子的头部上方,似在提醒孩子:高考迫在眉睫,你却在呼呼大睡,孩子,你实在该努力了。

好奇的你,不妨猜一猜,这熊孩子醒来后,看到尚方宝剑一样,悬在头顶的纸条,会是什么表情?你再猜猜,那熊孩子多大?不是十二三岁,不是十五六岁,也不是十**岁,更不是二十岁以上,到底多大呢?你,猜得着吗?

告诉你哦,那熊孩子……出生没几天,所以纸条上写着‘离高考还有’6789’天。

哈哈哈!看到这个图片,你会不会大笑出声?我当初懵懂少顷后,笑着喷出来的第一句话是“谁这么搞笑啊?*****!”

笑完后,我想到高考刚过的学子及其家庭。热火朝天的夏日,曾有多少孩子为即将面临的高考而处于紧锣密鼓的备战之中?有多少家庭又跟着喜忧参半地到处打听着、忙碌着,提心吊胆地跟着孩子煎熬着黑色的七月?

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每一次,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看朋友圈内,有人说:一场高考,我们全家都跟着紧张了,简直全民皆考。另一家长说:终于迎来了孩子的高考,今天我去回龙山了,求菩萨保偌孩子考个好成绩。

连求神拜佛也用上了,让人笑言醉了的同时,也足见其家长的重视度

而考生家长阿眉说:今天是个好日子,目送孩子的背影走进考场,那一刻,鼻子突然发酸,有泪盈于眶,十二载求学路,虽然不是寒窗苦读,毕竟,都为此付出奋斗,今天,终于目送你走进门的那一边,是一段征程的结束,也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此刻,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唯有轻轻一句:儿子,加油!

辛酸、欣慰、期待、鼓励……纸短情长的几行字,却是深深的慈母爱。是啊!十多年的求学路,孩子不容易,父母何尝不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多少担忧!多少笑和泪!多少有声或无声的付出!只有做过父母的人,才会深切体会到,风雨相伴中,默默承载了多少!

别说过独木桥的高考,即便中考的考场外,你看到的,也是挤得水泄不通的父母,一个个对参考的孩子迎来送往,站在考试的校门外翘首以待。父母们彼此诉说着心中的担忧与激动。

“昨天孩子回来,我问她考得怎么样?她说应该好,听到这句话,我高兴得不得了。“早几天,一中校门外,初升高的考场外,一位孩子的**眉飞色舞地跟其他家长说:”你们不知道,我那孩子平时很少说考得好,每次问她,都说一般般!昨天却说考得好,我真就放了一百二十个心了!不用担心那一科了。”

另一位家长说:“我孩子昨天回来,问他考得怎么样,他说那作文题,谁都没想到,太出乎意料了,他都不知道怎么写,唉,可能进不了重点高中了。”

孩子成绩怎么样,家长们操心,老师也是,在校且不说,放学了,也还在操心,我邻居的孩子就读于城北中学,不时听到她们的老师打电话来与家长沟通,对于其任课老师的名字,我这邻居都耳熟能详了,陈剑兰老师,刘峥艳老师,曾习之老师等等,古话说“医者父母心”,我说要改成‘师者父母心’了。

老师们希望孩子出色,家长们更希望孩子出色,不管初升高,还是高考,都希望孩子能信心满满地进入每个考场,考出最佳水平。

有人埋怨科举制度试的高考,我也曾埋怨过,尤其是在校时,就算没到决定命运的,初中或高中时,也是三天一小考,七天一大考,这科考了那科考,那科考了这科接着又来了,人都烧焦,特别是高三时,那紧张的气氛,似乎教室里弥漫的,不是浓浓的书卷味,而是满满的硝烟味,那时,我恨不得自己长出个翅膀来,快点飞出校园的樊笼。

可是,当我真的跨出高中的校门,进入人才济济的社会这所大学后,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后悔。学历、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等等考核,成了每次应试时的条条关卡,尤其是看着好的职位,被学历这块敲门砖一言不合杀无赦的挡在了门外时,或者书到用时方恨少时,那种悔不当初的感觉有多强烈。于是,我只能边打工边去读夜大,独自去啃那些枯燥无味的企业**,当时想,如果在校时,努力学了,何至于打工时,赶着去投胎般的挤时间学,在校时可是心无旁骛的学啊。

而每一次考试,都只是一种检测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对过往所学的基本了解,是荒废了时日,还是不负韶华,认认真真地学了。

而且经历越多,你会发现,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应试考试是和生死差不多公平的事儿,校园,那是一方净土,是座独木桥,可是,那座桥,贫富不论,高矮胖瘦不论,姓什名谁不论,能者通行,而这‘能’,便是你十年寒窗所学,真可谓不苟一格降人才,这座桥,相对而言,于农村的孩子,于穷人家的孩子,是抵达梦想时,最公平的**与跳板。也正是这座桥宽度的限制性,逼着你用知识丰盈了青春的翅膀,为腾飞时,积蓄了最原始的能量。

七月,是黑色的,七月,也是光明的,年岁渐长,你会越感激那黑色前,所有劳累与匆忙的负荷,还有陪你一起走过的人。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