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小皇叔》07复废皇太子后,玄烨的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康熙五十一年再废允?,到六十一年去世这十年间,玄烨被立储问题搞得焦头烂额。www。shouda8.com对于如何立储,立哪个皇子为储这些重大问题,他无时不在考虑,但又常常推翻自己的想法。直到临死前一年,才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

康熙五十二年,玄烨在驳斥赵申乔请立皇太子的奏折中,总结了历史上预立皇太子及自己早年立允?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不再实行预立皇储的原则: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亦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凡人幼时犹可教育,及其长成,一诱于党类,便各有所为,不复能拘制矣。立皇太子喜,未可轻定。这时虽然提出了不预立皇太子的原则,但还没有具体的办法。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玄烨突然召集群臣,宣布了一条长达两千多字的上谕,中心是总结自己一生的功过和传位立储的打算。当时皇太后病危,玄烨可能是触景生情,考虑到自己年逾六十,一旦猝然去世,还没有把对后事的安排交代清楚,因此提前公布遗嘱。在谈到立储时,他说: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于长孙无忌。朕每览此,深为耻之。或有小人,希图仓卒之际,废立可以自专,推戴一人以期后福,朕一息尚存,岂肯容此辈乎?…今臣邻奏请立储分理,此乃虑朕有猝然之变耳。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十年以来,朕将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书写封固,仍未告竣。立储大事,朕岂忘耶?在这段遗嘱中,康熙说古论今,充分表明了他对立储不当出现的种种不测事件的担心,同时也表明了他不容许皇子与大臣结党谋位的决心。诸子为储位的争斗,是玄烨晚年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他与诸皇子交锋十多年,皇子们对他的指令软硬明暗相抗,他对诸子则严不可,宽亦不可,诚为难事。一个叱咤风云的英明君主,竟屡屡败在儿子们的手下,这不能不使他担心日后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变。他曾一再对未来时局,做出诸子将逼朕逊位,将朕躬置于乾清宫,尔等束甲相争的严重估计,几次表述倘得终于无事,朕愿足矣的心情。为了实现终于无事,他就必须保证权力不受任何皇子或大臣的侵扰,安全移交到继承人手中。不预立皇储,应该说是在这种局势下最为安全的权力过渡办法。在这以后,虽然又出现过前述朱天保奏请立储及王?奏请立储事件,玄烨也命礼部参照议定皇太子仪法,但对不预立皇储这个原则,他却再也没有表现出过动摇。原则确立后,玄烨在最后十年用了绝大的精力来选择继承人。

玄烨再废皇太子允?后,曾经对大臣们说过:朕万年之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做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至累尔诸臣也。这个人自然就应是玄烨选择的继承人。但这个人究竟是谁,除玄烨死后公布的遗诏中所说是皇四子胤?外,再也没有看到其他文字记载。这只能从玄烨去世前十年间,他对诸子的态度进行分析和推测。

玄烨一生曾有子三十五人,除天亡者外,齿序称为皇子的有二十四人。玄烨曾两次册封诸子,第一次为康熙三十七年,封皇长子允?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允祉为多罗诚郡王,皇四子胤?、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皇八子允?均为多罗贝勒;第二次为康熙四十八年,皇三子允祉晋封为诚亲王,皇四子胤?与皇五子允祺均由贝勒破格晋封为雍亲王、恒亲王,皇七子允?晋为淳郡王,皇八子允?因与玄烨关系破裂,只保持了原来贝勒的爵位。这次新受封的有皇九子允?、皇十子允礻我、皇十二子允?、皇十四子允?。这四人中,除允礻我被破格封为敦郡王外,其他人均被封为固山贝子。¨¨:

康熙五十一年再废允?后,皇长子允?与皇二子允?已为玄烨深恶痛绝,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皇八子允?也与玄烨绝了父子之情;皇九子允?因追随允?而为玄烨所憎恶(这从允?被封为贝子,而排在其后的允礻我却被封为郡王可看出玄烨的爱憎);皇十三子允祥不知何故,也为玄烨所厌,比他小两岁的允?都被封为贝子,他却一直没有得到爵位。皇十五子以下诸子,年幼且无爵位,根本不会在玄烨考虑的范围之内。这样,他就把自己选择继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皇十子允礻我、皇十二子允?、皇十四子允?七人身上。皇五子允祺和皇七子允?,在康熙三十五年征噶尔丹时,曾分别受命领正黄旗大营和镶黄旗大营。但是康熙五十一年以后,除去随驾热河、京畿之外,几乎没有被任命承担过什么重要的大事。皇十子允礻我与皇十二子允?的情况稍好一些。允礻我曾在康熙五十七年受命办理正黄旗满蒙汉三旗事务。允?曾在康熙五十六年孝惠太后丧葬期间,受命署理内务府总管,第二年,又办理正白旗三旗事务,康熙六十年时,还与皇四子一道,被派往盛京典祭三陵。shouda8.Com。但总的说来,玄烨对他们的信任和重视,远远比不上对允祉、胤?和允?。可以这样说,康熙在晚年,是在这三个人里培养、鉴别和选择继承人的。

皇三子允祉很受玄烨宠爱。康熙二十九年玄烨亲征噶尔丹时,允祉仅十三岁,曾受命随皇太子允?一同前去行宫请安,康熙三十五年又受命领镶黄旗大营,随玄烨再次出征噶尔丹。允祉在天文数学等方面长于其他皇子,玄烨还曾交给他一些别的皇子不能胜任的工作,如康熙四十二年西巡秦晋时,特命允祉去勘察黄河三门峡砥柱,康熙五十二年,又命允祉率庶吉士何国宗等纂修天文、律吕及算法诸书。书成后受到玄烨的褒扬。允祉受玄烨宠爱,还表现在初废允?皇太子时,玄烨明知他与允?素来亲密,但却不治罪,反为其开脱:允祉与允?虽昵,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使允祉避免了皇长子允?的下场。

皇四子胤?,是逐渐受到玄烨重视的。青少年的胤?,并没有受到玄烨特别的宠爱,玄烨命他参与的活动,一般都是与允祉或其他皇子同行的。如康熙三十二年与允祉一同去阙里谒孔庙,康熙三十五年又与允祉、允祺、允?等一同随征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册封诸皇子时,胤?同允祺、允?、允?一样,同封贝勒,而仅长他一岁的允祉,却被封为郡王。胤?得到玄烨的赏识,始于康熙四十七年初废皇太子时。前面提到,当时玄烨为皇太子的问题,日增郁结,以致心神耗损,形容憔悴,势难必愈,而众人不过为寻常虚语,袭用空文,此外别无良法。惟贝勒允祉、胤?,特至朕前奏称:皇父圣容如此清减,不令医人诊视,进用药饵,徒自勉强耽延,万国何所倚赖?正是由于允祉、胤?的极力劝慰,玄烨才开始服药,使病情有所好转。尽管他认为胤?有些喜怒不定,但仍称赞他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

康熙五十一年再废允?后,玄烨对胤?逐渐器重,曾数次委任他一些重要使命。如康熙五十二年命他查处淑惠太妃祭器粗糙、陈旧问题;康熙五十七年安葬孝惠皇太后时,命他宣读祭文;康熙六十年又命他率皇十二子允?等人前去盛京典祭三陵。但还有很多时候,仍是命他与皇三子允祉共同处理政务,以在允祉、胤?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如康熙五十四年,玄烨曾单独召见允祉、胤?两人,与他们讨论出兵征讨策妄阿拉布坦进犯西藏的问题;康熙六十年,又命他们与大学士王鸿绪等人一起复查殿试试卷。最能说明玄烨在允祉、胤?二人中间保持平衡的,是康熙五十一年至六十一年间,年年轮流到他们二人园中进宴。玄烨中年以后,曾将自己在京西畅春园和热河避暑山庄附近的花园赐给自己中意的皇子。明确见诸于文字的有,皇四子胤?承父赏赐,得畅春园附近的圆明园和避暑山庄附近的狮子园。皇三子允祉在京西北郊和热河也赐有园子,但都没有明文说是玄烨所赐。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玄烨的赏赐或允诺,允祉是不可能贸然在御园附近建园的。

玄烨晚年对皇十四子允?的信任和重用,集中体现在他任命允鼍?为抚远大将军,并授以正黄旗纛、领兵三十万征讨策妄阿拉布坦这一决策上。胤?即帝位后,说玄烨这一决策意在将允?与允?一伙隔离,削弱皇八子党的势力,以备不测。这种看法当然是胤?为巩固自己地位而发。其实以玄烨当时的权威,如要防备允?一伙,用任意借口即可将他们监禁,完全不必玩弄这种声东击西的权术。应该说,玄烨授以允?兵权,正是他为选择继承人而采取的培养和观察允?的具体措施。

玄烨最后在允祉、胤?和允?三人中,选择了胤?为继承人。他这一态度逐渐明朗,是康熙六十年冬天以后。他首先排除了选择允?为继承人的可能。康熙六十年十月,允?应召回京述职。其党羽以为这是玄烨宣布允?为皇储的前兆,曾在京中大肆忙乱了一番,如前面提到允棺张罗着为他修花园等等。然而允?到京后,玄烨并没有任何暗示,以至允?党羽大为沮丧。允糖就向秦道然发过牢骚:皇父明是不要十四阿哥成功,恐怕成功之后难于安顿他。允?在京中一无所获,于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又奉命返回军中。玄烨此时年老体衰。他并不避讳死,多次向大臣谈到人生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他对自己随时有离开人间的可能性这点看得是很清楚的。他说自己近日多病,神情恍惚,身体虚惫……既神不守舍,心失怡养,目不辨远近,耳不分是非,食少事多,岂能久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欲立允?,不可能毫无迹象,亦不可能再让他远离京城。很明显,正是玄烨不打算立允?,才在半年之后,又命他离京前往西宁。

接着,玄烨在允祉与胤?两人中选择了后者为继承人。康熙六十年春天,玄烨对允祉和胤?还都是同时委以使命,看不出对谁有所偏爱。但是这年冬至祭天,却委任胤?单独代祭。冬至圜丘祀天,是清王朝重大的礼仪活动,玄烨向来重视。自即位至康熙五十六年,凡祭天都躬亲行礼。康熙五十六年太常寺以玄烨年高为由,提出请大臣代祀。当时玄烨身体和精力确实不佳,考虑再三,同意了这个请求。因此,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七年都是由内大臣公马尔赛代祭。康熙五十八年冬,他身体略有好转,冬至时又亲诣天坛,不过这次带了允祉,命他代为向天行礼。康熙五十九年则又由马尔赛代祀。康熙六十年冬至,便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胤?。康熙六十一年,玄烨又继续命胤?单独承担一些使命,如六月和十一月命他带领诸臣勘查通州和京城粮仓,冬至时继续委任胤?代祀圜丘。玄烨交给胤?的这些政务,决不会是随意指派的。早在这年春天,诸大学士曾向玄烨提交一个包括已封皇子和王公大臣的名单,请玄烨圈阅,以备将来请旨委派。当时玄烨在皇子中圈了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于、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八人。如果他没有一定的用意,是可以在这八人中任意指定一个代他祭天的,而不会在病重后,两次委派胤?。应该说,这不是偶然的,可被视为玄烨欲立胤?为继承人的重要迹象。而胤?以往的恪守孝道,小心谨慎,不结朋党,也都符合玄烨选择继承人的条件。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明胤?就是玄烨选中的继承人,那么玄烨任康熙六十一年对胤?的第四子弘历所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宠爱,则是他选中胤?为继承人的一个重要佐证。康熙六十一年春天,玄烨应胤?之请到圆明园进宴,在镂月开云见到胤?十二岁的儿子弘历。弘历天资聪颖,品貌端正,立刻博得了玄烨的好感,随即下令将弘历养育宫中,并亲自指导他读诗书。康熙六十一年秋狳木兰,玄烨特命弘历从行,并将避暑山庄自己住所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使弘历每天生活在自己膝下;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侍奉在旁;围猎时,又有意识地让弘历初围得获熊之名(《圆明园纪恩堂记》)。在到热河胤?的狮子园进宴时,弘历生母跪拜,玄烨连称她为有福之人,更进一步暗示了胤?就是他选中的继承人。因此,弘历以后谈到自己即位时才说:古帝王所以凛承付托者,不过于其考,或偶于其祖,若予则皇祖皇考付托所游。(《圆明园纪恩堂记》)弘历是名正言顺当上皇帝的,他没有必要在自己即位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他根据自己的经历所做的这种分析,尽管有自我吹嘘的意思,但基本上还是可信的。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