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限外挂下载器》第六章识字学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公子,不知来学堂有何事?”

夫子,也就是教书先生,这位年轻的夫子穿着很朴素,很符合读书人两袖清风的样子。

周易习惯性地拱了拱手,说道:“在下周易,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小生李越,字文秀。”年轻的夫子也对周易拱了拱手,不过姿势好像有点不太一样,周易也不知道这其中有啥区别。

“李先生,你好。”周易默默地递给李越一个钱袋子,说道:“在下前来,是想请先生教授。”

“周公子怕是找错人了,小生不才,只是个小小的秀才。”李越瞄了一眼周易手上的钱袋子,说道:“怕是没什么可以教你的。”

周易说道:“先生误会了,只需教在下识字即可。”

“原来如此。”李越点了点头,接过周易手上的钱袋子,掂了掂,说道:“这太多了。”

说着,李越打开钱袋子,然后他就惊呆了,他本以为只是一袋铜钱,没想到是满满一袋银子。

拿了两个碎银子,李越便把钱袋子还给了周易,很明显,他是一个实在人。

“先生无需客气,尽管收下便是。”壕无人性的周易,并没有接过钱袋子。

“不可不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然而,李越表示他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读书人,钱财皆是是身外物,他完全不贪恋,一点都不贪恋。

两度相劝无果,周易默默地拿回钱袋子,丢回了背包空间里,然后便开始和李越学习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壹、貳、叁、肆、伍……”

学堂里的学生还在朗诵,李越默默地给周易开了个小学堂,开始从最基本的数字教起。

李越问道:“你记住了没?”

“记住了。”周易点了点头。

“那你先默写一遍。”李越拿出笔墨纸砚,让周易开始默写他刚才教的数字。

壹、貳、叁、肆、伍……

看着周易丝毫不差地写出一到十,还有百千万的数字,他开口问道:“你以前有没有学过?”

周易回道:“学过一点,只是识字不全。”

“原来如此。”李越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已经有些基础,那我就直接教你其它字了。”

“好的。”

“子醜寅卯……”

“甲乙丙丁……”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

一个上午,李越把自己认识的字都教给了周易,开了挂的周易,自然是照单全收,全部记了下来。

“周兄当真是天纵奇才,何不去考科举?”当周易把一篇李越经常熟读的文章经义一字不差地默写了一遍后,李越兴奋地连称呼都改了。

周易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功名于我如浮云。”

“那真是可惜了。”

对于读书人而言,考个功名,光宗耀祖,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而周易展现出过目不忘的天赋,也是让李越各种羡慕,却不说周易文才如何,单单就他这么一个过目不忘,就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读书,最重要的就是先记住书中的内容,有个过目不忘的天赋,比较其他读书人,便省去了死读硬记的时间,只要再每天坚持研读,体会书中深意,说不定明年就能考上状元了。

所以说,有个好的脑子真的很重要。

“李先生,已近晌午,不如一起去用餐。”看了看天色,周易邀请李越一起去吃饭。

“周兄客气了,直接喊我表字文秀即可。”李越表现得十分谦逊,不管周易考不考科举,以他的天赋,将来肯定大有作为,对着有本事的人,他一向都是十分敬重的,且不管将来如何,就周易展现出的过目不忘,在他眼里,就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本事。

说起这个表字,李越对着周易问道:“不知周兄可有表字?”

“这个没有,我们那里不流行这个。”周易摇了摇头说道。

“流行?”李越有些疑惑,很明显,他不明白这个词汇含义。

“流行就是,嗯,我们边走边说吧。”说着,周易率先走出学堂,而李越也连忙跟上。

至于那些芊芊学子,一不小心就被李越遗忘了。

走在街道上,周易想了想,说道:“流行,就像唐诗宋词,唐代流行诗,宋代流行词。”

“还有一些习俗,风俗习惯,就像有些地区,那里的人就比较流行用拳头说话,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说着,周易指了指自己头上的帽子,还有身上的格子衬衫,牛仔长裤,运动跑鞋,说道:“我老家的人就流行穿这种衣服。”

“原来如此。”李越一副受教了的模样,对周易拱了拱手,随后感慨地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诚不欺我。”

一边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边走着,走着走着,周易和李越来到了酒楼。

点了一桌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越对于见识广博,对许多事见解独特的周易居然不识字很好奇,他一度认为周易是闲的没事做来消遣他。

对此,周易表示,他不是本地人。

然后,周易就顺便跟李越安利了一下阿拉伯数字和几门外语。

“哈喽,就是你好的意思。”

“古拜,就是再见的意思。”

“……”

“周兄真是见识多广。”一脸懵逼的李越,在学到新知识后,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是在下误会了,惭愧惭愧。”

“无妨。”周易摆了摆手,随后说道:“我还有事,下次再聊。”

说着,周易起身,去柜台把账结了。

“周兄走好。”李越起身说道,待周易走后,他又坐下,盯着桌上周易用水写的阿拉伯数字,陷入沉思。

离开了酒楼,周易来到了城西的一家医馆。

“这位先生,我想学医,不知要多少学费?”周易对着坐堂的老先生问道。

老先生看了他一眼,说道:“学医最好是从小学起,你的年龄太大了。”

周易默默地掏出一把碎银子,放在桌上。

“嗯。”老先生悄悄地将银子收了起来,说道:“我觉得你还是有机会学医的,先从认草药学起吧。”

说着,他便从一旁的架子上拿过一本书,递给了周易。

周易默默地翻着书,看完后,对着老先生说道:“我学完了。”

“……”老先生默默地看着周易,说道:“年轻人,不管做什么事,切记不可好高骛远。”

说着,老先生很是感慨地说道:“想当年,老夫可是花了一年时间才记下这本书。”

周易:“我过目不忘。”

说着,周易直接背诵了一遍这本书,关于各种草药的药性和功效,还有各种储存手法与方式。

大多数草药可以通过晒干储存,而有一些特殊的草药,则不宜暴晒,要趁新鲜入药。

沉默,沉默,沉默。

良久,老先生站起身,从旁边的架子上拿了一堆书过来,说道:“这些,你先拿回去看吧,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

“好的。”

点了点头,周易抱起一堆书籍,离开了医馆。

第二天,周易来到了医馆,把书籍都还给了老先生。

“你都看完了?”老先生当时就惊呆了。

“是的。”周易点了点头,然后从书堆中拿出一本关于人体经络的书,开始询问起了关于人体经脉与窍穴的各种问题。

老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周易问的问题,他能回答的都回答,不能回答的也直接说不知道。

一人问,一人答,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解惑时间变成了探讨时间,经常举一反三的周易让老先生自愧不如,虽然周易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但他的许多观念让老先生颇为受用。

“大夫,大夫。”

时间接近晌午,这时,医馆来了一个人。

所谓望闻问切,周易学以致用,通过他的行为举止和脸色,一眼就看出他是肠胃出了问题。

“先生,不如让我试试。”周易有些跃跃欲试地说道。

“请。”老先生不知不觉把周易当成了同辈,正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周易就能超过他了。

周易坐下,询问了病人一些问题,又给他把了把脉,最后写下了一方子。

老先生接过方子,又替病人把了把脉,后又摇了摇头。

“大夫,我还有救吗?”病人见老先生一直摇头,脸色开始变得不太好了。

“没事。”老先生颇为感慨地说道:“后生可畏啊!”

说着,他便把药方递给一直充当背景板的学徒,让他去抓药。

“让我来。”

在年轻的学徒幽怨的目光中,周易抓了药,又送到老先生面前,问道:“先生,你看如何。”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道:“丝毫不差。”

周易将药包起,递给了病人,说道:“回去按时吃药,过两天就好了。”

病人并没有接过药包,而是默默地看向老先生。

“去吧,听他的,过两天就好了。”老先生点了点头,见此,病人接过药包,随后离开了医馆。

“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正说着,老先生好像想起了什么,大声对着作为背景板的学徒喊道:“他还没给钱啊!”

学徒连忙放下手里的物件,跑了出去。

周易:“……”

老先生默默地摸了摸胡子,说道:“老夫胡不庸,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出名了记得告诉别人,你的医术是我教的。”

周易:“……”

随后,胡不庸老先生又跟周易传授了一些济世救民的经验,为富不仁的一定要狠宰,有好名声的富人看着点宰,好人不收钱也要救,坏人救不救都无所谓了,反正活着也是祸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医德的问题,对此,周易表示,其实他学医只是随便学一下而已。

下午,周易又去了武馆,用重金购买了一本三流内功心法。

像这种低级货色,他是不可能学的,只是拿来研究一下。

逍遥派的《北冥神功》源自庄子的《逍遥游》,少林的七十二绝技与佛经有着很深厚的关联,黄裳整理道藏,创出了《九阴真经》。。

作为一个开挂选手,周易觉得,他也可以创作武学,不过,这需要很深厚很深厚的武学基础与知识。

所以说,读书真的很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