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吴之孙策》前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先,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一方面,我热爱写作,从四年级就开始尝试着创作,我记忆很深,是模仿《水浒传》写的一本小说。但文笔是硬伤,最终中途放弃了。后来初中、高中,开始接触网络小说,被里面新奇的世界吸引,废寝忘食,痴迷得可怕。本来成绩不差的我,一落千丈,甚至为此我跟母亲斗嘴吵架,还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会后悔。受当时网文的影响,我也陆续写过一些,都因为不成熟和没时间而夭折了。

另一方面,我写三国,是对三国的情有独钟。初中时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当时一翻开书就被里面的波澜壮阔吸引了。我也只用了一天就把它看完了,后来又陆续读了好多遍。受书中拥刘反曹思想的影响,我也喜欢上了刘备、诸葛亮、赵云,崇拜、钦佩、向往。而对于曹操,却极度憎恶。后来看网络小说,又看《三国志》,开始倾向喜欢曹操。窃国者为雄,在乱世,曹操能以一个碌碌无名的小吏斗吕布、破马腾、败袁绍,三分天下而独占其二,尽管有人骂他是国贼,是奸雄,可他终究实实在在的是个成功者。比起刘备的狼狈虚伪、孙权的固守昏庸,他的确高得太多了。现在对三国真正的历史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的我,大概的情感就是佩服曹操,折中刘备,鄙视孙权。

孙权这个人呢,正如孙策临死遗言所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继承父业是十七岁,而当时他一无所有;孙权继承兄业是十九岁,当时孙策已经打下了大半江东,孙权轻松接手。与他的兄长不一样,要不是有张昭与周瑜,说不定孙权连位置都保不住。再说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夷陵之战是陆逊指挥的,两场辉煌的战争,都跟孙权没多大关系,他顶多也算用人得当。可笑,唯一的一场由他亲自指挥的合肥之战,用十万大军,却被张辽八百人打得落花流水,还差点丢了性命。到了晚年,他更是日益骄奢,宠幸奸佞吕壹。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能决断,致使陆逊等多少能人忠士含冤而死。陈寿就说他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又说“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再说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勇冠三军,血气方刚,热情果毅,不失为男子汉真性情。二十岁仅凭一双手就打下了江东,因为他的气魄多少英雄好汉甘愿为他卖命。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读过《少年江东》,他的死,多少人不知扼腕感叹。

我作为一个90后,细细想来,生活在现在和平与发达时代当然是幸运的。可也是不幸的,每个人如同行尸走肉,只知道工作玩乐,早失去了做人的意义。乱世出英雄。当我还在为考试成绩而纠结的时候,真的很羡慕孙策,能做自己想做的,好想立在万军之中,大喊一声:“男儿当建功立业”。孙策与周瑜,就像一闪而逝的流星,却留给后人最美的一面。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该有多好,即便少活五十年。

当然,以上是说笑的。不过三国当中,我最最喜欢的是孙策,这倒不假。孙策年少有为,要兄弟有周瑜,要美人有大乔,要权利有江东,作为一个男人活得也值了。可他却是个悲剧英雄,在自己最辉煌正想一展宏图的时候被刺杀了。没有死在战场上,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侮辱。更何况,死后还被自己的弟弟阴了一把,孙权称帝,为了防止他的子孙与自己的后代争夺皇位,只把他封为长沙桓王。连陈寿都看不下去说:“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说来说去,就是告诉大家我写《东吴》这本书的原因。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写了一本书,不过写了一半发现始终找不到感觉,所以停笔开始写《东吴》。从描写孙策的个人英雄主义入手,慢慢扩散到江东的谋士猛将,我喜爱的周瑜、甘宁、周泰、陆逊等等,每一个都将是个性鲜明、鲜活特别。说实话,现在以三国为题材的网络小说不少,可真正让我看得满意的,一本都没有。书荒得蛋疼,所以决定自己写一本小说,主要还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不指望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写它的原因,只是为了圆我一个梦,把我心中不一样的三国呈现给大家。大家看得开心就好。

本人是个语文只能及格的学渣,文笔有限,《东吴》写的不好,请各位将就。给意见的我会虚心接受,喷子勿入。

从14年3月6日起笔,又在不久写下这个。因为学业担心断更,又限于宽带条件,所以打算在16年毕业前开始发表。不知道在两年后,再次看到这篇时,又会是什么感想。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素衣·瑶琴

2014·5·29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