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元帝国再起》第六十二章:将'游牧中国'进行到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的矮马,给我来百打,哈哈哈。”骑在果下马背上的卓伢子不亦乐乎,真正享受了策马奔驰的乐趣。

卓伢子能有如此高的马术,多亏了蒙古人托欢数日教导与付出,其功不可没。论马术,当今世界上,蒙古人的水平最高,他们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追逐水草而居,往来迁徙颠簸不定,天然适应了马匹骑行的节奏,一出生娃娃时便是骑马高手,真正意义的马背上民族。瑶人哪有骑马的传统?靠拍马也追不上蒙古人。

左右江黄胜许、岑世兴来静江上贡果下马时,托欢看到的第一眼,心里想到的是义子唐古拉,‘卓伢子这么小,骑大马不行,这小马应该非常安全吧。卓伢子是我蒙古人的义子,自然要学会蒙古人骑马的本领,不然太不像话了’。当天上午,左右江黄胜许、岑世兴一进城,托欢立马牵走了一匹枣红色的健壮果下马赶紧来瑶寨献宝。

当时卓伢子没注意到果下马的马掌没钉上马蹄铁,差点把这匹马给弄报废了,被托欢及时制止,小马总算幸免于难。自然生长的马匹不需要钉马掌,因为没人骑它,不需要负重,磨损轻微,脚趾甲每天的磨损完全可以被马匹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力覆盖。如果要骑马,首先是给马的脚掌加一个保护罩,俗称‘马蹄铁’。不加马蹄铁的话,会造成严重后果,轻则马匹脚趾甲严重磨损,不能骑行,只能等它慢慢复原,或彻底报废掉;重则翻车,所谓‘马失前蹄’,要知道从古至今,从马背上摔落致死的王公贵族不计其数,刘汉时梁王刘揖骑马时坠落而死、南凉开国之君秃发乌孤酒后骑马坠地,造成重伤,旋即一命呜呼、北齐王高演,从马上摔落,肋骨折断而死,均是因为马蹄铁缺失而造成的杯具。

钉马掌原理很简单:不过是按照马蹄的形状,用金属做一个,然后钉在脚掌上,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蒙古俗话说的好,‘好马看马蹄’、‘学钉马掌得三年’。正因为马蹄铁的重要性,钉马掌成了专业活计。而马掌在海内的真正流行,完全得益于大元帝国的马政,有专门机构(尚乘寺)负责马具、鞍辔。

“唐古拉,这匹矮马我先牵回去,钉好马掌后再给你送来。”托欢温声温气对着小不点道。

“我可以帮红红钉啊。”卓伢子一脸天真、童声童气的说道。

“哪有那么容易哦。”托欢摸着矮马的脑袋,笑着回答道,开始解释钉马掌这个活计,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干的。

钉马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个苦行当,体力活,既脏又累。首先要忍受马厩刺鼻的味道,亲自丈量马匹蹄子的形状与尺寸,如果不满意,还要弓着背削马蹄角质,达到满意的程度,危险系数高,稍不注意被马蹄一踢,便是骨折重伤;其次是在高温之下,反复敲击马蹄铁作出合适的形状;最后便是钉马掌,钉马掌有讲究,因马而异,有铆接、有螺栓、有钉着斜入、有钉子数量孔数的区别…都想要骑马的乐,哪里知道风光背后的辛酸?

得知钉马掌这么不简单,卓伢子决定通过托欢聘用尚乘寺的官吏,为童子军专门提供马匹的训练与后勤服务。大元帝国堂堂一品才7500元/月,底层官吏工资更低了,一个月折合二三百元,好一点六百元,这工资水平耗子听了都要掉眼泪。如让‘俺大宋’泉下有知,羞杀一堆硕鼠们。底层官吏得到大人们的允许,可以接受另外的聘用,兼职双薪,喜从天降啊。卓伢子提前作好了放牧、草料、配种、繁育、蒙古大夫、粪便处理、马奶奶酪、钉马掌诸多人才的储备,有义父、甜爸的支持,这抱着如此之粗金大腿,赞赞赞。

过了几日,‘红红’送过来时,已经装具齐备。正是‘人靠衣装马靠鞍’,卓伢子现在颇有点不可一世蒙古骑兵的影子了。作为义父,托欢附送了一整套蒙古贵族式样的马具给卓伢子。全套马具由马笼头、马串铃、口衔、马鞍、马鞭、马镫、马缰、马蹄铁……十余种组成,一应俱全。且是从军方技艺精湛的工匠处专门订制,使用了大量名贵材料,有金丝、黄花梨木、紫檀木、白色鬃毛、上等黄牛皮革、丝绸刺绣、帆布、羊脂白玉、玛瑙、鸡血石、青金石、南红、珍珠、苏钢等制作,用料讲究,不惜工本。单单这一套马具比这匹马本身值钱多了,可以买七八匹同样上贡的果下马。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卓伢子考虑是时候让小弟们感受一下骑马的乐趣,兼顾训练瑶寨童子军骑兵。估量着目前静江果下马的数量不是很多,左右江大有潜力可挖,先通过义父托欢扮演白脸向左右江强行索取一批。自己再通过中间的瑶商扮作红脸,用镜子换马匹,哈哈哈,机智如我。

至于牧场嘛,好解决。哥一开口发话,灵田、莫川等尧山诸多瑶寨再也不用游耕、游猎了,直接转成游牧民,哈哈哈,在森林里牧猪、牧果下马、牧羊、牧鹿…打猎吃肉,游牧一样吃肉,反正都是吃肉,没有什么不妥。相反游牧之后,森林产出值、产肉率,比游猎高多了。

瑶人自古有游耕游猎的习惯,不喜圈养繁殖,也不懂游牧传统。

所谓游耕,来自上古‘刀耕火种’的遗俗,烧山开荒。选定要开垦的荒山,将草木砍倒,等到第二年开春,草木枯死晒干时,选择一个晴朗天气放火烧山,留下厚厚的一层草木灰作为肥料,然后进行耕种。当山地肥力下降,不再适合作物生长时,必须重新寻找另外一块山地进行刀耕火种,故名游耕,完全靠天吃饭。

所谓游猎每到秋冬季节,烧山猎兽。

唐?杜甫:‘莫徭射雁鸣桑弓’。

唐?刘禹锡《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瑶人向来游徙不定,将瑶人转成游牧民是卓伢子的天才设想。瑶人不再种植粮食,而是转而种植畜牧植物,如鹰嘴豆、三叶苜蓿、甘蔗、象草等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省时省力,甚至圈养一些竹鼠、鸡、鸭、鹅、犀牛、大象作为副业,不亦乐乎。

卓伢子的目标是将整个瑶区变成后世英国式的大草坪。后世有‘羊圈吃人’、现有卓伢子要‘牧马赶人’,与大元帝国如出一辙的作法,哈哈哈。

后世最为诟病大元帝国之一是蒙古贵族们占领大量田地进行牧马,【某网友:蒙元八十年来,对南方破坏极大,大量良田被废驰成马场...】。按照俺们正常的思路,蒙古人应该把金国的土地还给汉人嘛!哪有在上好的田地里牧马的?天不经地不义啊,难怪猪八八们要造‘我大元’的反了,活该哇。呵呵呵,金国可是蒙古人的世仇,金国的土地是蒙古人的战利品。金国的汉人们在女真人统治下当顺民,没有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甚至‘助金灭蒙’。怎么轮到‘我大元’统治百年,汉人们要起来鼓噪了?难道真是蒙古人太软弱,仁慈了?

卓伢子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将'游牧中国'进行到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