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苍鹤的明末风暴》第十一章 刁民横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是王苍鹤也不理会正等着他回答的许老三。转身就往前时自己看到的,一家还算干净的客栈走去。打算自己今天就在太仓住一晚,明日再去苏州,至于自己先前给许老三的两钱银子定钱,就当喂了狗吧!

“老爷也别走啊!你不出城,我还可以帮你找客栈啊!”

王苍鹤又不是傻瓜,当然不会再去许老三介绍的客栈,如果只是欺生贵点还好,万一是家黑店,半夜就把我宰了,我找哪说理去?

“我不用你的车了,滚!”

“老爷!你可以打听打听,我许老三在这太仓,可从没有收了钱,不赶车的事!”

但许老三今天看样子,是盯上了王苍鹤这只肥羊。任王苍鹤怎么赶他走,他都一直赶着马车,紧跟在王苍鹤身后,王苍鹤见状,索性不再去管许老三,自顾自的往客栈走去。

王苍鹤今天算是见识了真正的大明,其他时候王苍鹤说不准,但这明末还真是烂到了骨子里,难怪那群野人能够以十几万人口,入主中原。

但所谓的萨尔浒之役后,双方攻守易势纯属胡扯,终明一世,后金不过边患而已,明实亡于内!

祸患在朱元璋、胡惟庸时代就埋下了,到了土木堡之变时,明朝文官集团就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卖国。那一次,他们坑死了大半勋贵,第一次开始在明朝掌控朝政。

之后随着文官集团在大明各地不断地进行土地兼并,文官集团的实力成几何形式膨胀起来。在成化年间,他们开始了向皇权不断的提出挑战,并且不断的取得胜利。

当然他们也向明朝做出了一定妥协,所以在隆庆登基以前,明朝的国力是一直向上的,而且到了万历,也还有张居正执政期间的十几年中兴,直到万历后期,混进了东林党这条鲶鱼。

到了明末,天下能够兼并的土地几乎全部被文官集团吃掉,而东林党几乎全是在明朝晚期发家的世家势力组成,所以他们的家底比起老一辈的文官集团实在太薄。

而且因为文官集团已经掌握了乡里,东林党他们作为士林的一部分,却连投效他们的乡人都很少。于是东林党人他们不干了,先是结成一党四处抢食。

在被人教训了几次后,又开始玩起裹胁民意的套路,但是除了最开始几次大获成功外,剩下的效果都不怎么好。

那东林党出路在哪呢?东林党作为一个新兴组织,既想要发展壮大,又不敢与文官集团抢食。

于是东林党只能主动勾结起现在他们身后的商人,做商人阶级的代言人,并且对已经日薄西山的皇权下手,动朱家最后给自己保留的一块蛋糕——商税。

当然东林党刚开始没找准方向,是一直失败的,万历根本没给东林党机会,而泰昌更是刚登基,就想加商税,但是他刚下旨,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而且他死得太突然了,支持他政策的人,也在天启年间,被后来独霸朝堂的东林党流放,可以说是真正的人亡政歇。

而天启最开始对东林党很有好感,大肆提拔东林党,但东林党当政过后,马上露出了真面目,不但把朝堂上所有的好位置全换成自己人,还想把大量东林党下放到地方。

大家可以想象作为争斗了几十年,才“大获全胜”,并且穷疯了的东林党人,到了地方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难以言述,大家可以直接把东林党人,想象成日本刚宣布投降时的国民党。

但这下东林党算是捅了大篓子,先前就说了,文官集团已经掌握了乡里,东林党人下手的对象,几乎都与文官集团沾亲带故的。

所以文官集团马上联合在了一起,开始攻击东林党,但因为东林党先前就把朝堂上的好位置,换成了自己人,所以那些文官集团不但没能收拾得了东林党,甚至还吃了一些小亏。

而这时,天启也反应过来东林党是什么玩意了,但现在东林党已经掌握了朝堂,仅凭天启还收拾不了东林党,而且直接下场太过危险,天启可还记得自己老爹是怎么死的,那天启该怎么办呢?

天启虽然是文盲,但人却很聪明,天启立即启用了魏忠贤,来跟东林党打擂台。等到魏忠贤拉拢了朝堂上大部分势力后,就开始对东林党下手清洗,没想到天启收拾了东林党后,却跟他老爹一样,刚想加商税就突然死了。

而这时,东林党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真命天子——崇祯。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的,反正崇祯在王苍鹤的眼里,不但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家伙,还是亡明的几大重要因素之一。

崇祯当了十八年皇帝给人的印象,居然是生活节俭、勤于政事、寡恩薄义......

你可是皇帝啊!生活节俭,这么大一个帝国,需要你去省那几个小钱?

而你勤于政事,是勤的哪门子政事?锦衣卫、东厂、南北兵部尚书都是东林党或亲近东林党的人,你连宫内外的情报都掌握不了,别人不糊弄你,还会去糊弄谁?

最后寡恩薄义就不用说了,一次次换内阁你烦不烦?这不是一、两次,是五十次啊!更别说他还杀掉了不少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高官中的封疆大吏,直接让大半朝臣都视他为仇寇......

是以崇祯死前只有一个王承恩跟随,但他上吊时还有脸说什么: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你知不知道大明就是被你玩坏的?

当然崇祯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是合格的,他团结明朝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把目标放在了盘剥老百姓身上。

这样最少保证了明朝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的稳定,最少在他所属武装集团,还能镇压老百姓的时候,他的统治结构是稳定的。

但他这种完全以镇压老百姓为目标的做法,导致了他在镇压不了老百姓时,明朝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一起打包投降了李自成。

所以说崇祯只是一个完全没有长远打算,做事只顾眼前利益的家伙。

对于崇祯在京城快被攻破时,给魏忠贤迁坟,然后杀妻灭女,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王苍鹤真心想说一句活该。

而且崇祯初登基时的大明,真的像后世一些人以为的那样,是崇祯接手了他老哥的烂摊子吗?

王苍鹤作为一个历史毕业生只想说一句,胡说八道。

天启给崇祯留下了多大一个家底?

崇祯元年的全国税收,全换算成银两计算,大概在一亿两千万两左右,不过在明朝南北两京都有太仓,户部,兵部,工部......以及各个省、市、县、卫所都有自己的金库。只有很少部分才运送到北京太仓,所以没钱的只是中枢而已。

崇祯初期缺人吗?在万历二十八年时,大明大概已经有了两亿人口,到崇祯时明朝的实际人口,最少也有两亿左右。至于军队,三百万以上的纸面军队,实际上差不多也有二百五十万。

崇祯初期缺物资、缺粮食吗?不缺!天启七年到崇祯元年,大明根本没发生过什么大型自然灾害,各个部门的仓库大多都是满的。

而且大明真的没钱吗?明末存在的银两大概有两亿五千万两,其中大概有一亿两是由美洲和日本流入明朝的,当然这些数字包括了各种银器和银首饰,流通在市面上的大概有一亿五千万两。

那崇祯是收不上钱吗?崇祯年间,三饷加派多达每年近两千万两白银,虽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但实际上征收六、七成还是有的。

反正今日王苍鹤算是见识到明末诸般百态,心说这种从上至下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国度,不亡才是真正的没天理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