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雍正家的老五》第六节 七岁幼童语惊四座(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弘昼,那你先背背《三字经》。”康熙还是担心弘昼把话说满了,没了回旋余地。心想我先考考简单的吧,敢说下如此大话,《三字经》应该没问题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弘昼洋洋洒洒几千字张口就来。这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

“弘昼,可知道这其中的意思?”“知道。”“那你说说‘教之道,贵以专’是什么意思。”

“孙儿以为,这句话是说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教之道,贵以专’,就是必须把整个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个生命的历程,必须用一种终生学习的态度来度过在世间的一生,这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

不错,还有自己的见解,康熙立马端正态度,看来要增加难度了。“那你学完《三字经》,认为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啊?”康熙用满语问道。

“孙儿以为从内容来看,它用最简单的语句,最凝练的方式,把古人所集聚下来的最重要的道德、知识,汇聚在了里边。”

弘昼用满语说到这儿,顿了顿,又用蒙语说:“《三字经》共1000多字,自南宋问世以来,已有几百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是学习汉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即使在我朝,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

康熙听的激动不已,已是走下龙椅,在大殿里快速的走来走去。熟悉他的大臣都知道老爷子有这个一激动或是遇到大事难于决断时就喜欢急速走动的习惯。看来,今天是异常高兴了。随后康熙又问了些《论语》、《大学》、《中庸》里的问题,在一干王公大臣目瞪口呆的表情下,弘昼回答得仍是颇有新意。

把康熙兴奋得大步上前,一把就把弘昼抱在怀里,哈哈大笑。“好孙子,你可真是朕的好孙子!”又扭过头笑着对胤禛说“老四啊,真有你的,不亨不哈的就教了这么好个儿子出来。”

康熙把胤禛问了个瞠目结舌,天啊,我怎么知道这个小兔崽子什么时候懂这么多的。这可叫我怎么回答。

处在兴奋当中的康熙这才发现胤禛脸上也是一副惊疑不定的表情,顿时大奇,问道:“难道你还不知道弘昼有如此才学?如果不是朕今天的一番考教,你还被蒙在鼓里?”

胤禛见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了。又实在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好老老实实地说道:“回皇阿玛地话。儿臣惭愧。平时没有留心。竟是不知道弘昼是什么时候学地。”

康熙一听。忍不住想。好嘛。看来这些个儿子为了皇位。竟是连自己地儿子都顾不上了。老四平时瞧来。做事还算勤恳地了。其他几个儿子家里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顿时大怒。冷冷地道:

“呵。朕原以为朕这个爷爷做地就够不好了。孙子长到七岁才见到第一面。却没曾想到。你们这些当阿玛地比朕还不称职。怕是平时都来关心朕在干什么了吧!你们说。朕是该表彰你们孝心可嘉。还是该认为其心可诛?”

说道后面已是把所有地儿子骂了进来。老大和老八再也不敢装聋作哑。趋上前来和胤禛跪在一起。虽然康熙训地不是上书房大臣张庭玉、马齐他们。但看见王爷们都跪了。也顺势跪下。更不用说满屋地宫女太监了。早就黑压压地跪了一片。大气都不敢出。

弘昼今儿个才算见识到了什么叫伴君如拌虎。刚才还龙颜大悦。满面春风转眼就是雷霆之怒。

弘昼心想。完了。玩过火了。正在盘算该怎么收场时。看见他阿玛一干人等都跪了。再也呆不住了。赶紧从康熙怀里跳下来。也是康熙有意放手。毕竟胤禛在下面跪着。总不能让他这个儿子在上面受礼吧。

弘昼下来后,没跪在胤禛身边,反而跪在了最后,让正在暴怒中的康熙更是高看了一眼,多少王公大臣在朕的面前都是惧怕不已,要说弘昼现在心里不害怕康熙是不信的。但正是这样,才更为难能可贵。试想七岁小孩在受了惊吓后,还能不乱了分寸,还能如此知礼,心思还能如此缜密,怎能不让人高看一眼。康熙就很期待这个孙儿接下来还会做些什么。

只听弘昼高声奏:“请皇爷爷暂息雷霆之怒,这并不怪孙儿的父王,都是孙儿自己的主意。”

“哦,是吗?”康熙来了一丝兴趣,这小人儿还挺有孝心嘛,一上来就想把他阿玛摘干净“那你说说看是怎么回事啊?”

“皇爷爷容禀,父王从小就教导孙儿做人要有孝心,孙儿更是谨记在心,不敢忘记。一年前,为了在父王今年的寿辰上给父王一个惊喜,就和府里的邬先生约好,请他偷偷的教我。平时孙儿有意藏拙,父王一时失察,却让孙儿侥幸瞒过。却没想到让皇爷爷误会了,千错万错都是孙儿的错,请皇爷爷恕罪。”

弘昼心想幸好当时还在病床上时就想到了,如果让阿玛看到我大病一场后,就多了一肚子学问,定会追问。为了蒙混过关,才私下和邬思道约好,请他帮忙遮掩。

为了让对阿玛忠心耿耿的邬思道答应,弘昼还费了番心思。弘昼首先就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关系自己生死的高度,告诉邬思道说现在还不能告诉他原因,说出来自己就死定了,(为什么就死定了呢,原因自然是不能说。为什么不能说呢,因为说出来就死定了。)

然后又是劝慰,我这个学问多了也是好事,总不会是祸事吧。邬思道一想,也对,不管怎么样,反正不会有人这样来害人!如果真的有的话,我情愿一来再来。

所以,他看弘昼既然有难言之隐,再加上弘昼一副你不答应我就去死的样子,心里想,大不了以后多留心一下弘昼,小孩做事总会有蛛丝马迹的,再慢慢查访,顺藤摸瓜,总会弄清楚的,不必急于一时,就应承了下来。

弘昼见他答应了,松了一口大气。因为这位邬先生最是守信,答应了的事就一定不会翻悔。虽然知道邬思道难免私下查察,却是不怕的,不免暗笑,查的出来就怪了。老邬啊,你帮了我这么大个忙,我一定会在你临死的时候告诉你真相的,让你当个明白鬼。

康熙听了弘昼这席有理有据的话,心情已经平静了许多,笑着对众人说:“都跪着干什么,起来,都起来。弘昼你到朕的身边来。”

就在众人谢恩起身时,康熙又道:“老四,既然这是弘昼的一片孝心,说起来,到是朕错怪你了。”

胤禛还没站直的身子赶忙又低下:“儿臣不敢当,皇阿玛这句话真是折杀儿臣了。”

恩,看到胤禛不骄不躁,康熙心里满意,缓缓的点点头:“胤禛你办事勤勉朕是知道的,更难得的是弘昼这么小就被你调教的如此孝心,朕心甚慰。”

见胤禛又要躬身回话,康熙一摆手,示意胤禛不要急,口中又道:

“老四,不要急着回话,等朕把话说完,朕虽是皇帝,却不想做孤家寡人,朕从十五岁亲政以来,虽不能说一碗水端平了,但朝廷里的功过是非,朕心里自然有杆秤,有功的朕是不会吝啬那一丁点赏赐的,也不会吝啬几颗东珠,有过的朕也不会粉饰太平的,也不会因私情而废了公义,文武百官如此,你们这些个皇子郡王更是如此,立了功,朕难道还会亏待了自己的儿子?犯了错,就算朕顾念父子亲情,有心保全。天上的神明、天下的百姓也是不答应的,可记住了。”

老皇帝的话娓娓道来又像是劝戒又像是安慰其中透露出的温情,让众人听了更是嘘嘘不已,好一番感慨。

康熙说完,看着正给他捶腿的弘昼,心里温暖不已。虽然弘昼小手毫无章法,却把康熙捶的眼角都湿了。

康熙很快就掩饰住了,连身边的太监总管刑年都没注意到,却被跟前的弘昼瞧了个真却。看到真情流露的皇爷爷,弘昼也是感动不已,心里一酸,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了出来。感觉到了的康熙心里雪亮,这是孙儿心疼他呢,立刻把还没反应过来的弘昼搂在怀里,禁不住老泪纵横,也顾不上会不会在臣子面前失态了。也是在此时,康熙才算是真正喜爱上了这个孙子。先前的弘昼只能算是个开心果,说不定过两天就忘了。

趴在康熙胸前的弘昼听见康熙压抑的哽咽声,分明感到这位迟暮老人的孤独和寂寞,心里大是怜惜,以后要好好孝敬皇爷爷,先前的功利心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弘昼的心态悄然的发生了变化,过程之快连他自己都没察觉,这时的他根本不知道他跨过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如果他一直用先前的心态周旋在玩了一辈子帝王权谋的康熙面前的话,用不了两天,康熙就会看得清清楚楚。

早就被一群儿子搞的心烦的康熙要是发现连七岁的孙儿弘昼都是抱着利用他的心态接近他的话。伤心之下,可能杀了弘昼的心都有了。他老人家这辈子宠信的人多了,皇太子胤礽从小就被捧在怀里,还不是说废就废了,十三子胤祥被他亲许的“吾家千里驹”,一圈禁就是近十年,一个隔代的孙儿又算什么呢?

等弘昼在成*人了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明白过来其中的凶险时,事隔多年,还让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两爷孙闹了这一出,把底下的胤禛等人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康熙毕竟是当了五十年皇帝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也不多说:“今儿朕乏了,你们退下吧。”

一听这话,弘昼顺势就要下来,没想到康熙又对他说道:“孙儿,今天就留在宫中陪皇爷爷可好?”弘昼看了看胤禛表示自己不能做主。

康熙微微一笑“老四,你怎么说,把儿子交给朕可放心?”

“但凭皇阿玛做主。”

“好,既如此,那就让弘昼陪朕住些日子。”

就这样,躺在康熙怀里的弘昼完成了生平第一次觐见。

首发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