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传奇刘伯温》第四章 老君显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伯温迈步进入父亲的房间,看父亲正在整理家里的账册。

刘爚看到刘伯温进来,抬起头来说道:“伯温,不要整天窝在书房,适当出去走走,你还是个孩子,可不能成为老学究啊。”

刘伯温笑着说道:父亲,我正是因为这事来找您的。我想去山上的道观玩玩。“

刘爚想了下说道:”就让你庭叔陪你去吧,路上注意安全,不要让蛇虫伤着,否则你的母亲会找我算账的,你以后也就不用想出门了。“

“知道了,父亲。不过可能的话,我或许在道观读些书,晚上可能就不回来了。”

“可以,但要让你庭叔回来说一声,否则你母亲是会担心你的。”

现在的刘爚其实很少把刘伯温当孩子看了,知道刘伯温不是普通孩子可比的,而且自己主意很正。

因此对刘伯温相当的宽容。不过刘伯温一想到自己的母亲富氏却又很无奈。当然前世四岁就父母双亡的他,也很享受母亲的溺爱。

富氏中年得子,那真是捧在手心怕摔,含在口中怕化,一天不见上几面,吃不香睡不宁的。

而且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论你多聪明也是娘亲的儿子,是娘亲眼里永远的孩子”。

刘伯温出门叫上庭叔,就一起往山上的道观而去,庭叔叫刘自庭据说会几下拳脚,是小时候家里闹灾荒逃难到武阳村,被刘伯温的爷爷收养了。

因为比刘爚小了十几岁,所以刘爚就把他当自己的亲弟弟看待。

自然刘伯温也就把他看成自己的亲叔叔了。刘自庭自小就很疼刘伯温,所以两人关系是很亲密的。

武阳村在浙江青田县,属处州路,东临温州路,村后面的山叫南田山。话说这南田山可不是一般的好地方。在《洞天福地记》中记载,“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地势奇妙,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

而今天刘伯温要去的道观就是南田山上的玄云观。

刘伯温和庭叔沿着一条蜿蜒山路缓步而行,这是刘伯温来到元朝以来第一次上山,眼前的景色不禁让他心旷神怡。

山路两旁长满灌木丛,郁郁葱葱的,时不时的一两只昆虫蹦跳出来。

每隔不远就会看到一颗或苍松,或翠柏,或白杨各有其态。

刘伯温沉醉其中,仿佛自己成了那松枝上跳跃的小鼠,杨树干上鸣叫的鸟儿。

慢慢的感觉自己全身的细胞都活跃了起来,从四面八方汇聚了一股股奇异的能量,通过皮肤侵入自己的身体,又随着血液流遍全身,最后隐秘不见。

或许是很久,或许就是刹那,刘伯温就清醒了过来。不由心中起疑,这不会是顿悟吧?

不错,就在刚才刘伯温把自己融入了自然,自然也接受了他,第一次到达了到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状态。

如此走了将近半个时辰,耳听庭叔说道:”伯温,马上就到玄云观了。“

刘伯温抬头一看,不远处出现一个碎石子铺就的小广场。广场尽头相隔十几米摆放着一对石狮子。

顺着石狮子中间铺就的碎石小路就到了山门,正门牌匾上”玄云观“三个字远远就能看到。左右各有一个稍小些的偏门。

刘伯温步入山门,绕过灵官殿,径直向三清殿走去。

到得三清殿前,刘伯温凝神静气,稍整衣冠,缓步跨入三清殿,一抬头就看见了居于正中的师父太上老君。

老君面带微笑,双目慈祥的看着刘伯温。

刘伯温跪伏在拜垫上,三礼九扣方才起身。心里默念道:”师父,徒儿来看你了“双目不禁微微湿润。

在刘伯温进入山门的那一刻,一老道似心有所感,也快步来到了三清殿前。

恰好看到刘伯温在三清像前三礼九叩。

不禁奇怪如此年少的孩童要行此大礼,跨入殿门后,刘伯温听到脚步声,也转身回头,二人望向对方都微微有些发愣。

刘伯温只一眼便觉出这道士的不平凡,老道也觉出了这孩童的不一般。

双方同时施礼。老道言道:“贫道玄云观主持清虚,可否邀小公子到偏殿一叙?”

刘伯温连忙应答:“小子刘伯温正有此意。”

“公子是山下武阳村的刘伯温?”老道惊喜问道。

“正是小子,到教道长费心了。”

二人边说边行,很快就来到了一座偏殿。

各找拜垫坐下后,老道说道:”没有想到,被人传诵千年不出的神童刘伯温,对我道教三清似很虔诚。“

刘伯温答道:”伯温自读书识字以来多有接触道教典籍,特别对道祖的《道德经》感触尤深,感觉天下万物莫不在其中。

天下事物难离其宗,深感其博大精深,每诵一遍皆振聋发聩,却又迷茫难解,因此觉得该到宫观拜真身,求甚解。”

之后清虚和刘伯温对道教典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答。

老道没有想到刘伯温道教典籍涉猎如此之广,经意领悟更是深邃。

整整一天两人都没有出殿,傍晚时分刘伯温更是提出要在观内居住几日,并且晚上要在三清殿内咏诵《道德经》。

清虚道长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刘伯温,并且吩咐一个叫赵无欲的小道士负责茶点斋饭。

按说一般人是不可能被留宿内观的,更何况是三清正殿。

但清虚觉得刘伯温是可以例外的,并且三清也不会怪罪的,这是他的直觉。

说实话经过今天的交流,双方都得到了极大的好处。

特别是刘伯温虽然胸中藏书无数,但毕竟多是自己独立研读的,和清虚这样浸淫道教几十载,又与自身修行相结合的道教高人相比还是有许多不足的。

而刘伯温比着清虚的优势,就是多了六百年的历史阅历,加之又得老君真传,每每说出的理解都对清虚触动非常,常常能给以醍醐灌顶之感。

当晚,刘伯温让庭叔回家报平安,自己吃过斋,便独自打坐三清神像前,咏诵《道德经》。

天刚放亮经过一晚咏诵经文的刘伯温便走出了三清殿。

这时候道观里的人已经都起来了,刘伯温知道要到早课时间了。

上一世虽然经常住在道观内,但由于只有出云老道一人,所以刘伯温并没有见到过真正的早课,今天可以开眼了。

按现在的时间,大概凌晨四点多不到五点,玄云观的早课就开始了。

三清殿上,随着澄清韵起,吊挂、提纲、中启请等韵随之。一众道士接念净心、净口、净身、安土、安天地和祝香神咒。

然后诵《常清常静经》、《消灾护命经》、《禳灾度厄经》和《玉皇心印妙经》……。

道乐伴奏声中,诵经唱法之声缭绕于三清殿内,向远处,向无尽天际飘去。刘伯温一直肃立众人身后随众人诵唱。

当诵至三清宝诰志心昄命礼,最后一段:”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神像突然光芒四射,声声道乐在老君身边响起。

此景象震惊住了殿内众人,清虚道长最先镇静下来。惊喜呼道:“天尊显圣,弟子叩礼。”众道士慌忙叩拜。

此时刘伯温身体微微颤抖,躬身抬头望向前方。

这时老君发音:“今心有所感,前来见一下我那六载未见的二弟子,伯温还不到为师面前来。”

刘伯温慌忙穿过众人,泪流满面叩拜于地,“不肖弟子伯温,见过师父尊面。”

老君道:“乖徒儿,起身吧。”

之后大胆的道士略抬头偷看,只见老君双唇微动,刘伯温频频点头,却再也听不到双方说些什么。

不过片刻,只听刘伯温躬身说道:“送师傅法神。”大殿顷刻恢复如常,只有极少数几人发现刘伯温手中多了两样东西。

在这场早课中,不但有玄云观道士,尚有不少早起赶来观礼的附近善信。

于是玄云观老君显圣,刘伯温前世就被老君收为弟子,这次又显圣点化,并赐法宝的消息慢慢以玄云观为中心向民间,也向各道教宫观传去。

刘伯温为道教的发展也将开始有所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