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跨海来到清朝》东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儿个邬先生很忙,忙着给四贝勒出主意,忙着给四贝勒回信。这位四爷在江宁城闹腾得很大,听说为了河工和漕运的事,把整个江南一带的官员都给惊动了!既然师傅忙着,帮不上忙的苏菁也乐得溜出府闲逛。早就听说王府井大街上有座东堂,正好趁机会去瞧瞧,若能从洋人传教士那儿找到一些好玩意就更好了。

东堂其实正式名称为“圣若瑟堂”,因所处地址为“八面槽”,又称八面槽教堂,俗称“东堂”。顺治十二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所建而成。原本的设计是中式建筑,后来在康熙年间改为了西式建筑。因当初孝庄太后信奉天主教的缘故,清初的天主教并不被朝廷所打压。

苏菁对东堂闻名已久,虽说现在的中国天主教的信徒并不多,但百姓普遍也都知道,若对洋学有兴趣,或想求些洋药的,就得到东堂去找。她早就想去见识见识中国的教堂建筑了。

缓缓散步到了王府井大街上,远远的就能瞧见一座罗马式建筑,这对穿越到清朝已经七年的苏菁来说,心里是说不出的感慨与怀念。想当初留学海外的时候,尖尖的教堂顶和一根根的罗马式圆柱等建筑风格随处可见。现在在北京城,西式却是那么得稀少独特。只见一座典型的罗马式教堂,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面阔25米,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顶立十字架3座,中间大,两旁小。满怀都是复杂纠结心态的苏菁,慢慢得步进了教堂内,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柱础为方形,堂内两侧挂着耶稣受难等多幅油画。一时间,恍若回到前世。若不是堂内前方传来以汉语探讨圣经语句的声音,苏菁差点以为自己回到了过去。

教堂内人烟稀少,只有前方传教讲台前有两人在对话。苏菁渐渐走上前,见到一位中年传教士,还有一位年轻人。年轻人似乎在向传教士讨教圣经句子的释解。这位传教士的汉语说得极是流利,若不是亲眼所见,苏菁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位洋人在说汉语。

"神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神在十条诫命的起首两条就明确禁止人崇拜除耶和华神以外的任何别神。这些是罗马教廷所坚持的。"传教士说。

"但是祀孔祭祖只是中国传统习俗,并不含有任何的宗教意义。这跟神所说的偶像崇拜并不相同。"年轻人反驳。

这时传教士已见到了苏菁的身影,挥手向她打了招呼,"小伙子,欢迎你啊!我没有见过你,你是第一次来教堂吗?"

一旁的年轻人见有第三人进来,也不再辩论下去。

"神父你好,我听过主的福音,虽没信教,但也对天主教的教义很感兴趣。不过我今儿来,是想请问您有没有一些洋文书能借我看看"

"愿主保佑你,难道你懂洋文嘛?我叫白晋,来自法兰西,很高兴认识你。你叫什么名字呢?我这儿有些法文书籍,大多是与算学或天主教相关的。还有些其它传教士留下的一些英文和葡萄牙文的书籍,你对哪些感兴趣呢?"

"我可不懂啥洋文,但我来自广州,在广州偶而能接触到一些海外来的人。我觉得有趣极了,想借点儿你们的书来瞧瞧。"

"真难得遇上对洋文书有兴趣的人啊。你跟这位公子倒是碰到一处了。借你书没有问题,如果你愿意,可以多来教堂,我愿意交你洋文"

"那真是太好了!白神父,先谢谢你了。"

苏菁说完,转过头看向那位年轻人:"这位公子,你看得懂洋文吗?刚刚听你们说话,似乎你是信天主教的,是吗?"

这位年轻人长身高挑,双眼细长,双唇却厚,看起来是极温和的一个人。听他的声音更是醇厚低沉。

"这位小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也听过天主教,还对洋文书有兴趣。原来你从广州来,那倒是难怪了。我家里的太祖母是信奉天主教的,自小陪伴我的嬷嬷也是信教的,所以我略知一二。"

"白神父,大哥哥,我能请问你们刚刚在谈些什么吗?我好似听到一些关于崇拜偶像的话。"苏菁开口问起。

白晋看到一个这么年幼的小少年都对天主教这么感兴趣,很愿意向他解释。而年轻人也希望能多一个中国人,能够和他站在同一立场。于是也在一旁对白晋的解说加以补充。

原来,因着孝庄太后信教的缘故,而康熙帝也很信赖倚重几位传教士,所以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虽不能说很顺利,却也没受到朝廷的阻止。康熙十四年时,当时皇帝甚至亲自巡视了在北京的教堂,并题字“敬天”由每个耶稣教堂复制悬挂。可以说,当时朝廷对天主教的态度是支持并鼓励的。可后来,在中国总理教务的颜铛神父,却要求教徒遵守教廷几十年前的教令,同时要求各地教堂摘除康熙题字的“敬天”牌匾,禁止信徒祀孔祭祖,禁止信徒为死人立牌位,禁止用天主教的信理去附和中国古书里的训诫,并开除了2名违反教令的信徒。

罗马教廷支持颜铛神父的作法,在中国的如白晋等一干传教士却支持康熙的说法:"祀孔祭祖是中国传统礼仪,属于文化活动,不是偶像崇拜。只要不违反天主教的基本信仰,天主教徒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参加祀孔祭祖活动。"

事态渐渐严重,转化为罗马教廷跟清廷政府权力和政治利益之争。就在去年,罗马教廷裁决中国礼仪是一种异端,予以禁止今年甚至还派了多罗等一行人到北京与清廷交涉。现在多罗等人还留在北京,等待皇帝的接见。但皇帝认为这是干涉清廷内政并且干扰了朝廷正常的统治秩序,绝不能够允许。

现在朝廷上下吵成一团,大多数官员都上书,建议驱逐传教士。更严重的,甚至重新建议康熙锁国闭关。

听到这样的故事,苏菁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罗马教廷历来就是最霸道不过得了。在古欧洲历史上,也是屡次干涉各国内政。有多少位国王是由教廷扶持上,又有多少位国王是被教民给推翻的。更别说那恶名传世的十字军东征杀人无数。

现在居然又欺负到中国头上来了!虽然这段历史苏菁并没有学过,但对古罗马教廷的恶劣深有体会的她,很能理解康熙的想法。各国有各国陈年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和风俗,凭什么就硬要逼人改呢?难道一个信奉天主的信徒,就不能同时怀念祭拜自己的祖先了吗?

苏菁虽不多说,但他的神情和忿忿不平的眼神,让一旁的年轻人感同身受。他虽然受曾祖母的影响而信奉天主,但毕竟并不痴迷。自小到大所学的传统和祖宗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如今罗马教廷和朝廷之间的争执,让他感到很困扰。也才会来到东堂,希望白晋能够开导他。但哪里想到,白晋虽是支持清廷的主张,却也无力反驳罗马教廷的决定。毕竟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影响力和势力之大,不是一个中国人能够想象的。

讲完之后,白晋也只能摇头苦笑。不用多问也知道这位新教友小伙子的立场了。

"算了,我们不多说了。我进去取些洋文书出来,你们俩谈谈吧"

向白晋道了声谢,苏菁就开始和这位年轻人聊了起来。原来他名为黄英涛。他其实也深知如今教廷和朝廷的争执,不是他们这些小人物能做主的。但听闻朝廷有可能驱逐所有传教士,并禁洋。他不禁感到很担心。

聊了没多久,苏菁对眼前这位黄大哥真是深有好感。他非常的博学,虽及不上师傅,但或许是年纪尚轻的缘故,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不如师傅那么悲观实际。他语气温和,谈话含古盖今,事通中外,事事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偶而轻轻一笑,笑声是那么的轻亮,苏菁双眼渐渐发亮。

而黄英涛对这位苏姓小弟的印象也越来越好。这真是一位富有灵性,悟性又奇高的小伙子。不但言之有物,问的问题又总是能点到要点,恰到痒处。

两人越聊谈性越高,直到白晋拿了些书给苏菁,两人还是相约到街上茶楼继续秉杯高谈。</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