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诸侯》第四章 强征入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村里又待了两日。.这两日,二人白天的时候都有去那个小广场练练,耍些刀枪,毕竟现在不比从前了。这年代,没准什么时候就赶上战争了,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超长的战争史,这一点上,二人都是深信不疑的。虽然现在胡乱的耍耍刀枪,没有什么章法,难成大器,但是找找手感还是可以的。况且二人因祸得福,身体体质已经不是从前可比了。若是有战争,就去玩将军,若是没有战争,也可学些武艺玩大侠,总之练武有好没坏的。二人都有这样的小九九。

这小广场就像一个小型的演武场,这里的刀枪倒还有些斤两。红缨长枪并不是那种一根木棍套个铁枪头,入手轻飘飘,刀剑似乎也是金属打造,二人虽然并不懂行,但是手上感觉还是有的。

就这样,白天练武,夜晚瞎讨论些前生今世。

待第四天天明时,崔肖二人照往常一样去小广场上练身手。

但是今天似乎有些不一样。广场上早已聚集了百十来人,都是村中的丁壮,还有两位身穿军衣的军官,不知道是来做什么的。

“李大哥,今天做什么呐,这么多人聚在这儿”肖清向之前叫他武艺的壮汉打着招呼,那壮汉名超,叫李超。

“二位小兄弟快来见过军爷。”李超回应着。

“本军爷今日奉县令之命,来李家村征兵百人,大伙都到齐了,就缺你们俩,随我走吧,也好早点回去复命。”不愧是当兵的,别的本事暂且不知道,这嗓门杠杠的洪亮。

二人顿时懵了,这哪跟哪啊?你李家村征兵,关我们何事?虽然二人都有博取一番功名的心思,但没想着被强行征召啊。那诗怎么说来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国难当头的时候,我辈男儿飞马快骑,一枪在手,纵横沙场,挽狂澜于既倒,扶广厦之将倾。这才方显我辈男儿英雄本色嘛,这才不枉我们千年穿一回嘛!

其实崔青早在刚来之时,就发现情况不对了,那两个军官绝对是杀过人的,并非只是换了套行头便人五人六的角色。只是任他再聪明,也料想不到是这么一出啊。他环眼四顾,试图找到老头村长,待看到老头,感受到他闪躲游移的目光时,一切顿时明了,心道:“难怪这老家伙这么热情招待我们,敢情在这等着我们呐。”

“等等,还请军爷明察,我们并不是李家村的人呐……我们……”肖清并不想就这样去当兵,按他的想法,即使要当兵入伍,那也应该是主动自愿地去参军的。

崔青拉了拉肖清的衣角,示意他不要继续再说下去,因为他蓦然瞥见那军官一闪而过的杀意。

在这里,在这个年代,一个执行征兵的军令官真要杀了一个拒不应征的平头百姓,绝对是属于合情合法的事儿。

肖清一阵警醒,连忙瞥了一眼那军官,醒悟过来这是在古代,古代的军官可没那么好说话,打你算轻的,杀了你也只是等闲之事。

“哼,军籍薄在此,岂容你狡辩。”军官的手已经摸向腰中佩剑,虽有些不忿,但是没有真下手。毕竟依照法制,每户征一人,李家村百户便要征百人,这要是少了一个回去,县令那里自己也不好交代。于是也就撂了句场面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你再狡辩试试?我劈不死你。

周围的其他丁壮也来劝解。那村长也过来抚慰,道:“贤侄莫要着恼,这入伍参军也未必不是一条博取功名的途径,二位贤侄天赋异禀,富贵必是犹如囊中物,探手可取。”

形势逼人,虽然不得不低头,但是实在气恼不过,肖清很豪迈地大展双臂,合而作揖,躬身道:“哈哈,那就多谢老村长凭空送我兄弟二人一场富贵,我二人这就跟随军爷从军去了,还望老村长好生保重身体,待我等衣锦还乡之时,再报前日收容之恩。”

不明就里的人,乍听此话,还道是他豪气干云又感恩戴德呢。村长以及村长的儿子闻听此言却是神色极不自然,显然是听出了话里话外的意思。村长此刻心里竟有些莫名其妙的担忧,担忧让他们冒名顶替去从军是不是真的妥当,此子若真的博取了一些功名,那时李家村……

无需赘述老村长如何如何担忧,且说这一百人各自与家中妻儿话别,也有人在这小广场上各自选取称手的兵器,国家法制允许自带兵器的。崔肖二人当然不需要话别,也没拿兵器。等到诸事已了,大家便都随了两位军官前往舞阳县城。

————————————————————————————————————

“二位小兄弟,日后我们就是战友啦,平你们的本事,想来定能高升的,做个将军也只是等闲之事,可要多多关照关照我啊。”李超对二人说道,在村里的那几日,就属李超和他们最亲近。

“哼!”肖清只是哼了一声,并未作答,显然还对老村长将他们就这么卖了很不爽,虽然自己本就不甘平庸,但是谁也不希望做冤大头啊。

倒是崔青为人处世颇为玲珑,接口道:“呵呵,这个自然,只要我二人能够有所成就,必然不会忘却李大哥,只是当兵入伍,上阵杀敌,这刀枪无眼的,求取功名也要靠些气运,李大哥若是得了升迁可不要忘了我们呐。”

“哈哈,那没说的,我要是当了将军,包你们富贵。”果然是个爽直的汉子,这会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开始幻想当上将军了。

“哼哼,当将军,哪有这么容易,我们哥俩从军这么多年了,也只不过做个五百主,手下掌管五百个弟兄。”一脸络腮胡子的军官如是说道。

“那是你们本事不济,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再说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肖清心里窝着火呢,对谁都想冲了两句,所以说话极不中听。

“你!”锵的一声,显然剑已经拔出了鞘,那胡子军官怒目而视。

“好了好了,日后都是同袍同泽的,不要动不动就拔剑相向,”另一位面白无须的青年军官出来打圆场,继而又转头对肖清说道,“你也是,也不要动辄恶语相向,上了战场,谁也不希望把后背交给自己不对眼的战友,这个道理我想不用我多说吧。”

“是是是,是我不对,刚才心里不舒服,冒犯了二位,听军官大哥一席话,现在心里反倒是好些了,日后我肖某人断不会如此,哈哈,大家都是同袍嘛。”肖清也打着哈哈,心里竟然真的平静了好多,肖清心胸本来就不是那么狭隘,先前只是不忿村长的出卖,但倒也不至于怨恨终身啊。

途中大伙有说有笑,似乎并不怎么担忧前途问题。无知便是福啊,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哪里知道战场的凶险呢?

快到县城的时候,又逢上了几队从别的村庄赶过来的征兵队伍,于是合为一处,一齐往县城走。这时队伍倒是有几分模样了,该有大几百近千人了。

这舞阳不是大县,方圆数百里,民不足万户。每逢征兵时,各户出一人,并不是每一个年轻的男人都配拿武器,绝大部分男性还是以耕作为主业;只有在极大规模战征来临时,才会全民发动,不过正规军仍占少数。

本朝的征兵制度大致原则是:

1.朝廷主力军队的来源:皇帝广泛招募各地本族豪强地主从军,通过他们的从属关系,带来了大量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

2.正规军从民间海选体质优良的壮丁。选拔武卒要求参加考选的人穿“三层之甲”,拿一张要用上百斤力才能拉开的硬弓和装有五十支箭的箭囊,扛着盾,头戴铁盔,腰佩剑,带三天粮食,在半天之内走完百里路。凡是中选的人,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

3.由于北方男性体质先天优于南方男性,所以中原各州是征兵的重点。在适龄期间,除每年农闲受训外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每次一年。一次在地方上,称“正卒”;一次在边疆或京城,称“戍卒”或“卫士”。

————————————————————————————————————

自李家村至舞阳县城,约有十里路,一两个时辰之后,县城城池已经浮现在众人了面前……

……(未完待续)

————————————————————————————————————

题外:之前那个村长话里话外已经有让崔肖二人去应征的意思,此刻看似出卖二人,实则呢,像肖清说的那样“凭空送一场富贵”罢了,这点小把戏肯定瞒不过各位了。主角将要正式进入军旅生涯,虽然是被“出卖”,但又何尝不是“正中下怀”呢,继续期待后面的精彩吧……

离题万里之外:各位读者如果感觉这书还行,勉强可以看看,就是字数太少了,更新也不快,不妨放入书架收藏起来吧,等到以后各位大神的书看完了又没更新,偶然点开这书,说不定也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小子拜谢了……</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