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边城烽火》第一章(3)投笔从戎学子赴国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追书景元甫长得上中等个头,身体壮健,军姿严整。他长着一张长方脸,粗眉大眼,目光内敛,显得气质深沉而又别有风度。长期的军旅生涯洗练的他的面孔黑中透亮,让人看起来特别醒目。他身穿一身灰布军装,头上戴着一顶灰色软顶军帽,腰系武装带,在腰带上别着一支德国造的二十响驳壳枪,神色淡定地骑在枣红马上,一派干练的军人风姿。在一路上,他不时地在马上侦察似地东张西望,催动坐下的枣红马跟着康洪恩的白马向前飞奔。血与火的军旅生涯的磨练让他对身边的地形地貌具有超于常人的敏感。

由海丰镇到金沙镇不过四十多里的路程,跑了不到一个钟头就临近了金沙镇。眼见得金沙镇就在面前,景元甫坐在马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把马跑的速度降了下来,笑呵呵地对康洪恩说道:“这眼看就要到了,咱们哥俩别再催着马傻跑了,让马缓缓劲吧!”

康洪恩摇着马鞭笑应道:“缓缓就缓缓,等进到镇子里就是想跑也跑不起来了!”又调皮地打趣道:“我们的向大指挥已经来了十多天了,不知道他这个东北佬现在的队伍拉的怎么样了;金沙镇可是个大镇,手中有枪的主儿可不少,弄好了装备一个连是没有问题的!”

景元甫笑道:“也不能太理想主义了,万事开头难吗!向大户人家借枪,我们只能够去说服动员,又不好硬性地强索,就只能尽力而为了。不过,现在国难当头,凡是知事明理的人都不会袖手旁观的。现在不把枪献出来,等当了亡国奴留着枪还有什么用!”

两个人一路说笑着,不一时走到了镇子的东街口,此时正是早饭过后,大街上人来人往的,骑在马上太过招摇,便相继跳下马拉着马的缰绳在街上溜达着向里走。金沙镇是进入天津和北平的门户,又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路,是方圆百里之内最为繁华的市镇,镇内人口有两千多户。街面上店铺林立,不仅有经营洋布、洋线、粮食、碱面、肥皂、卷烟等各种生活日用品的商店,有当铺和药店,有为数不少的手工作坊和小型工厂,还有乡间少见的汽车行,光大小银号就有十多家,说书的、唱戏的、耍把式卖艺的应有尽有。由于日本鬼子还没有祸害到这里,老百姓的生活一如往常,街上的商户门面都在正常开业,熙熙攘攘的人群无忧无虑地在大街上游动着,在战火纷飞的华北战场上这里就如世外桃源一般。

面对眼前繁华升平的生活场景,景元甫触景生情地深深感叹道:“一辈子不遇上打仗跑反是活神仙哪!不管穷过富过,若不是日本鬼子来祸害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多么安定啊!这种安定祥和的情景维持不了多久了!”

“这又有什么办法?要是我们的国民政府能够组织军队把日本鬼子挡在国门之外,老百姓就不会遭殃了!”康洪恩愤愤地接口说道,“若不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西安进行兵谏,我们的蒋委员长还不知道要不顾民族危亡和我们的红军打上多少年内战呢!”

“景委员长、康老弟,你们是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不抓紧时间去司令部,在大街上看起西洋景来了,向总指挥正等你们等的着急呢!”不知道许耀亭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出其不意地给景元甫和康洪恩二人来了个冷不防。

许耀亭和康洪恩是自小的玩伴,比康洪恩大两岁,论起老表亲来还是康洪恩的表兄,两个人向来就不分彼此,又与景元甫相熟,见到二人到来非常高兴,立即喜气洋洋地迎了上来。他见景、康二人牵着马在大街上东张西望,便半真半假地开起了玩笑。

康洪恩一见是许耀亭,不问青红皂白伸出胳膊就一拳擂了过去:“您这是什么表兄,亲戚朋友来到家了,您不好好地道声辛苦,扬风扎毛地吓了我一跳!”

“我说景委员长啊,您也不好好管管您这个兵,真么见面就打人啊!”许耀亭故意拧身抖肩迎上前来,结结实实挨了康洪恩一拳,又嬉笑着向走在后面的景元甫告起状来。

景元甫不接许耀亭的话碴,反问道:“向总指挥现在在哪里?你能不能领我们快点去见他!”接着又笑眯眯地追问道:“你老弟也好闲哉呀,怎么也有功夫跑来逛大街了!”

“哪里,哪里!我这是让向总指挥给派的官差,给咱们新成立的抗日救**采办稂草来了!”许耀亭回身向路南的一个粮油商店一指:“看,我采买的粮草都已经点齐了,弟兄们正在忙着装车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百多人队伍的吃喝可不是个小事情,我忙着哪!”说着话就要从景元甫的手里拉缰绳。

景元甫朝粮油商店的方向看了看,果然见门口停着几辆太平车,几个小伙子正围在一起忙忙活活地装着车,便笑道:“既然你正有公事忙着,我们就不劳动你的大驾了,向总指挥是不是在县政府?你告诉我们他在哪儿,我们哥俩自己去找是一样的,你忙你的去吧!”

许耀亭笑嘻嘻地把缰绳接过来,一脸轻松地说道:“这里的事情我都已经办好了,就剩下装车拉货了,没有我什么事情了,让我领着你们哥俩一起走吧!咱们的抗日救**一成立起来就鸟枪换炮了,向总指挥还在县政府大门设了岗,没个熟人还不好进呢!”

许耀亭出身于耕读世家,毕业于当地的最高学府盐山县中学,由于家道中落,无力继续供应他继续上学,考上了北平辅仁大学没有去上,在海丰镇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由于他关心政治时事,思想进步,康洪恩回乡发动民众参加抗日活动,他第一个率先响应,并联络了当地四十多个小学教师和知识青年组织了“新海抗日救国同盟会”。后来他随同康洪恩一同去盐山和乐陵找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联系工作,成为当地最早一批抗日救国的青年骨干分子,和康洪恩一起留在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工作。这次他回到金沙镇来是协同抗日救**总指挥向靖远,一起来发动民众组织新海抗日救**的。新海县最早的抗日救亡活动就是由这些具有新潮思想的热血青年组织发起的。

许耀亭虽然个子不算高,但长的很是精干,浓眉俊目,一副自来笑的面孔,两只虎牙微微外露,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由于他自幼练武,身体非常矫健,一把泼风刀舞的风雨不透,是个文武全才,当初去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一露面,就被身为抗日救**总指挥的向靖远给看上了,便留在身边当了抗日救**的政治部主任。因为他在金沙镇人熟地熟,向靖远来新海县发动组建抗日救**,就把他一同带了过来。

景元甫和康洪恩二人随着许耀亭一路向西走,过了一条十字街后便来到了县政府的大门口。县政府坐落在东西大街的路北面,是一片青砖灰瓦的古式建筑,门口是个拱形的大门;在大门口左右两边各长有一棵大槐树,树冠亭亭如伞盖,长的特别茂盛;门口两边各站着一个持枪站岗的哨兵,颇有些官府衙门肃穆威严的气象。

芦沟桥事变以后,日寇大举南犯,国民革命政府新海县政府和县党部的党政官员早已经闻风携眷而逃,只留下了这片空空如也的房子坚守着没有撤退;还有几个家在当地逃不掉的巡警队的警察不时地前来光顾光顾。所以向靖远等人一来到金沙镇就进驻到了县政府,把这里当做了抗日救**的办公地点。

许耀亭招呼康洪恩把马栓在大槐树下的栓马石上,领着景、康二人就走进了县政府的大门,站岗的哨兵见是许耀亭领着人到来,问也没问就放了进去。县政府的院子很大,非常宽阔,一进大门是个大操场,再后面才是一片办公用的瓦房。待三人走进大门一看,只见在操场上挨挨挤挤地围了好多年轻人,有抡刀舞枪的,有练习投弹射击的,一片热闹景象。

“嚯!你们这里搞得还蛮热火的,现在就搞上大练兵了!”康洪恩惊异地叫了起来,“你们在哪里请来这么多军事教官哪?”向靖远来到金沙镇不过十多天,不仅拉起了一百多人的抗日队伍,还及时搞起了军事演练,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康洪恩大为叹服。

许耀亭得意地笑道:“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在我们这个尚武之乡,还怕找不出教师爷来,人才多着呢!听说要组织抗日武装队伍,无论是士绅工商,还是普通百姓都大表支持,一经发动,人才就都涌上来了!来我们这里做军事教练的还有好几个是**正规军的军人呢,都是在抗日战场上打散了队伍跑回家来的!”

景元甫有要务在身,无暇多顾,催赶着许耀亭和康洪恩二人向司令部走去,还没等走到司令部的门口,向靖远大步流星地从屋里迎了出来,欢声叫道:“哎呀呀,可把你们二位给盼来了,我这儿等的正着急呢!”拉着景元甫和康洪恩的手就往屋里让。追书</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