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彼得二世沙皇》第四章 重掌大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嗯,伊万·多尔戈鲁基公爵,你还好吗?”

彼得二世看到那边的场景,大声喊道。一边用手中的猎枪瞄准了那里。

“不,陛下,您不能……我……”多尔戈鲁基公爵跌坐在地上,看到自己被瞄准着,顿时又跌跌撞撞地站起来。

一个趔趄,又摔了个嘴啃泥。

“我曾经把你们当朋友,你们却只想架空我!”

“诸君,不要总觉得别人naive!今天我算是得罪了你们一下!”

嗯,彰显胜利者优越感的话语就到此为止,有一条定律叫反派死于话多,但不一定话多的就是反派,更容易催泪的是主角因为话多牺牲在胜利前的最后一刻。

不过这附近也没有什么危险能够威胁到彼得了,在中国,可能会觉得2000多名近卫军是不是有点不够,有点夜长梦多。但是这在现在的俄国,完全够了!

由彼得大帝创立的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是身为彼得大帝孙子的彼得二世能够比较容易拉拢掌控的力量,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较量中,近卫军从未倒向保守派。

后来推翻彼得三世的政变中,近卫军也是中坚力量,不过那个时候,除了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还有安娜一世时期女沙皇增设的伊兹麦洛沃军团——安娜在15岁前一直和母亲住在莫斯科近郊的伊兹麦洛沃村。

安娜一世在俄国没有任何的根基,可是她刚到俄国,短短时间内就联络奥斯特尔曼伯爵等人,然后去拉拢近卫军,集合800多人包围枢密院,撕毁了分权协议成为独裁君主。

彼得二世想得更多一些,他要确保自己掌握这次政变的主导权,并且掌握住政变的胜利果实,虽然看上去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谁知道会有什么变数?万一奥斯特尔曼伯爵不像历史上那样老实,野心膨胀了怎么办?

半年时间,彼得二世已经和近卫军指挥官那边很好地沟通了关系,交流了感情。近卫军对于年轻沙皇的好感值大大上升了。叶卡捷琳娜大帝拉拢近卫军的方法是直接和近卫军指挥官偷情……这方法彼得可学不来,但他承诺大大提升近卫军的待遇、薪俸,包括所有的军官和普通士兵。

近卫军是当前首都最强力的武力,彼得在这次计划中把动用兵力由800多人提升到2500人左右,力图一击致命,然后,立即掌握俄国的最高权力。

“嗯,我们程序还是要走一下,奥斯特尔曼伯爵,请您去和诸位公爵大人们交流一下,作为沙皇现在应该可以亲政了吧!”

虽然彼得笑眯眯地用“应该”,但语气是完全的肯定。这也真就是走个程序,反正他乐意现在就可以取消枢密院这个玩意儿,现在不过是给这些保守派贵族大臣们留一点尊严……

还有,一点余地。

嗯,彼得是沙皇嘛,皇帝是得有个立场,但也是要讲平衡的,虽然彼得是个改革派沙皇,但不能因此朝野上下就都是改革派大臣的天下。那样沙皇的权力哪天就会受到其中野心家的挑战。

何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俄国整体上仍然是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又不是尼德兰那样的富裕国家/地区,要是没有保守派的声音,本身就不正常。

……

“沙皇陛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当然没什么意见。”戈洛夫金公爵平静地在早已拟好的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陛下……我为帝国立过功,我为皇室流过血——您不要如此绝情啊……”多尔戈鲁基公爵颤抖着签字,涕泪纵横。

这样的表现差异,是完全合理的。

多尔戈鲁基公爵是个没什么根基和深谋远虑的年轻公爵,他的势力大大增强主要是因为对沙皇的影响力,这意味着如果沙皇出手,他绝对是死得最惨。

戈洛夫金公爵作为保守派的领头人物和年迈长者,要将他如何碎尸万段对沙皇也没好处,多半还是会给予他一个体面的结局。

安娜一世给出的答案是——多尔戈鲁基,车裂极刑;戈洛夫金,吸收入内阁(给保守派留点脸),当年病逝。

不过安娜一世和彼得二世情况又不一样,安娜一世是被钦定当沙皇的在国内没有基础的库尔兰女公爵,她政变是为了废除当初的限制了沙皇绝大部分实权的协议,而彼得二世就是“自清君侧”的情况。所以这些人大部分不能留用,所以彼得准备的力量也更强,毕竟撕点更严重了。

如果只有几百人,没准真会有某些脑子不清醒的家伙想玩殊死一搏,可惜在场近卫军有两千多人,冰冷的刺刀和燧发枪打消了所有人异动的勇气。

随着保守派大臣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认命,这场政变宣告以彼得二世沙皇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这些人该怎么处置呢?

“嗯……参照缅希科夫的处理方法,软禁起来吧!过一段时间,经过审查,该车裂的就车裂,轻一点的流放西伯利亚,有些继续软禁,要是心情好可能还释放一些人。就这样吧!”

还是不要先动刀子,先软禁起来再说,等局势完全稳定下来,再视情况处置。

彼得二世下了命令,“就送我们的大臣阁下们去他们该去的地方吧!不要动粗……”

那位可怜的未婚妻暂时被安置到克里姆林宫的一座塔楼,彼得肯定要解除婚约的,给她个好一点的结局吧,就不用像多尔戈鲁基公爵一样车裂而死了。

“奥斯特尔曼伯爵,该发布公告了,嗯,通知各位大臣都来克里姆林宫吧!”

改革派的大臣差不多都没来,参与串联的人显然是不可能来,而枢密院此前长期把持朝政,并不打算让改革派的残余力量,那些“缅希科夫的余党”,来接近沙皇陛下。

当大家来到克里姆林宫时,才惊觉一切已经完全变天了。年轻的沙皇陛下已经真正坐稳了皇帝的宝座。而那些声名赫赫的保守派枢密院大佬早已成了被软禁的囚徒。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