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探险者:九龙秘棺》第一章 齐贤北街旧货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0年后,沈阳铁西区齐贤北街孙氏旧货店。

一个小时前,大学同寝的好哥们猴子打来电话,说有一个朋友要来我这儿出一件旧物,东西他看过,非常不错,是个赚钱的机会,让我务必收了这件货。

猴子本命侯磊,是我辽大考古系同寝同学。一年前大学毕业,这货凭借着天生的生意头脑和一张坑蒙拐骗的嘴,干起来倒腾旧物古玩的行当,而我则待业在家,帮父亲老孙头照看这件不足二十平方的小旧货铺。

我所处的这件堆满各种旧物、弥漫着土腥潮湿味儿的旧货铺,还得从我父亲说起。

我们老孙家祖上没有达官贵人,爷爷过去是赤脚医生,父亲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也是一名赤脚医生,不过父亲在中医上的造诣远不如爷爷,特别是随着西医兴起,咱们老祖宗流传下来那一套望闻问切的本领,早就被超声波、ct各种资本主义的先进科学技术取代。

自打有了我后,父亲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供我读书,把光耀门楣的重任传给下一代,父亲在自己即是药材铺又是小诊所的隔壁盘下一间亟待转让的古玩店铺,看病之余,也倒腾些旧物、古玩赝品之类的玩意儿,赚钱补贴家用。

或许是我们老孙家自古以来就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基因,十九岁那年,自己鬼使神差以十分之差被调配到辽大考古专业。

在这种找个合适工作比中彩票概率要低的冷门专业就读,毕业后只有三种可能,进博物馆吃铁饭碗、待业在家、倒腾古董。

进博物馆端铁饭碗这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贪婪想法,对于朝廷没人的老孙家后人来说,自己可不敢想,至于倒腾古玩旧物,更是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支撑,自己在考古上那点捉襟见肘的知识,去干这一行,估计会饿的英勇就义。

好在自己吃过几年考古方面的墨水,略懂一点皮毛,辽大考古系四年学费没白交,平日里,父亲在隔壁药材铺里抓药看病,我就在旁边的旧货店里边捧着爷爷的中医笔记学习边等客人上门。

“请问,这里收旧货吗?”

我正捧着爷爷传下来的孙氏针法学习,一个温柔的女人声音传了过来,我的思绪被打断,合上爷爷的行医笔记,抬起头,看见一个年轻女孩子站在店外,冲我点头微微一笑。

女孩子约莫二十多岁,着一身牛仔套装,身材清瘦高挑,扎着一根马尾辫,浓眉大眼,唇红齿白,很漂亮。

大学毕业帮父亲守这间铺子一年来,来这儿出售旧物的不是贤北街附近的文物贩子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子来淘感兴趣的旧货,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是第一次遇到,我不免有些吃惊。

“可以进去吗?”她尴尬一笑,轻声问我。

我立刻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点头道,“进来吧,你要出什么货?”

“这件东西,你这里收不收?”她问我,眼神有些奇怪,似乎手里的木箱子里藏着什么宝贝一样。

我笑道,“所有其他古玩店里收的东西,我都收。”

我心想,一个小丫头片子,手上还能有啥好东西,即便是有好东西,贤北街上有实力的大古玩店多了去了,也轮不到我这巴掌大的小店里呀。

女孩子没有说话,把木箱子放在柜台上打开,捧出来一件古迹斑斑布满铜绿的青铜簋,整个过程,小心翼翼的,生怕磕碰到青铜簋。

又来一个刚入行的小嫩毛,还是个女孩子,不过这也太假了吧!

我扫了一眼这件青铜簋,心里笑了,青铜器是这一行造假最简单也最容易被鉴别的一类东西,复制做旧的技术含量极低,但那种久远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就是做赝品一辈子的老师傅,也很难做出来的。

更何况,这件青铜簋上竟然有条四足龙纹图案,四足龙纹图案的青铜器,一般只有在西周晚期到秦代青铜器皿上才会出现,西周往前的青铜器上,多是单足傀龙纹。历史上的西周王室位于陕西省境内,这类型的青铜器皿,也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凤翔县和岐山县。

这是什么地方呀?辽宁沈阳,距离陕西省十万八千里,谁会带着这么一件好东西横跨半个中国,跑到我们老孙家这间实力和财力都不起眼的小店里来出这东西?

这件青铜簋器连我这种半吊子水平一眼都能看出来,那些老江湖老玩家扫上一眼就只真假,倒是能当做装饰品摆件兜售给那些附庸风雅的家伙,不过没什么溢价空间,也就赚个茶水钱。

看这丫头是个女孩子,女孩子都爱面子,我也不好点破,就笑了笑,敷衍它,“收到是收,不过没多少钱。”

明白人一听我的话,就知道我说的是反话,意思滥竽充数的东西,老子不稀罕。

“呃,大概能开到什么价?”这丫头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三五百块,没什么意思。”我笑了笑,继续打开爷爷的行医笔记翻阅。

“才五百块钱?”女孩瞪大了眼睛,伸出三根修长的玉指,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我。

装糊涂呢?

我抬眼看着她夸张的表情,不屑的笑道,“美女,五百块钱都算多了,像你手里这件货,咱们齐贤北街上大一点的店里多得是,五百块是行价,还得碰上不识货的买主才行。”

女孩子一听我的话,不由得笑了,“老板,你是说,我的东西是假的吗?”

“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女孩子的普通话有点生硬,我不禁有些疑惑,但听口音,也不是西北关中地区那一片儿的,大学同寝的眼镜他姥爷家就是关中地区的,我去过几次眼镜家里,眼镜他妈的西北关中口音不是这样。

我心想,这丫头还真固执,难道想把这件假货当真货卖了?

女孩子点头笑道,“嗯,我不是本地人,那您能给我说一下,为什么觉得我的东西是假的吗?”

我有点不耐烦了,不再看她,一边翻阅爷爷的行医笔记,一边漫不经心的向她传授青铜器皿的知识,“美女,你入行不久吧?还不了解青铜器吧?你这件宝贝的铜绿色泽鲜艳,一看就是新做的,还有,你知道青铜器上的纹饰来历吗?”

“您给我讲讲吧。”女孩子没有因为我不太友好的态度生气,漂亮的脸蛋上布满温柔的笑容,那双清澈灵动的大眼睛认真的盯着我。

行,那我就给这丫头说道说道,平日里我可没耐心伺候那些一知半解的客人,不过看这丫头是个女孩子,我也就忍了。

我向这丫头简单的普及了一下青铜器皿的造型、纹饰演变和历史变迁的过程、及不同类型青铜器皿的出土区的相关知识。

女孩子听了我的介绍,竟然对我鞠了一躬,“谢谢老板,我明白了。”

我看了她一眼,指了指外面,道,“美女,你也别介意,你刚入行,这一行的水很深,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也有可能是我看走眼了,隔壁还有很多家,你不妨到隔壁其他店去问问。”

女孩子有点尴尬的看了我一眼,突然问道,“对了,老板,您姓孙吗?”

“我姓孙。”我一愣,点了点头,指了指门上的木匾。

女孩子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重新把这件青铜簋装进木箱里离开了。

我无奈的摇了摇头,坐在柜台里,继续翻阅爷爷的行医笔记。还别说,老头子虽然只读过几年私塾,做了一辈子赤脚医生,这手小楷写的倒是规整无比,比现在那些医生开出的如同鬼符一般的药方,我倒是很有兴趣钻研。

爷爷这本用麻纸装订的行医笔记,足足有两千多页,记录了他老人家从1933年开始在辽宁营口老家乡下开诊所以来的所有行医笔记。

我翻阅的速度很快,主要是想看看爷爷写的字,对日记内容并不是太感兴趣。

十几分钟的功夫,爷爷一年的行医笔记就被我翻过,当我翻到1934年7月的行医笔记时,突然发现,少了7月10日的行医笔记,直接跳到了7月11日的行医笔记,而7月9日和7月11日这两页笔记之间,残留着一截参差不齐的纸茬,很显然,7月10日的行医笔记,是被人为的撕掉了。

这让我很是疑惑,这一页的行医笔记为什么要撕掉?是爷爷自己撕掉的还是父亲撕掉的?

我捧着行医笔记,准备去隔壁的小诊所问一下父亲。

“砰砰砰……”我刚要走出柜台,听到有人敲响门板,一抬头,就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

“要买东西还是卖东西?”我问对方,不由自主的退回到了柜台里。

退回到柜台里的举动,完全是出于人自我保护的本能,因为我发现,这人的打扮有些奇怪,穿着一件破旧的长呢子大衣,头戴鸭舌帽,整张脸被口罩遮挡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细长的眼睛。

这人的眼睛细长,那怪异的目光让我感到有些不安。

“买件东西。”这人说着话,走了进来,眼珠子转动着,四处扫量店里货架上的摆设。

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笑道,“买什么,随便看。”

“除了货架上这些,还有其他的吗?”这人扫了一圈,看向我问道。

看样子,这人没找到自己要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