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纵横黄粱世界》评武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几何时,武侠小说是那样风靡于世。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度成为主流的娱乐之一。在那个年代里,有几人没有在炎热的午后,在自家的屋檐下,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武侠小说,暂时放下了工作、学习、亲情,和一切其它的娱乐?

武侠小说从唐宋就有,但直至七十年代才有此风靡,自是有其历史原因。主要是大环境使然,在那个时代,尤其在大陆,思想禁锢,人权民主被压抑,百姓内心的反抗和叛逆情绪无从宣泄,结郁已久。于是那一人一剑、不畏官府、笑傲天下的经历,便真正唤醒了他们心中的共鸣,让他们能寄托自己内心那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愿望。在那个压抑的年代,正是武侠世界的洒脱,成就了武侠小说的辉煌。

当然,出众的娱乐性也是武侠小说为众人所喜爱的另一大因素。那个年代里,玄幻、魔法、科幻、恐怖、侦探等消遣文学在国内都还没有起步,西方世界虽有一些,但在华人世界的普及还很有限。所以,除了已登上大雅之堂的历史小说和主旨在反映社会矛盾、表达作者思想的名著外,能给百姓们带来消遣愉快的,便只有被文学界瞧不起,认为低俗的公案小说、神话小说、言情小说和旧武侠小说了。然而言情小说腻腻歪歪,只有小女生才喜欢;历史和名著虽然结构严谨、文笔精妙,写作水平高,但写作目的是为了揭示社会矛盾,而不是娱乐读者,自然娱乐性大打折扣(尤其是当揭示的时代一过,后代的读者更是难有共鸣)。神话小说和公案小说通篇充斥着奴性和等级制度,偶尔出现一个大闹天宫的猴子,寄托了人们的叛逆精神和反抗强权的希望,却也很快便沦为统治层的奴才,再看不到半点自由的影子。而更令人不快的是,公案、神话,甚至是旧武侠,情节发展都实在太慢,新武侠几页发生的事情,旧武侠居然能耗半本书(放到现在出版肯定会被骂成是凑字骗稿费的)。几天前看了一部《儿女英雄传》,仅仅半本便觉得拖拉到无法忍受,而且情节也没意思,就连作者设置的**,冲突也平淡不惊,让我读得索然无味,整本看完,就好像喝了一杯白开水,感觉只一个字----寡。

旧武侠的无味成就了新派武侠,它以更夸张的武术架构、更激烈的冲突、更绚丽的想象、更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更快速的情节发展速度,迅速征服了大量市井读者,无数人手不释卷,从前的公案小说、旧武侠、普希金的诗、高尔基的海燕、余秋雨的散文纷纷被束之高阁……

然而以现在的眼光看,早期的新派武侠虽然有了很大进步,娱乐性也大大提高,却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即使是水平较高的卧龙生、柳残阳、陈青云等人,作品的水平也很难令人满意,无论是语言功底、还是情节布设、人物场景刻画,都只能达到二流作品的程度。尤其是市场上还充斥着大量甚至连这几人都远远不如的垃圾作品,写作水平极为低劣,纯粹靠暴力、血腥、淫秽来吸引低俗的读者。因此,大大增加了娱乐性的新派武侠仍然无法登上大雅之堂;反而遭到文学界甚至社会主流的一致鄙视,被认为是低劣的市井消遣,甚至连喜爱读武侠小说的人,也被视为混混无赖。而这种不堪的境况,直到先后出现了三个人后,才稍稍有所改变。

梁羽生----文字功底极好,语言古雅出尘,极富美感,可惜情节架构水平还停留在卧柳之境,而且写作风格残留了过多的旧武侠小说的特点,情节发展更是极其缓慢。

温瑞安----语言优美,情节紧凑激烈、不落窠臼,人物刻画也不错,各方面都比卧柳之辈高一级别。

古龙------融合了西方的情节布置手法和写作风格,语言凝炼优美,极擅情节布设和人物刻画,写作风格和写作重心与其它新派武侠不同,自成一派,有三分之一的后期作品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这三人令新派武侠这个新兴文化上行了一个层次,武侠小说体现出了更高的文学水平和更广阔的社会影响,给了读者更高的娱乐性和希望。而等到新派武侠的领军人物、成就和影响力最大的金庸横空出世,将新派武侠在古温之上更提升一个层次后,武侠小说才真正昂首步入文学殿堂,得到“雅”和“俗”的共同承认。

金庸在武侠小说上的超越,不仅仅在于他古雅的文字功底、优秀的情节布置、高明的人物刻画能力,更关键的是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和其它作家不同,他是真正把自己的作品以“文学”的要求来写的,希望能把它们写成流传于世的名著。(而不是像之前的武侠作家一样,只是想写一部卖座的快餐文学,或许有些人也有这种抱负,只是没有这个能力罢了。而真正写作水平达到或者超越金庸的高手,像巴金、矛盾之辈,却大多瞧不起武侠小说,当然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文笔投在这种“市井文学”之上了)。金庸敏锐地发现了之前的武侠小说和名著间的本质差距所在,明白了正是因为缺乏思想性,才无法体现深度、打动读者,引发回味,于是他在自己的武侠小说中刻意增强了思想深度。从射雕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连城诀对人性丑恶的刻画,到笑傲江湖对“正、邪”外皮的辛辣嘲讽(有人说是影射××),这种思想性的添加让金作深度大增,终于将武侠小说和文学间的鸿沟填平。再加上认真的文字和以名著来要求自己的情节和人物场景刻画,金庸的作品终于出现升华。为什么后来写武侠的人都觉得金庸难以超越,恰是因为武侠小说的缺陷已经被金庸补齐,再找不到可以提高腾挪的空间,就算能在语言、情节、人物刻画、思想上赶超,也只是站在别人肩上的遵循,而非创新了。

新派武侠虽然在娱乐性上远超旧武侠,但模式化依然严重。成千上万的武侠作品中,可怜主题也就只有:报仇、宝藏、一统武林、反抗异族入侵这寥寥几个,主人公的经历也多半遵循“灭门-学艺-奇遇-吃灵芝/得秘笈/输功力-艺成下山-轻松扫平邪魔”的模式。然而一旦主线落入窠臼,再夸张的想象和努力求新的细节也只会令人觉得俗套和乏味。第一次看主人公被逼下悬崖还会紧张,看主人公在崖下密洞得到千年奇果和绝世秘笈还会兴奋,看主人公艺成出世击败魔头还会觉得痛快;但当跳崖已成为潜意识中最安全的逃生方式,当第一百次看到主人公在崖下吃到千年神果,当开始为苦练数十年的老魔头被不劳而获的主人公吃个万年冰蟾就轻松击败而愤愤不平时,新派武侠的魅力就所剩无几了。

读者的品味和要求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而武侠小说的进步和创新速度却无法跟上,虽然期间有金古温的激浊扬清,但这三人的作品毕竟有限,很快就会尽阅。当金古温的作品已烂熟于胸,而其它武侠小说又已不忍卒睹后,人们便只能再次捧起放下许久的历史小说、无病呻吟的散文、写作水平高却晦涩无味的名著,去佯装自己的阅读品味已然在武侠小说的催化下更上层楼了。然而,这终究并非发自内心的阅读品味的提升,而是没有选择后无奈的妥协,于是,在无数读者郁闷之极的期待中,玄幻作品便应运而生。

说到玄幻便不能不提创新者黄易,他在上个世纪就已经突破纯武侠的桎梏,开玄幻之先河,实在令人敬佩。他的作品《寻秦记》,将科幻、军事、政治和武侠结合到一起,给后期的玄幻写手开出一条康庄大道。然后便有将以夸张的武打元素突破的《风云》、以东方仙术和修炼为主要元素架构的《星路迷踪》、彻底虚构一片大陆,引入非人类种族的《天行健》、描写超能力的《***》……其实这些玄幻作品的创新并不神秘,无非是将科幻、武侠、东方仙术、西方魔法、军事、政治中的某几项结合起来去写罢了,而本质的情节架构和人物刻画都一切如故,只是情节的载体变得更为绚丽和丰富,能让作者有更多的元素去谋篇布局,能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去令读者感到新鲜,有更多的素材把情节布设的复杂罢了。

当然,在浩如烟海的玄幻小说中,还是有一小部分坚持了新派武侠的风格,执着地不去加入新的元素,以保持武侠小说的纯粹。然而,在武侠小说已经很成熟的今天,写武侠要比写玄幻难得多,只有写作功底相当高,或有一定创新的作家才能被人们所关注。然而时代的进步正赋予了作家创新的契机,受大环境的影响,这些新人的武侠作品中,不再是脸谱化的正与邪,主角不再是“高大全”,反派也有了越来越多令人佩服欣赏的优点;正义与对错越来越模糊,笑到最后的未必是主角,反派更未必非要一死以谢读者。可以说,对人性复杂和易变的重视和是非观念的淡化,是新的优秀武侠作品最明显的突破。

大部分比较优秀的武侠作家都被武侠期刊“今古传奇”所招揽,主要有孙晓、步非烟、小椴、江南、杨叛、黄易、沧月、时未寒、凤歌几人。凤歌的《昆仑》是近二十年来最接近金庸的作品,却也难以超越半步;孙晓的《英雄志》在思想性上超越了金庸,将传统武侠又向顶点推进了一步;而其它几人则都或多或少在武打元素中添加了玄学,虽然已不再是传统的纯武侠,但总算还没冲出武侠的范畴,成为玄幻一族。

从新武侠的发展到消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文学的发展规律。先是对旧模式的厌烦,然后有人求新求变,以更绚烂洒脱的情节征服读者,随即便有写作水平更高的人汲取经验,站在创新者的肩膀上更上层楼,用更高的写作水平去演绎这更绚烂的情节,直到达到这种新方式终极的境界,然后再寻突破之道。然而,无论如何,能笑到最后,被读者记住并奉为经典的,还是那种写作水平高、文笔好、有思想深度、能让人回味的作品。

禁不住很好奇,在玄幻小说走到巅峰后,又会如何去寻求突破呢?

----------------------

在找书的时候,看见的,是转帖!不过认为很有见地!</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