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烟雨江湖儿女情》第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美貌女子名叫何水姑。她的祖上曾经是浪迹江湖的外来游子。他们不是本地人, 是在几十年前来到江南这地方上安家落户的。

在这地方上安家落户的不只是他们一家, ,还有其它的外地游子, 他们大都是在日寇侵略中国的前后那段日子来到这儿的。 他们相互之间的区别,只是来这里之前,他们各有其不同的经历和干着各种不同的行当而已。其中有浮家泛宅,以四海为家的“渔民”;有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难民”;也有捉蛇、卖蛇药,给人治蛇毒的“蛇郎中”;也有的是在日寇烧、杀、抢三光政策的残酷逼迫下, 一路逃难而来的“算命先生”; 还有给人看伤、医伤,卖伤膏药的“野路郎中……”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不管他们来自何方,干着什么不同的行当。是高尚的还是平庸的,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他们都有共同的一点,流落到这地方上都是为了生活。

这些江湖游子,来到江南这地方上后, 就被当地人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共同的名字, 就是:“江湖花子。”

从此,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江湖花子” 的名称,仿佛就在他们的身上深深的扎上了根,成了一种传宗接代的岐视。他们这些人家的老老少少、大大小小, 就连刚出生的婴儿的脑袋上都竖着“江湖”的头衔,额头上贴着“花子”的标签。就像历朝历代,各家各户,不能改变的家谱和姓氏一样,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

这些“江湖花子”,在走南闯北、浪迹江湖的岁月里,过着天当被、地当床、露宿街头、破庙栖身的艰苦日子。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是被人瞧不起,被人随意踩在脚底下的一群“低级”人物。

虽说,他们中有些人还有着一技之长, 从现在的角度上看, 他们也许是专家,学者式的人物……

比如说,蛇郎中耿达华研制的蛇药, 毒蛇嗅到就害怕的回头逃窜, 蛇郎中耿达华似乎长着一对火眼金睛,在草丛中、田坎下、鸡窝里、柴屋里……都能一把抓出蛇来!

给人治蛇伤,他一眼就能瞧出什么伤是眼镜蛇咬的; 什么伤是秃灰蛇咬的; 什么伤是赤练蛇咬的……而且还认到蛇的年令, 比如说, 这条蛇是几年的蛇, 那条蛇又是几年、几年的蛇等等。

就拿给人治腰酸腿疼的野路郎中崔义进来说吧, 他能瞧出病人患伤病的时间, 一年、两年, 或十年、八年,;能瞧出患者是如何、如何受的伤,受的是什么样的伤,说的病人心服口服。贴上他的伤膏药不说立忙就好,几天伤痛就减轻了。

还有出身书香门第、读过私塾的算命先生李祖仁, 他能写、能画,而且出口成章,还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给人写书信、写对联祝词、贺词等挥笔而就。

可叹、可悲的是:不管他们如何的有能耐, 为人们做了多少好事,在江南这地方上人们的眼中, 他们似乎全都是从江湖上讨乞而来的各种“花子”。

打鱼的称为“鱼花子” ,捉蛇的称为“蛇花子”。逃荒的,称作是“叫花子”。 连野路郎中和算命先生都未能幸免这“花子” 二字。

这些江湖游子,他们先后来到一个地名为石桥镇的繁华小镇上。一踏上这方土地,都被这儿的,“江南美景”,“人间天堂” 所吸引而惊叹!

石桥镇这地方,“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 名不虚传,真可谓是物阜民丰!与他们走过的其它地方大有不同。石桥镇土地肥沃、绿树成荫、翠竹丛生、河道如镜、环境优美、如诗似画……

石桥镇上生意的买卖之红火实属罕见!各种生意的交易相当的频繁。集镇四面环河,交通异常的方便。尤其是水上交通更是四通八达。来来去去的船只, 在大石桥下的河道里像穿梭织布般的行驶。

小镇上有通往各个方向的客运船,以及各种货轮运输船,商船等,这小镇上来往的船只多如牛毛。

尤其引人嘱目的是小镇上有一条横空而过,连接东西两条街的大石桥,这大石挢的位置,恰好位于小镇的中心地带。这条大石挢都是用两尺见方、一尺多厚的大青石建造而成。又大又厚的大青石,不知古代的能工巧匠,是如何把几百、上千斤的大青石砌上桥的,建造时不会往下掉吗?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大石桥的桥面约有四米宽,两边的石栏杆,也是有两尺见方的大青石拼列砌建而成。这座大石桥是很了不起的一座古建筑。它象一道美丽的彩虹飞架东西,雄伟壮观,是这个集镇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到了夏天的傍晚, 居住在大石挢附近的人们或是过路客,大都要到大石挢上乘凉聊天。由于大石挢又高又大,从上到下,步步石阶上都可坐人。朝东坐着的,从近到远的一条东街尽收眼底;朝西坐着的, 把从近到远的一条西街尽收眼底。坐在高高的大石挢上,河风一吹,异常凉爽。

人们只要一坐上大石挢,话就多了,相互间吹牛说笑摆龙门阵的,讲故事和说山海景的,以及坐在一边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还有躲在一角谈情说爱的……

这些乘凉的人们,一直要到讲故事和说山海景的觉着口喝了,大家的身上也觉着凉爽了,人也疲倦困了,才各自心满意足的尽兴散去。

这座东西方向的大石桥是这小镇上的交通要道,横过四、五十米宽的河面,大石桥把东西两地,和东西两条街都联在了一起。东、西两地一、二十里以外的人们都穿梭来往于这座大石桥上。

大石桥是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自建造了这座大石桥后,才把这小镇改名为石桥镇。大石挢的东面称东街,西面为西街,两边挢头竖起的两块石碑上,都刻有同样的“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繁体字,字迹由于年代的久远,以及游人抚摸过多,已经隐隐约约的要仔细辩认了。

这座大石桥,是清代能工巧匠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杰作、耸立的一座丰碑。到此地的游客和生意人都是慕名而来,目睹了大石挢的风采,赞叹不已。</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