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明末有座城》第七十二章:陈柏明明是忠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掉王鹤年算不上什么难事,即便把这些士绅全部杀掉,也不过是陈柏的一句话。

但对于这些士绅们而言,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不是陈柏的杀伐,而是陈柏这种行为。

让平时对他们俯首称臣的百姓来审判他们,这种屈辱之感,让王鹤年一时间无法接受。

平时,这些士绅读书人们,不管心底有多少肮脏的想法,总会在表面上营造出自己是圣人的形象,营造出自己能中的举人,就是天上星宿下凡的景象。

可惜,他们一直保持的神秘感,高贵感,在此时被陈柏尽数撕毁。

陈柏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些百姓,读书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是不按照规矩来,照样也会死,也会被审判。

这对于士绅们而言,是极为致命的。

自古皇权不下乡,在地方上,士绅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来维持自己对地方的基本统治。

现在,他们身上的圣光,被陈柏尽数击碎。

让匍匐在地的百姓审判读书人,这是对读书人的颠覆,这是从下而上的质疑。

当年黄巢杀入长安,用钢刀将那些高贵的世家豪族全部斩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世家,并不神圣。

如今,陈柏用实际行动告诉百姓,士绅也同样如此,既不神圣,也不伟大。

“陈柏,我们是士绅,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你怎么敢如此对我们?你这是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作对,你是在自寻死路,自寻死路。”王鹤年瞪着眼睛,死死地盯着陈柏,脸上怒火疯狂蔓延,这种屈辱,让他难以接受。

陈柏非常平静的看着王鹤年,语气平稳:“其实,你们只是一个开始,我的目标可从来不是一个小小的遵化城。做了错事,就要规规矩矩的受罚,你当年在遵化城也没少干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能有如此下场,你也不要埋怨别人。”

“陈柏,你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王鹤年破口大骂,用尽毕生所学,辱骂着各种各样难听的语言。

只可惜,陈柏无动于衷。

最终,王鹤年以及其他的那些士绅,被百姓们带上刑场,就地行刑。

鲜血到处流淌,王鹤年等那些劣迹斑斑的士绅曝尸荒野,最终沦为野狗的腹中餐。

而这一情况,也在很短的时间之中,传到了京城中。

几乎是在瞬间,整个京城一片哗然。

很多人都能想到,陈柏会动手处理遵化城的那些士绅,即便是大开杀戒,也非常正常。

京城中的很多读书人以及士绅,大部分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来审视陈柏与遵化之间的矛盾。

起初,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贪婪而又狂妄的将军,与一些土财主之间的争斗而已,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可当陈柏的种种手段传过来时,几乎观望的人,都陷入一种诡异的状态中。

他们从没想到,陈柏竟然让普通百姓来审判士绅,审判读书人。

这是什么?

这是颠覆读书人的根基,这是颠覆读书人的基本盘。

几乎是在一瞬间,陈柏的骂名甚嚣尘上。

京城之中,陈柏的名声变得很臭很臭,一下子从救国救民的大功臣,成了污泥里的臭虫。

尤其是那些读书人,更是愤怒无比,写着各种各样的文章来喝骂陈柏,来讽刺陈柏。

就连朝廷中的御史,也不断的弹劾陈柏,将陈柏塑造成邪恶无比且嚣张跋扈的军阀,请求崇祯将陈柏抓起来治罪。

但明朝末年的这些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嘴上功夫厉害,他们骂得很起劲,但没有几个敢跑到遵化正儿八经的去对付陈柏,也只是嘴上过过瘾。

一时间,整个京城闻陈柏而变色,陈柏的名声,比建奴还要臭。

张维贤见到此情此景,心情舒畅,他觉得,只要再这么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崇祯就会治陈柏的罪。

可是,张维贤一连等了好久,朝廷依旧没有什么行动。

别说治陈柏的罪了,就连一个问责的文书都没有,就仿佛崇祯压根不知道这事一样。

这让张维贤纳闷不已。

其实,崇祯早已经知道了陈柏在遵化城的所作所为。

但他并不觉得陈柏有什么造反的心思,没有任何忐忑与害怕,甚至认为陈柏压根没有造反的可能。

造反,除了要有实力之外,还要拉拢人心。

在崇祯看来,天下的根基是士绅,只有笼络士绅,稳定士绅,优待士绅,才能得到士绅的支持,才能赢得整个天下。

纵观历史,几乎每朝每代,都不得不与士绅或者其他利益集团相互联系,而陈柏,一上来就得罪的士绅,彻底失去了士绅的支持,这样的人,怎么造反?

就算他有造反的心,又该怎么治理地方?

没有士绅治理地方,他又凭什么造反?

除此之外,崇祯甚至意识到,陈柏大概率是在自污。

崇祯以为,陈柏这次功劳太大,但他自己没有造反的想法,也没有二心,害怕朝廷胡思乱想,于是采用这种自污的手段来向朝廷,向崇祯表明自己的忠心。

这样的臣子,又怎么可能会造反?

这样的臣子,最好多来一些,越多越好。

……

御书房中。

崇祯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徐光启,眉头微微皱着:“徐爱卿,你可是礼部尚书,而那陈柏不过是遵化分守参将,何必兴师动众,专程过去一趟?!”

孙承宗回来后,去徐光启那里转了一圈,向徐光启说了陈柏种植红薯的事。

徐光启与朝廷中那些袖手空谈的文臣不同,他是一个实干家。

很早之前,他就推广红薯,只是朝廷上下压根不重视这些,所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

前不久,孙承宗从遵化回来,说陈柏大面积推广种植红薯,这让徐光启很感兴趣,所以打算着过去看看。

“陛下,番薯意义非凡,臣要亲自前往。”徐光启郑重其事。

“最近陈柏名声可不怎么好,你素有清名,对你,影响不大好吧。”崇祯接着道。

徐光启沉声道:“与朝廷社稷相比,臣之荣辱,算不上什么。”

崇祯大赞:“好,朕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