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交游革命》第七章 游龙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那天开始,整整一个星期时间里,萧易一直和总理呆在一起,具体谈了些什么,没人知道,后人更无从无法知晓。这也是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长时间会谈,时间之长让人咋舌,只知道在那一个星期里从会议室进出的人很多,特别是最后几天,十几人、几十人一批一批的进去又一批一批的出来,而这些人分别来自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专家。据进去过的人了解,所谈的都是一些和他们本身所擅长的内容,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事情,这些人也都非常奇怪总理为什么突然找他们谈这些事情。直至后来从总理秘书的回忆录里才得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传奇人物——萧易而引发的多方会谈,而这个计划,史称《游龙计划》。

拉锯战似的会谈让萧易不得不佩服总理那惊人的精力,如果不是因为太兴奋的关系,恐怕他这个年轻小伙子早就趴下了。在第一天单独和总理的会谈里,萧易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和展望通通说了出来。

一开始,总理还只是默默的旁听者,但渐渐地,角色发生了转换,到最后,萧易很难插上一句嘴了。萧易本以为自己的计划已经够庞大了,没想到总理在听完了之后,提出了一个更庞大、更大胆的想法,这使得萧易对中国的这位“经济巨匠”更加崇拜了。由于知识有限,层次有限,很多方面萧易只想了一个大概,甚至有些地方敲破脑袋也不会想到,但在与总理的交流过程中,这些都慢慢的浮出了水面,并且成了燎原之势,直至最后连总理自己也不得不提出先咨询一下有关方面的专家再做打算。于是就出现了多方会谈那一幕,不过萧易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通过耳机和电子接收器,私下与总理交换意见,而总理也只是问了一些他需要了解的问题,并没有对那些人说出目的。

想想这几天的情形,萧易简直难以言喻,这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当自己提出那个计划之后,总理第一句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是中国人。”可能是这句话刺激了总理的神经,才让总理也认真考虑那个计划的可行性并参与那个计划。

临走之前,总理问他是否想留下来为国家工作时,他考虑了一下便笑道:“留和不留都可以为国家工作,在外面,需要一个人来操作,而我则是最合适的人选。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就坚持走下去。而且我除了有未来10年的记忆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我希望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这个计划才能更早成功。回去后,我会继续学习知识,考上大学,争取在毕业以后有一番作为。”

总理听完后表示政府将会配合他在外面的行动。如果需要,还可以提供资金,不过萧易却拒绝了提供资金的提议:“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计划的实施要看网络的-普及和人们的思想转变的速度,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也想趁这个中间的时期干番事业,追求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政府出面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公正、公开化。我想,我有信心能够完成自己该做的那一部分。”

此时的萧易已经坐上了回武汉的火车上,脑袋里却还在飞速地消化着这一个星期以来发生的事情。他不是没想过直接来个拔苗助长,但这样做必然会改变太多的历史,最后变成什么样,谁都难以控制,而且各方面客观因素也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实现这个计划,特别是电子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急也是急不来的。

不让政府出资是萧易早就考虑好的,拿个千八百亿的确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一旦政府出资,后面的路就由不得自己控制了,各种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的矛盾就突显出来,绝对不利于计划的顺利展开,萧易可不想让自己的梦想还没开始就胎死在腹中。想当初,后世政府冒着广大群众的巨大压力坚决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化,就知道这种国有资产控股的弊端有多大了。萧易知道自己并不擅长这种内部的勾心斗角,也不擅长玩转官场的规则,他需要一个比较简单的环境,一个能够让这个计划顺利实施的环境。

况且,未来的这个计划,也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机构来维持,至少在国内必须给所有人这个印象,以提高所有人对这个机构的信心。而且萧易虽然喜欢冒险,但那并不代表他喜欢冒风头,他只想在这个计划里担任一个幕后策划者,一个推进者,一个起着桥梁作用的人,如果一旦站在了浪尖上,死在沙滩上的第一个就是他。所以,不说萧易本来就是一个喜欢低调、自由的人,就说现实来看,他也不得不低调。

除了几个耳闻能祥的网游业强人如中国首富之外,萧易所记得的成功人士真的不多,这让他有些郁闷,因为他需要这些人一起来推动那个计划。代替这些人?萧易不是没想过,但从后世这些人的情况来看,这些人不仅仅是靠运气才成功的,他们的眼光和实力才是成就他们取得辉煌的基础。运气和眼光,萧易他有了,但实力和自身能力,不是一下就可以超越的。

萧易并不想改变太多历史而是想优化历史的发展,那些人该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去,他相信这些人会比他自己来干这些事情要强得多,何况他的计划和这些人未来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矛盾。对于萧易来说,这些人以后的成功就是帮他的计划打基础,而萧易所要做的事情只是起一个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促进加快这些人成功步伐并逐步调整未来的行业结构,机会到来时一举推行自己计划的终极目标。

可惜,萧易只知道和记得那么几个名人,其他的名人只有看机缘或者等他们出头时才能把他们挖出来了。就比如说连中的创始人,他根本就不知道是谁,找到的办法只有等明年连中成立之后亲自去拜访了。而那位中国首富,萧易是知道的,可以提前拉人家一把,但也得看机会,总不能现在就冲到已经是总裁秘书的未来中国首富面前说:“兄弟,我有一本发财秘籍。看你骨骼惊奇,必非常人。我现在送给你,只要你照上面的去修炼,必成中国一代首富!”相信真的这样说的话,肯定连一颗棒棒糖都不会骗来的,这点,萧易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地。

催化合作而不是代替,萧易给自己定下了对待那些牛人的策略,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不光不用过于改变历史的发展,自己也不用操太多心,又能对这些人起到一定的控制和影响。至于自己,也得注意人才的培养和发掘。不过这一点,萧易并不太担心,后世里他认识的不少人都很有实力,只是环境和运气限制了他们,只要给这些人机会,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也许是因为一直在考虑着这些问题,一天一夜的火车并没有让萧易觉得时间过得太慢长,站在武昌火车站的站台上,萧易不禁深深地做了一个深呼吸:“到家的感觉真好!”虽然萧易后世里一直就不喜欢这个“光灰城市”,但出门不到半个月,最终还是觉得武汉才是自己的家。

想到“家”,萧易有点苦恼起来,离家出走了这么久,不知道家里人会不会担心自己,虽然现在的父母仍然是自己的父母,儿子仍然是自己这个儿子,但总觉得好象缺少了点什么,感情上有点难以接受。不过无论如何,家肯定是要回的,这也是他向总理保证过的,“就顺其自然吧!”萧易幽幽地想着。

“首长好!”此时迎面走来两个军人摸样的人打断了萧易的思绪,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后肃然道:“杨兴华(渠文涛)受上级指派,特来报到!请签收!”说罢,不等萧易反应,其中一人将一份文件和准备好的笔递给萧易,而另一人继续说道:“为进一步确认,请出示您的证件!”

被吓了一跳的萧易这才想到离开北京之前,总理说要给他派两个人保护他并协助他的工作,估计这两人就是上面派来的,只是没想到对方称呼自己是什么“首长”,一个17岁的首长?萧易自己都有些想笑,不过这种想法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动作,他可不想被人当作泄露国家机密而被处理掉,急忙掏出了一个“红本本”递了过去,顺手拿回那份文件看了一会,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杨兴华越来越有些心惊地看着手上的“红本本”,上头只说让自己来保护一位“重要人物”,但了解了“重要人物”的情况之后,发现这人只有17岁之后不免有些恼火,还以为是什么纨绔子弟,想想自己身为中南海保镖里有数的几个特级保镖,却要下放到这里来保护这么一个人,十分地不甘心。不过不甘心归不甘心,从小受到的教育和职业道德驱使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看到杨兴华盯着“红本本”的眼睛有些发绿,旁边的渠文涛疑也惑地将“红本本”接过来翻看了一下,这一看不打紧,眼睛变得比杨兴华的还绿。渠文涛也是中南海保膘出身,只是没资格成为特级保镖,因为性格不够冷静,太火暴了一点,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更是气得用拳头把一台电视机给打爆。

其实这个任务,总理的意思是本着自愿原则挑选,在渠文涛之前的人除了杨兴华,其他的都顺利推脱了,只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之后,上级以“损坏公物”为由,强行命令渠文涛执行这个任务以赔偿国家的损失,这也是打破了迄今为止国家付出代价最小的任务记录。

被国家用一台14电视机便宜“卖”了的渠文涛显然还需要做做思想工作,只是因为时间紧迫没来得及,直接就飞到了武汉来迎接那所谓的“小首长”,为了表达不满,所以本来不需要检查工作证的手续到他那里就凭空加上了,杨兴华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恰巧”忽视了这一多出来的步骤,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步骤,引起了两人的猜测和好奇,对萧易的态度也不像之前那么生硬了。

两人的神色被萧易看在了眼里,而且发现他们一边看着“红本本”还一边时不时地抬头像看动物园的大猩猩那样看着自己。萧易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难道有什么问题?带着疑惑,一边注意着杨兴华和渠文涛的脸色,一边慢慢地、小心地将渠文涛手中的“红本本”抽出,转手一看,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

“不是历史在改变我们,而是我们在改变历史!唯一例外的是:我是一个被历史改变的改变历史的人……”——摘自《萧易秘密日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