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降奇兵》关于海外商贸船只的设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海外商贸船只的设定

船只型号

1979年宁波出土一只宋海船,总长15.5米,水线长13米,宽4.8米,型深2.4米,排水量53吨;

1974年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残深1.92米,底尖上阔,头尖尾方,十分瘦削。船侧外壳由3层杉木板构成,船底则是2层杉木板。龙骨是420厘米×270厘米剖面,12.4米长的一段松木。首柱和尾柱是樟木制,残长分别为4.5米和5.25米。这3段龙骨用榫接法相连。这就是“三段龙骨船”。全船有12道隔舱板(舱壁),把船体分为13个舱。隔舱板是支撑船壳板保证横向强度的构件,用肋条与外壳板相连接,并用铁钉钉连。船上装有2根大桅,舵可以升降。据专家估计该船的船长约30米,水线长26.5~27米,宽10.5米,排水量约400吨,载重量约200余吨。

根据李露华<中国郑和--第二章儒者与好奇心>记载:

13世纪初,中国拥有印度洋上最好的船舶,所以从阿拉伯人手中夺走了大部分的海上贸易。远洋商务帆船平均大约100英尺长,25英尺宽,载重量120英吨,以及水手60名。最大的船可载300英吨的货物加上500至600名人员,而且拖着救生艇。【注:英顿和顿差不多,1016公斤】

上文所载最大的,可载300英吨的货物加上500至600名人员的船,应该指的是传说中的神舟中的大型船(见注1),普通人或者民间商务应该是不能用的。故本书中巨鲸帮和海沙帮最常用的船,主要为上述出土的两种船和另外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船(假设的,没有出土和资料证明,参数为小的1.414倍,大的0.707倍),如下:

大:长30米,排水400吨,载重200吨

中:长21米,排水150吨,载重57吨

小:长15.5米,排水53吨,载重20吨

船只成本

关于各船价钱,本书以《风帆战列舰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的数据作为参考蓝本,同时吸收以前一些朋友提过的几个问题:1)、大航海之后的欧洲,白银大量流入,相比南宋时代应该有一定的贬值;2)、欧洲由于人口相对稀少,保留的森林更多(比如英国直到1729年仍然有一半的土地是荒地),而南宋时期的中国,由于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数量极多,加上建筑结构也都是木质,木材比较稀缺,主要原料上的成本又差了许多;3)、战列舰上装有“大量”火炮,在成本中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南宋的“战舰”同《风起》一文中的同吨位相比,大约只有对方的四成。

(计算过程: 1w (镑) * 11.35 (宋两/镑) * 2/3 (吨位修正) * 0.7(时代汇率修正) * 1.2 (时代木材价格修正) * 0.6(无火炮修正)= 3.81w

故同吨位战舰价格分别定为: 3.8w,1.9w,0.35w(小型战舰主要担任一些巡逻之类的任务,基本不直接参与战斗)

由于这个时代的战船并没有大炮之类的超级武器,故商船价格同战船相差并不是特别多,现定为战船的七成,分别为: 2.66w, 1.33w, 0.232w

PS:同其他物品价格一样,由于原材料价格变动、劳动力价格及市场需求变化,船只的价格也会根据时间波动,本套数值假定为1238年的数据,下面的收益也是一样。

收益:

中型船只同大型船只结构相同,但4艘中型船只的载重才同大型船只相同,所用木料却多了许多(简单的几何常识就可以算出来),故性价比低了许多。而四艘中型船只所需的水手也比一艘大型船只多了许多,因此经济效益也差了许多。

小型船只基本上不用来运货或者载人,而主要用于补给、探险、急救等特殊用途。

根据上文所载的平均载重量为120吨(小船不计),大中船只的比例为7:9 。

至于各种船的收益,由于没有可靠而直接的数据,笔者这里利用当时的海关税收进行粗略计算。为简化起见,收益同船的载重成正比,假设每200t载回来的货物价值为price (注意:是货物的卖出价,不是买卖差价,宋朝海关收取的是营业税,不是增值税),正常渠道的货物占x%,根据官方的记载,广州泉州每年收益大约各为100w贯(一两银子大约1~1.2贯),则有:

800(总共) *3/4(商船所占比例) * 120/200(平均每艘船吨位)* price * x% * 10%(税率) = 200

则有 price * x% = 50/9。本书假设官府压迫极其残酷,会加收50%以上的额外税收,所以走私极其猖獗,x%大约为35%。故price大约为 16w。

这16w自然不是一艘船的收益,它只是运回来的货物价值而已。首先,它要缴税,海沙帮由于背景以及大规模经营的缘故,只仅仅需要花费大约10%,其他帮派则需要更多,根据各帮派的大小及经营规模有所变化,象蒋穿林那种最低等的“帮派”,会高达30%。

然后扣除成本。海外贸易貌似一本万利,但成本绝对不小。货物本钱假设为3w。

另外船只会有损耗(学过经济学的可能理解会更加深刻一些),粮食可以忽略不计,船员工资却少不得(据说古代因此培养出许多同性恋,早期中国的船员允许夹带私货,工作条件之恶劣可想而知,因此必然是极高的工资水平),船员意外身亡赔偿金(看看麦哲伦的事迹就知道航海的船员损伤比例了,中国历史虽然没有说过这方面的问题,但也从来没提起过中国古代航海业有什么对付败血病的高招,想来减员的问题也是同样严重),以及其他风险等等,因为笔者也找不到可靠的数据,所以只能随便给个假设,总共就大约为2w吧。

这样总共算下来,蒋穿林这种最底层,一艘大船的经营过程就是 2.66 w(船)+ 3 w(货物)的成本,最后收益 6.2w。而海沙帮的过程则是 2.66w(船)+ 3 w(货物)的成本,最后收益 9.4w。

关于各帮派船只的问题。

巨鲸帮独占杭州、明州(今宁波)两个港口,因为高丽已被蒙古控制,故生意受到影响,略有萎缩,共有船只500艘(注2)。因为北洋水浅,故以沙船(注3)为主。因为从事过海盗事业,有三分之一属于战船。

广州泉州两个港口,因为日渐繁茂,故共有船只850艘,其中广州500,泉州350。这八百之中,南海联盟占有大约八成。而南海联盟之中,海沙帮又大约占有四成。因为南海水深,故以福船广船为主。因为主要从事贸易活动,仅四分之一属于战船。

注1:引自《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楯[shǔn 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神舟”就比“客舟”更大得多了。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 年)派使臣安焘、陈睦往聘高丽,曾命人在明州建两艘大海舶,第一艘赐名“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第二艘赐名“灵飞顺济神舟”,自浙江定海出洋到达高丽,高丽人民从没见过这样的神舟,“欢呼出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再次派使臣去高丽,又在明州建造两艘巨型海舶,据史载,它们“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到达高丽后,高丽人民“倾城耸观”、“欢呼嘉叹”。“神舟”大者可达五千料(一料等于一石,约59kg)、五六百人的运载量,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也可载二三百人。

注2:此数字以及以后的数字,都不计算小船,且大中船只比例都是7:9

注3:沙船、福船、广船的名称,是在明朝才开始称呼的,当时尚没有这种叫法,但笔者为了省事,姑且这样子叫,小说对话之中不会出现这种跨世代的叫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