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半醉半醒品红楼》我解钗黛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书为我对于林黛玉薛宝钗两人的观点,未定稿.我不同意某些人的贬低黛玉太过份的观点而写此文.

第一元春省亲:

那么黛玉是有意,每次故意压过众人,以讨上层有权人士的喜欢,但是封建社会里的贾母也好,贾政也好,元春也好,哪个是喜欢才华出众,诗才绝伦的女生呢.他们哪个不喜欢女子的循规蹈矩无才便是德的宝钗呢.请问黛玉此等做法哪里能让她得了上层的赞赏的,既然不能,那她又为何这么做呢?只是因为她的不稳的境地,但她却有着愿意显露自己的才华,是一种不甘居于人下的显现.这能叫搏权利功名的势利之心吗?

第二送宫花:周瑞家的送的宫花的次序,在有人的眼中看来是无关大局的,不能影响任何人的所谓不势利不得罪黛玉的事,而其实周瑞家的是个极势利的人在书中姨妈交待了送花的次序,‘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即先送三位姑娘,再送黛玉,最后剩下四枝给凤姐。周瑞家的当然是自作主张,为讨好凤姐,最后送了黛玉,黛玉认为其势利小看自己也是应该的,怎么就看出来黛玉在意的小事是为了搏取名利地位呢?在一个很自尊的人,受到这势利小人的伤其自尊时,表现出来反对,难道不应该吗?

第三黛玉的自卑心理,说到黛玉的这种心态,我倒想问问,黛玉无依无靠的投靠贾府,在元春省亲,所有的姐妹都要遵从合礼的情形下,黛玉是会投机而写诗邀宠的吗?首先承认黛玉是为自己展露才华也不否认她希望元春喜欢,宝钗自然就会得到元春的喜欢,因为宝钗与王夫人等人本身在地位处境就都比元春与初见的黛玉要强.但黛玉这是个自尊而地位低而又自重自傲的人,她不甘心这种命运,希望得到宝黛之情的美满结果,而以一小小女子的身份,在那个等级严重的社会里在那种场合想展示才华,要多大的勇气,这里面本身就逗漏出来了她强烈的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关爱,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这是种为了爱的争斗,是一种不愿甘于自己命运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失败了,因为元春最后的赞许并不是喜欢黛玉的诗,而钗黛之为上作,后来又送了宝玉宝钗的同样的礼物.林妹妹是为了自己的命运而努力,但以宝钗的地位当然不用以这样的方式来说服元春.这是一个自卑的人的所为吗?分明是一个努力争取未来幸福的勇士所为。

第四宝钗的没意思起来.宝钗见元妃送了和宝玉一样的红麝香串,又有张道士的话,故意远着宝玉,这就是一种春秋笔法,请看她既然远着宝玉,又越发没意思,为何又将元春所赐之物巴巴的戴在手上,何谓也?宝钗如果真的是可以大雅之人一向简朴之人,一向不愿意带这些饰物的,为什么要戴又显示给宝玉要看,如果她不重视元春,真的没意思.早就应该像黛玉将北静王的东西扔到一边.

第五黛玉的孤傲.不代表她完全不懂世故,不能理解别人的行为,那如何能叫心较比干多一窃的黛玉呢,比如庄子等等大哲,甚至佛学人士,哪个不是经历世故,真正的洞觉世故之后的成熟呢,智者与俗人不同的是,他们在洞见之后的深思与反抗,或遁世而隐或一了残生或大隐于世,所以说她深知凤姐心思,一点不过分.她计算贾府的经济支出也很正常,对这些事完全不懂的难道是算真正的明白吗?比如宝玉是深知黛玉不同意他官场精进的,黛玉的经济账是与宝玉说的,宝玉深知黛心,何尝因此而怀疑,黛玉为争名奔利之徒呢?如果她要争,第一要让宝玉符合贾府要求,去官场学习人情文章,如宝钗一般,黛玉何尝有过?只有为得一知已幸甚的内心独白.

第六林黛玉的孤傲是对于下等人的吗?对贾政凤姐贾母,她不是也在孤傲吗?林黛玉没有孤傲过对贾母吗,贾母点张道士的性情要好最重要,有人说贾母喜欢黛玉,但是选媳妇与喜欢是两回事,凤姐贾母也喜欢,但她最重的性情要好.黛玉明知贾母喜欢性情好的,何尝为此有所改变,而且她打趣别人何尝看什么身份,宝钗也好,贾家四艳也好,何尝为身份而有顾忌呢.贾母最不喜欢私订终身这等事的看说书的如是言.试看抄检大观园何等严重?一分半分也错不得,黛玉在此情形下,却与宝玉相爱,而时时又有众人都知觉,这不是大错特错,这太不合所谓的一个争地位会看眼色的人所为了.宝钗为贾母点了热闹的戏文,而黛玉仅在游大观园时为贾母奉了杯茶...

第七炫耀攀附这样的话用来说黛玉,不知是从何而来,黛玉看元妃赐宝钗的东西的含酸,金锁比通灵玉的含酸,从而认定黛玉如果有了金锁和香串必要拿出来显示,我认为黛玉是的确对宝钗与宝玉的关系心有介意,但是她不会像宝钗一样不停的利用这些物什,来显示她与宝玉的一对关系,她只会将宝玉的香帕还是宝玉留在她一处玩的东西收藏着,非到抄检大观园时这些东西大家还不知道呢,而且连宝玉送她的北静王的香珠都能扔了,哪里有什么炫耀之举?

第八贾母先问黛玉,黛玉说只刚念四书.见贾母说四艳都只是些须认得几个字,所以对宝玉说只识得几个字,而说黛玉有心计,我再想提醒各位,黛玉不是白痴,是心细如尘的,她当然知道贾母的谦逊,真正经过深思到达思想高度的比如陶渊明也好,庄子也好,都是知情了势的人,但其高于人之处在于他们能更在意自我的内心的审视,从内蕴的傲岸的风骨来走完人生,黛玉此时初见了王夫人曾一再警告需要有戒心的宝玉的问话,一个刚刚从外边投奔过来的人,在此情势之下,看贾母言下谦逊,也自小心谦逊起来,而不宜太张扬,这有何错处?这难道就说明黛玉有意投贾母之好?在后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处处锋芒毕露,其并不含蕴,因而惹得贾府的下人都讨厌她,这才是日久了,黛玉维护自己的心的本性,这是一个为自己的心而活的人,相比之下,宝钗的故意选戏文才是投贾母之好,此话还有后说.

第九薛宝钗的螃蟹咏.这首诗出至宝钗之口实令人惊异,但为什么呢?先不提宝黛之情,及林黛玉烧诗,宝钗此诗为讥刺黛玉恶语相向这种说法,我仅从另一种角度层次来看,我认为宝钗的世俗是有层次性的,山中之士何其多,能达到宝钗的境界的不多,所以她是高士,她是信服于书本礼教的,既所谓的她所说的真读书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也没有什么大害处.这证明,宝钗这个人是真心的认可这种封建制度,如劝二玉读书所示,她相信在这种制度和理念下可以达到大治的社会,在这种情形下,她并没有看到这种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所以她劝宝玉仕途精进,但是在同时,就如历代的能臣武将.但在她的举动中,却往往透露着相似的圆滑,世故与心计,这种权谋术亦是长时期的封建社会的遗传基因,既有好的一面如权谋,又有伤人虚假的市侩一面,具体要看用在哪里.如果用在对付林黛玉此等绝世仙姝,我认为是极其可怕的.这也是我解那块锁头的含义,将一个本来活生生的生命,用一把锁头给禁住了,就像历代的封建君臣,他们也费尽心计的来谋划富强,而结果却更多的是失败,因为本身所受的教育的束缚,并不能让其看清封建社会早已末路的本质.这才是宝钗的可悲之处.这与宝玉之恨文死战武死谏并不能画等号,宝钗还在盼着封建社会的盛世能臣,而宝玉却将理想放在女儿国实现,也是根本的分歧所在.

而黛玉的正统教育其实很少,说到贾雨村,也没有她见去访问贾雨村,常常不上学,基本上林黛玉对贾雨村之流也是反感的.基本上是随任自学的,所以受的熏染也少,所以本性纯真天然,红楼梦里的很多丫环也是如此.宝玉要求的自然天然纯美,而正是与黛玉这种陶渊明式的心灵相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