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古记》第六章 曾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唯所在的曾家村属东鲁州南德郡云宁县治下,乃云宁县望族曾家百年前的同宗分支一脉。分支祖上在百年前游学客居于吴地,因与吴地一女子结缘相好,心知两人无媒妁之言家中长辈定不允此事,逐留在当地开枝散叶成了吴地曾氏开山祖,只临终前曾有言盼埋骨故乡。吴地曾族历经百年繁衍生息,奈何不知是否作客异乡还是水土不服族中血脉一直单传,见吴地分支几世以来人丁凋零不得兴旺,曾唯曾祖父便毅然带上先人骨灰率妻携子北归故乡,翻千山过万水一路上饱经风霜,终回到东鲁州南德郡云宁县祖先故里,与云宁县曾家叙述家谱认祖归宗,按家谱与云宁本宗排序两支血缘已出五服,云宁县本宗曾家顾念分支本家系游子归乡,本宗自去报备官府准其入籍云宁,诸事妥当之后,逐安置从吴地回归的本家于云宁县南岚山祖地,并让其先人骨灰入葬在岚山?坟,再将分支祖上名下几亩田地分于分支本家,暂借农具、种子、与分支耕作。

曾唯曾祖父秉承家学,春忙耕作农田、冬闲静读《诗》《礼》,曾祖父一辈子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受祖上庇佑,厉经艰难困苦终置下几十亩良田,膝下四子合心齐力耕耘农田,妯娌和睦相处养育儿女,德高望重的曾祖父寿高古稀无疾而终,埋葬在岚山祖坟墓园里。

曾唯祖父排行第三,虽生活艰难兄弟四人幼从父学粗通文字,兄弟四人秉承父训友爱和睦,有别于一般乡野蛮夫,岚山曾家在云宁县也算农耕传家。曾唯祖父子承父业以农耕为生,在大兄操办下娶朱氏为妻,妻子朱氏难产遗下一子早逝,祖父艰辛抚养儿子齐冠后,寻一良家罗姓女子凭为儿媳妇,次年儿媳妇临产时岚山金光满天,顺利生了童子,老祖父农闲之时,常抱孙与众人炫耀其孙几不凡之处,言道必能光耀曾氏门楣,花甲之年含笑逝去,亦葬入岚山?坟。

祖父方逝父母就因病双双亡故遗下童子一人,村中本家亲族齐心操办身后事,童子幼小无力自立,只是幼童需继承三房香火,无法过继本家亲族,同族商议轮流抚养。

岚山曾家村四支各房经数十年休养生息食口繁多,曾祖父名下几十亩良田已是入不敷出,而当今盛世天下承平已久,云宁豪门大族鲸吞土地虎据山林,世间钱贱粮贵田亩难寻,历数十年岚山曾家与那云宁曾家血缘已是益发久远,那云宁县望族曾家只念在两支有同宗之名,况且岚山祖坟墓园需人看护照应,只得勉为其难地将些许田地租赁于曾家村分支,与他姓佃户一般收租米粮,再无半丝照顾之意。

祖上虽客居吴地但乡音未改,然而子孙己是满口吴音,且受吴俗影响甚深,回归故里时间尚短一时改变不了吴音吴俗,与周边村庄显得格格不入,云宁县乃东鲁文昌兴礼重地所在,常不屑南方郡州人野礼俗,谓南方郡州乃荆蛮之地、无文礼教化之方,因鲁地保守排斥风俗,附近左村右里颇有些歧视,岚山吴音吴衣的曾家小村,邻近村庄与曾家村颇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举,曾家村虽尝与左村右里交流沟通,只是得到一句“南蛮”刺耳剔心言语,无可奈何祖上约束家小禁足,使得岚山曾家村独立于周边村庄,曾家村从此封锁自闭,只待时光平复与邻里的隔阂。曾家村地处丘陵地带,山坡多耕地少,村旁岚山乃祖坟所在,云宁县本宗有言不得动土耕种梯田,曾村中?壮男子在土地里辛苦耕作,所获除上供给官府赋税外,又交纳完本宗地亩租粮,辛苦忙碌一年的庄稼,收成已所剩无几,平常光景忙时吃干闲时喝稀,半米半糠尚可度日,古代耕作田亩靠天吃饭,遇到有旱涝天灾无法求助只能自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中老小常下河捕鱼、上山摘蘑菇、草地采野菜一一晾干,拣值几文的干货与市集上交换些盐巴米糠,聊胜于无以度荒年,合族上下在饥一顿饱一顿日子中苦苦捱着。

曾唯在童子短暂的记忆中回顾了曾村百年厚重历史的沧桑,对曾村跌宕起伏的家族迁徙史,族中先辈穷不夺志,铭记祖上耕读之训,同族秉承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族规。曾唯对有情有义的家族充满敬意,眼看到绿裙妇人慈祥的面庞,善良的心灵,无私的大爱,在滚滚红尘中,闪闪发亮的人性光辉,从绿裙妇人身上,隐隐约约透着一丝母亲的熟悉气息,回想现代自己对亲生父母、养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痛苦,曾唯在前生今世类似的经历冲击下,记忆中模糊的亲生父母面貌、慈爱看着自已的养父母笑脸、心地善良和蔼可亲绿裙妇人的面目,交合相织缠绕着在一起,心灵识海处汹涌澎湃惊浪拍岸,脑中意识在现今过往中来回穿梭,一时分不清此时此景是真是幻身处在何方,身体痴痴呆呆站在厨房门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