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临天下--千古帝王谈笑看》唐太宗李世民(十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当时的情形完全可以推断出来,在国家承平之时,太子辅佐皇帝总理朝政,而且居储君之位已有九年,树大根深,朝廷大臣自然站在他那一边。而且有齐王相助,对秦王可说有巨大的优势。李世民虽然在军队有非常高的威望,但京城之中,君王脚下,再高的声望也转化不了战斗力。如果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胜了,军队难道敢起事反对不成?所以,玄武门本就是一场预先策划的彻头彻尾的阴谋,居于劣势的李世民只能绝地一搏,险中求胜。

有时候人的命运确实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绝地而后存。

大凡成大事者,须在战略上采取稳妥持重的态度,在战术上又要有冒险突击的精神,要将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在安排妥当之后,李世民进宫面见父亲:“密奏建成等与后宫乱,因曰:‘臣无负兄弟,今乃欲杀臣,是为世充、建德复仇。使臣死,虽地下,愧见诸贼。’”,结果“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这里就很有疑问了,李世民进宫面圣,言语非常激烈不说,更是启奏了两件异常重要的事情,一是兄弟之间马上就要骨肉相残,二是皇帝被儿子戴了一顶绿帽子。按理来说,任何帝王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反应就是立马彻查。可是李渊“愕然”一下之后,只是淡淡的说“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这样的事情还能拖到明天去吗。而且一点也不像以前李渊处理政事,如杨文?一事的风格,何况从李世民的话语中应该就可以感知事态的严重性。

即便这样,到了第二天,李渊放下这等大事不管,跑到湖边和大臣们一起划船去了,实在让人迷惑不解。

这样的情况真让人怀疑当晚李渊就被秦王给控制了。

以后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了,在玄武门这扇交织着阴谋与勇毅,多次决定大唐国运的宫门前,李世民弑兄屠弟,软禁父皇,一举掌控大唐国政。

后世历代史家都将玄武门之变看做唐太宗一生的一个污点。即便是唐太宗本人在内心里面也是认可这一点的,而作为一个功名心极盛的君王来说,这样的污点自然是他所忌讳的。所以他一直在回避,在掩盖,在抹杀事实的真相,在寻找和制造自己行为正当的理由。可是事实就是事实,即使可以掩盖中间的许多细节,但基本的东西总是无法篡改的。

象唐太宗这样有大作为,甚至有些追求完美的帝王,对于他来说在历史上留下令名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其实,对于玄武门之事他也不必总是耿耿于怀。就拿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魏征和房玄龄来说吧,他们中一个曾力谏太子以霹雳手段除掉秦王,而另一个则一直鼓动秦王对太子采取非常行动,可史家并为难他们。因为这样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死一人而利天下,舍小义而取大仁。唐太宗的作为也正是如此,玄武门之变换来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绚丽夺目的“贞观之治”,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幸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