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填四川》第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者简介

王雨,本名王志刚。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兼小说创委会主任,市渝中区作协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二届政协委员及文史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长篇小说《水龙》、《血缘》、《飞越太平洋》、《车神》,合作长篇小说《长河魂》。出版中篇小说集及影视小说集各1部。发表《船神》等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篇。创作拍摄《嘉陵江边的小屋》等电视剧4部;合作(一稿者)发表电影剧本《战争的闪电》并拍摄为电影《年轻的朋友》,剧本获四川省文学创作一等奖。《飞越太平洋》、《翠绿色的梦》、《水龙》分获重庆市一、二、三届文学奖。《水龙》获2008年重庆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与黄济人合作的《长河魂》已被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买断版权,改编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

眼底人人是客,脚跟处处是家。

祗在风前月下,何论海角天涯。

――清.李惺

宁德功进京面圣奏报实情,康熙皇帝玄烨听罢悲憾万分。

宁德功何许人也?他是武京官从八品典仪,能文能武,二十来岁便做了康熙皇帝的贴身卫士。又因吃了豹子胆,敢到后宫与宫女柳春zuo爱,被抓了个正着,按律当斩。康熙念他护驾有功,不杀反升他为正七品,命他即赴四川省重庆府荣昌县任知县,一年后返京述职,再决定赏罚。

宁德功乐了,他是来至闽西的客家人,生性志远好动。他先祖是中原人,因天灾战乱,自东晋“五胡之乱”始,历经5次大迁徙,到达福建闽西定居,先为主后为客,当地官府、土著称之为“客家人”。他知道,客家人的优异秉性,成就过不少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

宁德功早就想跳出京城的高墙深院了,却万般牵挂遭受了严刑的柳春。

宁德功驱马直奔荣昌县上任。到任后才发现,昔日的天府之国竟破败荒凉、一派凋零。荣昌县连个县衙门也没有,只好在前任知县借住的一户民居里办差。不辞而别的前任知县早不知去向。性子火烈的他跺脚叫骂,又无可奈何。皇命在身,他未敢怠慢,事必躬亲,却无用武之地,这个巴蜀小县只有几千人丁。终于熬到一年期满,指派副手程县丞主事,驱马进京拜见皇上。

宁德功出重庆府后,一路蓬蒿世界,大片荒置的地里长满比人还高的野草,尸骸遍野,荆棘拦道。走得人困马乏,饥渴难耐,终于寻得一姓焦的屠夫家投宿,庆幸吃到肉食,不想竟吃到了人的手指头。枯瘦如柴的焦屠夫道:“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可怜我小弟夫妇逃至了深山,我大女儿和三儿子被老虎吃掉,老二、老四两个儿子因‘大头瘟’死去。”宁德功好生同情,他知道,那些因战乱逃命深山者,靠打猎防虎度日,男的成了飞人,女的成了白发女;人丁减少,则兽患酷烈;那老鼠传播的‘大头瘟’万般凶险,凡接触者九死一生。问:“你妻子呢?”焦屠夫道:“她饿死前对我说,焦家就剩你一人了,你把我吃了吧,求得条活路,再接个婆娘,以免我焦家断后。”宁德功听得心惊肉跳,他听说过人相食之事,不想自己真遇上了。掏出两锭银子给焦屠夫,说:“这里荒无人烟,又有瘟疫流行,不是长留之地,你快带上这银子去重庆府谋生吧。你千万要牢记你贤妻的遗言,让焦家的香火永存,让后辈们发奋读书,重振家业。”焦屠夫感激万分,谈话间方知他是荣昌县的知县,跪拜,连呼恩人。

离别焦屠夫后,心急如焚的宁德功飞骑进京。

宁德功赶到京城的太和宝殿时,康熙皇帝已下早朝。太监谕顾领他去面圣。谕顾知道他去四川的因由,笑道:“你小子有福,与那漂亮宫女柳春犯了事儿,反倒升官。”他道:“我这哪是升官,分明是我皇罚我。”谕顾道:“你那脑袋总算没丢,皇上昨儿里还念叨你呢。”宁德功惊骇,我进川一年,无有业绩,圣上定要罚我。又想,自己受罚事小,四川复苏事大,更加快脚步,急着面圣。

康熙皇帝在御花园里渡步,忧心忡忡,见谕顾领了宁德功走来,道:“宁德功,你来得正好。走,看看朕抄写那诗去。”宁德功哪有心思看诗,跪拜:“皇上,微臣……”皇帝已抬脚走去。谕顾就拉起宁德功跟了走。宁德功跟了皇上来到养心殿,御案上摆的那宣纸墨迹未干。“宁德功,你念。”康熙说。宁德功只好念:“‘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康熙道:“你去的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是蜀国的故都,这是诗人陆游描写的成都当年的美景。”宁德功拱手欲言。康熙又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这首诗,引来浓重的离人愁绪啊。”盯宁德功,“德功,你去那荣昌县属重庆府管辖,你知道吗,重庆府曾经是明玉珍称帝的大夏国的国都。”宁德功道:“在下知道。皇上……”康熙对谕顾道:“赐茶。”谕顾就招呼小太监端了茶水来。宁德功诚惶诚恐接过茶碗。康熙蹙眉道:“方才早朝,又有人连番上奏巴蜀之事,朕心甚优。你且先喝口茶,再慢慢道来,你是来自荣昌县的知县,朕要细听你讲实情。”

宁德功身心劳顿、口干舌燥,喝茶,奏报了自己这一年的所见所闻,说到在焦屠夫家所遇之事时,康熙震撼:

“啊,竟有人相食之事!”

宁德功道:“有的。贺家场就有杀人吃、卖人肉的,有人将人肉做成腊肉以度饥荒。”哀叹,“外地的米价才3钱1斤、肉价7钱1斤,而饥荒的四川一石谷子卖到了40两银,一斗糙米也卖到了7两银,根本就买不到肉。成都、重庆和我荣昌县都闹匪,又‘大头瘟’、‘马眼睛’、‘马蹄瘟’等大疫不断,死者朽卧床塌无人掩埋,人皆徙散,数百里没有人烟。老虎下山渡水入城,各州县都可见老虎,我就亲眼看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虫登亭长啸。”

康熙大悲,“唉,不想我天府之国、怏怏大省竟破败到如此地步。那成都、重庆是何等繁华之地,竟然成了老虎出入之地了!”

谕顾抬手抹眼,宽慰皇上保重龙体。

康熙节制悲憾,问:“宁德功,你亲历四川一年,朕问你,明末,张献忠兵到四川杀戮甚烈,四川人有否记载他剿四川的书籍?”

宁德功答:“没有。我专门了解过此事,打问过当地的老人、学究,拜见过重庆知府和四川布政使。臣以为,张献忠在川不过几年,而明末清初四川的大规模战乱却持续了34年,四川之祸主要在于长年战乱、瘟疫、外逃等诸多原因。明末兵燹以来,人丁锐减,田土荒芜,丛林繁生,才有成百上千只老虎横行四野。”

康熙哀叹:“唉,历史在向后退啊。”

宁德功说:“陛下,历史没有后退,如今已是康熙三十三年了。”

康熙摇首:“我那巴蜀大地,自汉唐以来就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可现在呢,没了,没有了。人丁口稀若晨星,兽患猖獗,岂不是倒退回蛮荒年代了么。”

宁德功点头:“陛下所言也是。顺治十六年,我大清将士一举攻克成都,先皇颁诏,在四川临近的陕西招民入川垦荒,却遇‘吴三桂之乱’,时达7年有余,致使移民受挫。四川战乱后,省府成都的全城人丁只剩7万,一些州府的人丁十成只剩一二。”

康熙说:“吴三桂之乱是其原因,而朝廷的举措实施乏力也是其因由。”

宁德功附和:“皇上圣明。”又说,“欲要巴蜀复苏,人最为重要,只要有人,巴蜀复苏是有望的。”

康熙问:“宁德功,你以为四川复苏需多长时日?”

宁德功道:“恕臣直言,还得数十以至近百年,没有上百万移民填川,四川实难复苏。”

康熙面露不悦。

宁德功见龙颜不快,后悔不该直言。又想,我主圣明,应该理解臣之实话实说。当年,张献忠率众入川称帝,国号“大西”,定都成都,谓之“西京”,朝廷震怒。那时候,明军滥杀、清军滥斩、地方豪强乱夺、乡村无赖杀人邀功、张献忠杀戮清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之战、清剿吴三桂之战,四川成为惨绝人寰的战乱之地。拱手道:

“陛下,天府元气大伤,得下猛药大补,移民大举进川乃惟一大补妙方。而要让上百万的移民进川,没有长久时日是不行的。”

康熙面露不悦是因为宁德功说的是实言,他清楚,自他登基以来,历经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四川得以平息。一批批新任官员赴川走马上任,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心中,四川不知是何等地丰肥土沃。而当他们到任之后才发现,昔日的天府之国竟一派萧条。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就向他上了奏折:受皇上派遣,下臣赶赴饱受战火摧残的四川上任,决心一展宏图,以不负圣恩。及至到任后,却难建功业。天府之地满目疮痍,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下臣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也。臣等终日思索,寻找良策,今斗胆向皇上进言,为复苏四川大省,惟有招徕移民垦土重建,别无其他良策。之后,他又接二连三接到四川地方官员的类似奏章。此时,宁德功的话更使他倍感事情的紧迫,说:

“朕也坐不住啊,频召百官议事,下令朝臣献策,草拟了‘填川诏’,下令湖广、两广等外省移民大举填川。大致意思是,凡愿入川者,将其地亩给为永业;贫民携妻室子女入川者,准其入籍;对招民入川有功的官员给予升迁、奖励;垦荒5年后才征税,滋生的人口永不加税;由移民原籍官员和四川官员共同移送核实、登记户口、编入保甲。你以为如何?”

宁德功激动,这正是他要建言的:“好,圣上英明!”目视康熙,“恕臣斗胆直言,这一年,我奉旨去荣昌办差,除购得一所旧的房院做县衙门外,别无其他业绩可言。”

康熙吃惊:“荣昌县竟然连县衙门也没有?”

宁德功道:“确实没有。”

康熙摇头:“你去之前,朕便知晓,你那前任知县搜刮民财后逃之夭夭。”盯宁德功,“你不会也跟他一样吧?”

宁德功一悸,拱手道:“微臣不敢。”

“你那可炫耀的业绩就是购了个县衙门?”康熙严肃了脸。

“正是。”宁德功说。

“是贪赃枉法的钱所买?”

“不是,是下臣勤奋、公正办差,当地百姓自发筹资购买的。”

“真话?”

“真话。”

康熙渡步:“我且信你的话。”又止步问,“你文武双全,又勤奋、公正办差,为何没有业绩可言?”

宁德功说:“臣已尽全力。臣寻思过,主要是缺人,人丁实在太少。”

康熙沉思,叹曰:“你说的倒也是实话。”

宁德功说:“陛下,臣盼‘填川诏’尽快下发,期盼四川早得复苏!”

康熙点首:“宁德功,你这话朕记下了。”

宁德功道:“皇上,臣没能为圣上分忧,甘愿受罚。”

康熙说:“宁德功,你也算尽心尽力了。朕呢,不奖你也不罚你,你赶紧回荣昌县效力去吧。唉,四川不得复苏,朕是终日不安。”

宁德功跪拜:“谢皇上隆恩。微臣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拜见圣上后,宁德功要去见一个人。谕顾知道他要见何人,对他说:“柳春怀孕了,早被赶出了宫门。”宁德功急了,担心不已,问:“公公,你可知她去了哪里?”谕顾叹曰:“听说是去了福建的闽西。”

宁德功就向谕顾叩谢、道别。

尽管圣谕切切,急于返川的宁德功依旧绕道去了闽西老家。他对也是闽西人的柳春说过他那老家的土楼围屋,孤儿的柳春定是去了那里。到家后,果真见到柳春,见到他那出生不久的幼女,悲喜万分,当日便与柳春拜堂成亲。

为宝贝女儿取名时,他对柳春说:“我去四川安定下来,就接你和女儿过去,这孩子注定要远徙,就取名宁徙吧。”柳春说:“唉,女儿小小年纪就要饱受迁徙之苦。”他笑道:“古话说,不怕苦吃苦一阵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柳春含泪笑:“倒也是。我呢,就指望和你永远在一起,指望全家早日团聚,再苦,我和女儿都承受。”他搂了她亲吻。

尽职守则的他在家小住几日便踏上了去川的归程。

宁德功离别闽西老家不久,《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颁布下发,时值1694年。此后,各省移民大举入川。

那日,康熙问谕顾:“你以为朕颁发的诏书有利于四川复苏否?”谕顾答:“此乃圣上英明决策,是有利四川复苏的。”康熙说:“宁德功说,四川残留的人口实在太少,唉,这是四川能否复苏的症结所在。”谕顾点头:“现今,各省移民响应朝廷诏谕,正源源不断涌入四川,四川的荒田有人开垦了。‘填川诏’颁布后,群臣皆赞。”康熙龙颜舒展:“但愿四川早日复苏。”他清楚,“填川诏”中的举措已付诸实施并初见成效。他不清楚的是,有的举措在执行中走了样,有的举措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的增添而不适应了。比如,那些“永不”则不可能“永不”,以至于生出些啼笑皆非的事端来。

宁德功没有回到荣昌县履行知县之职,都说他途中艳遇,随遇而安,乐不思蜀,多年不见踪影。圣上得知此情,盛怒,这等花心之人,竟敢将复苏四川的天大事情于不顾,专事儿女私情,留他何用,下令缉拿问斩,却一直未能归案。

倒是他那宝贝独生女儿宁徙,踏上了父亲去川的八千里征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