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唯武独尊》李小龙的一些信息(求大家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艺名:李小龙(1948年在《细路祥》片演出中首用。自该年起在香港参演二十二出粤语片,曾用过的艺名有“李龙”、“小李海泉”、“李鑫”、“新李海泉”、小李龙。)

绰号:李三脚,马骝,冇(móu)天装,牛王头,点解龙,猩猩王等。祖籍:中国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上村乡享年33岁。安息地: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其子李国

豪死后作伴同此)生肖:龙身高:173厘米(5英尺7英寸半)体重:140磅(63.504千克)视力:500度近视胸围:41.5英寸(扩胸前)44.25英寸(扩胸后)

腰围:29.5英寸右前臂围:12.25英寸左前臂围:11.75英寸右上臂围:14.25英寸左上臂围:13.75英寸大腿围:22.5英寸右小腿围:13英寸左小腿围:

12.88英寸爱好:练武,思考,恰恰舞,阅读,哲学绝招:寸拳,黐手绝技,李三脚,勾漏手,木人桩法,双节棍,三节棍小学:香港九龙德信学校李小龙与双

节棍(11张)中学:香港喇沙书院圣芳济书院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父亲:李海泉(李满船)(粤剧名旦)母亲:何爱喻(欧亚混血)

太太:琳达·埃莫瑞(Linda)儿子:李国豪(BrandonLee,拍摄电影《乌鸦》中意外丧生)女儿:李香凝(ShLee,从影)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姐

弟弟:李振辉(RobertLee)哥哥:李忠琛(PeterLee)大姐:李秋源(PhoedeLee)二姐:李秋凤(AgnesLee)7岁从影,13岁习武入门功夫:咏

春拳师父:叶问(咏春拳宗师)师兄:黄淳梁ShunLe传人:第一代(李恺、伊鲁山度、黄锦铭、木村武之、严敬海、巴斯蒂罗等)、第二代(中

村赖永、汤米、麦克鲁特尔等)第三代(张安邦等)崇拜的人: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其子李国豪英年早逝,亦葬于此。

李小龙

讨厌的地方:虚伪的社交场合常到的地方:健身房,图书馆,公园最喜欢的动物:狗最喜爱的国家:中国最喜欢的穿着:牛仔裤,墨镜,球鞋,唐装,运动

服嗜好:练武,冥想,跳舞,阅读个人座右铭: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最喜欢的歌曲:《当我死去时》李小龙葬礼上就播了此曲,天妒英才,悲哉!

1940年11月27日李振藩在美利坚合众国三藩市(旧金山)出生李小龙

1941年2月3个月大的李小龙出演其第一部电影《金门女》1952年进入香港喇沙男子学校(天主教)1956年跟随叶问开始练习咏春拳1958年赢得香港恰

恰舞冠军3月29日进入圣弗朗西斯塞维尔高中1959年4月29日离开香港赴美5月17日抵达三藩市9月3日抵达西雅图并进入爱迪生技术学院1960年

12月2日由爱迪生技术学院毕业1961年5月27日春季进入华盛顿大学1963年3月26日离开香港后第一次回港探亲8月返回西雅图并开办功夫学校

1964年春季由华盛顿大学辍学7月19日赴加里福利亚州奥克兰开办第二间功夫学校8月2日在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做示范表演8月17日在西雅图与琳

达·埃莫瑞结婚1965年接受挑战并获得向外国学生教授中国武术的权利2月1日儿子李国豪在奥克兰出生2月8日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在香港去世1966年3

月李小龙全家移居至洛杉矶6月6日开始出演《青蜂侠》剧集李小龙

1967年1月8日“截拳道”的中文名称首次出现2月5日在洛杉矶创办振藩功夫学院5月6日在华盛顿所举办的全国空手道锦标赛上做示范表演6月24日出席在

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的全美空手道公开赛7月14日在洛杉矶,客串出演《无敌铁探长》中的角色7月30日在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做示范表演1968年6

月23日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全国空手道锦标赛7月5日在电影《破坏部队》中担任动作指导。8月1日在由米高美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电影“马洛”(又名《丑闻喋血》

中出演亚裔杀手10月1日搬家至罗斯高蒙尔路11月12日在《可爱的女人》中客串1969年4月19日女儿李香凝在加州圣莫尼卡出生1970年携儿子返

港省亲1970-1971年与詹姆士·科本、斯特灵·斯立芬特共同开始筹备有关哲学与武术的剧本——《无声笛》1971年参与创作由华纳兄弟公司制作的电影《武士》(

后改名为《功夫》)7月赴泰国参加嘉禾公司《唐山大兄》的拍摄12月7日接到华纳兄弟公司拒绝其主演《武士》的消息,而改由白人大卫·卡拉丁主演1972年

为嘉禾公司出演第二部电影《精武门》,创办自己的制作公司起名为“协和”并拍摄《猛龙过江》,身兼主演,编剧,导演,武术指导等多项职位。10月-11月开始拍摄《

死亡的游戏》中的武打镜头1973年3月暂停《死亡的游戏》的拍摄,开始拍摄《龙争虎斗》6月拍摄完《龙争虎斗》,返回香港准备继续拍摄《死亡的游戏》7

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猝然去世7月31日李小龙下葬在华盛顿州西雅图

李小龙的电影

就说他成年后所拍的吧,他小时候的就不算了。

电视剧《青蜂侠》这部电视剧让李小龙受到极多的好评

《唐山大兄》这是李小龙回港的首部巨作,打破香港N多票房纪录。

《精武门》这个电影的经典程度,我就不说了。

《猛龙过江》龙哥最后在斗兽场的那场战斗被誉为格斗的经典之战。

《龙争虎斗》这部电影的构思和场景,不得不让人佩服,绝对经典,由此部电影震惊好莱坞。

《死亡的游戏》记住是《死亡的游戏》而不是《死亡游戏》,前者才是龙哥所创造的,至于最后面的塔则是龙哥亲手所化,本来到最后一层是告诉大家的一个道理的,结果被好莱

坞的那帮比给这顿改,改的面目全非,这个必须要说的,

李小龙第一个徒弟

有一个美国黑人曾对年轻的李小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叫杰西·格洛弗,是李小龙第一个弟子。李小龙最早的学生和好友之一斯基普说:“杰西是李小龙最优秀的学生。如果李

小龙没有遇到杰西,就不会有后来的李小龙。我对杰西充满了敬畏,我见过无数武林高手,但杰西是中间最好的一个,当然除了李小龙。”

在这位同道眼中,杰西不知是武功了得,还具备天使搬的品格:诚实、勇敢、智慧、耐心、谦逊……如果说江湖中还有一个活着的英雄的话,那就是杰西。

杰西比李小龙大五岁,个头不高,和李小龙差不多,长相憨厚。在1959年与李小龙及另外五个弟子的合影中,他紧紧地站在李小龙的左边,笑容可掬,看不出一丝杀气。那时

他们都还是二十左右的小伙子,而站在中间的师傅,并不算太有名。也许在外人眼里,这些人只是西雅图的一群小混混,以切磋武艺之名打发无聊的时光。无人能够预见,李小龙

很快就将成为无可替代的传奇。如今李小龙的弟子徒孙遍布天下,他们在教自己的学生时会骄傲地说:“李小龙教过我,现在由我来教你们!”

杰西说话很慢,这和他在武术上一再强调的“快”正好形成了对照。他说李小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出手极快,因为李小龙最重视的是武术的实用性。何为实用?就是抛弃所有无用

的花招,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对手。武术的目的不是用来表演或赢来一片喝彩声,而是要战胜敌人。虽然李小龙死后,金庸为《明报》亲自撰写了社论《一个明星的死亡》,但李小

龙本人对金庸的“武林狂想曲”怕是会颇不以为然吧?

李小龙这样解释他所创立的截拳道:“截拳道与一般传统武术不同的就是没有那种独特的规律、分类技术,而且也没有严格的哲理。截拳道对于武术的看法是站在各种有利的角

度上。因为截拳道能够充分利用多种路子与方法(功能至上主义),所以是不受任何约束而完全自由的。换一句话说:截拳道包罗万象,但不被万象所包罗。”

杰西深深地受惠于李小龙的武术哲学,他从1962年开始收徒,用李小龙的教学方法教他的学生。如今他在华盛顿州有自己的武馆,叫“非传统武术学校”。他打了一个比喻,他

说习武之术就像开汽车一样,为了从A到B,你需要的仅仅是一辆跑得快的大车,其他的功能都可以不加考虑。

说到练武,作为一个黑人,杰西有一段辛酸的历史。他缓缓地倾诉,“我20岁时,和两个朋友在街上走路,遇到醉酒的警察,他们停下警车,殴打我们,我被打伤了下巴,我的

门牙被打掉了,现在用的还是假牙。仅仅因为我是黑人!”从此以后,杰西决定苦练武功,果然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令人发指,李小龙空有一身功夫,就因为是中国人而无法跻身好莱坞。他在美国拍第一部电视剧时,不得不戴上面具,掩住黄色的面孔。杰西

说:“李小龙经常和我谈到种族歧视的问题。他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杰西最后强调说:“请一定告诉中国的读者,李小龙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他痛恨日本政府对中国人所做的惨无人道的行径。”

时代人物周报:你第一次见到李小龙是什么时候?还记得具体的日期吗?

杰西:具体的日期记不清了。我去看一群人表演功夫,李小龙就在那,他当时刚从旧金山搬到西雅图不久。人们说这就是著名的李小龙,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那是1959

年。在听说李小龙之前,我曾看过一篇关于中国功夫的文章,介绍了几个厉害的中国师傅,我很着迷。所以我去了加州,在旧金山的中国城寻找功夫师傅,但没有人愿意和我谈功

夫。李小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愿意教外国人的师傅。

时代人物周报:他是怎么收你作徒弟的?听说你是他最早的美国学生?

杰西:是的。当时我们在一个学校念书,是爱迪生技术学校。我每天都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他,我经常走到他面前,摆出一些武术的架势,想引起他的注意。但他没有。有一天我

下了决心,走过去对他说:你是李小龙吗?他说是。我又问他:你会功夫?他说是。然后我就拜他为师,他停顿了一下,答应了。后来的几个月里我每天都和他练习。

时代人物周报:你一共和他学了多长时间?他是怎么上课的?

杰西:从165年。他教我如何攻击,示范给我,当然他也说很多话。他经常和我谈起功夫背后的中国哲学。他对哲学非常感兴趣,比如太极,还有咏春拳背后的哲学理

念。他在华盛顿大学读的就是哲学专业,他买了很多哲学方面的书。

时代人物周报:你从李小龙那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杰西: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是:只要是他做的事,他都能做到最好。很多人会吹牛,说自己能做这个做那个,只有李小龙——他说到的就一定能做到。他花很多很多的时间练习

功夫,只要他醒着,他就一直在训练。他一生都是如此。他从没对自己放松过。

时代人物周报:为什么斯基普说没有你,就没有后来的李小龙?

杰西:是这样的,我经常和李小龙谈一些关于心理的话题。我经常鼓励他,告诉他怎样才能在美国获得成功。因为他是中国人,他在美国感觉很不自在。李小龙刚来美国时,对

在课堂上用英语发言,非常焦虑,人们盯着他,他会生气。我告诉他如何在课堂上说话,就是把眼珠在教室里转来转去,不要盯在一个地方,这样别人不会觉得他在盯着他们,他

也不会觉得他们在盯他。他的英语不好,他自尊心很强。

时代人物周报:李小龙最初收外国学生时,遇到了当时中国人的阻止,当时是什么情况?

杰西:很多中国人对他说,不要教外国人功夫,因为他们学会了会打中国人。李小龙没当回事,他回敬他们说:如果外国人想打中国人,根本不需要学功夫,他们本来就比中国

人强壮。

时代人物周报:李小龙最初建立振藩国术馆时,有多少学生?

杰西:一开始只有十个学生,后来增加到三四十个人。当时的宣传方式就是在西雅图贴海报,大家知道何时何地会有功夫表演。通过这种方式,他慢慢地收到了一些学生。但在

西雅图,他收到的学生并不多,1966年他搬到洛杉矶后他的学校才变得非常有名。而现在在美国有很多功夫学校,我估计大概有二三千所,大小城市都有功夫学校。功夫在美国、

法国、德国、英国都很流行。这归功于李小龙的名声。

时代人物周报:你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你听到他死亡消息是什么反应?

杰西:1965年,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他刚生了儿子李国豪二三个月,他把儿子带到我家,让我看看。我听到他死的消息,非常震惊,根本不能相信。我想他是死于脑肿瘤,很多

年前他在洛杉矶时就已经发生过一次这样的事,第一次时有人在场;而这一次他一个人躺在床上,呼吸停止了。他以前有这个病史。

时代人物周报:李小龙电影拍得并不多,他生前在美国的影响力如何?

杰西:他的电影对全世界都有影响,现在他在全世界都特别有名,但是他死后才成了超级明星。活着的时候,李小龙设计过很多功夫节目,但美国人却不肯让他来出演,仅仅因

为他是中国人。

时代人物周报:但现在情况有所变化了,好莱坞也有不少亚洲面孔。

杰西:是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李小龙拍了那些电影。

时代人物周报:你知道成龙吗?

杰西:是的,但我没见过他。

时代人物周报:从咏春拳到截拳道,李小龙有什么关键性的发展和突破?

杰西:咏春拳也是讲究实用的,据说它的创立人是女人。它既不温和,也不强硬,结合了两者。李小龙到美国时,他告诉我,他想战胜别人,他决定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缩

短时间,采取最直接的方式。而在中国文化里改变路数是禁忌,长期以来,中国功夫很僵化,没人愿意努力打破规则。李小龙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乐于接受他认为有用的东西,因

此他创立了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但对截拳道来说,你需要特别特别快,特别有力量。

时代人物周报:如果你不能很快,你就不能学会?

杰西:这是我的经历,我见过很多练截拳道的人,他们没法像李小龙那么快。李小龙天生敏捷,他一直在训练,而别人既不能有他的速度,也不像他那么用功。对我来说,截拳

道就是李小龙。

时代人物周报:你呢?

杰西:我69岁了,我没法那么快了。我没他那么快,但也非常快。

时代人物周报:李小龙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杰西:在李小龙之前,大多数人不知道功夫,李小龙告诉世界中国有自己的功夫,他打开了这扇门,也打开了新的武术思想之门。他将永远被人记住,通过他的电影,他的书。

李小龙就是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李小龙的徒弟木村

木村武之(TAKYKIMURA)

1998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武协为奖励一批历年来对武术事业发展曾作出过巨大或特殊贡献的武术家或专业工作者,曾颁发了四类奖项,它们是“武术进军奥运奖”、“

武术文学奖”、“武术名导演奖”和“武术巨星奖”,其中一代截拳道宗师李小龙就名列“武术巨星奖”榜首。由于李小龙早已不幸逝去多年,故大会便邀请了李小龙当年最权威

的弟子木村武之为全权代表由美赴京领奖。为了不误领奖,年逾七旬的木村武之昼夜兼程,且采取落地签证的特殊渠道与方法来京,可见当时兴奋之情实难以言语来表达。尤其是

接受颁奖时,他竟激动地说:“这是给我恩师小龙先生的安魂!充满了人情味,也体现了我们武林中人重仁义、不忘故人情。”

美国截拳道界中最权威的截拳道组织“振藩截拳道核心”,之所以要派作为首席顾问的木村武之来华领奖,是因为该“核心”在创立伊始,便失去一位最重要的成员,那就是曾

被授予“总顾问”一职的丹尼.伊诺山度。因依诺山度谢绝了有关邀请,辞离了该“核心”,因此便只能让木村不远万里而远赴宗师的祖国来代师颁奖。除此之外,在李小龙有生

之年里所颁发的几个高级助教证书中,还以木村的证书的级别为最高,是五级,这当然也是另外两位助教的级别的总和。

所以说,在今天全世界的截拳道界中,除了伊诺山度之外,就属木村武之最能代表李小龙当年的功夫了。尽管木村所代表的也仅是李小龙当年三个不同阶段的武术层次中的一种

,亦即振藩功夫FFU),但他却是李小龙当年在西雅图时最得意的弟子。至今,木村一直开办着李小龙当年所创办的第一家武馆“振藩国术馆”。

曾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日裔身份而被关进美国禁闭营长达五年之久的木村武之,是经李小龙在美国所收的首位弟子杰西·格洛弗(投师于李小龙门下之前,曾获美国空军拳

击赛冠军,黑人)引荐而加入李小龙的学生行列的。如今,木村大师已年届75岁,作为李小龙在美国亲传的教练级弟子,木村认识李小龙时已35岁,而李小龙当年才19岁,但这并

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忘年交。

李小龙宗师当年的自信进取精神及精湛拳艺,深深地影响了木村的一生。而作为长者,木村在为人处世方面则又给了李小龙颇多的启示,所以李小龙生前非常信任和敬重木村。

李小龙在临来香港拍片前曾召集话弟子开会说,不得私自以截拳道的名义来开设武馆,而仅能将此作为小规模的教学,但他还是授权木村去教授自己早期的功夫。事实上,当李小

龙早年离开自己的第一家武馆而去奥克兰发展时,便已将自己的首家功夫学校交予木村来管理了。当然,在李小龙的有生之年里,他亦曾对伊诺山度等众弟子们说过:“不管我学

得多棒,木村总在我之上,我应该尊重他。”

这名当时已年逾三十,性格却自卑、憨直的超级市场的小老板,最大的贡献便是帮助李小龙解决了授武场地问题。当木村把店铺背后的空地辟作临时“武馆”,并加了有盖空间

让李小龙摆放由香港运去的木人桩后,李小龙与一批学生便再也不用躲在公园角落或停车场内进行练习了。至于李小龙的首本武术著作《基本中国举法》内所用的设有木板墙的背

景,便是当时的那个临时武馆。但是,事事讲术完美的李小龙并未因木村的倾心相助而放松对他的要求,尽管若对木村施加的压力过大会致使他退出或收回自己的场地,但李小龙

的授武原则也是不容改变,他要以自己的方式去发掘木村的潜力,所以李小龙自始至终都没有对这名弟子刻意优待或投鼠忌器。相反,他还不断地挑剔、责难和批评这名进度迟缓

但却相当用心的“高龄”学生。

年轻师傅的严厉与苛刻并未使木村退却,同期的一些师兄弟的抱怨亦未影响他的信心与决心。最终,是他的努力与勤学苦练帮他弥补了后天方面的不足,由于他可与小龙朝夕相

处,故他可有条件得以理解李小龙的内心世界与武学精髓,这一切均使他迅速成长起来。当然,最重要的是使木材知道了李小龙的良苦用心,因为李小龙是甘愿冒失掉授武场地之

险而在对他实施攻心教学法亦即用强制手段来帮助木村摆脱心理障碍。当然,李小龙的这记"险把"的确收到了"双赢"的奇效。借此,他不但赢得了木材的终生忠诚的服膺,还成功

地协助爱徒摆脱了昔日的心障,使其重建自信和人生观,并最终得以脐身于殿堂级的名师行列。

李小龙当年之所以敬重木村,除了年龄及提供临时练武场地等方面的因素外,还因为木村当时便已是一位根基较稳和收入颇丰的小商人。由于木材颇具经营才能与商业头脑,因

此,李小龙的第一家正式的武馆“振藩国术馆”便是在木村的直接策划与资助下,于1960年在西雅图唐人街的一间地下室正式开业的。这对当时经济相当困难,同时又处于发展初

期的李小龙来说,确实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所以这家武馆一开业,他便任命木村武之为副馆长,以协助自己进行教学。而且很多时候,他都让木村去主教,而自己则站在旁边观看

,木村有教错的地方时,他便及时给予纠正与讲解。这使得木村获益匪浅,从而在武学上迅速成长起来。木材不仅系统地学习了李小龙这一时期的功夫,而且学习了李小龙所倡导

的教学训练方法。十多年后,中国功夫风靡世界,就是从这间在当时来说并不起眼的武馆开始的。

现在木村大师仍然在西雅图开设着非盈利性质的“振藩俱乐部”,执著地传播着李小龙当年传授给他的技艺和哲学,并亲自担任“振藩截拳道核心”的第一顾问(该核心现共有

两名顾问)。由于木村大师为截拳道事业乃至整个美国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他于1990年获得“黑带群英殿”中的“武术导师奖”(INSTRUCTOROFThEYEAR

,该年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他一人获得此项殊荣,以感谢他所做出的一切。

李小龙语录名言摘录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人,活着的人,创造武术的人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种武术体系重要的多,也更有价值。

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仅学习某门派某人之机巧,即使发挥至极限,也非真正的搏击。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以做观念上的俘虏。

如果知识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这样

,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有时,尊严是不容易得到的,为了某些利益,可能会抛弃一切尊严;或为了虚名,尊严也不顾了。总括地说,世人一般所热心的是沽名钓誉。

沽名钓誉或妄自尊大均不足为法,所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是最为困难的,我们很容易发觉到想发挥自己的才干实际上是满途荆棘,所以一个有天才的人应该尽量发展他的事业,迫使自己去创造新业,所得的成就是万世不没的

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满,一味以为自己了不起,于是便缺乏上进心了。另一种人则太不知足,贪得无厌,毫无自律可言,更谈不上自我警惕。贪婪的人无法掩盖他自己丑

恶的面目,他的身体是透光的,他

生活在戏剧化的人生里,结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深渊。

骄傲是人类错误情感表现之一,而自尊心是人类基本潜伏意识。骄傲是不正常的,当人想像自己是一个领袖,自己比别人神圣,觉得自己比别人超能力,于是便看不起别人。骄

傲使人不耐烦,使人畏缩,骄傲是脆弱的,是敏感的,当我们的信心动摇,或产生自卑感时,骄傲是隔开人和成就的深渊,为了夸耀自己,人会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这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便会畏缩。但如果能够对某件事作明确的判断时,不论有无价值,我们都不会畏缩。

看到下面的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不用意外这些名言出自李小龙,他同样是哲学家,还有一些我日后会发

对某件事视作极端毫无价值,这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一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

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发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只要多作实际行动,实际行动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同时你会懂得和洽地与人相处。

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困扰,不良的情绪只会阻碍到我们学习或发展事业,这也发是了解自己其中的一个步骤。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制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随着时间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我们还活着。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李小龙阵阵的遗作

《死亡的游戏》于2000年发布,收录于《勇士的旅程》当中。《勇》是一部半纪录片半电影片。数十年来流传的“李小龙的最后之作”《死亡游戏》,其实真正的主演是唐龙

,李小龙本人的原创镜头只有十几分钟,其余皆为唐龙替身演出,只是片尾的CAST表依然署上李小龙的名字,唐龙也因此成为了不是主演的主演。这部补拍的影片与李小龙原来的

构思完全不同,原故事讲一班绝世高手到一座五层塔夺取一件宝物,塔内每层都由一位高手把关。当日除了李小龙还有其余两个演员(补拍版中两人的戏份被删除)一齐上塔闯关

,而李氏在戏内一边打斗一边说出他的武学理论,在七九年上映的版本中却全部删剪了。唐龙原名金泰中,韩国功夫影星,主演过《死亡游戏》和《死亡塔》。在这里还要指

出一点的就是《死亡塔》里根本就没有李小龙,里面的片段都是他身前所排的几部电影里的一些剪接片段,和唐龙(替身)的背影。在这部《死亡游戏》里面讲述的故事是:巨星

奴彼力被黑帮追上杀而上演了一幕瞒天过海的死亡游戏,在暗中复仇。最后一举直捅了黑帮的老巢……很可惜的是,被修改过后的1978版《死亡游戏》根本不是李小龙当年的

原始构思。剧中只保留了部分的打斗场面(李小龙当年所拍的原始片段),其中还删节掉了将近12分钟的李小龙对韩国合气道高手(豹殿)的精彩打斗(在香港上映的版本则有补

上),还有在虎殿里对依鲁山度大师的二节棍打斗、以及对黑人贾巴尔的也有删节。所以我们看见的叫《死亡游戏》的根本不是真正的《死亡游戏》,也不是李小龙当年的原始构

思。李小龙当年的原始构思是:李小龙是一名少林弟子,与其他两位武术家一起去闯一个五层的高塔来得到塔顶上面的宝藏。塔外是由50人镇守的。他们三人顺利通过

。塔外,是一群功夫武士把守;第一层,由池汉载的武打影星弟子黄仁植(曾在《猛龙过江》中扮演日本空手道武士)把守;第二层“豹殿”,由螳螂派高手把守

;第三层“虎殿”,由“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把守;第四层“龙殿”,由韩国合气道金带宗师池汉载把守;第五层无名殿,也是最难的一关,由身高2.18米

的NBA“天勾”、黑巨人贾巴尔把守。当李小龙一人闯完全部的关数后上到第五层。终于看到了自己辛苦打拼的宝藏箱。但当他打开后没有看到一个金银珠宝只看到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生就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最后电影给人一个这样具有禅理的结局。

日后还会总结关于龙哥的事迹,即使大家不关注我的小说,望大家看看这些,只因为他是李小龙,这就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