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快意人生》第七章 攒够了钱咱就盖新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攒够了钱咱就盖新房

槐树花能卖钱的消息一经传出,村里的孩子们都一窝蜂似的到处乱窜,哪里有槐树哪里就有孩子们的影子,有时几家的小孩还因“分赃不均”大打出手,最后传的沸沸扬扬,搞得人尽皆知。不过如此也好,再也不愁收不到槐树花了。

因为老妈开出的收购价格公道,按干湿度分一块五到二块四不等,即使有人为此专门跑了一趟镇上,最后也因耽搁时间而觉得划不来,最后都让小孩午后固定时间送来。

为此老爸每个星期都要抽空专门跑去镇上一趟,有时他还趁着早晨七八点时人家在家吃早饭的时候,抽空骑着自行车去邻村收购槐树花,在那个戴眼镜的小老头那里卖出的价格也基本固定在二块五至二块八之间,虽然利润微薄,但积攒一个星期也能赚到十几二十来块,补贴家用足矣!为此家中还能每星期开一次荤,别提多让人羡慕了。

整个夏天,我家的烂门槛都快被上门来送槐树花的人踩烂了,为此老妈没少抱怨,最后老爸一句豪言壮语将老妈镇住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天老爸从街上回来,伸手递过一沓崭新的十元大钞给老妈,然后自豪的吹嘘道:“攒够了钱咱就盖新房!”

槐树花开始结籽了,村里的孩子们也大多上学去了,我的钓子也光荣的宣布退伍了。不过鱼钩还能继续发挥余热,大人们谁有在意我一个小泥孩在水塘里钓几条小鱼小虾啊!

待双晚稻全部晒干收仓之后,老爸老妈开始商量着建新房的事。在他们看来,能建个三间大瓦房就顶天了。因为在当时,全镇也不见得有多少家盖得起砖瓦房,我家若能建起来,绝对在村中算顶尖的。

可惜我不这样想,有着后世经验的我,自然知道过不了几年村中外出打工的人家就相继盖起了楼房,而我家早早盖起的砖瓦房再次被淘汰出局,这时的爸妈却因我和妹妹上学背负起沉重的学费负担,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为止也没能再盖新房。

如今这个年代,物价劳力都那么便宜,就算盖个两层的小洋楼也花不了多少钱,不像以后动土就得准备十几二十万的,不然休想将楼房盖起来。还有一点就是,就算两层小洋楼盖好了,也不需要立刻粉刷装修,只要将外墙粉刷好了,完全可以拖几年,等经济富裕了再装修不迟。如此一来,既经济实用,又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多划算啊!

不过人小没有发言权,空想无益!就算我之前出过几个好点子,间接帮爸妈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还因此存了几百块钱也不行。

最后我无耻的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利用晚上和奶奶一起睡老屋的时机,天天晚上给奶奶吹嘘镇上的楼房怎么怎么好,哪村哪家盖起了小洋楼之类的,开明的奶奶最后终于被我说动心了,竟然真的跑去给爸妈提议盖楼房,并将我将的诸多理由捡几个自己认同的讲给爸妈听。

盖房子,在农村那就是顶天的大事,仅次于嫁娶,老人的建议还是很值得考虑的。最后全家坐一起商量,再加上大伯和五叔家也想盖楼房,就都同意了***建议,起码我家盖楼房可以给他们一个参照。

当然,光我家商议没用,老妈还得回去和家奶他们商量一下,因为我家没人懂建房子的,亲戚中也只有大舅学过泥水匠,自然要征求一下大舅的意见。没想到大舅一听说我家准备盖楼房,立刻赞成,并自告奋勇的请缨挂帅,要求亲自坐镇指挥建设。对于初中毕业,有文化有水平的大舅,老妈还是十分信服的,就同意了,最后盖楼房的事就这么敲定了。

农历九月初七,易动土,出纲,除服。

早晨吃过早饭之后,村里的打小工,泥水匠们齐聚一堂,然后在大舅的指挥下开始为新房挖地基,下石块,灌水泥浆。至于楼房的样式,则是新旧结合,在大舅的草图上被我看似无意的改动几点,多加盖了半米的防水砖瓦顶层,在当时也算是不小的创举。究其原因,我随口说了一句“电视上看到的外国楼房都是那样的!”大舅不亏是读过书,跑过大城市的,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防水,随后他主张将半米增加到二米,如此一来,二层的小洋楼就变成小三层了。

由于楼房盖的有些高,地基打得格外的深,足有半米,全部用石块和水泥浆灌出来的,坚实无比,因为我吵着闹着要搞一个花园式的院子,所以大舅干脆一次性到位的连院墙的地基也一并大好,如此一来,花销又增大不少,多出了好几包水泥,将老爸心疼的差点动手打我,好在有众人劝阻没有成真,让我暗呼侥幸。

盖房自然要有钱,本来爸妈觉得卖槐树花攒下几百块,再加上卖棉花、晚稻,再向亲戚借点,盖个三间大瓦房绰绰有余。谁料到被我这么一搅和,大瓦房变成小三层,那点钱哪够啊!最后还是老爸拉下脸皮请镇上农业合作信用社的杨社长吃了一顿,超额借了五百块低息贷款,又到亲戚家东挪西借才凑了二千多块。终于在动土前拉回了足够的水泥,沙石,砖瓦,还有当时的紧俏货——钢筋,小三层终于有望了。

妹妹因为年纪小不懂事,一天到晚就知道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就是当我的小尾巴,跟屁虫随我到处乱窜。而我最开心了,端茶递水跑的最欢,时不时还出去钓几条白鱼、鲫鱼、乌鱼什么的回家给大伙加餐,很是讨人喜欢。

要到年关的时候,终于完成主体工程,上梁散喜糖了。最后大舅和正在给大舅当学徒的五叔一起努力,在三天内将楼下的三间粉刷完毕。至于外墙以及楼上的粉刷以及水泥地面之类的,只能留待过年之后再来施工了。

本来今年应该算是丰年,过年该吃好穿好玩好的,结果一个小三层一建,倒欠下一屁股债,年也过的紧巴巴的,不过一家人精神上却显得格外的富足。大家都是,在农村除了祖祖辈辈种的田地,就属房子和子女的嫁娶最重要。三大问题的土地无忧,房子现在又有了,我们还小,嫁娶忽略不计,哪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那些欠债一年不行可以二年,总有还清的时候,到时一家人就可以和和美美的好好过他个新春佳节了。

大年初一早上,村里的小孩们都趁着拜年的机会跑到我家来看洋楼,乐得爸妈合不拢嘴,见人就往家里领,让大家一起瞻仰。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别提多高兴了。

初二一家来到外婆家拜年时,大舅突然提出要到海南岛发财去,问老爸去不去,他想邀几个亲戚朋友一起去碰碰运气,结果被老妈一句孩子还小顶了回去,让大舅一阵老大不乐意。

海南岛从哪一年划分为经济特区,大力建设发展的我不知道,不过93年家里房子盖好不久老爸就去了,直到94年暑假时家里快揭不开锅而回来了,这倒记得很清楚。因为记忆中第一次走进照相馆,和奶奶,老妈,小妹一起照的第一张全家福就是那年夏天,据老爸后来讲,收信的那一天,当他看到照片上肌黄骨瘦的我们,老爸如此坚强的男子汉也不禁潸然泪下,然后第二天就带着路费赶回家了。也是那一次,我有生以来尝到了菠萝的香甜滋味,虽然只是一瓶菠萝罐头。

93年新年过的很简单,却改变了几家的命运,大伯和大妈去了一趟丈母娘家,见识到了在北京卖服装而发家致富的亲戚们,终于动了心,后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大伯做出影响一生钱途的决定,去北京卖服装去。因为大妈家那边的亲戚已经有好几家都去了北京发展,少说一年也有好几万纯收入,十分令人眼馋的丰厚收入啊!有人有门路不愁赚不到钱,一辈子做农民能有什么出息,这不正是一直期望脱离生产的大伯期待的幸福生活吗?

五叔也在过年期间想好了以后的出路,和我大舅一起出去发展,沾着老妈这层亲戚关系,五叔相信大舅是不会坑他的,总比跟别人干放心多了。

而爸妈却没想过那么多,自给自足的他们只想在家种点田地,安心的带大我们,或许偶尔还可以做些小买卖,比如春末夏初卖些辣椒、茄子、西红柿的秧苗,夏天捣鼓些槐树花,用黄鳝笼装些黄鳝卖钱。最多就是等房子全部粉刷完毕,做好水泥地面,安好门窗后搬入新居能将老本行——代销店,重新开起来,方便村民们买些生活日用品罢了。可就是这样老实本分的地地道道农民,前世却因我们沉重的学费负担,最后远走他乡,从上海到广东,从临时工,钟点工做到摆地摊,卖快餐的艰辛打工创业历程,不是实在被逼得没办法,谁愿意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啊,农民也是有血有肉有尊严的人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