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末狼烟》第六章 两面三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养心殿西暖阁是个套间,阳光从新装的玻璃窗照『射』进来,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如同乌金墨玉。花梨木围板将内外隔绝,太监、宫女远远的叉手肃立。这个雕花围板是乾隆年间立的规矩,防止内宦偷听皇帝和大臣的谈话,敢于越界的,立刻杖毙。

瘦弱的光绪半躺半靠的坐在炕上,身子下面垫着厚厚的褥子,他穿着一身黑『色』绣团龙的便服,没有戴帽子,剃的发青的头皮,一张脸纸一般的白,手里端着一个斗彩白瓷碗,里面盛着白『色』的『液』体,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眉头紧锁,半天也没喝一口。

对面坐着的人正是翁同龢,他轻咳了一声。

光绪展开眉宇,轻笑一声道:“师傅也喝一碗吧?”

翁同龢忙摆手道:“谢皇上好意,老臣脾胃弱了些,用不得这些大补的东西。”

光绪也没生气,这也就是两代帝师翁同龢,换个人就是大罪。君有赐,臣不敢辞,别说是一碗人*,就是毒『药』也得谢恩之后,大口喝下去。

“翁师傅,你以为我大清和日本是否会真的开战?李鸿章的折子可是说,肯定要打的!”光绪轻声问道。

翁同龢面无表情的道:“说不好,臣估『摸』着最近不会,但是早晚会有一战!”

光绪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白纸般的脸上也有了些『潮』红,他咳嗽了一下道:“师傅也认为早晚会开战?两江的刘坤一也是这么看的,师傅以为如果开战,我大清有几分的胜算?”

翁同龢脸『色』一变,忙站起来道:“圣君在上,我大清自然是犁庭扫『穴』,凯歌高奏????????”

光绪不耐烦的摆手,制止了翁同龢的话:“翁师傅,您和别人不同,这种颂圣的套话,就不要和朕说了,朕要听真话!李鸿章的折子上说,北洋连炮弹都没有了,翁师傅你又不肯拨款子,拿着朕的圣旨去户部都被您给顶了??????朕知道翁师傅不是不识大体的人,所以朕就没有过问。”

翁同龢的心里一阵温暖,光绪看自己和别的大臣还是不一样的,上书房里多年的功夫没有白费。

光绪看翁同龢又要站起来,忙到:“师傅坐着说话,这里只有我们君臣,师傅又是有年纪的,不必这么拘礼。”

翁同龢叹了口气道:“回皇上的话,户部确实是没钱,这些年一直修园子,各地水旱灾祸频仍,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各地督抚都在想尽办法截流,正项岁课能收上七成就算不错,朝廷每年八千万的岁入,仅仅旗饷就要两千多万,兵饷要三千多万,一年还要几百万石的禄米,朝廷早就是寅吃卯粮,这几年又是修园子,又是建水师,户部更是空虚,当年左宗棠征西的时候,花了字珠玑,请皇上过目!”

光绪翻了翻,眼睛里满是兴奋的神情,看了许久,又把两份放在一起比较,似乎想把每个字都印在脑子里。

过了许久,光绪长叹一声,把两份折子都合上,苦涩的道:“这两份折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都有可行之处,一旦和日本开战,北洋水师拖住日本人,再有一支水师从天而降,攻袭日本后方。果真如此,那日本就要首尾不能相顾,我大清则必胜了!汉纳根此人朕是知道他的,前几日刚刚赏了他一个记名的提督,这个王天纵是何许人也?一个小小的六品千总,也有这样的见识,确实难得,国朝还是有人才的!这样的见识,却只是个六品的微末小员,真是埋没了!”

翁同龢笑道:“皇上果然圣明,老臣也以为这两份折子确有见得,而且又切实可行。”

“可惜啊,咱大清从哪里弄这许多的银子,师傅刚才也说了,六十万两都拿不出来了,若是按照这汉纳根的建议,从智利国买新式快船,招募西洋水兵,没有二百多万两银子,万万是办不下来的,不过,那智利国似乎国小力弱,从那里买快船不妥吧?朕看来,那个叫王天纵的折子似乎更可取些,收拢南洋、福建、粤省水师,统编一处,调出快船袭击日本运输船,目前看来,更实用些,只是攻其不备这方面就差远了!”

翁同龢沉声道:“回皇上的话,智利国虽然是个小国,但却是西番一强国,前几年还用兵船『逼』的美利坚国就范,只是今年该国财力枯竭,才要卖掉那四艘新式快船,这四船皆是英吉利国所造,形制与日本的吉野号相同,都是刚刚下水的快船??????至于买船的银子嘛,皇上不用担忧,户部有钱!”

光绪脸『色』大变,啪的一声把折子摔在炕桌上。养心殿安静的怕人,这一声尽管不是很大,但是在深夜般静寂的屋子里,显得格外的刺耳。紫檀木围板外的太监、宫女也吓了一跳,一个个噤若寒蝉,生怕光绪迁怒到自己。

光绪厉喝道:“翁同龢,你大胆!朕几次三番下旨给北洋水师拨款,你拿修园子修的户部没银子来搪塞朕!你这是公然的抗旨!”

翁同龢淡然一笑,端端正正的坐着目不斜视的道:“回皇上的话,如果皇上给北洋水师填船填炮,老臣还是个没钱,如果皇上买船买舰,聘请洋教习再练新军,那老臣就有钱了!”

光绪听出了话外之音,也不多说什么,喝了一口*以后问道:“师傅从哪里弄来的银子?”

翁同龢笑道:“这几年一直修园子,各地督抚曾经报效了两百六十万两,臣一直放在钱庄子里,每年收十万两的利息,聊补三海大工用度不足,这笔银子两个月后就可挪出来用了。”

光绪头摇的拨浪鼓一般:“不行,太后荣养是天大的事情,误了这一桩,亲爸爸那里也是不依的,现在三海大工尚未收尾,各种点景工程已经因为缺钱给停了。总理衙门正为这个事儿找洋人办借款呢!”

“皇上仁孝之心,令人钦佩!修园子让太后颐养天年,这当然是好的,不过那些寻常的点景工程还是停了吧??????修园子是让太后荣养,建新军是让皇上振奋国祚,此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老臣的心思皇上当真不明白吗????????调南洋、福建、粤省水师统归北洋指挥,臣以为万万不可!老臣不是信不过李鸿章,实在是藩镇势大,非朝廷之福啊,为朝廷计、为皇上计、也为了他李鸿章不至于落个没下场,还是再建一支水师,由皇上亲自委派能员统御来得更妥帖些!太后万寿庆典过后,在园子里悠游荣养,皇上正可革故鼎新,刷新弊政,可这些都要有兵有权才可!”

光绪看着翁同龢满头的白发,脸上枯树般的皱纹,也有些动容了,翁同龢顶着天下的骂名,上折子建议挪用海军的军费修园子,就是为了让慈禧早点彻底归政,不对皇权掣肘。顶着北洋的压力,甚至冒着抗旨的风险,私底下想尽了办法又挖出了二百六十万两的银子,也是为了能让光绪有练兵抓权的本钱,这份忠心,满朝文武哪个比得了?

翁同龢一个清流领袖,为了光绪这个学生,连清名都不要了!

光绪从炕上下来,抚『摸』着他枯瘦的手道:“师傅,你让朕说什么好呢!”

翁同龢泪流满面,头磕得金砖嘣嘣的响:“老臣这点孤忠血诚,皇上能体会,老臣死也甘心了!愿我皇上振奋朝纲,刷新政治????????”

话没说完,已经哽咽的泣不成声了。

光绪亲手搀扶起翁同龢,拉着他的手走到窗口,光绪的眼眶也湿润了:“翁师傅,你我君臣相知,共创一番事业,朕绝不会让列祖列宗专美于前,大清一定要在朕的手里中兴!”

??????????

求收藏,求红票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