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南游记》历史的真实与遐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中国的历史上,汉族绝大多数时间是中国最先进的民族。 首发--无弹出广告而居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比起汉族来显的很落后。这造成了汉族人的民族优越感和汉本位思想,也激起了少数民族,特别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对汉地的征服yù望。

在长城出现以前,北方的少数民族就开始侵扰中原。长城的修建,也未能改变这种状况。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狱。更强迫汉族人剃发易服,在留发不留头的残暴的政策下,汉族人纷纷起来反抗清朝的统治。永历帝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坚持抗清十六年之久,成为汉族人反清复明大业的领导核心,是明朝在大陆最后的希望。

可是,这个希望还是破灭了,因为内部高级将领的背叛,南明永历朝最终失去了全部的大陆国土,永历朝臣只能逃亡缅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然而,因为莽白的上台,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也无法继续。就像小说开始写的那样,缅甸国王莽白发动的咒水之难,灭亡了南明永历朝的流亡政权,朱明皇朝不复存在。

可是,让清朝没有想到的事情是,明朝的延平王郑成功率军击败了窃占台湾的荷兰人,在台湾岛上建立起来郑氏为首的政权,因为依然宣称效忠明朝,所以史称明郑。这一年,正好是南明永历帝父子被处死的那一年,可以说,明朝在大陆虽亡,却在海上开辟了新的基地。

就这样,在台湾的明郑小朝廷成为残明势力的最后希望,是那个时期仅存的汉人政权.也最终成为抗清时间最长的残明势力.郑成功驱逐荷兰控制台湾以后.明郑政权对台湾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几年之内,台湾便有了长足发展.城市面貌与大陆相比,不逞多让.完整的继承了明朝的礼仪制度.依靠海峡做屏障.自成体系.清王朝一时也奈何不了这个海上小朝廷.可以说,明郑台湾是反清复明的稳固基地。

正因为如此,若南明太子朱慈炫真像传闻中说的那样,南逃暹罗后下落不明,那么明郑台湾将会成为他一心要去的地方。这是在历史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做的合乎情理的遐想。

若真是那样,以朱慈炫的特殊身份,他在去台湾途经南洋的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当时清朝已经成为天朝上国,南洋国家纷纷依附清朝,这样的情势下,抓住朱慈炫向清朝邀功,将是南洋国家共同的心愿。

另外,南洋有众多的险山恶水,去台湾还必须渡过茫茫大海。这些自然险阻,也将成为朱慈炫到达台湾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小说中,除了描述上述两方面因素带给朱慈炫的凶险之外,还加上了南洋的妖jīng和形形sèsè的坏人带给朱慈炫的凶险。这是脱离现实和根据现实做出的丰富想象。体现了南洋特有的各种元素,比如降头术等。

根据这样的构思,小说给朱慈炫本人赋予了更多的神奇sè彩,让他成为会念除妖经文和拥有易容镯的jīng通玄学的佛僧。还给他安排了三个有非凡本领的高人做助手。这样才能合理的解释,他为什么最终顺利的到达了台湾。

历史上朱慈炫没有到达台湾,我们不禁要问,若他真的到了台湾,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根据历史上,渡海来台的明朝皇族在台湾所受到的礼遇来看,我们可以断定,朱慈炫若真的到了台湾,也只不过会是郑家的一个花瓶,他的存在更多的是种象征意义,尽管他有巨大的号召力。

所以,小说的最后,为朱慈炫安排了到了台湾也不如意,只好再逃亡,并且在大海中找到避风港湾的结局。

在小说的最后几段,描写了朱慈炫用他到台湾以前,途经南洋所遇到的各种凶险而悟出的道理,来向身边人解释自己面对反清复明无望的现实,却依然很坦然的原因。那就是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没完没了。他相信清朝的统治也会受到汉人的制约,他相信清朝对汉人的统治必将以怀柔政策为主,那样,汉人的生活会好一些,所受的苦难会少一些。

朱慈炫的见解被历史证明是对的,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进入康乾盛世,清朝入关初期汉人的反清意识也逐渐消减,满汉融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可是,毕竟清朝是以少数民族的身份主政中国,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中,防汉制汉的统治思维始终存在,这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中国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之外,清代中国的满汉矛盾始终存在,清朝朝廷以少数民族凌驾于多数民族之上的狭隘思维,成为两个民族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所以,很多人为明朝的灭亡而感到惋惜,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就算清朝入关以后,残明势力也有机会反扑。他们对抗清十六年的南明永历朝和抗清二十一年的明郑台湾,都有很多的期许。永历朝皇族有基督徒身份,若太子朱慈炫成为中国皇帝,那么中国和西洋国家的联系必将非常紧密,中国就不会落后于西方。明郑台湾易守难攻,又重视海权贸易,若发展壮大,也绝对不会让中国再有闭关锁国的政策。同样不会让中国落后于西方。

向南洋发展,被很多人认为是残明势力实现反清复明的唯一途径。其实历史上确有残明势力试图在南洋发展势力的传闻。一是说南明太子朱慈炫在暹罗募兵三万,并且利用自己基督徒的身份,通过传教士向教廷求助,希望藉此在欧洲激发类似十字军的义举,以帮助自己完成反清复明的大业。二是说明郑台湾也曾经想征讨菲律宾,将菲律宾变成反清复明的基地。这些传闻未必全是历史事实,却很符合残明势力发展壮大的逻辑。

所以,小说中遐想了朱慈炫在婆罗洲当上首领和在菲律宾领导华侨起义的事情,也描述了暹罗的朱家镇努力拓展势力的事情。这是历史事实和合理遐想的有机结合。

本小说,就是把对残明势力的所有遐想,都综合表达的一部小说。朱慈炫在南洋所经历的机遇,是我对残明势力在南洋发展的渴望。尽管历史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我愿意用我的小说,来为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皇朝增添些光彩。因为历史上,那些立志于反清复明的汉人,是实实在在的在南洋努力过。我只不过把这种努力变的更加神奇罢了!

可是,我的小说还是要尊重历史的基本事实,那就是残明势力最终消亡,无论是朱慈炫和明郑,都未能在南洋发展起来反清复明的势力。朱慈炫人单力薄,他未能在南洋发展起来自己的势力,是完全正常的。可是明郑台湾未能在南洋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则是让很多人感到深深的遗憾。

台湾毕竟是岛小民寡,实力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和清朝抗衡的程度.清朝也不会让这个反清政权长期存在.所以清朝实行海禁.孤立台湾.而这个时候,明郑小朝廷,却一心想和清朝争夺大陆,对经营台湾,都有不少反对的.更是多次反对征讨台湾南部的吕宋岛.

实际上当时想在短期内打跨清军是不可能的事情.南明永历朝抗清16年,也失败了.后来的三番反清也失败了.这已经说明清军在大陆的实力强大,难以战胜.只靠小小台湾的力量,是难与清朝抗衡的.

因此,对于明郑台湾来说,只是开发台湾还不够.要向南洋发展才是唯一途径.当时南洋已经有重多华侨.他们可以做明郑台湾征服南洋的帮手.离台湾最近的吕宋岛,有华侨近10万人之多.控制吕宋岛的西班牙人,势力还不如荷兰.郑成功在1662年曾准备征讨吕宋岛,可惜同年去世。而其子郑经也俩次想征讨吕宋岛,却因为大臣反对而做罢.大臣们希望把实力放在大陆上,不愿意为了吕宋岛消耗台湾的力量.

如果明郑可以控制吕宋岛,那样就可以以吕宋岛为基地,征服整个菲律宾群岛.经过几年开发,就会让明郑小朝廷实力大增.也不至于后来在澎湖被清军打败,台湾危在旦夕,当有人想迁吕宋岛再战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另外,明郑小朝廷也失去了向婆罗洲岛开拓的机会.婆罗洲岛位于菲律宾群岛西南部.面积广大.有重多华侨.当时西方殖民者还没有控制这里.岛上的土著居民十分落后.没有形成强大的国家.可以说是无主之地,以明郑台湾的实力,控制这里是可以办到的.因为后来中国人也曾控制全岛,建立兰芳共和国.维持了107年的时间.这个岛比菲律宾群岛更大,开发以后会让明郑小朝廷更有实力.而且这个岛与大陆更远,面临清朝威胁较小,可以做稳定的大后方.就算台湾和吕宋岛被清朝占领.婆罗洲岛也是清朝实力难以覆盖的遥远地方.以此岛为根据地,可以向东向西把南洋群岛都占领.那些岛或者是和婆罗洲岛类似的无主之地,或者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明郑势力可以战胜荷兰.也可以战胜比荷兰弱的西班牙葡萄牙.

如果明郑可以征服南洋的群岛.吸收汉人联合土著军民进行开发,会让明郑势力成为海洋强国.那么打败清朝的可能xìng大增.至少更有力量和清朝对抗.绝对不会那么容易被清朝消灭的.

再说,如果明郑控制南洋群岛,那么就是南洋第一大国.发展的好,征服整个南洋都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征服整个南洋.不但实力大增,而且在陆地上也可以与清朝接壤.加强对清朝的威胁.反清复明的可能xìng就很大了.

如果是那样,东南亚就是中国领土了.中国的海权意识会大大加强.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就要改写.然而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明郑诸臣.却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最后只能留给历史太多遗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