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霸主马腾》31 再见袁绍315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咦!”

马腾刚刚跟在蔡邕身后步入太学讲堂,就与袁绍对上眼,双双惊呼出声。

袁家四世三公,可谓是大汉名副其实的豪门世家,对袁绍能zì yóu出入太学讲堂,马腾并不感到惊奇。他的惊呼,只是没想到袁绍也会来此,显是与他一样,来看蔡邕书碑的。

袁绍见马腾衣着普通,出语粗俗,压根就没想到他也能来此地,还是跟在蔡邕之后。一时之间,他有些闹不清楚马腾与蔡邕之间到底是何关系。至于跟在蔡邕身后的神医华佗,虽然名声rì隆,但在袁绍眼里,医者本就是贱业,名声再响,那又能如何。

是以虽然袁绍早就见过华佗,表面上客客气气,但神情间却不大看得起。

在袁绍身后,还跟着六人,个个衣着鲜丽,丰神俊朗,气质不凡。

“哦,本初可是识得马贤侄?”

袁绍哈哈一笑,对蔡邕拱手道:“蔡翁言笑了。绍只是方才在石碑前见到这位仁兄而已,当时见他如痴如醉,忍不住出言相询,不曾想这位仁兄不解圣人微言大义,独对蔡翁之字大加赞赏。”

在袁绍身后的众人,闻言无不面露微笑,更有两人微微摇头,似是对马腾之举颇觉好笑,独有站在最后的矮个子微微皱眉。

蔡邕何等聪慧之人,一听袁绍这等似是大褒之语,即知他话中对自己这句无心之语有些耿耿于怀,内中深意,自是说马腾这等粗鄙之人,他袁绍怎会认得。

蔡邕内心暗自叹息,一直以来,他对这位老袁家出类拔萃的后辈极为赏识,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恐怕就是他待人有些太过倨傲了。虽说恃才倨傲的人蔡邕见多了,但像袁绍这样屡屡为此而耿耿于怀的,还是并不多见。

“原来兄台即是鼎鼎大名的袁大公子,在下陇西马腾,粗鄙之人,刚才见面而不识,真是罪过罪过。”

马腾丝毫不以为意,也没有丝毫露怯,坦然上前,对着袁绍拱手笑道。

“嗯?”

蔡邕心里暗自惊奇,大凡世人,多忌讳被人称作粗鄙之人,今趟马腾竟然如此自称,但又说得如此坦然,丝毫没有因自己粗鄙而生的卑怯之意。

况且自马腾话语中,蔡邕还听出了与袁绍之言的针锋相对之意:你不是自命清高不认识我么,我这个粗鄙之人方才可也不认识你呢。

“哼!”

果然,袁绍脸上愠sè一闪而过,只是冷哼一声,旋即转向蔡邕,笑道:“今rì小侄不请自来,就是邀同几位至交一同前来观摩蔡翁书碑,蔡翁莫怪小侄不告之罪。”

“无妨,无妨,这几位是...?”

“小侄这几位至交俱是早就仰慕蔡翁大名,待小侄为蔡翁一一引荐。”

袁绍自顾自地为蔡邕引荐友人,将马腾和华佗完全晾在一边。华佗游历大汉各州郡,早就见识过无数世态炎凉,兼且为人豁达,醉心医术,对此只是淡然一晒置之;马腾则是早知袁绍是这种倨傲个xìng,也早知这将成为他将来最大的障碍,有了这等窥破天机一般的先知优势,他除了在心里暗自好笑之外,又如何会将袁绍的轻忽放在眼里。

“世人皆云“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今rì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蔡邕一一见过六人之后,回过首来,独对立于何顒之侧的荀爽笑着感慨道,“令尊高名显著于世,邕年少时曾慕名往拜,获益良多,至今仍常静夜思之。”

“蔡翁大才,父兄多有赞誉,今rì得见,爽之幸甚。”

“慈明与邕辈分相当,只是邕痴长数岁尔,蔡翁之名,可不敢当啊。”

“正该当如此!”,袁绍哈哈大笑着插话进来,对荀爽道,“绍等本就是晚辈,理当执子侄礼。如非慈明兄坚持平辈论交,绍该当唤慈明兄为世叔才是。”

站在荀爽之旁的,正是他的侄子荀彧,乃是荀爽二哥荀绲之子。叔侄二人可都是以智计闻名于世的谋士,在汉末三国时期,可是大大有名。

第四位是张邈,他年纪看上去比蔡邕小不了多少,不过马腾现在学乖了,知道所见过的市井百姓,实际年龄比看起来要小上不少,而这些名士、达官贵人,实际年龄比看起来却要大上不少。

第五位正是刘表,也是众人中,唯一可与袁绍和蔡邕的相貌相提并论之人。三人身材相差不多,虽说一般的潇洒倜傥,却各有各的神韵风采。

至于最后那位其貌不扬的矮个子,比起马腾来还要矮上半头,但却是令马腾最为震惊的,也让他多看上几眼。如若不是他这个搅局者闯进这方天地,以致没有蝴蝶效应,时空按照史册记载的规轨前行,最终正是他将荀氏叔侄收归帐下,大败袁绍,差点就一统三国。

他正是曹cāo曹孟德,站在众人之末,连袁绍在引介他时,都只是一带而过,显是即便他位列袁绍好友之列,却也并不大受袁绍待见。

他见马腾不断地看过去,微微转过头,迎上马腾的目光,微微颔首一笑致意。

“时候不早,邕该当动笔了,诸位切莫见笑。”

蔡邕团团拱手,连马腾和华佗都没放过。众人纷纷谦逊,自觉地闭上嘴巴,静静地站立一旁,静观蔡邕书碑。

宽敞的讲堂正中,摆着一半人高的木台,宽不过数尺。木台上摆放着洁白如雪的绝佳蔡侯纸,马腾估摸着,该当与石碑尺寸相当。两人站于木台对面,两人蹲于木台下,正是为了移动蔡侯纸。

除此之外,还有专责磨墨的,以及其他杂役之人。

蔡邕立在台前,静立凝神良久,方才睁开双眼,伸手摘下一杆粗大的毫笔,蘸满墨,直接毫不迟疑地在蔡侯纸上书写起来。

众人显是早就配合默契,移动蔡侯纸的速度,与蔡邕的书写保持同步,可谓是恰到好处。

马腾旁观至此,方才亲身体悟到,何叫运笔如飞,下笔如有神。光看蔡邕书写,那种行云流水般的一气呵成,真正是未做到胸有成竹时,绝无可能能如此挥洒自如。

他并不知道,蔡邕为书碑一面,事先要布局临摹达数月之久,不然的话,何以自熹平五年正式动笔以来,近两年的时间,却只竖起三座石碑。

书碑只是其一,随后还要将书好的蔡侯纸交由巧匠镌刻到石碑上,这可也是大费周折之事。

待袁绍等人离去,马腾和华佗在蔡邕带领下,去到隔邻的太学讲堂,观看镌刻石碑。

一进门,一股嘈杂热闹气息就扑面而来。在这里劳作的工匠,总不下数十人,马腾细细看来,既有木工,又有画工、石工等等。

“立碑一座,耗资巨万,这些能工巧匠,俱是自各州郡征调而来,再过月余,还有数十工匠抵京,那时书碑当可快上数倍。”

蔡邕边引领二人观看,边为他们解说。

“蔡翁,这个,小子有一事不明,总共要竖多少石碑?”

“嗯,依如今已校订经文计,已有十二石碑之数。依邕之见,六经校订完毕后,当树碑四十八座。”

“四十八座石碑?”

马腾大张着嘴巴,久久合不拢。光这么一件事,岂非就要耗时近十年?

感慨片刻,马腾想起一直困惑着他的一件事,犹豫片刻后问道:“蔡翁,小子还有一事困扰已久。六经及诸子著述,为何都只分卷,而无分段,更无标点符号以断句?以致读起来,须从师长处学会断句,而后才能读通?”

“标点符号?”

蔡邕停下脚步,扭头看向马腾,好奇地问道。

“呃!”

马腾将自己给嗝住了,蔡邕这么一问,他才醒悟到,这个时代的人,可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概念的。

“这个,就是标在文中,告诉他人,此处该当断句的一个点,或是一个圈。”

“嗯,贤侄读书少,自是不知读书深处,断句不言自明。有点无点,俱都一样,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可是,有没有可能圣人一句话,后人有的认为该当这样断句,有的认为该当那样断句呢?时候一长,后人又如何知道如何断句才是圣人之意呢?”

“这个么...”

蔡邕抚须沉吟片刻,没有立即回答。他熟读典籍,自是知晓马腾所说这种情况并非不存在,只是他一向以来认为自己的理解才是正统,所以没有多加细想而已。

“要是圣人当时就以点标注断句,岂非后人更能领会圣人的深意?”

马腾沉吟片刻,还是问出这句话来,只是话一出口,他就颇有些后悔:在当世大儒蔡邕面前谈这个,岂非是鲁班面前耍大斧,贻笑大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