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大明之再整河山》第94章:祭吾袍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大师心意,本王知道。无弹出广告小说 本王绝不会束手待毙,等着那些低贱文墨之徒来作践。可是,未来胜负之数,大师作何判断?”朱棣虽然一直强调不会灰心丧气,放弃靖难大业,可是没有对未来必胜的信念,他的心还是当rì那个英雄之心吗?

道衍听到朱棣对战争胜败产生怀疑,不假思索斩金截铁的说道:“王爷必胜!”

“大师何以如此自信?”朱棣感到有点惊讶。

“在贫僧看来,王爷起兵靖难,有三必胜!”道衍说话之际,右手伸出三个指头。

朱棣听闻也是脸露惊异,眼中带着期盼,急切的问道:“何为三必胜,望大师不吝赐教!”

“王爷,请听贫僧详细给王爷说明,贫僧所谓三必胜为道必胜、军必胜和智必胜。有此三必胜,王爷定当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挥军京师,jiān佞束手,廓清域内,重整大明河山。”

“道必胜、军必胜、智必胜作何解释?”

“道必胜,就是说王爷起兵,乃是奉天靖难,依照太祖规制‘朝无正臣,内有jiān恶,则亲王训兵待命,统领镇兵讨平之’而起兵。而反观朝廷,自建文帝登基以来,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臣,兴周礼复井田,逆天下大势而行事。并州县,擅改官名,弃太祖旧制而不顾。提升文官品秩,重用儒士书生,朝中勋贵皆有怨言。更为狂悖的是为君不仁,为侄不孝,听信jiān佞谗言,破坏太祖屏藩制度,捏造罪名罢黜周王、齐王、泯王、桂王等四位藩王,逼湘王朱柏阖家自/焚而死,致使诸藩王人人自危,莫不祈求王爷能解其倒悬之苦。为君不仁不孝,何以承嗣大统。王爷奉天靖难,恢复太祖旧制,王师荡荡,岂有不胜之理!”

“如此道必胜,颇有几分道理,何为军必胜?”朱棣眼中光芒更亮,急切的再问。

“军必胜,王爷率领的大军,主要是北平、大宁守军,他们久在边塞,训练有素,都是血战勇士。王爷收朵颜三卫入麾下,战马如风弯刀如月,风驰电掣来去自如,强弓硬弩谁人可敌,王爷率领的皆是久经战阵的虎狼之师。而朝廷军队,耿炳文李景隆两次失败,京城jīng锐损失殆尽。而今盛庸所部大多为抽调来的各地卫所兵马,疏于cāo练久不见血,怎么能和燕军一较高下。朝廷领兵者盛庸,名不见经传,时事巧合才让此竖子成名,领兵才能难敌王爷万一。都督平安,有勇无谋,曾为太祖义子,必不会安心长久屈居盛庸之下。郭英、吴杰老朽之辈,徐凯、刘真、房昭等人,接庸碌之人,不足为虑。兵部尚书徐辉祖,虽为中山王长子,承先人余荫,窃据高位,不过是又一个李景隆而已。建文齐黄等人,jīng于文章不知战阵,谋划军机岂不荒谬!如此,强弱之势立判,若燕军南下,战则必胜。”

“大师此论,虽有夸大不过也算中肯。那么何为智必胜?”朱棣随着道衍的宏论信心大增。

“智必胜,王爷少年时就藩,在外历练近二十年,统军有方,扬威域外,治下有度,北平rì趋富足。善抚士卒,治军有方,将军用命忠于王事,这都依赖王爷过人的才智。朝廷中枢决策者,建文、卓敬、徐辉祖等人,皆坐而论道,空谈误国之徒。他们帅军治国才能和王爷相比较那就是天地之别,王爷有这样的智略智谋,何愁前路迷茫!”

“大师所言,让本王茅塞顿开,本王得到你的智谋,再加上将士用命,定会仿周公拯救大明于频危之时。若天下大定,本王自当效仿汉高祖待萧何例,以谢大师今rì的功劳。”

道衍一席话说完,让朱棣心中雾霾一扫而空,王者霸气再次填满全身。脸上露出更多的豪情期盼,双目尽显狂野权yù。一位战争的巨人再次降落在北平城中。

两人再说一些其他事物,朱棣放下身上的包袱阔步离开佛堂,健壮的身影消失在王府茫茫的夜sè里。恭送燕王离开以后,道衍法师站立在佛堂门口,门外寒气逼人,天空繁星满天,道衍法师在这繁星中仔细寻找,不知道他能否看到星空中所谓的帝星,从而判断出未来大势走向。

建文三年二月十六,甲寅月葵丑rì,yīn,北风,强。

黄历有载:是rì宜祭祀、移柩、入殓、安葬、伐木、安床。

巳时为吉。

北平城南郊,燕军大营,黄土筑台,周围都是白旗白幡,高台上摆放三牲祭品,手臂粗的白蜡烛在烈烈燃烧,手指粗的燃香飘出浓浓白烟。高台两侧一群高僧诵经念佛超度亡魂,木鱼声声飘向远方。

三军将士俱缟素,一杯水酒祭英灵,祭奠靖难起兵以来战死的亡灵,祭奠沧州城外殒命身死的张玉。燕王朱棣带领燕王世子朱高炽、王子朱高煦、朱高燧,还有军中主要将领朱能、李彬、徐理等人登台祭拜,肃穆隆重的祭奠仪式以后,燕军上下每一个人都眼睛发红,鼻子发酸。今rì祭奠的都是昔rì并肩的战友,都是曾经的袍泽兄弟,可是来rì战死沙场,会有谁来祭奠他们。

在祭奠的人群中,一群身穿孝衣孝袍的人,男女老少都有,那些人都是战死燕军的家属。在人群最前方,一位老妇人泪如雨下,身后跟随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每个人都是双目含泪,强忍悲声,在如刀刺心的痛苦中参加祭奠仪式。

那位老妇人就是张玉的结发妻子罗氏,‘将军难免阵前死,瓦罐终在井边破’,作为一个将军的妻子,她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宿命。丈夫的死,不曾为国也不曾为民,这样的死亡这样的悲痛到底有何价值。丈夫的亡故,带给张家虚幻的荣耀,这值得吗?

丈夫的故去让人悲痛,更为心碎的是还要把儿子再送到那个危机四伏的战场,她不想送儿子再去,可是这样的话语她都不敢说出口,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一位藩王要想荣登大宝,这是命,是不可更改的宿命,只能用rìrì思念深夜滚落的泪花表达无言的抗争。

罗氏身后的三个儿子,长子张辅二十五六岁,最小的儿子刚刚十五岁。他们的肩膀就要接过父辈的责任,用身躯用鲜血给上位者铺就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

张辅的心也在悲痛,还伴有深深的仇恨。父亲的音容笑貌从今以后只能出现在梦中,他的身躯不曾回归故土,他的头颅成为南军邀功的凭证,华贵的棺椁内只有一身曾经的旧衣冠,以侯爵修建的坟茔下只是一个战死的灵魂。好男儿自当秉承父辈志向,提枪跃马征战沙场,摘得仇敌头颅,慰藉父亲在天之灵。

母子皆悲伤,心绪各不同。佛音梵唱送亡者往生极乐,号角阵阵催生者再拔战刀。

燕王朱棣站在高台之上,神情悲痛,对着燕军将士说道:“今天本王在此筑祭台,祭奠那些故去的将军士卒。他们乃燕军的勇士,军中的楷模,舍生忘死奋战沙场,而今英魂即逝,本王定不会忘记他们昔rì的功勋,王府定后厚待他们的家人。视他们的父母为本王之父母,视他们的子女为本王的子女,百世万世永不相弃。”

站在台下的燕军将士,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为这样的王爷舍去姓名也算值得。

“昔rì同征战,今rì天各一方,yīn阳殊途,本王痛心不已。今rì,焚烧本王袍服,希望能给亡故者遮风御寒,希望他们看到本王陪伴他们。”说毕,朱棣脱下身上的黑sè锦袍,递给世子朱高炽,肥胖异常的燕王世子带着袍服,艰难的走到祭台正中,在焚化纸钱的铜盆里点燃燕王袍服,浓烟火苗熊熊而起,一股青烟随风远去。

燕军将士跪倒在地,齐声高喊:“燕王威武,吾等誓死追随燕王,奉天靖难,铲除jiān佞!”

“本王幼时混迹军旅,曾受教于中山王徐达、岐阳王李文忠;少年时就藩北平,领军征讨北元余孽,降乃儿不花。本王领军多年,征战四方,深知每战必胜实属不易。然而,两军对战勇者胜,这是千古不变之理。白河沟李景隆屯军六十万,军众而势怯,燕军一鼓而下,以数万人马击败南军,就是这个道理。故而,对战之际怕死者必死,惟有勇猛往前者,才能所向披靡,万马丛中斩旗夺功。本王今rì重申,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军令既出,无论亲疏远近,依律一视同仁,三军将士不得有违,轻敌冒进抗令不尊者,杀无赦!”

“属下谨遵王命,绝无违拗!”

“本王令,朱能任中军主将,张辅任左军主将。右军主将李彬帅军为先锋,随本王挥军南下。”

“属下谨遵王命!”燕军各级军官齐声答应,尔后整理军队,待命出发。

祭台下,张老夫人拉着儿子张辅的手,就是不愿意松开。张辅跪到尘埃,给母亲磕头,热泪盈眶张口无言,两个弟弟在一旁劝慰母亲,妹妹拉着张辅的手泪流满面。

许久之后,张辅终于挣脱母亲的不忍离别,狠心转身疾走,跨上战马身体绷直,泪珠终于掉落,身后传来妹妹娇弱的声音‘兄长保重!’,张辅不敢回头,扬鞭打马,追赶已经远去的军队。

张老夫人靠在小儿子怀里,看着漫天尘土中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心如刀绞几yù昏厥,今rì送给儿子从军南下,来rì还能等到他再跪身前喊一声‘娘亲’吗?

眼前的士卒逶迤前行,旌旗蔽天遮rì,战马嘶鸣往前奔行,枪如林刀出鞘,燕王朱棣发动chūn季攻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