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大书商》第三十七章 早产的中国出版集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晕,拼着赶了几个小时,才赶出5000字。

粤州,一些重大的变故,还在酝酿之中。

而正在备战期末大考的尚文远,却接到了伊明远的紧急传呼。

“情况属实吗?哪条渠道上来的?”等服务生出得门去,尚文远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自从前几天把书影的几十位名家邀请到兰亭,几位书法出众的大作家,也很畅快的奉献出几幅大字后,秋兰姐对小家伙,就越看越顺眼,干脆就给了尚文远一张永久会员卡。

说是会员卡,实际上一张代表的卡片都没有,内部登记造册,把尚文远的大名加上去之后,就算完事。

反正就意思一下,表示以后小家伙来会所,刷脸就可以啦,连掏钱的工夫都省了。

当尚文远用不经意的口气给钟道安说起这件事,钟大少的眼珠子都红了,那意思要多明显,有多明显:你多牛皮,你造吗?

有多牛逼,尚文远不知道,反正他就把这当谈事的大本营了。

他在会所,有专门的房间。这房间,跟个小书房似的,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平时,是不用来招待客人的,每天有专人清扫,保证房间的清洁。

房间的服务员,也是专人负责。沏茶、膳食、伺读还都不是一个人。

vip中的vip,估计就是这样了。

也难怪钟道安知道信息后,急吼吼的找到秋兰姐。想跟小侄子一个待遇,却被秋兰大老板一句话就给挡了回来:啥时候,你的字能跟你小侄子一样漂亮了。我就给你办一张。

不提钟大公子灰头土脸的碰一鼻子灰。

伊明远今天带过来的消息,确实挺新鲜。

尚文远问起,伊总裁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出来。

原来,世界传媒与北大签订的两个合作项目,在业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

这事伊、尚二人以为办得挺隐秘,但在熟悉书业情况的行内人来说。压根不是什么秘密。

在如今国内的形式下,这么大手笔的两单合作协议,那是怎么也瞒不住的。

开始还是几个得知了情况的人议论。说这外国人就是人傻钱多,白白的把钱送给大学搞什么古籍整理和翻译,有这钱,老子十本超级畅销书都做出来了。

这话有道理。畅销书从来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这个“做”有讲究,一是作者本身名气,以及其文字,还须过硬;二是出版编辑的能力,必须得超群;三就是营销必须得对路。

三管齐下,这样才有可能做出一本畅销书出来。

书业行内有个说法,就是说如果手头没有百十来万打底,不要轻易涉入出版领域。为什么?

没有足够的资金,你吸引不到名作者。拿到好稿子的几率就微乎其微。

名家不是大白菜,想什么时候吃,就能去地里割。没钱,你连人家门都敲不响,更甭提找人拿稿子了。

没有足够的资金,你就请不到出色的图书编辑人才加盟。

图书编辑人才难得,这是业内的共识。

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实在太难。不说那不菲的学习资料和各种图书,就是时间上,也很少有投资者有那耐心:三、五年入门,七、八年初窥门庭,十几二十年经年累读,才能称之为优秀。

更不要说,越发展到后来,编辑除开文字编辑能力,还得有出色的策划能力。

这些因素加起来,就愈发显得,优秀编辑,实在是稀缺物种。

对于人才,可能金钱物质,不是让他们加盟的唯一条件,但离了这个条件,那也万万不能。你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想让人白帮你干活?又不是你儿子。就算你亲儿子,你也得供着一日三餐不是。

最后一点,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你的营销就只能停留在文案上。

营销说到底,就是砸钱的游戏。

报刊上打广告,要钱不?无论软硬,你不掏真金白银,人家版面能随随便便给你?

网络炒作要钱不?论坛热帖,什么加红脸、黑脸,置顶、加粗、套红,不给钱,你想随便上去?地区热点、全国热点,人都有专门的人搞这个,炒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价。

《藏地密码》书还没上市呢,网上先热闹了起来,难道都以为,全国上百家网站,上千个论坛,那些长评、短评,讨论,都是网民学雷锋,自觉的发上去的?

总之,一本畅销书的诞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

回到原点,那就一个字:钱。

这是商业的本来面目,一切都围绕着这个字转,其他的都扯淡。

世界传媒和北大的两个项目,一年5000万,十年那就是5亿,这样庞大的资金运作,就是反应再迟钝的书业人士,也知道这老外,是要有大动作了。

各行各业,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看到的,跟一般人不一样。

他们首先追根索源。

工商注册信息,又不是绝对的保密信息,有心人一查,就都清清楚楚。

抛开不知道什么来路的外资公司不谈,就是伊明远这个人了,他们就看出些名堂。

原双江出版社发行总公司二把手,现在成了这个世界传媒的总裁。

这不明显么,外资进入大陆文化领域的节奏。

持阴谋论的人腹谤:草,这是文化侵略。

怎么个侵略法,自然说不清楚,人办公室都还是五星级酒店的套房呢。

不少人就喊:狼来了。

本来这十几年。全国其他出版社的日子,甚至新出来的民营出版公司,情况都不是太好。

不因为其他。被双江出版社逼迫的。

不是空话,有实在的数据:

全国畅销排行榜前十位,第一是《中国章程》,第二是《新华字典》。

前者不说了,那是党员必读本,党员基数在那,想不畅销都不行。

后者那是学生必用工具书。基本人手一册,甚至一家几册,这数量想小。也小不下来。

后面剩下的八本,全是双江社的本版书。

把畅销排行榜放大到前50名,这种情况依然存在,80%。都来自于双江社。

每年的《中国图书商报》图书畅销榜出来。整个出版界都基本没啥波澜,还说什么呀,都是人家自个跟自个打擂台。

正如英国人定义足球的概念:足球就是11人对11人,最终由德国队胜出的一项运动。

眼下的中国出版界,就很有这个势头。

还好双江社没有涉足教材、教辅。让人教、高教、外研等以教材发行为主的出版社,松了一口大气。要不然,就双江社完全碾压的姿态,真让其涉足其中。就没他们什么活路了。

好了,这边双江社压得人喘不过气。又闯进来一家世界传媒。

开张就是大手笔,两年一亿,还现金。这特么是很多家出版社绑一块,一年的利润总和了都。

不抱团取暖是不成了,再这么松散下去,整个中国的书业,就几家人在那唱戏,其他几百、上千家就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伊明远今天说的这个信息,说的就是这个。

消息来源很可靠,是伊明远的一个很要好的哥们传过来的,这哥们在北都有几家规模很大的书城,在全国也有十几家连锁店。

因为跟新华书店是竞争关系,对于新华书店的动向,关心得很,而且也暗里扎了几颗钉子进去。

这消息,就是那颗钉子传出来的。

说是最近,新华书店总店的实际负责人,召集了包括群众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华夏书局、三联书店在内的二十多家出版社,以及中国图书商报社、新华书目报社等媒体机构的负责人,商量联合的事。

这股力量可真不小。

其他的都还好说,都是事业单位,平时明枪暗箭,竞争本来都不少。真要硬碰硬,双江社、双江血统纯正的冒牌外资公司——世界传媒,也不怵,又不是没较量过,谁怕谁啊。

但有了新华书店掺合在里面,那事情可就不好玩了。

在二级市场,也就是民营市场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新华书店,那就是出版界的龙头老大,控制着全国大大小小上千家出版机构图书、期刊的发行工作。

换句话说,新华书店握着的是全国出版机构的命根子。

而且人家级别也高,中宣部直属国有企业。

现在这些人联合起来,针对的是什么?

尽管这事人家还在密谋阶段,能不能真正联合起来,还不得而知,但伊明远嗅觉多灵敏,一下就闻出味来。但这种企业的大型战略决策,他做不了主。

所以得到信以后,自己再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清楚,就马上汇报给了尚文远。

“靠,这不就是中国出版集团吗?不是说要2000年后才组建的吗?现在都尼玛才96年。”尚文远暗自惊了一下,不过一看伊明远严肃的表情,就知道人担心的是什么了。

不由笑了一笑,说道:“伊叔,紧张什么呀,甭自个吓自个,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倒不是担心,只是觉得,新华书店加入到里面去,对咱们不算是好事吧。”伊ceo忧虑未去。

“扯虎皮拉大旗,他们成不了多大事的,也就是名头听着唬人。”

“小远,我觉着你太小看他们了,其他的就算整在一块,我们也太担心。我担心的是,新华书店这边,如果到时候再来一个针对我们的什么政策,限制发行量或者准入制度什么的。对我们来说,那就太被动了”

“伊叔,您过虑了。新华书店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他不可能放着咱们现成的利润不赚,反而花大力气去培育那些不成气候的单位。他们有资源不假,但我觉得,从新华书店本身的角度来说,恐怕他们是想利用这个机会,组建集团公司。向国外扩张,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真要针对咱们,不说有没有那个实力。就算有,那也得等咱们势弱了才有这机会。您觉得,短时间内,他们有这机会吗?”

看伊明远还在皱眉思考。尚文远干脆把话说明白:“伊叔。真没必要担心。就这么说吧,他们联合起来,只是做个样子,向国家要财政特殊津贴,重心还是在做大书上面。至于新华书店,完全不用担心,只要我们有好书供应,他们才不会管是谁家的书呢。”

“做大书?什么意思?”

也不怪伊明远不明白。实际上做大书的概念,还得几年后。才会正式浮出出面。

具体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充实领导办公室书架。

现在中央不是提倡讲学习吗?要求各地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学理论、学知识、学技术。

怎么学,那自然得有书啊,没有书拿什么来学?

什么书值得领导学习?那可就太多了,历史、政治、经济、管理……只要你能想起来的,就没有做不了的书。也就对应了那一句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领导干部办公室那么宽敞,书架又那么大,得多少本才能摆满啊。

那就上大部头的呗。

大开本,硬精装,还得成系列,你要一个单行本,你都不好意思说那是书。

首先当然的是《毛选》、《邓论》、《中国章程》等党员必读书。

其他的,比如什么《史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四大名著、太祖诗词鉴赏、名人传记、老子、庄子,每样来上一套,直到把整个书架铺满为止。

有文化吧,上级下来一视察,那肯定感觉不错嘛:嗯,很好,不错,能深刻领会领导讲话精神。

至于书的价格?

一套书,码洋低于一万,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做的是大书。

这尚文远亲身都经历过。

前世,每年全国都有一个读书节活动。有一年的读书节,正是在江陵。

当时尚文远作为一个小书商,自然也参加了。

在展览馆里花了4000大洋,买了个小摊,兜售起自家的书来。

因为跟组委会的一个小干部关系不错,人家给了一个不错的位置,隔壁就是北都一家大公司的摊子。

尚文远去看了看,发觉这家的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太漂亮了,包装盒漂亮,装帧精美,设计也大气。一看内容,都是些很常见的公版书,但尼玛定价,就太吓人了,一套10本的《资治通鉴》,居然定到了5000。

这特么是人买的吗?

都是同行嘛,两根烟一散,聊了两句也就熟悉了,尚文远就问:你特么这书谁买得起啊?

那家负责人面带得色,轻松回了一句:就不是给一般人看的。

尚文远开始心里还冷笑:尼玛,你这破玩意,就送图书馆给人折腾的命,还能有谁看啊?

但到最后,尚文远就目瞪口呆了:双江省财政厅,从这家公司,直接订购了5000套!

大几千万,一般的小书商,辛辛苦苦几十年书,也卖不出这么多钱。

明白了吧,这就是做大书。

尽管后来国家又专门出台文件,规定不允许这样做。

但备不齐人家本事大,让人领导干部自己掏钱“买”,还不成吗?

带着玩笑,尚文远就把什么是大书,给伊明远说了一遍,然后笑道:“伊叔,明白了吧,人家图的,不是咱们这一块、两块的利润,人家盯着的是国家的大钱。成了,这事就这么着了,咱们做咱们的,他们做他们的,谁也不碍着谁。”

“还有这做法?”伊大总裁也震惊了,楞了半天,才说道,“这不是拿老百姓钱瞎搞吗?上面就不管?”

“怎么管?难道你让领导干部不学习?”

“但……这不是违规嘛?”

“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不说,意思明白就行了。这叫潜规则,跟咱们没半毛钱关系。”

“那我们也可以做啊。”

“别,伊叔,您快把这念头给掐了。”

“干嘛,有钱还不赚啊?你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趁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可以先……”

“伊叔,咱们真不能干。”尚文远正色说道,“有的钱好赚,不好花。咱们正正经经做生意,花的是自己的辛苦钱,心里安稳。”

伊明远不由又高看了这未来东家一眼,老实话,听尚文远讲明白,他真的是有点动心了。

这本身就不复杂,从做书的角度而言,简直不要太简单。

但正是因为简单,人人都可以做,那最后拼的就不是单纯的商业手段,而是看谁的“公关”能力强了。

伊明远明白尚家底子有多大的厚度,不说其他地方,就粤州、双江两地,别说5000套了,就是5万套,都能想办法消耗掉。

定价不说1万,就是打个对半,5000吧,算下来又有多少?关键是快啊,一个多亿的利润,一个月的工夫都用不了。而且,文化产品,又很隐秘,看着总额很大,平均到每个部门,也就几千块钱的事。对一级政府或者一个政府部门来说,这算什么钱?

但看尚文远的态度,人家确实不想赚这个钱,尽管这不是小钱,而是动辄上亿的真正的大钱。

说放弃就放弃,说不做,就是不做,这就是魄力。

“果然非常人也。”伊明远暗赞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