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玄阴四象》序章 四个故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0年农历八月十五。夜。

北都市南城的一处四合院,院中一处精致小木亭,六爷正在细细地剥着一个石榴。

滴滴两声,是手机短信:到了,一切顺利。

放下手机,六爷抬头看看微黄的月亮,轻轻叹息:月圆中秋,人守空楼。

短信是从大洋彼岸的纽约发来的。沈岳,发短信的年轻人,仍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沈岳,高瘦,脸部轮廓分明,似乎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冷。

发短信之前,他一直在对着一个玉盆端详。

乾隆年间的青玉龙盆,五爪,祥云山石,纹饰繁复。“匠气。”吐出这两个字后,他给六爷发了那条短信。

走出博物馆大门的时候,阳光已有些刺眼。他又开始琢磨六爷给他讲的四个故事。

关于四件古玉的故事。那是他把淘到的墨玉古件给六爷看的时候,六爷给他讲的。

玄阴四象,通灵之质。中秋之夜,月华满天。

一,封门青龙

东晋,永和九年春,会稽山北。

会稽内史、右将军王羲之,正在和四十个朋友在兰亭聚会。是的,好大规模。王羲之是什么人,出身显赫,才华横溢,聚拢点儿人气还是很简单的。

聚会上,这帮才子们吟诗作赋,最终抄录成集。而王羲之作为老大式的人物,被公推写一序文。在兰亭凑的集子叫《兰亭集》,王羲之给这个集子写的序文叫《兰亭集序》。

挥洒之后,王羲之拿出了一方印章。犹豫了半天,却没有印上去。

这方印章,青,嫩,润。上方为一螭龙之首,通体没有杂色。

这是一方上好的封门青。青田石中的极品封门青。

实际上,不只这一次。每次王羲之都有想使用这方印章冲动,但是每次总有下不去手的感觉。

这方印章王羲之一直保存着,直到他死前的那一天,才在自己的一封私信上印过。

只是这封信,写成不久便被毁了。

这方封门青龙印章,是卫夫人送给王羲之的。印上阴刻四小篆:灵取其首。

在王羲之看来,这无疑是在向他暗示书法的至高境界。

卫夫人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师徒二人想不到的是,当年雕刻这方印的人,一股脑儿地把怨戾之气都放在了这上面。

东吴,太平三年春,建业。

一块上好的青田石,摆在东吴皇帝孙亮的案头。孙亮,孙权孙仲谋的儿子。生子当如孙仲谋,但孙仲谋的这个儿子不像他。傀儡一个。

石材呈长条方形,颜色就如这早晨的季节,青绿娇嫩,仿佛欲滴。

孙亮只有十六岁,就如这方封门青石材一样青绿娇嫩。他也欲滴,难受得很,泪水欲滴。

不过,娇嫩的孙亮已是一个石雕高手。当皇帝,没权力,大把空闲时间,他都在了石雕上。

大权不在皇帝手中,在权臣孙?手中。见了孙亮,孙?似乎比自己的儿子还不尊重。

孙亮决定给自己刻一方印章。不是国之玉玺,而是己之私印。

他是一国之主,他选择了龙的纹饰。

这一方印章,中秋之夜始成。夜夜黄灯之下,孙亮心中的怨气递增。最后,他把对孙?的怨恨化成了印底的四个字:灵取其首。

我虽不能,必有灵取其首。

这年十月,孙亮被孙?所废,成会稽王。

孙亮曾登上会稽山,握印长思,年轻的脸上总有奇怪的表情。两年后,孙亮死了。

封门青,龙首印。竟被一个仆人拿走,卖了出去。卖出翌日,此仆暴毙。

这方印历经多年,辗转来到了河东安邑,被一卫姓人家所得。卫家有女卫铄,学书钟繇,天赋异常,此印成了她的心爱之物。

她就是卫夫人,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你的成就,不仅仅是超过我这么简单,你必将成为千古书法界的魁首。”卫夫人将这枚封门青印章送给了王羲之。“灵取其首”这四个字伴随了王羲之大半生,激励了他大半生,也折磨了他大半生。

剡县金庭。夜,戌时,有风。

这时候王羲之已经五十多岁了。

他想起当年在会稽山的挥洒,想起多年精研的书体,想起了卫夫人送给他封门青印章。

只是,他不知道,百年前,有个叫孙亮的年轻人,曾站在会稽山上,手握这方封门青印章,心里充满了怨气,仇恨。

或许,这就是王羲之每次都想用印而下不了手的原因。

王氏家族,东晋声名显赫的文化士族。王羲之精通书道,又精通天道。他对这方印章隐隐感到了一丝恐惧。

王羲之来到剡县金庭,是因为与骠骑将军王述不合,称病辞官后才迁来的。想的是颐养天年,却始终郁郁寡欢。

王羲之突然想给对头王述写一封信,他铺纸提笔:羲之顿首,风夜残灯······

这封书信如果能流传,恐怕“风夜帖”的名头要大过“快雪时晴帖”。

只是,写完后,王羲之拿出了封门青龙印。

他印了下去。可能是有些用力,竟不小心打翻了蜡烛,燃了案头的纸张。

等他端起笔洗,用水浇灭时,此书信已变成了案上的一堆灰烬。屋里烟雾缭绕,让他喘不过气来。

王羲之走到门前想开门透气,手却有些绵软,眼睛也开始模糊。他似乎看到一条青龙,盘旋在门上,封住了他的去路。

睁开眼睛时,天已亮了,他手里仍旧握着这枚印章。

慢慢清醒过来后,王羲之走出家门,把这方印章扔到了河里。

当天,王羲之辞世。

二,白玉虎符

汉四年。

韩信出手如风,已经把魏、赵、燕都收拾了。

下一个目标,齐。

刘邦授命韩信攻齐,引兵东征,转眼攻至齐之平原。

夜深,帐内。

韩信打开一封密信:郦食其正在劝说齐王,放弃抵抗,投降。韩信突然感觉很没意思,不由自主说了一句:“是不是该退兵了?”

谋士蒯通正在帐内,他吃了一大块肥牛肉,嘴里啧啧有声地说道:“牛肉好吃,只是我不吃到嘴里,总是不踏实。”

韩信的眼睛一直盯着蒯通。

蒯通突然一改吃肉的邋遢样儿,起身,手捋长袍哗哗有声:

“将军受命灭齐。还没打,竟想退兵?可有命令停止?郦食其一个穷酸书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通忽悠,齐国就投降了;将军打一年才打下多少城池?对比之下,将军成什么了?丢不起那人啊!”

韩信哈哈大笑。立即发兵偷袭,趁齐不备,一举攻克都城临淄。

齐国平定。庆功宴上,蒯通又在吃牛肉了:“大老远打过来了,吃肉是应该的,该有个说法一直吃得更好吧?”

韩信听后,派人上书刘邦:齐人狡猾,且和南面的楚国相邻,若不设个代理王,局势恐怕不会安定。我想代理齐王。

荥阳。韩信派人求立齐王,是在这里见到了刘邦。

刘邦接见韩信派来的人的时候,正是最不痛快的时候。他被项羽所困,十分危急。他之前还琢磨着韩信什么时候能来解围。

听完他的说法后,刘邦忍不住骂起了韩信。刘邦以前是个混子,骂人挺有一套,呼啦啦一大篇。

这时候,刘邦身边的张良脸色一变,立即偷偷踩了刘邦的脚。

刘邦虽然是个混子,但不是个傻子。他一下明白过来,但是没有刹车,继续骂着韩信,不过,接下来的话就有意思了。大体是韩信是我最信任的人,是我手下最有本事的人,而且劳苦功高,为什么只要求做代理的王,要做就做真正的王,所以才骂他。

韩信派来的人似乎也被感动了,趴在地上叩谢后而去。

这一天是中秋,月亮很圆。深夜。

张良面对刘邦,拿出了一块白玉虎符说:“此白玉虎符今夜刚好制成,许是天意,不如一起送给韩信。”

此虎符为上等羊脂白玉制成,白如雪,质如膏,正面为一虎面,背面刻着两个篆字:望气。

刘邦不解。张良笑了:“韩信手握重兵,必成后患,此虎符乃新开之玉制成,尚未经人手,若有野心,必常盘摸之。日后见到韩信,可观其虎符,若有盘摸之迹,更为油润,则有反之心。

刘邦又问:“望气二字何意?”

张良又笑了:“表面看是用兵的境界,其实逃不开一个‘名’字。”

不久后,张良到了临淄,带着刘邦的旨意,立韩信为齐王。张良一起带来的,还有一块白玉虎符。

虎符,兵权之象征。只是当时一般都为铜制。刘邦赐给韩信的虎符,却是和田白玉制成。

张良转达刘邦解释:韩信当然不是一般的王侯将相,白玉虎符更显尊贵。

汉六年。楚地。

刘邦把韩信绑了起来。

刘邦从韩信身上取过那块虎符,两年的时间已变得十分油润,且起了些许包浆。

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

韩信看着被刘邦拿走的虎符,缓缓说道:“蒯通曾经劝我谋反投奔项羽,但是我告诉他,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待我,我至死不叛。”

“而这块虎符,我日日盘摸,就是难忘恩德。”

刘邦顿时感觉有些尴尬。韩信没死,降格为淮阴侯。刘邦降旨:淮阴侯韩信,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

长安城,淮阴侯府邸。韩信拿着白玉虎符,大笑:“终究是不相信我!”

接着,无聊的韩信起身,离开了府邸,拿着虎符,就在街上乱转悠,遇一相士。

相士长的挺磕碜,说话却很犀利:“汝乃贵人,然白虎大凶之兆,恐命丧女人之手。”

韩信虽被降格,怎么也是个侯爷,自称“三不死”,又怎能死?扭头走了。走了几步又折了回来,把虎直接拍到相士手上:“送你了!现在你带着大凶之兆,看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厄?”

相士看着韩信远去的背影,喃喃道:“虎符上身之日,已定必死,‘三不死’只是人言,可能抗天意?我连夜离城,至多延你数年阳寿。”

汉十年。长乐宫。

韩信被吕后骗入钟室,上下皆以木板隔开,尖竹杀之。他确实逃开了“三不死”,但终究得死。

“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罢了。”这是韩信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

次日,吕后密诏四处找寻这块虎符,然一直未果。

三,皇枕朱雀

甘南,迭部。

清晨的阳光就已经很明媚,注定将是一个大好的晴天。樵夫阿忠从水溪边拿起了一块拳头大的石头。

这块表面沾满污泥的石头,绊了他一下才引起他的注意,低头一看,污泥之下似乎有些不同。

溪水冲刷之后,显出黑红的石皮颜色,仔细看看,还透出星星点点的橘红色,形状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神鸟。

阿忠虽然是个砍柴的樵夫,但是不识宝的樵夫不会有肉吃的。从小生长在迭部的他,看出这应该是一块上好的赤玉。

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甘南南红玛瑙。矿脉已无从寻找,仅有一些遗世老珠和老件。

想吃肉的阿忠把这块赤玉带到了集市上。

正午的阳光强烈,贺山用手搭在额头,在集市上转悠。他到迭部已三天。

在集市上,他碰到了阿忠。阳光下,这块形似神鸟的赤玉,透出了橘红色,贺山的眼睛已经看穿了内里的深邃和油润。

五两银子对阿忠来说,已是欢天喜地的价格。

贺山更为欢天喜地。他是一个玉匠,但是偏爱浓艳之色。和田玉料无原生红料,至多只有红沁,贺山遍寻各种红色玉石,苦无和田玉一般好质;比如红玛瑙是红色,但是要么水透,要么干厚。而其他的玉石品种玉性太差。

十年间,贺山从苏州来迭部三次;功夫有时候还真是不负有心人的,此般赤玉,百年罕见。

深邃的橘红,振翅欲飞的神鸟之形。贺山已有些老迈的身体在舒爽心情的刺激下,顺利回到了苏州。

苏州城外。横塘。

贺山的玉器作坊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改良打磨技艺。这是贺山最喜欢的一个学徒。

当时多用解玉砂琢玉,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打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学徒,不仅在构思和下刀时颇有想法,而且喜欢精益求精,这是一个玉匠成为大师的基本要求。

贺山已有些眼花气虚。他决定把从迭部拿回的那块南红交给他。并定下了一年构思,一年雕琢,一年修磨的期限。

这个学徒的名字,叫陆子冈。

一年后,中秋之夜。贺山病入膏肓:“我本名原不叫贺山,贺兰山下,有高人赐我美玉,授我技法,故以此为名。我一生授艺者众,唯你子冈堪称大才。此赤玉百年罕遇,交予你手,我可含笑九泉。”

病榻之前,陆子冈拿着这块赤玉原石,对贺山说出了两个字:朱雀。

贺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三年后,陆子冈已是名声大震,一根白玉水仙簪,有巨富百两黄金而求之不得。

中秋之夜,陆子冈拿着这件赤玉朱雀欣赏。

神鸟昂首挺立,双翅似展未展,通体是深邃的橘红,唯背上一处圆形,鲜艳如血。

朱雀左右眼睛凹陷之处,根据瞳孔的走形,巧妙地分别刻了“子”、“冈”二字。时至今天,恐怕也得强光下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

正在陆子冈欣赏的时候。窗纸上出现了一个不起眼的湿孔,孔中贼光一闪。

京城,裕王邸。

大学士高拱将一个锦盒呈上。裕王朱载?打开,看到了这件赤玉朱雀。

“此玉产自甘南迭部,百年罕有,苏州巨匠陆子冈三年治玉,臣费尽心思方才到手。听闻赤玉有升阳妙用,臣寻得古方,用七七四十九名少女天癸初血炼制过了,鸟背元阳之处乃此灵物之窍,对丹田旋压一个时辰,可保整夜之欢。”

明嘉靖四十五年,世宗驾崩。裕王即位,年号隆庆。

隆庆皇帝就将这件赤玉朱雀放在枕边,入夜后旋压丹田。他不辞劳苦,像小蜜蜂一样辛勤,临幸着**的女人们。

此时的内阁首辅高拱,忙于朝政,独揽大权。

隆庆六年五月,隆庆皇帝上朝时头晕目眩,回宫。乾清宫里,一口气没提上来,撒手归天。终年36岁。隆庆崩前,诏将赤玉朱雀同葬于昭陵。

然三日后,此赤玉朱雀出现在继任的万历皇帝之母李太**中。

隆庆皇帝的继任者,是李太后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件事儿万历皇帝老是琢磨不明白,为何母后老是帮着那个老帅哥,还常常吓唬自己。

这个老帅哥,自然是干倒高拱成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张大人和李太后有了绯闻。

万历皇帝心中对张居正的仇恨,在这位张大人死后才完全体现出来,张家被抄,大儿子张敬修自尽。就在抄家时,一个眼尖的官员发现了这件赤玉朱雀,悄悄私收囊中。

丢失赤玉朱雀后,陆子冈并未声张。只是,在玉器上落款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有时候,有的习惯,是会要人命的。具体过程是:万历皇帝让陆子冈琢玉,不让他留名,他非要在玉器隐秘部位刻名,再隐秘也被发现了,结果被万历砍了。

人头落地的一瞬间,陆子冈是否会想起赤玉朱雀的眼神。

对,眼神。因为刻字才有的。“子冈”二字已成神。

四,玄武金聚

春秋。秦国,频阳。

老汉无乔正在刻碑。别看老汉年纪不小了,挥锤使錾,无比流畅。高手在民间。

频阳产一种墨玉。光洁细腻,乃上好碑材。这地方的矿料好像永远取之不竭,直到今天,此地产的墨玉仍被大量制成工艺品。

无乔这次刻的,是一方墓碑。顾客的要求很简单,只需打磨好方碑的形状,然后正面刻上七个字:

坤震巽坎离艮兑。独缺乾。

无乔正在刻第一个“坤”字。不料出锤不利,没几下,石材上部断了一小块。这怎么办?把断处磨平,继续刻呗。

碑刻完成之日。无乔拿起掉下来的那块小石材,其形如龟。无乔雕出了一只掌心大小的玉龟。

龟首如兽,龟颈细长,龟背居然闪现点点金星,无乔在频阳,从未见过这墨玉里有金星。

这方墓碑,其实是秦穆公给女儿怀赢准备的。

说点儿背景:穆公为联公子圉,使怀赢嫁之,公子圉却扔下怀赢,跑回晋国。次年,其父夷吾病死,公子圉成晋国之主。穆公勃然大怒,把晋国流亡的重耳接到秦国,又把怀赢嫁给了重耳。

实际上,穆公本来是重耳的姐夫,现在又成了重耳的老丈人。重耳已经是个糟老头子了,但却借穆公之力上位——晋文公。

很显然,这里面最受委屈的是穆公之女怀赢,为此,穆公不停赏赐给女儿各种珠宝,并偷偷提前刻好了墓碑,是的,偷偷。墓碑之上,不刻名字,并将八卦中的“乾”字去掉。

你可能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思?

连同墓碑一起,无乔将所刻的玉龟作为赠品,也交给了顾客。

楚国,三户。

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头上顶着可爱的发髻,正在村口喂马喝水。一个衣衫蒙尘的汉子快步经过,小孩看他嗓子都快冒烟了,给了他一瓢凉水,汉子一口气喝完。

小孩问汉子:“你是不是要赶路?马借给你,办完事回来。”汉子一惊,从怀里掏出一只掌心大小的黑色玉龟,交给小孩说:“此为信物,还马之日取回。”然后一骑绝尘。

小孩听到了父亲的呼唤:“少伯,回家吃饭了!”

这个汉子再也没有回来。他是一个盗墓贼,掘了秦穆公之女怀赢的墓,墨玉龟是他认为墓中最不值钱的东西,所以才交给这个叫少伯的小孩。

墓被掘了,秦人当然不是吃素的。盗墓贼被五马分尸。

那个叫少伯的小孩,拿一匹马就换回了这么个玩意儿,被他娘骂了一顿。不过就是个孩子,还能怎样?墨玉龟就成了少伯手里的玩物。

少伯长大之后,遇到了一个叫计然的老师。计然教的是治国治军的大事;不过小事他也念叨,比如他给少伯说,你手中把玩之物,叫“玄武”更拽一些。

少伯学成,投奔吴国,不得重用,改投越国,辅助越王勾践二十余年,终灭吴。他姓范,少伯是他的字,他的名,叫范蠡。

灭吴之后,范蠡飘然而去。

齐国,海边。

有一个叫鸱夷子皮的人在这里盖起了房子,开始了耕种,还卖一些海产杂货。他还是范蠡,又改了个名。那件墨玉玄武,被他在卖货时当成了秤砣,这件墨玉玄武刚好重八两,作半斤之数,当秤砣太好用了。

范蠡很快发家了。

我之巨富,全仗此权。权就是秤砣,秤砣就是玄武。

玄武背上点点金星,更为范蠡所爱,他给这个秤砣起了个名字,叫“金聚”。

有聚就有散,范蠡仗义疏财,声名远播。齐王拜其为相。三年后,范蠡又退了。他辞官,散尽家财。

他又来到了陶地。又开始经商了。没过几年,又发家了。这时候,他又改名了,自称陶朱公。

范蠡做生意,主张薄利多销。这是他从玄武的金星聚集之中得出的想法:聚沙成塔,莫想一口吃成胖子。而他每每急流勇退,也是从玄武身上得到的启发:盛极必衰,唯俯身贴地,方能长久。

不知不觉,范蠡已经快90岁了。

这一天是中秋。清晨,他带着几乎伴其一生的玄武金聚,走出家门散步。这一次,他走了很远。在一处村口,他看到一个七八岁小孩,头顶可爱的发髻,正在喂马喝水。

那个孩子盯着范蠡手中的玄武说:能送给我吗?

范蠡笑了,80年前的往事浮上心头。他交给了孩子说,你能用这匹马和我交换吗?

孩子居然同意了。范蠡自然不会要他的马,转身大笑而去。

是夜,中秋之夜,范蠡无疾而终。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