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第三章 戚继光驱除倭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戚继光(1528-1588)是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军事家。他出生将门,自小立志疆场,保国卫民,年轻时就立下了“封侯非我意,但原海波平”的抗倭壮志。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很早以来,两国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酿成了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患,沿海人民把这些日本人叫做倭寇。明朝中期,朝政**,海防松弛,倭寇的气焰更加嚣张,沿海人民深受其害。1555年,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继光到浙江后,以“杀贼保民”作号召,招募了3000多名矿工和农民,进行严格训练,把他们锻造成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军队,人们将这支军队亲切地称为“戚家军”,戚继光率领这支戚家军取得了慈溪、台州大捷,全歼了侵犯浙江的倭寇。扭转了战局。连当时妒功忌贤的兵部侍郎、浙江总督胡宗宪也称这是“自有倭以来,未有若迩来数捷之痛快人心者”,夸赞戚继光“勇冠三军,身经百战,累解桃诸之厄,屡扶海门之危”,“且任劳任怨,挺身干事,诚无出其右者”。同僚们称赞戚继光“批亢捣虚,彼且畏之如虎;除凶雪耻,斯民望之如云”,“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

后来,倭寇又骚扰福建沿海,戚继光率军开赴福建、广东抗倭前线。从1562年至1566年,戚继光和俞大猷一起,率领军队大败倭寇于横屿、宁德、福安、牛田、林墩,收复莆田;连克兴化、政和、寿宁;解仙游之围,获王仓坪、蔡坡岭大捷。肃清了福建和广东沿海一带的倭寇。饱受倭寇之害的黎民百姓编民谣颂扬戚继光的功绩:“戚我爷,戚我爷,爷未来兮民咨嗟,爷既来兮凶妖荡尽,草木生芽。欲报之德,昊天无涯。愿爷子孙绳绳兮,为公为侯永定国家。”倭寇也惊叹:“戚虎来矣!今而后始知犯华之不利也。”1567年,由于北边鞑靼南犯,戚继光被调到北方训练边兵,前后共有16年的时间,不仅使边地出现了太平景象,而且使都城北京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戚继光在40多年的戎马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或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练兵御边,使蓟门安然。堪称一代爱国名将。他智勇兼备,多谋善断,练兵有方。指挥戚家军“飚发电举,屡摧大寇”,甚至还出现过歼敌上千人,而“戚家军”却无一人阵亡的罕例。被誉为我国“古来少有的一位常胜将军”。

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爱国名将,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制造专家。他一生在军事上有不少创造发明,其中之一便是地雷埋在地下的地雷是戚继光53岁时发明的,当时叫“自犯钢轮火”。万历8年4月,戚继光当时任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已是独镇一方、统兵十多万的大帅了,但仍亲自研究和改进武器。明朝人把这种埋在地下、不用人工点燃、让敌人自己踏上就会自动爆炸的新式杀伤武器,叫做“自犯钢轮火”。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雷。戚继光发明地雷是1580年,比欧洲人发明地雷大约要早300年左右。在戚继光的一生中,有30多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抗倭的战场上度过的。这位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抗倭名将晚年竟遭到排挤。万历十一年(1583),明朝廷便把戚继光调任到广东镇守,实际上是将他闲弃在一边。第二年,戚继光抱病请退,回归蓬莱故里。

戚继光为官清廉,辞官后家道贫寒,贫病交加,长年的劳累和精神忧郁戚继光得了肺病,1585年他旧病复发,得旨允许回乡养病。1587年1月25日凌晨去世。

1987年,戚继光逝世400周年之际,他的故乡山东蓬莱树起一尊他身披铠甲,手握宝剑的高大雕塑,供人们瞻仰。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英雄而不知敬仰的民族更是可悲的。让我们向戚继光致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