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冰影散记》第五章 九州神兵之量天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年的收小麦和收玉米的时候,是最繁忙的时候。那时候并没有大型机械收割机,只有每家每户的镰刀,小麦成熟的时候,放了学,就拿着镰刀去地里帮大人们收割小麦。

一亩地下来大概要一天半的时间,每天都很辛苦,收割好的小麦用板车拉回家里或者是打麦机旁,一个村子通常都是一台打麦机,每家每户都是排队,这一家完了,轮到下一家。

打麦子的时候,麦秆、麦壳飞的到处都是,粘在身上刺痒无比,用手挠只会越挠越痒,因为手上粘的也有麦壳,这时候我们小孩子们就会回到家中烧开水,打完麦子后就可以直接洗澡了。

那时候真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打完的麦子还要晒,里面混得有细碎的麦秆和麦壳、杂草、燕麦等东西,地上铺上大塑料布,麦子就在上面晒,用耙子把那些麦秆、麦壳等杂物拢成一堆,然后清除出去。

大路上、院子前、院子里、空地上都是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大塑料布,上面黄灿灿的小麦映照出丰收的喜悦。有的荒地长满了杂草,大人们会抽空将杂草清楚干净,撒上碎麦秆和麦壳,用石磙压实,称为打场。

场地弄好了,用板车将打好的小麦拉到场上,铺好塑料布,晒麦子的时候,人要在边上看着,以防麻雀来偷吃,日落西山,每家每户开始收麦,先把麦子拢到一起,装入口袋,然后拉回去,待到第二天早上再来晒。

快下雨的时候,每家每户争先恐后的拿着木锨把麦子堆成一堆,然后把塑料布的四角叠在麦堆上,再用一块塑料布盖上,四角用砖头压住,雨点哗啦啦的下,大人们眉头的愁是当时的我们不懂的,我们只是高兴不用每日重复赶麻雀、趟麦、装麦子和烧开水的循环模式了。

天色放晴,掀开塑料布,大人们习惯的摸一下麦堆的温度,当温度高的时候,大人们都会赶快将塑料布摊开,把麦子铺成薄薄的一层,一般晒个三五天就行了,的会拉到粮站去卖,有的会等下乡的来收。

手里拿着沉甸甸的钞票,脸上上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这时候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当然,接下来大人们又会投入到种玉米的劳碌之中。那时候还没有种玉米的机械,每家每户将玉米种参上药拌好,到地里用粪砣子(ps:我们的老家话,应该是锄头的一种。)刨坑,每个坑里丢上两粒玉米种。

如果说种小麦是大人们的事情的话,那么种玉米就是全家参与了。我家的是我来刨坑,我妈丢玉米种,我爸和我姐浇水,每个坑里丢上玉米种后,再用细土将它埋上,在浇上水就行了。

一亩地快的话,两天时间就完了。等到玉米发芽的时候,那时候很少打除草剂,带着玉米种,拿着锄头去除草,看到稀得植株,会再次丢下一两粒玉米种补上空缺。等长到快齐腰深的时候,背着打药机去打除虫药。

等这些忙完的时候,就可以休息上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才算是真正的休息时间,只要不定时去看一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就行了。

等到玉米结果的时候,回到地里掰上几个玉米棒,回到家煮熟了吃或者是烧稀饭喝。等到成熟的时候,大人们又开始每天忙碌到很晚的工作之中。那时候没有收割机,只是用粪砣子一棵一颗的去砍,一亩地看完后,在一颗一颗的去掰。

大概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玉米才能弄完,地多的话,时间还要话费不少。拉回家里,那时候没有玉米脱粒机,都是手工脱粒,用一字螺丝刀沿着玉米粒的纵向冲下去(ps:同样是老家话。),下面放个大盆,我们又回到了给玉米脱粒和烧开水洗澡的循环之中。

脱好粒的玉米铺在塑料布上晒,时间和晒小麦的时间差不多,每天又是赶麻雀、趟玉米、收玉米和烧开水的循环之中,当时觉得很无聊,也很烦,可是现在却很怀念当时。

现在有了种玉米和小麦的机械,有了收割机,少了几分劳累,也少了几分欢乐,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里,儿时的农收季节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end。。。

夏夜微凉系列结束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