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千卷太平律》第6章 攻占三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男人不看91bb.vip 看遍铯站也枉然

男人不看91bb.vip 看遍铯站也枉然

男人不看91bb.vip 看遍铯站也枉然

三岁小孩的抵抗力也太弱了吧!看来我得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拖着病怏怏的身体,洪天贵福半坐在床头,端起一碗黑乎乎的药汤一口灌下。

“咳咳咳!”

吐出了一嘴草药渣,小洪天贵福五官像一块抹布拧成了一团,眼泪都下来了。

前世洪天贵福也吃过中药,知道味苦不好喝,但他哪里知道这个时代的草药这么“原汁原味”啊!

半碗药汤喝下,嗓子眼一阵刺痛,稚嫩的胃直接痉挛,草腥味直冲脑门,感觉天灵盖差点都被掀开了。

这感觉跟蒙在被子里放了个臭屁一样……

提神醒脑!

洪天贵福意识还保留着一丝清醒,深吸一口气,右手死死按住左手内关穴,努力抑制着翻江倒海的胃。

一旁照料的赖莲英急得团团转,轻轻拍着洪天贵福的后背,同时把一杯温糖水递到他面前。

好不容易等到胃平静下来,洪天贵福的左手已经麻木了,手腕和手掌通红,面色苍白,感觉半条命都没了。

温热的糖水灌进胃里,犹如一股清流荡涤污浊的泥潭,顿时舒服了许多。

赖莲英也不再强迫洪天贵福把剩下半碗药汤喝掉,让他乖乖躺下休息。

要是没喝药也就算了,半碗药汤已经下肚,也不知道是药效发挥了作用,还是苦腥味挥之不去,现在想睡也睡不着。

正好,这个时候洪秀全来了。

听闻报名热潮的出现,多亏了洪天贵福昨天一整天的宣传,忙活到大半夜还着凉了,不论是作为太平天国的天王,还是作为一位父亲,他都有理由前来探望。

嗯,空手来的。

“哈哈,我儿昨日可真是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啊!”洪秀全亲切地坐到洪天贵福床边,笑容跟朵花似的。

“昨夜受凉了吧,药喝了没?感觉可好点了?天气越来越冷了,以后得注意保暖啊!”

洪天贵福又不真是个三岁小孩,感个冒而已,小事情。默不作声等洪秀全的询问和嘱咐说完了,他就开口把话题带偏了:

“娘照顾得很周到,我已好多了。父亲,我这两天有一些奇思妙想,想写下来,但是娘不让我离开被窝!”

这个时代很讲究封建纲常伦理,赖莲英的话洪天贵福不敢忤逆,所以他恳求父亲洪秀全替他说话,这样母亲赖莲英也没话可说。

洪秀全摸了摸洪天贵福的小脑袋,笑道:“你娘那是怕是你再冻着,病情恶化。你乖乖听话,老老实实待在被窝里,捂出汗,知道了吗?”

按耐住想挡开洪秀全手的冲动,认真严肃地对洪秀全道:“所谓轻伤不下火线,兹事体大,岂能因尔尔小病而搁置?”

说完,他作势欲掀被子,被洪秀全和赖莲英共同按住。

“为父知道孩儿你蒙天父圣恩,受圣神风启蒙,天资聪颖,想为天国出力。但健康的身体是谋事的前提,好好休息,不急这一两天。”

“是啊,贵福,你爹都这样说了,听话。”赖莲英附和道,顺带帮洪天贵福掖了掖被子。

“哼!”

洪天贵福冲他们翻了个白眼,生气的钻进被子里,把自己裹起来,背着对他们。

“哈哈!小家伙还有脾气。”

父母对孩子耍脾气的容忍度很高,年龄越小越能容忍,可能是因为太萌了。

洪天贵福不理他们了,洪秀全只得无奈地苦笑,然后跟他的又正月宫聊了会天,询问了洪天贵福近期的活动,接着嘱咐赖莲英照顾好儿子,约莫一刻钟工夫他便说还有军务要处理,起身离开了。

赖莲英送走了洪秀全,便在帐中看起了书籍,打发时间。

洪天贵福辗转反侧,几次想起来,都被母亲按住了,最后他借口出大恭,才溜了出去。

不想让母亲担忧,他也没跑远,去唐正才那里借了一沓用于书写的白纸,便风风火火地又跑了回来。

见洪天贵福回得很快,而且手上还多了一沓纸,赖莲英立刻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她有些生气的拍了洪天贵福屁股一巴掌,让他回被窝里休息。

“娘,你看我刚才喝了半碗药汤,现在跑得一身是汗,感冒已经好了大半了,别担心了。”

一边说着一边摊开白纸,倒水磨砚。

赖莲英见洪天贵福死活不肯回床上,无奈地放弃了劝说,拿出两件毛衣强行给龇牙咧嘴的洪天贵福套上。

本来就有点婴儿肥,现在穿得鼓鼓囊囊,手脚真的超级不灵便。

没办法,至少这样才能被允许下床写文稿,忍了吧。

接下来几天他就闷在家里,一刻不停的书写着长篇大论,借鉴着后世的各种各样的法律条文,在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修改、自编。

感冒持续了三天,虽然草药很给劲,但洪天贵福每天的脑力消耗很大,可谓心力交瘁,所以病情治愈的速度较慢。

而且这场小小的感冒也大大影响了他思考和写字的速度,原本预计三天就能编定完成的规矩文本,又多花了两天才写完。

十一月十九日,太平军攻克汉口,洪天贵福也正好在这天完成了新一部法令。

汉口镇是明清两代的四大名镇之一,经济繁荣、物资充沛,货物丰盈,比汉阳规模大得多。春官正丞相胡以晄占领汉口后,花费了几天工夫将各项事宜安排妥当,洪秀全和杨秀清二人便移驾汉口。

洪秀全住汉正街的关帝庙,杨秀清则坐镇汉口万寿宫,指挥全军围攻孤城武昌。

此时江面上已经架起了三座浮桥,其中汉阳与武昌之间两座,分别是汉阳鹦鹉洲至武昌白沙洲、汉阳南岸嘴到武昌大堤口,攻克汉口镇后,便立刻在汉阳和汉口之间架设了一座浮桥。

冬天是长江的枯水期,江水较浅,江面的宽度也相对缩短。此时节北风正盛,风急浪高,湘江浮桥的架桥方式已不适应,唐正才和洪天贵福商量后,改用大船架桥。

虽然看起来摇摇欲坠,但实实在在地扛住了风浪,人员、物资可以在浮桥上安全往来,三镇联为一体,兵员调遣更加灵活、辩解。

在汉口,太平军军需物资以及兵员都得到了大大补充,对孤零零的武昌城的发起了猛烈进攻。

他们采用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作战方式尝试攻下武昌:烟幕掩护、趁雾偷袭、冒雨攻城、还有用长竿举草人的魔幻操作?

最后他们务实了,首先于1853年1月在武昌蛇山与汉阳龟山之间架起了一座更加坚固的大浮桥。

然后在武昌城西墙,也就是毗邻长江的一侧,施展出屡试不爽、无往不利的挖地道、炸城墙大法。

城南向荣援军眼见情势危急,加紧进攻太平军设在武昌城南长虹桥一带的营垒,企图与城内万余守军会合。

但是太平军刚刚攻克汉阳、立足未稳之时便顶住了向荣的几次大规模进攻,如今长墙筑起,各种防御工事趋于完善,加上浮桥与汉阳的联系,增援迅速,向荣也只能望城兴叹。

十二初四,公历1853年1月12日拂晓,太平军终于轰塌城西南方位的文昌门城墙约20丈,殿前左一检点林凤祥、殿前右二检点李开芳等人率领大军相继攻入城内。

武昌告破。

破城之后,跑的最快的是李开芳手下的三支百人骑兵队,分别由李开芳部将黄懿瑞、谢金生以及殿左一指挥罗大纲带队。

第一先锋罗大纲部首先攻入文昌门,手下其余士兵跟城内残军纠缠,掩护他们三支百人骑兵队冲出战斗区域。

李开芳给了他们一项特殊任务:活捉湖北巡抚常大淳、学政冯培元、按察使瑞元、布政使梁星源,道员王寿同、王东槐、林恩熙,知府明善、董振铎,同知周祖衔,知县绣麟等十余人。

没错,真正的幕后主使是洪天贵福。

至于为什么委托李开芳帮忙,主要是因为熟……

武昌城内百姓见清军大势已去,早就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太平军进城了,文昌门一声巨响,百姓们纷纷探头出来,准备夹道欢迎。

因为民心所向,所以罗大纲等人问路也方便得很,很多百姓争着抢着给太平军带路。

半个时辰后,三支百人骑兵队全部返回,将十一名活人带到洪天贵福面前。抓捕名单上有三不肯被俘虏,自残而死;另外,光禄寺卿、湖北学政冯培元投井,捞上来的时候还有气,但最后还是没有抢救回来。

湖北巡抚常大淳也尝试过自缢、撞墙、咬舌、割腕等多种自杀方式,被轻易逮捕的罗大纲纷纷制止。所以带到洪天贵福面前的时候是五花大绑、嘴里塞着棉布。

按察使瑞元被逮捕时正准备自刎,连太平军破门而入,慌忙挥剑抵挡,在打斗中右臂受伤,深可见骨。

河南河北镇总兵常禄抵抗意志顽强,伤了好几名弟兄,被谢金生一气之下暴揍一顿,此时正像死狗一样躺在角落。

其他人还算老实,没什么过激的举动。

洪天贵福照例跟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不打不骂劝降了七位,另有三人立场动摇,但忠君思想根深蒂固,陷入迷茫和徘徊,并未直接表示要为太平天国效力。

洪天贵福也不强求,只是让人软禁他们,好吃好喝伺候着。等到他们跟着太平军,看着太平天国一步步走上巅峰,到时候自然就会改变主意。

至于河南河北镇总兵常禄……

满洲镶白旗人,“似乎”对汉人有“比较”严重的种族歧视,洪天贵福冷眼旁观地看着他像疯狗一样骂了半个小时脏话,然后朝士兵挥了挥手。

锻炼完了口才和心理承受能力,洪天贵福便起身前往武昌城内的三佛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