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叫关长生》第六章 雒阳事二――党锢之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延熹九年,己酉,桓帝曾发诏书,诏曰:“比岁不登,民多饥穷,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盗贼征发,南州尤甚。灾异日食,谴告累至。政乱在予,仍获咎征。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征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复收责。其灾旱盗贼之郡,勿收租,馀郡悉半入。”

六月,南匈奴及乌桓、鲜卑寇缘边九郡。当今国家命匈奴中郎将张奂击南匈奴、乌桓、鲜卑。

汉朝正一步步走向深渊。

十二月,宦官侯览等党羽与张泛、徐宣、张让等人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脱惩罚,而官员成瑨、翟超、刘质等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桓帝听信一面之词,重处了这些官员。

朝中重臣、位列三公的太尉陈蕃向国家进谏。桓帝不悦,陈蕃独自上书,以汉初申屠嘉召责邓通的例子,为受罚的官员们辩解,并要求桓帝“割塞近习与政之源”,清除宦官乱政的不正之风。

桓帝并不理睬他,而宦官等人更加嫉恨士大夫们,虽不敢加害名臣陈蕃,但对其他人则大加报复。

宦官于是诬陷李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士人、宦官间的矛盾在此爆发。

桓帝受宦官蛊惑大怒,诏告天下,逮捕并审理党人。太仆卿杜密、御史中丞陈翔等重臣及陈寔、范滂、李膺等士人皆被通缉。太尉陈蕃认为“罪名不章”,拒绝平署诏书。

桓帝见诏书无法生效,干脆跳过司法程序,直接让宦官负责的北寺狱审理此案。李膺、陈寔、范滂等人慨然赴狱,受三木酷刑而不改其辞。

被捕的大多是天下名士,民间所认同的“贤人”。度辽将军皇甫规以没有名列“党人”而被捕为耻,上书“臣宜坐之”,要求桓帝连自己一块儿治罪,桓帝没有理他。

李膺在牢中,“也不知夫人与瓒儿如何了,国家竟如此昏聩,当今朝廷宦官当道,天下灾害频发,也不知诸位君子怎么样了。”

李公身陷囹圄,虽已有辞官回乡之意,但仍不改其志,只求司徒、太尉能规劝陛下,还自己等人一个清白。

与此同时,雒阳关府中,关毅一脸愁容的向正堂走来,关羽和贾氏正焦急的在正堂上等着。

“夫君,你没事吧?”“父亲,是否一切安好?”母子两个一看到关毅回来,马上询问关毅的情况。

“汝等暂且宽心,为父无事”关毅挤了一个笑脸对二人说到。原来当年关毅之父-关审在雒阳为官时,曾无意帮助过宦官曹节,皇帝下令抓捕党人时,曹节就下令手下放过关毅。

关毅缓步坐在堂前,愁容不改,他皱着眉头想着什么事情,关羽看到了父亲模样,问了声。

“父亲,莫不是老师出了什么事情?”

“唉,李兄现已被陛下收入监牢,我刚从你老师府中回来,我也宽慰了他们母子二人,可如今陛下听不进我等的劝告,连司徒、太尉都作功无用,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关毅叹气到。

关羽想了想,言道“如今国家易猜忌,若老师等人向提审官坦言道自己与张成等宦官子弟为同党,那些宦官定会惧怕,他们是最了解陛下的心思,他们一定知晓后规劝陛下。”

关毅一时间也没太好的想法,听到自己儿子的计策就采纳了。

陈蕃再度上书,以夏商周三代之事劝谏,言辞激切,桓帝嫌他多嘴,以陈蕃提拔的人才不好的罪名免去了他的太尉一职,改以光禄勋周景为太尉。

又过了一月,关毅派人进了雒阳监牢,将关羽的计划告诉李膺等人,众人再三考虑之后便采纳了。

这时,桓帝窦皇后的父亲槐里侯窦武为城门校尉,他名列三君,同情士人,于是上书求情。

同时,负责审理此案的宦官王甫等人也为党人的言辞所感动,取消了对他们的酷刑。

李膺等人也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宦官等害怕牵连到自己身上,向桓帝进言,说是该大赦天下的时候了。

于是同年六月庚申日,改元永康,大赦天下。党人等获得释放,但放归田里,终身罢黜。

这次事件史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