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判官成为大侠》燕赤霞来历说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倩女幽魂》等数部影视作品的形象。我们不难肯定燕赤霞是位秦人。

至于他在其它的方面则还有些分歧,甚至疑惑。身份成迷!有些地方更是前后矛盾重重。现在让笔者在下面为各位一一道来。

一、最初形象和身份变化。

1.燕赤霞最初应是一名书生或文人。

燕赤霞在《聊斋志异》里描述的语句不多,只说他口音不似江浙,自称秦人。而宁采臣遇上他的时候,就以为他是名进京赶考的书生。这是他的出身,而本文中的文士打扮也是出于此处。这就是他最初的原型!

2.燕赤霞在中后期是位江湖侠客。

在影视作品《倩女幽魂》中的剑客、大侠形象深入人心。但我相信他最初被并不是这样的,他肯定是经历了一番沧桑变化,不然他喊不出《人间道》中那首沧桑的诗歌。

结合前面两点,我想把他最初定义为文人、书生,后期是剑客、侠客应该是没有多少人有疑议。

3.燕赤霞他在《倩女幽魂》中与夏候的那场打斗是以侠客身份出场,而不是道士,他的武功也不是专精捉鬼拿妖的技艺。

他在《倩女幽魂》是被称之为燕大侠,而不是燕仙长、燕道长、燕天师之流。所以他应该不是道士。

请注意:笔者这里说的道士是指抓鬼拿妖的道士。而不是修道的修行之士。

在影视作品中,燕赤霞用的剑术是道家法术,称的上是修行之士。但他嘴里的咒语是“般若波罗密”。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金刚经》中的一卷,《金刚经》是佛门经典。属于佛教!

从这点来看,他的修行涉及佛道两家。

4.燕赤霞是否识得梵文

关于燕赤霞到底认不认得梵文这点是各人各看,见仁见智。

首先他在《倩女幽魂》中曾经对宁采臣说过自己不懂梵文。但大家如何焉知他说的不是反话?

首先是如果燕赤霞不认得梵文,那他随身带着一本梵文版的《金刚经》做什么?

《金刚经》在中国曾经有很多位名僧翻译过中文版本,如果只是喜好佛经内容,他没有必要带着一本梵文版的《金刚经》,而更应该选择中文译本。

如果假设燕赤霞不懂梵文。那他打斗的时候嘴里念的咒语“般若波罗蜜”是怎么回事?如果不懂梵文,他能修炼《金刚经》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从他随身带着梵文版《金刚经》,打斗用的咒语还是《金刚经》里的经文这点来看,燕赤霞应该是认识梵文。

如果燕赤霞认识梵文,那么这样一位学贯道佛两家的人物,会不会是一个大家普遍认为的小捕快或是游侠儿能做到的吗?

肯定不能!

二、鉴于以上几点,本小说中将燕赤霞最初设定为一名进士。其身份依据如下:

1.因为在古代识字率不高,除了佛门高僧以外,只有文人学士认的梵文的机率最大。

在那个年代,儒士一般都通晓一些佛学经典和道学知识。

比如说宋濂就精通佛学,而本文中的于明心原型人物余阙是学贯道佛两家。而只会打算盘的游侠儿却是没有多大的可能能认识梵文!

从上面这点来看,那么燕赤霞应是一名饱学之士,毕竟一般的书生文人认识梵文的机率要小很多。

2.关东、广西两地判官身份

判官是一个官职。在明朝之前称为判官,但明清时期这职务已然更改,明清两朝这官职改叫同知。当然判官这身份也有可能是指捕快或者是管理治安、防揖拿盗的县尉。

但笔者排除了小捕快这个职务。因为它是不入流的小吏,属于贱役。这种人物一般不可能识得梵文。更不可能名扬关东和广西两地。毕竟捕快想跨省调动很困难,而且几乎没有可能。尤其是关东和广西在地理位置上并不相邻。

反而换作主角如果是判官这个官职,倒是能同时满足既能满足他懂梵文和两地调动的这两个硬性特征。

3.如果燕赤霞的官职是判官,那他的起步就不能太低,要不世袭,要不就是科举出身。

封建时期,判官是需要进士出身的人来担任的。

大名鼎鼎的一统天下刘伯温,也是1333年中的进士,首任就是一名县丞。看清楚是县丞,而不是知县或县令。这只是县里的二把手!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笔者在小说中安排了主角燕赤霞是进士出身,最初官职是县尉(就是县公安局长),累官至一州判官。

笔者有理由相信做上述安排不算太出格。充分尊重了这人物现在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特征。也更容易切入历史当中。

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但它并不排除架构在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之间。比如说大家熟知的张三丰、隋唐演义、水浒传等等,数不胜数。

这样的做法能让人感觉更多的真实性,而不去计较其中的不合理或者虚构。笔者对燕赤霞也进行了这样的安排。

小说中安排燕赤霞从一名朝廷命官转变为江湖侠客,记录的是他的的身份转变,包括他在这个转变过程接触到的种种事物,如他的心理成长、心境转变。武艺、道行的学习和成长。以及遇到的各种鬼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